重生之抗战悍将 第126节

“给你说准了,真的出现了一个,10点钟方向,距离550,风向西南,风速2米。”

“交给我了。你看着,看我怎么收拾他。”

没有等待多久,一声清脆的枪声过后,马奇志冷静地说:“又是一个报销了。”说完,掏出小刀,在自己的木质枪托上又刻下一条短杠。

城里的日军现在是煌煌不可终日,在城墙上负责前敌指挥的古贤一少将已经被城下的中国军队进行的疯狂的土工作业折磨得快要发疯了。城头的守军要用火力压制掘进的敌人的时候,城下出现了无数的狙击手,两人一组的射击模式让单兵作战的日军士兵根本就无法对抗,还没有到正是接战的时候,就因为这样损失了上百名宝贵的老兵,迫使少将只能下令不下暂时停止与城下的敌人继续对抗。可是要是不对城下的敌人进行压制,那样的后果,古贤一少将作为一名富有经验的步兵指挥官,是很清楚的。要是他们连城墙都给挖倒了,或者挖到了城墙根就进行爆破,那么麻烦可就大了。

实在没有办法的古贤一少将只好用电话向北野师团长请示应对的方法。正常情况下,对付这种掘壕推进战术,有两种常用的办法。一种是和对手对挖交通壕,等双方的交通濠一旦挖通以后,就由双方的步兵在交通壕里近距离解决问题。但是,这个办法,现在对于第四师团来说,并不适用。原因是这要求第四师团在城外有阵地,而第四师团的城外阵地已经全部丢失了。第二个办法,就是使用大仰角的曲射火炮对敌人的壕沟进行火力压制。这个办法,是在日俄战争的时候,日军同样使用掘壕推进战术威胁俄军在旅顺口的要塞阵地,俄国人所发明的。同时,俄国人当时为此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迫击炮。

在接到了古贤一少将的报告以后,北野师团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使用火炮对敌人的壕沟及壕沟内的人员进行杀伤的战术。不过,由于日军的迫击炮受到对方优势炮火的压制,日军只能让井上辰二中佐的野炮兵联队使用他们的75MM野炮进行射击。

但是,日军的炮兵们很快就明白了他们在中国战场上的黄金岁月,已经逐渐离他们远去了。

当日军的炮兵刚刚开火的时候,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可是,他们刚刚完成了几次齐射,城外的敌人的报复马上就来了,而且打得一个比一个准,弹着点距离他们的炮兵阵地距离越来越近。再过了一会,炮兵阵地上就已经开始落下了对方炮兵发射的大口径炮弹。如果不是日军的炮兵阵地使用的是有钢板顶盖的预设阵地,他们手里的那些75MM野炮绝对会很快被对手清除掉的。

“师团长阁下,我们炮兵联队实在无法和对手对抗。对方使用的火炮,很明显比我们的火炮口径大,射程远,而且精度也高。根据我们的观察员观测,对手的重炮兵阵地设置在城外的高处,可以居高临下射击。我们无法在炮战里战胜对手。”井上辰二中佐的话里,带着一丝的沮丧。中佐的话说的一点都不错。虽然日军所用的90式75mm野炮正常情况下的射程比中国军队仿制的德国105毫米le.FH18榴弹炮的射程要远一些,但是,中国炮兵由于是在山地设置炮兵阵地,居高临下,占据了地利;90式75mm野炮由于火炮身管比较长,达到了38.4,所以弹道特性上也比较平直,更接近于加农炮,而且,弹丸重量也相对于105毫米le.FH18榴弹炮的弹丸重量轻了许多,对壕沟和壕沟内人员的杀伤能力有限;况且,日军的炮兵阵地设置在城内,如果要射击城墙外距离不远的壕沟,就需要把炮口仰角调到一个很大的角度,这又受到炮架的限制。所以,日军炮兵进行的火力压制效果并不好。不过,这种火炮后来被日军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里用作反坦克炮使用,用来攻击美军的M4中型坦克,对美军的坦克部队造成了很大威胁,也算是给它找到了合适的用途。

