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大国复兴,从收复外蒙开始 第322节

“当然有功劳,我们将军说了,不管是兵还是民,有功就赏,有过必罚。

你虽然不是咱们部队里的人,但也帮了我们大忙,回头我给你申请一些赏银。”

丁真达瓦幼小的心灵,深受震撼。

这几天朝夕相处,他发现,这支陌生的军队,对他都格外友善。

没有那种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压迫。

以前,他从未享受过这种平等尊重的待遇,就算是英-国人来了,让他去学校读书。

学校里,也都分为三六九等。

普通人家的孩子,只配坐在最后面。

毕业后,进入最危险的部队,如侦查连。

而有权有势的贵族孩子,则可以享受更好的教学资源。

甚至还能被送到阿三半岛去进修。

这十几年的生活,丁真达瓦一直都是这么度过的。

突然,有人对他这么友好尊重。

丁真达瓦很不适应,内心极为复杂。

“小娃,你怎么了,咋不走了?”

营长停下脚步,回头看去。

丁真达瓦抹了一把鼻子,快步追了上去。

下山后。

众人寻了个避风地,休息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继续出发。

在丁真达瓦的带领下,终于在黄昏前,抵达了唐古拉山口的南面。

五百多人趴伏在一座山坡后面。

放眼看去,前方建立着一座营寨,附近有四个塔楼碉堡,分别站着一~个士兵巡视。

由于这-里是山口南面,一条几千米高的山脉,就在前面挡着。

敌人只可能从山口北面杀过来,只要守住山口,便万无一失。

因此,英军的戒心并不高。

甚至都没有卫队,在附近巡逻。

对他们来说,这-里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就算是龙-国的空军,也飞不过来。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军营内,燃烧着篝火,许多士兵围坐在一~起,吃着大锅饭。

“营长,咱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人急不可耐的问道。

这时候,他们都在吃饭,是最放松的时刻。

如果他们冲出去,必定能够重创英军。

“不急,咱们先等旅长进攻了,咱们再动手。”

0····求鲜花0·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等到午夜时分。

营寨里一~片寂静,大部分士兵都已经睡下。

突然,一~声枪响打破了高原的寂静。

赫尔巴率领三千多骑兵,冲入唐古拉山口。

对着防守的英军,发起了进攻。

山口狭隘,最窄的地方,只有二十米不到。

英军一开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但很快就反应过来,躲在巨石垒起的城墙下,进行反击。

枪声激烈,如放鞭炮一般。

营寨里熟睡的士兵,顿~时全都被惊醒了过来。灵

他们立刻穿上衣服,拿着枪准备向外冲去。珑

就在这时,异军突起。中

一支五百人的军队,从黑夜中杀了出~来。转

他们手拿自动步枪,对着那些营帐疯狂扫射。群

哒哒哒……一

鲜血飙射,染红了大帐。0

有人将拿着火把,将那些大营点燃。0

火光熊熊,剧烈燃烧起来。一

一时间,惨叫声、哀嚎声,惊叫声,此起彼伏。6

驻守此地的英军,死伤惨重。7

唐古拉山口防线上的士兵,回头一看。1

家被偷了,全都大惊失色。0

赫尔巴也看到了,远处燃起的火光。5

全军士气大震。5

骑着战马冲了上去。

一~个多小时后,枪声渐渐停歇。

赫尔巴让人将尸体和石头清理开来,开辟出一条道路。

大军缓-缓通过唐古拉山口,抵达南面。

这一战。

两千多英军,死伤一千五百多人,逃走了八百多人。

取得了一场不可思议的大胜。

..............

要知道,唐古拉山脉,远比长城更加雄伟。

分割南北。

而唐古拉山口作为唯一一条由北向南的通道。

易守712⒌7难攻,比嘉峪关还要6368难打。

嘉峪关可以出动空军,飞过去。

唐古拉山门的海拔,飞机都飞不过去。

天亮时分。

赫尔巴休整了一番,清点了一下伤亡。

留下一千人照顾伤员,守住这条关口。

剩下的人,全力追杀逃走的英军。

…………

同一时间,远在数千里外的苏远。

处理完了伊犁的所有事情。

他亲自率领着一支大军,从伊犁河谷出发,进入外西北。

打算从帕米尔高原,绕道喜马拉雅山脉南边,偷袭英军在大吉岭的基地。

只要将那里的基地,铲除掉。

别说拉萨和藏省各地,便是丢失的藏南,甚至连尼泊尔、不丹这些地方,都能一并收入囊中。

这一招釜底抽薪。

谁都想不到。

也没想人会料到,有人会这么疯狂,从伊犁绕一~个大圈,跨越千山万水,从喜马拉雅山脉南边杀过来。

要知道,这一路的艰难险阻,堪比西天取经。

杨增新知道苏远的计划后,也被惊的瞠目结舌。

他极力劝阻苏远放弃这个想法。

这太危险了。

且不说一路山山水水多么难走,光说从克什米尔,穿越阿三的北部区域,抵达孟加拉。

这一路关隘无数。

大部分区域都被英-国人的占领。

万一被他们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苏远这支孤军,战斗力再强,终归没有补给和支援。

只要英-国人派人拖住他们几个月,就能将苏远活活耗死。

面对杨增新的劝阻。

苏远只是淡淡一笑,眼里满是自信。

他并非盲目自信,而是有所底气。

苏远是一名穿越者。

前世,他曾经当过五年的边防哨兵,在西南边境线一守就是两年。

对那里的地形,不说了如指掌。

基本上所有道路,都熟稔于心。

不止国境线内,国境线外,怎么走。

部队里也研究过。

首节 上一节 322/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