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大国复兴,从收复外蒙开始 第72节

这可几天下来,也不过翻译了寥寥几本。

效率极低。

吕人杰看到几箩筐、几箩筐的书籍,被抬进苏远的营帐。

他嘴角不由露出一丝讥讽。

这么多资料,别说七天,就是七十天都不一定能翻译完。

“上官姑娘,东西都在这里了,还需要什么,可以去练兵场找我,我就不奉陪了。”

“不送!”

上官婉冷淡的回了一句,带着身后的姐妹,转身进了营帐。

苏远也很好奇,那么多蒙文、俄文账本,她们能看得懂吗?

随后,他跟着走进帐内。

只见二十个人不需要任何言语交流,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各自分工,将不同类型的资料,分门别类整理到一起。

做完分类工作。

上官婉拿起一本厚厚的账目书,翻开后,轻声念了起来。

“嘉庆二十五年,乌梁海集镇人口五万六千四百三十二人,牛羊十二万八千九百头,征税……”

一字一句说的十分清楚。

旁边坐着一位女孩,拿着笔飞快的记录着她的话。

苏远看到这一幕,瞬间懵了。

“你看得懂蒙文和俄文?”

上官婉做事很认真,只是点了点头,便继续投入翻译中。

其他女参谋们,两两一组。

也做起了和她一样的翻译、誊录工作。

苏远怎么也没想到,她们竟然个个精通多门语言。

妥妥的高材生啊!

时间一晃,一天过去了。

到了夜里,苏远的营帐依旧通火通明。

搞得他都没地方睡觉,只能在712⒌旁边搭了个小帐7㈥368篷,凑合凑合。

一觉醒来。

天色还未大亮。

苏远走出帐篷一看,旁边的灯火还亮着。

大帐上,倒映着一道道苗条朦胧的身影。

守在外面的亲卫,都快撑不住了。

上下眼皮直打颤。

苏远挥了挥手,说道。

“你们都休息去吧,我进去看看。”

系统发的人,又不是钢筋铁骨,也需要吃饭睡觉。

苏远掀开帘子进去,看到二十个姑娘,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整理着资料。

看得出来,她们也都十分疲惫了。

“行了,今天就到这儿了,我给你们准备了休息的地方,先去睡一觉吧。”

上官婉头都没抬,说道。

“再有半个小时,我们就整理完了。”

“这么快?”

苏远眼神一变,不~敢相信。

这里可有是十几箩筐的文献,光是看一遍,也要好几天的时间,更别说翻译誊录了。

上官婉淡淡说道。

“我只看数据,次要的东西都没记录。”

说完,她抬起清亮的水眸,看向苏远。

“将军,有唐努乌梁海的地形图吗?越详细越好。”一.

第67章,上官婉的治理手段,欣欣向荣新气象

苏远找人拿来笔墨,铺开之后,现场给上官婉画了一幅地图。

整幅图详细无比。

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个山谷,都做了批注。

上官婉看了几遍,就将地图深深烙印在了脑海中。

“将军,资料我们都整理完了.

麻烦您安排人,给我们准备五天的干粮,和五辆马车。

中午我们会去各地实地考察一下,大概五天后回来。”

苏远点头答应。

然后,便安排她们去了其他地方休息。

等到中午,这二十个姑娘简单收拾了一下,乘着马车,离开了军营。

以防万一,苏远给她们安排一~个连当保镖。

毕竟是一群肤白貌美的妙龄少女。

这穷山恶水的地方,万一被哪些不开眼的人盯上,出了事就麻烦了。

吕人杰练兵的时候,正好看见她们离开。

他走过来询问一番。

得知上官婉已经整理完所有资料,不由傻了眼。

“司令,您不是跟我开玩笑吧,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可能?”

苏远没有多说,直接把他带回自己的大帐。

看到分门别类堆放在一起的誊录资料,吕人杰快步上前翻看起来。

随着书页翻动,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当一本账目看完,吕人杰眼角抽动,半晌没有说出一句话。

他知道,自己小看了那群女人。

她们确实有几把刷子。

“怎么样?服不服气?”

苏远笑着调侃道。

吕人杰脸色憋得通红,咬了咬牙,嘴硬道。

“文职工作确实不错,不过军政处理可不只看文职。”

“哈哈……你知道她们去干嘛了?”

吕人杰摇了摇头。

“她们去实地考察民情了,五天时间,“五二零”要走遍唐努乌梁海。”

吕人杰大吃一惊。

我靠,那些女人这么狠的吗?

走遍唐努乌梁海十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跋山涉水,可不容易。

这种苦头,别说是那些娇滴滴的姑娘,就算是他,都不愿意去吃。

他突然有些后悔了。

自己昨天跟她们较什么劲儿,司令怎么安排就怎么来呗。

他现在只操心练兵,反而还轻松了许多。

“司令,您真的看好那帮女兵?”

苏远拍了拍他的肩头。

“人杰,你的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

罢了,等她们回来,我要看看你的脸是怎么被打肿的。”

吕人杰尴尬的扯了扯嘴角。

“司令,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

…………

时间一天天过去。

虽然苏远人在最西北的乌梁海集镇。

但却可以通过天眼地图,实时监察到外草原和唐努乌梁海的一切动向。

…………

库伦。

到处都是一派万象更新的新气象。

老人们有牛羊可以放牧。

妇女们可以开荒种田。

男儿们则是在军营里挥洒汗水。

孩子们在学堂里,书声琅琅。

随着哲布尊丹巴的死亡,藏传佛教的根,在这片草原算是彻底断绝。

压在老百姓们头上几百年的大山,终于被劈开了。

这是千百年来,最好的一~个时代。

所有平民百姓,都在为了自己而活,为了共同的家园,在奋斗。

连那些老王公贵族们,在被剥夺了特权后,也慢慢接受了一切。

他们知道,能活下来,已经是苏远法外开恩。

首节 上一节 72/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