“难道,炮兵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只有使用更大口径的火炮,或者换用臼炮,加上更加准确的目标指示,我们才有可能压倒对手。”

当然,刘建业对自己的炮兵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只是,他感到美中不足的是,要是105毫米le.FH18榴弹炮的射程能够再远一些,那就更好了。记得德国人好像是通过给火炮加装炮口制退器的方式,使改进后的火炮提高了1/4的发射动能和膛压,从而既提高了射程,重量仅仅稍微增加一点,花费也不多。对,一定要记下来,等打完了仗,就去提出建议,顺便再向军政部伸手,按照正式的炮兵团编制,他们还欠了我一个营的榴弹炮,害得我只能用75MM法国施耐德山炮来充数,真是一点好心情都没有。刘建业一边笑嘻嘻的看着战场情况,一边在心里对军政部的那些官僚们,特别是自己的对头何部长腹诽。

城外山地上的炮兵阵地,刘建业抬手看表,指针指向十六时。再过10分钟,就是刘建业定下来的总攻时间。

“对表!现在是下午十六时,再过十分钟,准时发起总攻。我们要让小鬼子连晚饭都没有机会吃。”

最先开始发言的是军属重炮团的24门105毫米榴弹炮。在刘建业看来,有了这些好东西就要用,好东西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是用来实际使用的。所以,刘建业命令他的部下炮兵们只追求效果,不用估计炮弹消耗,反正整个军属辎重团的汽车,全都被他派出去拉运炮弹了。只要仗打得好,最高统帅高兴的情况下,是根本不会去看那些枯燥无比的军火消耗数字的。

在山上的炮兵观测员的指引下,一颗颗炮弹落向城里的日军各重要设施。日军的集结地点,日军的指挥部,炮兵阵地,通讯枢纽,弹药库,油料库这些个重要的目标,接连受到重炮的反复光顾。之后,重炮兵开始把射击的目标指向了宜昌的城墙。

“我真不知道如果使用280MM攻城重炮轰炸城墙的感觉是怎么样的。要是我的手里有那种玩意,我肯定在这里试一试。听说,南京中华门的城墙,就是被小鬼子的那种重炮给硬是炸开的。不过,我想要使用在轰击宜昌城墙的话,肯定会效果更好的。”看着大炮连续射击的场景,刘建业浮想联翩。

没有多久,山炮也开始加入了对城墙的轰击,继续执行摧毁城墙的任务。

日军的炮兵一开始还进行了一些反击,但是,由于对手的火炮无论射程还是威力都比自己的火炮强,而且,由于野炮固有的弹道特性,野炮炮弹很难对布置在城外壕沟里的山炮形成有效威胁,反而会招来对手架设在山上的大口径火炮的反压制,所以,没有很长时间,日军的炮兵也干脆哑了火。

在榴弹炮和山炮的集中火力射击下,宜昌城的砖石城墙,终于承受不住,轰然一声开了一个十几米见方的大口子。

城墙这种在冷兵器时代曾经被我国发展到了登峰造极地步的防御设施,终于还是在现代化的热兵器面前,彻底缴械,完全败下阵来。所有的城墙随着时代的前进,都将彻底丧失他们的防御功能。号称固若金汤的南京明城墙,最终也不能阻止大屠杀的发生。我们民族引为自豪的长城,也无法阻挡敌人的侵略脚步。只有建筑在人的心里的城墙,才是即使炮弹也无法炸毁的。

第一部 第一百八十四章 局部的反攻(十二)

