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大国复兴,从收复外蒙开始 第185节

本来是一个很头疼的事情,现在有了这张召唤卡。

一切迎刃而解。

苏远睁开眼,起身走出帐篷,来到一处无人的空地。

心念一动,一道白光闪过。

眼前出现了三百个身穿军装的青年。

他们有男有女,排成一道道整齐的队列。

看着像是军人,但每个人的面容,都显得十分儒雅随和。

自古以来,便是武官打天下,文官治天下。

文武双全的良臣少之又少。

李广、卫青等人带兵可以,但让他们去管理民生,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再说了,他们也没有这个时间。

苏远看向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年,笑道。

“各位,都自我介绍一下,你们都擅长什么?”

三百人齐齐称是。

站在右手边第一位的青年,上前一步道。

“将军,我叫韩非,擅长司法管理。”

听到这个名字,苏远顿时愣住了。

好家伙,先秦法家代表人物,都给我整来了。

韩非子,春秋战国时期,韩国公子,法家集大成者,可以说是当今法学的老祖宗。

虽然,现在的法律,跟几千年的法家,差别有那么亿点点。

但不可否认,人类历史的法学,正是起源于华~夏的法家。

站在韩非后面的人,一一开口。

这些人与韩非一样,都擅长司法管理。

一共有三十个人。

看来这是一支司法团队。

“韩非,我任命你为司法部部长,负责管理法制。”

“是,将军!”

韩非恭敬开口,退后一步,回到队伍中。

苏远目光向左偏移,只见韩非左手边,站着一位宁静柔和的女生。

“将军,我叫谢婉文,擅长人员管理,组织建设。“

那女生双手背在后面,笑容甜甜的,看起来像个天真无邪的邻家女孩。

苏远在脑海中,仔细搜寻了一下谢婉文这个名字。

好像从古至今,没有这么一号历史人物。

随后,她身后的人,一一自报姓名。

也没有让苏远熟悉的名字。

看来,这支团队都是普通人员。

擅长人员管理,组织建设,不就是HR吗?

放在封建王朝,就是六部中的吏部。

当然,现在早就没了吏部。

“谢婉文,我任命你为组织部部长,负责组织建设,人才管理。”

“是,将军。”

接下来,其他团队的人,继续依次自我介绍。

这支三百人的行政团队,各类人才齐全。

有财政部、内政部、教育部、交通部、对外部、宣传部、督查部以及军事部。

一共十个部门,每个部门三十人。

有了他们,苏远的行政班底就算搭建起来了。

关键是,这些人都可以完全信任。

而且,不用担心他们有任何贪污腐败。

绝对忠诚和绝对清廉。

“各位,以后就辛苦你们了。”

“为将军工作,是我们的荣幸,不辛苦。”

众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苏远微微一愣。

这些人都这么想进步吗?

…………

又过了一天,将赤塔的事情都安排好了,苏远带着军队,继续向东进军。

半日后。

大军便进入了外兴安岭。

放眼看去,一片茂密的山林,郁郁葱葱。

即便是隆冬时节,也能看到大量的野生动植物。

苏远站在一座山头上,放眼眺望。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如此壮美的大好山河,怎能轻易拱手让人。

如果说北海丢失,是可惜。

那外兴安岭加上外东北等大片土地被割走。

则是可恨!

可恨满清软弱无能,连老祖宗的地盘都守不住。

北海苦寒,自古以来都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地盘。

汉人很少踏足。

但外兴安岭却是从唐朝开始,便有大量汉人迁居,生活在这片土地。

一千多年,从未变过。

甚至在清朝前期,康熙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就明确规定了。

以外兴安岭山脉为界山,外兴安岭北支一直绵延到北冰洋,南支到太平洋,这一大片广袤的土地,都归龙国所有。

总共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上万个燕京城。

就这么拱手让给了毛子。

更可恨的是,毛子人为了掌控这片土地。

在外兴安岭制造了一起起震惊世界的大屠杀事件。

其中最惨烈的,便是海兰泡惨案。

1900年7月16日至21日,毛子军对居住于海兰泡的平民进行大屠杀,几天之内,杀害了六千多名龙国人。

后来,毛子又从其他地方,迁徙来了很多本国人。

也将海兰泡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市。

打算将这座龙国城市,彻底改造成以毛子人为主体的城市。

想到这些,苏远便恨得牙痒痒。

也就是沙毛已经灭国了。

不然,他现在首要目标,肯定是先灭了沙皇。

他们这些人,在外东北犯下的累累罪行。

完全不亚于东洋人。

“将军,前方发现一个村子,里面的村民……都被杀了。”

一名侦察兵一路飞奔上山,来到苏远近前。

“是谁干的?”

“都是枪伤,应该是小鬼子。”

苏远猛地握紧拳头。

连这种大山里的村子都不放过,这帮畜~生,真该死。

“看尸体和血迹,村里的人应该是昨天被杀的,那帮小鬼子肯定没走多远,咱们全力追赶,或许能追上。”

苏远目光一闪,下令道。

“通知下去,休息结束,大军全速赶路,务必在天黑前,赶到海兰泡。”

士兵们迅速收起锅碗炊具,坐上汽车。

山林中,一条长长的车队,行驶在蜿蜒的道路上。

四个多小时后。

天色昏黄之际,苏远遥遥看见,在黑龙江北岸的河滩上,坐落在一座孤寂的城市。

与上乌金斯克和赤塔比起来,这里显得更加破落。

远远看去,倒像是一座大型市集。

房屋低矮,空旷冷清。

几乎没有什么工业设施。

连西伯利亚大铁路,都没有从这里路过。

究其原因,主要是这里居住的大部分平民,都是汉人和满人。

哪怕经历过毛子人的迫害,他们也不愿意搬离这片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

而很多毛子人,也不愿意来这种落后的地方生存开荒。

首节 上一节 185/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