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颁布城邦法。
设立警察局、法院等机构。
同时向社会招募公务人才。
招募范围,不仅面向的上乌金斯克,还包括龙国。
为此,苏远特地让上官婉,联系了燕京的蔡校长。
此消息,在国内一经传开。
顿时在全国范围引起了一场巨大的轰动。
各地人才,如海纳百川,向着外草原涌去。
要知道,如今苏远在国内的声望,已经达到了一个极为夸张的地步。
收复外草原,巩固唐努乌梁海边境,占领北海,击败苏毛红旗铁山军团,歼灭东洋八万远东军。
这一桩桩,一件件大事,已经不是一个民~族英雄可以概括的了。
当年,左公抬棺收复新疆。
被人尊称五百年第一伟人。
而今,苏远不止收复了外草原一百八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更是连毛子人占领了两百多年的北海,都拿了回来。
这一功绩,堪称千古。
千年来,也唯有唐朝李靖做到了。
因此,苏远的一封招募通告。
引的全天下的有志之士,纷纷收拾行囊,背井离乡。
有人甚至喊话,苏先生若入主中原。
百姓们必箪食壶浆以相迎。
结果,说这话的人,不到半天,就被当地军阀抓了起来。
全国各地的军政大佬们,十分清楚。
苏远在边境闹出这么大动静,一桩接一桩。
等到他回来,他们这些旧时代的人物,必然会被扫到垃圾堆里。
连民国镇府都开始害怕了。
甚至有人在国会上,公然让段琪睿退位。
请苏远回来主持大局。
结果,说这话的议员,当天晚上就因背后身中八枪,被自杀了。
此刻,苏远坐在市政办公室里。
根本没想到,因为他托人在国内发布的一则招募公告,竟然闹出了许多荒唐事。
“将军,您让我调查的情况,我都查清楚。”
大门打开,许久未见的卫青走了进来。
“说说看。”
“据我们的探子回报,赤塔目前仅有一千东洋驻军,远东军司令部早在十天前,就撤回了海参崴。
东洋人估计知道怕了,不敢再长期驻守赤塔,那一千人现在在赤塔烧杀抢掠,干了很多天怒人怨的事情。”
苏远眼神一冷。
“那还等什么,立刻派兵,收复赤塔。”一.
第117章,复仇之火!血债,必须以血来偿
奉天盛京。
大帅府邸。
张作林挂断电话,随手抄起桌上一个乾隆年间的花瓶,砸了出去。
哐当一声,花瓶落在屋外的走廊上,碎了一地。
外面侍候的丫鬟,吓得身子一哆嗦,赶紧跪了下来.
张学亮刚好从拐角走来,看到这一幕。
快步跑了过去。
他挥了挥手,让两个丫鬟退了下去。
“爹,谁又招惹您了?”
张作林气呼呼的坐在屋内,大骂道。
“马了个巴子!还能有谁。”
张学亮猜测道。
“是段琪睿?”
张作林一巴掌拍在桌上,说道。
“这老东西,连个二十来岁的毛头小子都管不了,还当什么总理,我看他不如退位算了。”
这半个月,张作林陆续给段琪睿打了好几个电话。
向他施压,让西北边防军把张作相和那两万东北军放回来。
段琪睿一开始,答应的很痛快。
可后来他再打电话过去,段琪睿就变得敷衍了事,甚至有点不耐烦。
直到这次,两人在电话里大吵了一架。
张学亮不觉得意外,说道。
“爹,您恐怕没关注最近国内的新闻吧。”
“什么新闻?”
张学亮取出一份报纸,递了过去。
只见那报纸的头版头条写着六个大字。
广招天下英才!
张作林凝神聚目,仔细阅读起来。
看完之后,他也没觉得有什么特殊之处。
无外乎,这招人的老板是苏远,工作地点远在北海之滨。
那种苦寒之地,还不如他们东北。
“这有什么,不就是一份招人的公告吗?”
张学亮耐心解释道。
“爹,您别忘了,那姓苏的在国内的声望有多高。
他这一份招募公告,可谓一呼百应。
“五三七”现在,国内各地有不少人都在赶往外草原。
咱们东北,也不乏一些有真才实学的青年才俊,跑到库伦去投奔西北边防军了。”
张作林神色微变。
“有这么夸张?”
“夸张?更夸张的还在后面。”
张学亮面色严肃道。
“我听说,前两天的国会会议上,有议员当场提议,让段琪睿将苏远请回来主持大局。
那人还胆大包天的提出建议,请段琪睿主动退位,给年轻人挪位子。”
听到这话,张作林立刻坐不住了。
“好家伙,这他马谁说的,胆子这么肥,也不怕被段琪睿弄死。”
“如您所料,那名议员晚上回家就‘自杀’了。”
张作林眉头一皱。
“自杀?”
张学亮嗤笑道。
“背后身中八枪,警察局局长亲自调查,说是自杀。
这事在燕京闹出了不小的动静,很多议员都跑到总理府去抗议了,段琪睿为此称病告假,躲在家里两天没敢出门。”
张作林开怀大笑起来。
“哈哈哈……好,这个老东西,活该!”
“爹,这只是内部压力,外面还有英法美日等国给他施压,段琪睿的日子,比咱们难过多了。
所以,您犯不着跟他生气,也不用指望段琪睿能指挥西北边防军。
他要真有这本事,何至于沦落至此。”
张学亮一番分析下来,张作林的心情舒缓了许多。
“小六,那现在该怎么办?咱们养那两万军队,可花了不少真金白银,不能就这么算了。
还有你老叔,现在还被扣押在外草原,音讯全无。
我这心里不安啊!”
张学亮沉吟一番,说道。
“这样,我亲自携带重礼,去外草原走一趟,与那位苏司令商议商议。
好歹咱们也是邻居,从前无冤无仇,他应该会给您几分薄面。”
张作林右手放在桌上,轻轻敲击,低头思索起来。
许久后,他缓~缓道。
“也罢,只能这样了,我让邻葛(杨宇霆字邻葛)和你一起去。”
…………
同一时间,一辆火车抵达燕京站。
徐树真穿着一身便服,踏上站台,望着熟悉的场景。
心中五味杂陈。
尽管他离开燕京才不过数月之久,但这一别,仿佛过了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