“各部队不要急于进攻,等待炮兵继续扩大突破口,然后在炮兵弹幕延伸以后,听到我的命令,再发动进攻。”刘建业担心部下着急上火得向宜昌发起冲击,连忙打电话劝阻。

刘建业是跟随陆大的杨校长还有人称民国兵学第一人的百里公学习过的。而这两位兵学大家,都是留学过日本的,而且都是压倒所有的日本学生,以所读学校的应届第一名成绩毕业的。而且,从回到这个时代,成为了一名国民革命军军人开始,刘建业就一直把他的目标指向了日本。在这两位大家的指导下,刘建业曾经详细研读了日军的作战条令条例。所以,他知道在城市防御战里,一旦敌人攻破了城垣,造成了突破口,日军依照他们的战术条令的规定,必定会组织兵力,对突破口实施反突击,以求从突破口的根部切断突破部队的退路,然后集中兵力,围歼突破部队。既然知道日军肯定会这么做,那么再吃那种亏,就纯粹是笨死了。不过,给小鬼子一点苦头吃,还是肯定要干的。

日军的反应果然不出刘建业的所料。在城墙刚刚被密集的炮火强行轰开口子以后,日军负责前线指挥的古贤一少将,立即组织了一个大队的兵力,向突破口团团包围上来,试图给刚刚从突破口突入城内的中国军队当头一棒。结果,出乎他们的预料,敌人的步兵并没有出现,倒是敌人的炮兵几乎是把所有的火力全部都集中到了北面和东面的两个突破口上。密集的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在了日军反突击部队的头上,当时就炸得他们鸡飞狗跳,乱作一团。特别是那种尾巴上拖着长长的火焰,发出怪异的呼啸声的炮弹,一来就是一大片地方被覆盖了,让日军士兵连躲都来不及找地方躲。至于那个可怜的大队长,见到部下在密集的炮火面前发生了混乱,刚刚拔出指挥刀,想要高喊一声,再配上自己的漂亮造型,以鼓舞士气,让部下从混乱里恢复过来。结果,指挥刀是拔出来了,喊声也喊了,造型只摆了一半,动作还没有做到位,不幸的大队长就被一颗不长眼睛的山炮炮弹近距离命中,连尸骨都找不全了。

见到大队长落了这样一个不得全尸的下场,那些大阪兵就更不愿意拼命了。向来不会急着去“为天皇而死,为大日本帝国而死”,能不死还是不死,看待上级命令也习惯“讨价还价”、“斤斤计较”的大阪兵深切地认为眼前的这场战斗就属于是不合理的战斗,是绝对不能参加的。他们纷纷调转方向,各自寻找能够躲避炮弹的地方,绝对不能再继续向前了。不仅是士兵如此,那些中下级的军官们也几乎是一样的反应。

见到这样的场面,古贤一少将终于有一些难以继续在部下面前维持自己的镇静表情了。

“师团长阁下,支那军队的炮火十分猛烈,我军的反突击部队在敌人炮火的打击下,损失严重,已经溃退了。”古贤一少将的语调显然不是那么的兴奋。

“组织预备队继续向突破口前进。北门和东门的部队火力阻止攻城部队后续部队前进,同时用准备一等后续部队到来,就使用预备队向进入突破口或城内的突击部队进行反突击,务必堵住突破口,不让敌人有机会冲进来。”

“我马上就组织。”古贤一少将马上丢下电话,开始紧张地调动部队。

“炮兵联队,不要顾忌敌人的炮火,向敌人的突破口方向猛烈炮击,务必堵住敌人的突破部队。”北野师团长又马上向炮兵下令。

在炮兵的猛烈持续轰击下,城墙上的缺口越来越大,宽度已经超过了50米。

见到时机已经成熟,刘建业拿起了电话:“炮兵弹幕向城内逐步延伸。198师和199师的突击部队立即发起冲锋。坦克团各部务必给与步兵部队紧密配合。”

现在的115师林师长曾经在解放战争后期的大决战攻坚中多次指出:“在突破口被打开后,攻击部队要尽可能的全力涌入,象散大戏一样,使部队尽量多的进入城内,这样敌人的反击部队就难以把我军的突击部队反击出来,使我攻城突击部队不但能牢牢控制突破口,而且还有能力向纵深发展,迅速形成真正的突破。”对于他的这个战术观点,刘建业是深信不疑的。

