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亲自出城迎接。
这两人看到库伦的面貌,也都吃了一惊。
虽然他们都是第一次来这里,但来之前,也做了一番功课。
功课上的内容,与他们亲眼所见,却是截然不同。
库伦各行各业都处于新兴发展的阶段。
一派繁荣。
百姓们朝气蓬勃,干劲十足。
每个人的眼神里仿佛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张学良与杨宇霆对视了一眼。
皆都看出了对方眼里的震惊。
一个人的精气神,很容易看出来。
一座城市的精气神,更是可以从百姓的身上,看出端倪。
这外草原了不得啊!
等到了接待贵宾的库伦大饭店,张学亮迫不及待问道。
“李师长,请问苏司令何在?”
“我们将军还在北方,有要事处理。”
对于他们,李广就不愿多说了。
张学亮微微皱眉,问道。
“请问苏司令何时能回来?”
“具体时间,我也不知。”
李广摇了摇头,请他们一一入座。
张学亮看了杨宇霆一眼。
他立刻起身道。
“李师长,明人不说暗话,您应该知道我们为何而来?”
李广微微一笑,拍了拍手。
没过一会儿,就有一名穿着奉系军装的中年将领,走了进来。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张作相。
“汉卿,邻葛,你们怎么来了?”
张作相满脸惊讶。
张学亮赶紧起身迎了上去,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几遍张作相,确定他完好无损,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地。
“老叔,您没事吧?”
张作相摇了摇头。
“我没事,一切都好。”
这半个月,李广对张作相等人,十分客气。
既没有将他们当阶下囚,也没有故意冷落软禁。
反而,李广还亲自带他们去参观了很多地方。
例如,空军基地、坦克基地、兵工厂,以及粮食种植大棚。
这些先进的工业设施,让张作相等人大为震惊。
他们参观之后,才明白。
为何西北边防军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
同时,他也知道了,东北军与西北边防军的差距。
这种差距,并非工业基础决定的。
而是苏远对待外草原百姓的政策。
在东北,大部分人当兵。
要么是走投无路混一口饭吃,要么是被抓壮丁。
但在外草原,基本上所有士兵都是自愿参军。
老百姓也心甘情愿,为这片土地的建设,添砖加瓦。
人人都活在希望中。
不像东北的老百姓,一片死气沉沉,街上要么是饿死的,要么是冻死的,卖儿卖女都是常有的事情。
两相对比。
张作相甚至都生出了一股念头,留下来,加入他们。
当然,这个念头很快就被他掐灭了。
他是张作林的拜把子兄弟。
两人结识于落魄之际,哪怕是死,张作相都不会背叛他大哥。
“老叔,快坐,看到你安然无恙,我和我爹就算放心了。”
张学亮哈哈笑道。
众人落座入席。
当着李广的面,他们不好叙旧,几人便只是说了些场面话。
一顿酒宴吃完,等到李广走了,张学亮立刻拉住张作相的手,询问起来。
而张作相也没有任何隐瞒,将他这段时间,在外草原的所见所闻,详细说了出来。
一个小时后。
张学亮与杨宇霆,早已被震惊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两人半晌没有说出一句话。
皆都不敢置信。
外草原的发展,竟然到了一个让人无法想象的地步。
开矿炼钢,造枪造炮也就罢了。
这些他们都能接受,东北也有钢铁厂和兵工厂。
但他们竟然能……造坦克,造飞机。
这……
实在匪夷所思。
要知道,全世界有能力造飞机的国家,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而能造坦克的国家,有且仅有四个。
倒不是说坦克比飞机的技术更难,而是坦克起步晚。
1915年,世界上第一辆坦克才诞生。
张学亮内心波涛汹涌,久久难以平复。
一开始,他们都猜测,苏远的坦克,是找米国人买的。
现在得知,他们竟然是自己造的。
所有零件,包括原材料,都能自给自足。
张学亮和杨宇霆,都觉得张作相的话,像天方夜谭。
如果不是对这位老叔,十分信任。
张学亮甚至要破口大骂,谁踏马胡说八道。
“`~汉卿、邻葛,我知道你们很难相信,但这事是我亲眼所见。
李师长带我去兵工厂参观过,甚至我还现场观摩了那些技术工人,怎么组装坦克。”
张学亮呼吸一滞,问道。
“老叔,他们的兵工厂一个月能制造多少坦克,多少飞机?”
张作相说道。
“大概有一百辆坦克,三十架飞机。”
“嘶!”
听到这话,张学亮与杨宇霆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平均下来,就是一天三辆坦克,一架飞机。
照这么发展下去,不出一年。
西边边防军的陆军和空军,岂不是天下无敌了。
“不行,咱们东北军也要搞飞机和坦克。”
张学亮一拍大腿说道。
别人有的,他们家必须也要有。
不然,有这么一个强邻,这以后睡觉都睡不踏实。
杨宇霆面色凝重道。
“可我们现在要啥啥没有,怎么搞,飞机、坦克,又不是步枪大炮,岂能那么容易造出来。”
张学亮皱着眉头,沉思许久,说道。
“没有就花钱买,我不信这世上有真金白银买不来的东西。”
次日。
张学亮与李广再次见面,提出了要去兵工厂和空军基地参观的请求。
李广早知他会有此要求,欣然答应。
目前,西北边防军的实力,已足够自保。
不再需要藏着掖着。
大大方方展示出来,反而能够威胁宵小之徒。
就算有人不开眼,想打这里的主意。
科特尔湖兵工厂,地处外草原中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