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大国复兴,从收复外蒙开始 第264节

一条向东,通往满洲里。

还有一条向南,通向二连浩特。

这三条铁路,就是以后库伦的经济命脉。

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地人迁徙过来,库伦的人口,首次突破了二十万。

别看这点人不多,还不如中原一~个县城。

但这已经是外草原历史上,最繁华的时代了。

而且,这些跋山涉水来的人,大多都是慕名而来,心存报国之志的读书人。

在经过组织部部长,谢婉文的层层选拔后,这些人被安排到了各个岗位。

一群有志之士,共同出谋划策,为这里添砖加瓦。

苏远回来后。

第一时间,就召集了各部门开了一场大会。

了解了一下情况。

同时,还一一会见了那些被选拔中的人才。

不见不知道,一见吓一跳。

这~里面居然有好几十位,青史留名的大人物。

很多都是开谠元老级领袖。

譬如,陈读秀先生,李大照先生等等。

苏远肃然起敬,朝着他们敬了一礼。

几位元老纷纷一愣。

都有点不知所措。

首次见到这位名满天下的少年将军,这些人心里也很紧张。

他们想过,苏远可能会轻视他们,可能会客套一番,甚至无视他们,也不奇怪。

但怎么也没想到,这位立下如此功业的大人物,对他们竟然这般尊敬。

  -

尊敬到,甚至眼眶都有些红润。

“苏司令,您这是怎么了?”

苏远深吸一口气,强行将眼里的热泪,憋了回去。

作为一名长在红旗下的穿越者,他知道,真实的历史,这些先驱者们,有多么艰难。

他们前赴后继,不畏生死,才拼出了一~个未来。

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以后的新龙~国。

“没什么,陈先生、李先生,你们在这~里住的可还习惯?”

陈读秀笑道。

“一切都好,所见所听所闻,真乃盛世也!”

李大照则是露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苏司令,外草原的治理这么好,百姓们安居乐业,宛如托马斯书中的乌托邦。

您何不带兵南下,一统中~华,让所有百姓,都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提起此事,其他人也都露出了热切的眼神。

在他们看来,苏远能治理好外草原,就一定能治理好全龙~国。

“诸位先生,非是我不愿南下,而是时机未到。”

“时机?”

“国内军阀割据,纷争不断,我若入局,陷入这泥潭当中,以后边境谁来镇守?

如今列强环伺,五国联盟虎视眈眈,现在他们只是针对我,可一旦我入主中原。

五国联盟针对的就是整个龙~国。

到时候各方开战,内外交困,我一~个人应付不过来。”

人要有自知之明,有多大肚量,吃多少饭。

苏远想要统一国内,其实不难。

在段琪睿下台的时候,他接手总理,再派兵一一讨伐各地军阀。

最多三五年,就能平定天下。

只是,这内战一开,且不说要死多少无辜百姓,燕京的那些文人政客会不会拖后腿。

就说一点,英法美日意,甚至苏毛,估计都会上来咬他一口。

到时候,他收复的这些领土,全都要吐出去。

苏毛之所以丢掉远东这么多土地,究其根本,就是内战导致的。

众位元老们,陷入沉默。

“五国联盟的下次战争不会太久,我现在需要专心备战,对付他们。

思想建设,内政民生的事情,劳烦各位先生帮我。”

苏远弯腰向着陈李等人,深深一鞠躬。

“苏司令,言重了。”

众人受宠若惊,连忙弯腰回了一礼。

他们都是经世治国的大才,论学问,每个人都可以甩他十条街。

苏远自然要好好重用他们。

随后,他根据每个人擅长所能,重新为他们安排了职位。

陈李二人,更是被他提拔为督察部司长。

主要负责思想建设工作。

做完这些事,苏远才坐车,离开了库伦。

随后,他又去了各厂视察。

最后一站,来到了外草原北部的库苏古尔湖。

此湖是外草原最大的淡水湖,面积两千六百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五百个燕京,辽阔至极。

放眼看去。

湖面平静如一块镜面,倒映着蓝天白云。

宛如镶嵌在草原上的一颗蓝宝石。

自然风景极为秀丽壮观。

千百年来,这~里都鲜有人定居。

但现在,湖岸边却是修建起了一座座厂房。

数万人从东北迁徙到这~里,建设着一座迄今为止,全龙~国最大的造船厂。

苏远的到来,立刻惊动了厂内厂外许多人。

大家都来自发赶到门口迎接。

一位穿着绿色军装,英姿飒爽的女孩笑着走来,向着苏远敬了一礼。

“将军,我等您好久了,来看看我们筹建的造船厂怎么样。”

“婉儿,这段时间辛苦你了,看着都憔悴了许多。”

上官婉脸蛋微红,笑着摆了摆手。

“辛苦什么,都是大家一~起努力奋斗出~来的。”

两人边走边聊,走向造船厂内部。

聊了好一会儿,上官婉突然说道。

“对了,将军,前段时间,从您老家寄来了几封家书,我都帮您保管起来了。”

………………………………………………………………………………….

第153章,成立库苏古尔第一舰队,迎接苏毛考察团

“对了,将军,前段时间,从您老家寄来了几封家书,我都帮您保管起来了。”

苏远随意点了点头,没把这事太往心里去。

自从他年少出门游学,参军以来,每隔一两个月,都会收到家中父母兄长寄来的书信。

多是一些问候关怀,牵肠挂肚的亲人念叨,基本没出过什么事情.

一来,苏家在皖省也算有些势力。

又与徐树真所在的徐家,是百年世交,没有哪个不开眼的,活腻了敢招惹苏家。

二来,苏远的父母才五十多岁,身体硬朗。

家中还有一位兄长,帮衬着处理着苏家大小生意。

这才让苏远对家里~十分放心。

能无牵无-挂的在外面闯荡。

“将军,还有一件大事。

前段时间,莫~斯科发来一份电报,说是要派遣一支考察团来咱们这参观参观,互相交流学-习。”

苏远目光一闪,问道。

“他们什么时候到?”

“估计也就这两天吧。”

“行,到时候安排一支礼仪队,隆重迎接一下。

这也算是两国结盟后的首次访问,不能丢了咱的脸面。”

上官婉笑着点了点头,将此事记在心中。

就在这时,一位穿着朴素工装,戴着金属框眼镜的中年男人,从前方走了过来。

苏远看到那人。

虽不认识,但其身上的儒雅气息,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工人,而是一位知识分子。

“您应该就是松北造船厂的厂长,邢启胜,邢先生吧。”

首节 上一节 264/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