在刘建业的观点里,他认为在当时的中国军人里,129师的刘师长,后来的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院长,毕业于苏俄久负盛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在军事理论方面的功底是最深的,作战谋略和指挥艺术出神入化,用兵以诡异著称,使人防不胜防,即使是伟大领袖也不会在发给他的电报里对他的具体用兵指手画脚。即使是在国军的高级将领里,他也被公开称为是当代的中国军神,向来自负的最高统帅也不得不称赞他智计过人。淮海战场上解放军三野的粟参谋长,则是典型的自学成材的典型,没有接受过一天的正规军校教育,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最终成为一名以智谋和不循常规著称的优秀将领,以至于曾有一名败在他手下的国军土木系名将感慨地说“土木众将,不如一粟”。115师的林师长则是以运动战和攻坚战擅长,指挥起大兵团作战来,可谓有古时淮阴侯的遗风。

既然有别人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那么自己就没有道理不拿来用。于是,刘建业毫不吝啬的让两个师的部队各自以一个整团的部队为先头,同时在炮火的掩护下,由坦克伴随,跟随炮兵射击的弹幕前进。在先头部队的身后,又是各有一个团的后续部队,一旦先头部队打开局面,就立即跟进,继续扩大战果。刘建业的目的就是要用大锤砸核桃的方式,强行砸开宜昌守敌的防御阵地。通常,比较简单的办法,也是比较有效的办法。

自从中国军队发起总攻以后,北野宪造师团长就陷入了焦头烂额的处境。本来以为会给整个日军阵地提供有效防护的城墙,在对手的优势炮火面前,被对手用一种近乎野蛮的方式硬是砸开了两个大口子。而自己的反突击部队还没有来得及发动反击,就被对手的一阵密集炮火热烈的招呼了一顿。手下的大阪兵又不争气,要他们发动进攻,个个推三阻四,逃起命来简直速度可以和赛车相比。眼下,敌人已经用炮火严密的封锁住了城墙突破口附近的区域,自己的部队几乎没有办法接近,更不用说发动反突击,堵住缺口了。很明显,对方下一步就是要进入城内,和自己的部下在城内展开争夺战。巷战这种战场形态的残酷性,北野宪造中将是很清楚的。就连第5师团,第6师团和第10师团那样以战斗力强硬闻名的部队,一打起巷战来,都很难占到什么便宜。况且,日军部队之所以在战场上能够在与国军的对抗里占据上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国军是在与日军进行正规作战,双方存在明显的战线,日军每次都是靠着飞机重炮的绝对优势反复的蹂躏国军的阵地,然后再发动步兵冲击。在这种时候,国军的阵地往往已经被日军的优势炮火蹂躏的七零八落了,阵地上的人员也损失惨重。再加上有一些国军将领私下打的小算盘,日军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当时的中国军队,不论是国军还是另外的部队,主要都是依靠近战夜战来抵消敌人的训练和火力优势。巷战则基本上都是近战,双方在很小的范围里反复展开争夺,有时候为了一座房屋,一个制高点,双方能够像拉锯子一样,争夺上数十个回合。这样的情况如果出现的话,自己手下的那些大阪兵是不是能够坚持住,不发生崩溃,连师团长自己都深表怀疑。

思来想去以后,北野师团长觉得还是把希望寄托在阿南司令官派来的增援部队能不能迅速的抵达宜昌上了。如果他们能够迅速抵达,自己的部队不但能够守住宜昌,还可以借着中国军队被迫后撤的机会来一个追击战,挣上一些功劳。

“向军司令部发报,就说宜昌城已经被支那军队突破,敌人即将突入城内,我师团官兵将转入巷战。请求军司令部给与战术指导,并且询问增援部队的到达时间。”打定了主意的北野师团长向副官口授了电报。

接到了第四师团求援电报的阿南中将所作出的第一个反应是,勃然大怒的对参谋说,今天不是4月1日愚人节,拿紧急军情开玩笑是要受罚的。

被中将司令官阁下的怒气吓得头都不敢抬起来的参谋,用结结巴巴的声音说道:“司令官阁下,我说的的确是真的。第四师团的电报的确说,宜昌城已经被攻破了,第四师团即将转入巷战。”

