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大国复兴,从收复外蒙开始 第75节

北边张大帅一家独大,当起了听调不听宣的东北王。

东边小日子又步步紧逼,要求他签订不平等条约。

到头来,竟是西边的边疆地区,还算稳定。

徐树真知道,现在到了皖系生死存亡的时候。

他继续劝道。

“大哥,形势如此,我们不得不低头。

南边的孙先生一直主张和平统一全国,武力统一是不现实的。

让我去吧,我跟南方派的人谈谈,只要咱们愿意和平谈判,大势所趋,直系和奉系就不~敢从中阻扰。”

04不得不说,徐树真还是相当有整治远见。

如今这个时代,各军阀谁都不服谁。

军事实力也都差不多,武力统一劳民伤财,要打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但段琪睿却不这么想。

在他看来,北洋系才是正统。

那些南方各派,都是造反的土匪、逆贼。

正统怎么能向逆贼妥协?

绝不可能!

就算是输给同样是北洋出身的直系和奉系,他也不会和逆贼谈判。

段琪睿语气坚决道。

“你们不用说了,备战!”

“我已经联系东洋人,预购了一批军火,一~个月后,那批军火就会送到津港。

有了这批军火,谁输谁赢还不一定。”

靳云鹏、吴光新、傅良佐都是斗志昂扬。

唯有徐树真和段宏业,比较担忧。

段宏业迟疑了一下,问道。

“爹,咱们哪有这么多钱?”

段琪睿冷笑一声。

“东洋人的东西,老子从来不给钱。

那帮王八羔子,心里打什么主意,以为我不知道。”

段宏业挠了挠头,一脸古怪。

“爹,您之前不是已经跟东洋人借了五亿日元的贷款吗?

那笔钱现在都没还上。

小日子又不是傻子,怎么还会给您军火?”

段琪睿哈哈一笑。

“正因为他们不是傻子,才必须给我军火,要不然老子倒台了,他们找谁还钱。”

听到这话,靳云鹏等人都笑了起来。

欠点小钱,债主就是爷爷。

可要是欠了大钱,欠债的反倒成了爷爷。

现在最不希望段琪睿下台的,恐怕就是东洋人。

段琪睿笑完,又说道。

“不过,这次东洋人学精了,要我们拿出一些东西做抵押。

我想了想,外草原不是有几个矿吗?

就抵押给他们。

反正那些矿一时半会没什么收益。

等到以后铁路修好了,我再想办法弄回来。”

此话一出,徐树真和段宏业的脸色都变了。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有些不太乐意。

徐树真这段时间,在燕京联系了很多买家。

卖矿的价格都要谈好了。

段宏业也搞了上百辆汽车,准备去外草原拉矿。

结果,段琪睿竟然把矿抵押给了东洋人。

这么一来,他们的生意,就没得做了。

“爹,您就不能换个别的地方抵押,那外草原的矿产品质非常好,能卖上大价钱。”

段宏业开口说道。

段琪睿斜瞥了他一眼。

“蠢蛋,咱的大部分地盘都在东部沿海。

给了东洋人,以后还能要回来?

那外草原山高路远,我就算抵押给了他们,东洋人有什么本事运走。”

这话倒是说的很有道理。

徐树真和段宏业想了想,也只好接受了。

相较于东部沿海的地盘,明显西北边境的土地,战略价值更低。

“又铮,明天你和宏业一起,带东洋人去外草原考察考察。

这次跟他们一起的,还有一支记者团。

说是要采访山河。

我怀疑他们没安什么好心,你注意一点,别让山河说错话。”

徐树真面色严肃,点了点头。

这段时间,苏远在外草原整出来的大新闻,一条接一条。

先是发动一二六血色革命,推翻了统治外草原几百年的贵族阶级。

后又率兵,在北方边境大败毛子军,歼敌一千多人。

取得了百年来,头一场对俄作战的胜利。

没过两天,他又将藏传坲教的领袖,从明朝一直传承至今的哲布尊丹巴活坲,拉出来斩首示众。

这一桩桩事件,单独拆开,都是轰动全国的大新闻。

足以在青史留名。

但苏远短短几天,就把这些事都干完了。

这等魄力和手段,已经让他成了全国皆知的大名人。

连海外势力都注意到了。

东洋人这次去外草原,说是考察矿产,其实就是冲着苏远去的。

不然为什么要带记者团。

徐树真立刻就想到了关键,知道此一行,怕是没那么简单。

第二天一大早,徐树真和段宏业,带领五百亲卫军,在燕京城外,与东洋人的考察团碰面了。

这只考察团规模浩大,足有三百多人。

其中包括记者团、矿产资源勘探队,矿业技术专家,以及大量的后勤护卫队。

而带领这支队伍的人,居然是燕京驻华东洋大使馆的二号人物。

川越茂。

彼时,此人还只是一~个普通的驻华外交官。

待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川越茂策划的一系列军事行动,犯下了滔天的罪行,罄竹难书。

战争胜利后,川越茂便被国民镇府列为了重要战犯。

徐树真与他有些交情。

两人握手寒暄几句后,便一同向着外草原出发。

…………

同一时间,远在几千里外的唐努乌梁海。

苏远也准备收拾东西,返回库伦。

这里的局势,在西北边防军的治理下,已经恢复稳定。

逃到毛子国境内的残兵败将,短时间内,应该也不~敢再南下侵扰了。

上官婉从军政参谋部里,选出了七位参谋,分别坐镇七个集镇。

主政一方。

以防万一,苏远将吕人杰和那两千骑兵,都留了下来。

目前新军训练,还需要一段时间。

再加上他们的后勤补给,也远远不够,将这支新军,全部带到库伦。

不如就先把他们放在这里训练。

当做一支隐藏起来的奇兵。

等到需要用的时候,再拿出来,相信一定会让人大吃一惊。

1920年4月3日清晨。

苏远带着三十名亲卫,和上官婉等后勤团队成员,离开了唐努乌梁海。

来时,寒风凛冽。

回去时,已经有了春暖花开的迹象。

草原上,嫩绿的青草破开春泥,顽强的生长在每一寸土地上。

上官婉抓紧缰绳,一双纤细长腿轻轻夹了夹马肚。

战马快速奔跑起来,来到苏远身侧。

首节 上一节 75/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