“这不可能!支那军队没有那种能力。”阿南中将依旧将信将疑。

阿南中将作为第11军的司令官,刚刚到任没有多久。在前一阵的时候,他还带领着军司令部的作战参谋们,亲自来到第四师团防守的宜昌地区进行视察,特别巡视了第四师团以城墙为城防重点所构筑起来的防御工事体系。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军队都缺乏大口径火炮,使得部队的攻坚能力严重缺乏。以日军的经验,以一个联队左右的兵力,如果依托一个有着完善的反步兵工事和火力的坚固防御体系,面对一个军左右的中国军队,支持上一个星期左右,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以宜昌的城防体系,依托高厚的城墙,还有城外密集分布的用砖石构筑的反步兵工事,以一个师团的兵力防守,在阿南将军的眼里,都是属于浪费兵力的表现。对宜昌的城防体系深感满意的阿南中将不但是表扬了北野师团长领导有方,还特意表扬了第四师团属下的工兵联队,认为正是由于他们的杰出工作,才有了固若金汤的宜昌城防,有了这样的城防,中国军队想要夺回宜昌,简直就是白日做梦。可是,现在,现实却是中国军队不但向宜昌发起了主动进攻,而且仅仅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就突破了宜昌的城防体系。这如何不让阿南中将感到更加愤怒?

在东京的大本营对阿南将军的前任园部和一郎中将的表现感到失望以后,阿南中将由于是天皇的近臣出身,被大本营选中出任日军中国派遣军最大的战役集团,同时也是日军各军级编制里兵力最多的第11军的司令官,目的就是希望由他来改变日军目前在华中战场上与国军之间出现的僵持局面。大本营认为只有打破这种僵持局面,才能有效地对重庆的国民政府施加足够的军事压力,以增加日本迅速解决中国问题的砝码,最好是能够以压力迫使国民政府向日本低头,从而让日本能够保住目前在中国取得了既得战果,同时又能够从僵持不下的战场形势里脱身出来。

对大本营的意图领会的十分透彻的阿南将军不可谓不努力。初来乍到,屁股下面的椅子还没有坐热,他就调动部队向赣北的国军部队发起了进攻,结果却落了一个灰头土脸。正当他忙于为赣北的战局收场的时候,在湖北方向安分了许久的中国军队居然突然得向宜昌发起了进攻,还造出了那么大的声势。这简直就是不给阿南将军一点面子。

当然,阿南中将还是一个很有战术素养的人,他绝对不会因为自己的对手不给自己面子就恼羞成怒。战争嘛,本来就是利用一切有效的手段来打击对方,争取自己的胜利。仗,该怎么打,就怎么打。

“给第四师团回电,军司令部已经指派第13师团第26旅团奈良晃少将率领所部向宜昌方向运动,给与你部增援,请务必坚守宜昌,等待援军到达。”

“再给奈良晃少将发电,询问该部行进位置,要求该部加快行进速度,务必尽快赶到宜昌。”

“命令航空兵明早派出飞机,对宜昌的第四师团给与空中支援。”

“联系海军,询问他们的支援舰队什么时候能够抵达宜昌江面。”

阿南中将的反应显得有条不紊,条理分明。

当北野师团长和阿南司令官进行电报往来的时候,新20军的攻击部队已经从城墙的突破口大量涌入宜昌城内,在炮火和坦克的掩护下,开始对宜昌城内的日军阵地展开进攻。

“告诉198师和199师,向日军阵地不间断地发起进攻,要让小鬼子整夜都不得安生,进攻的同时务必做到步炮协同,步坦协同,进攻部队要严格按照四组一队的原则进行分组,进攻动作要猛,要快。”

“命令新14师,派出潜伏部队,在明天凌晨3点整,对宜昌的西门实施爆破。爆破成功以后,立即以主力对城内日军发动猛攻。”

首节 上一节 126/3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