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也是,没兵没枪,怕个卵,来,咱们继续喝。”
…………
驻库伦办事场馆。
陈义神色一变,问道。
“你有什么办法保住外草原?”
苏远轻声笑道。
“既然外人靠不住,咱们何不靠自己?”
“你什么意思?”
“招兵买马,组建本地武装,守卫外草原。”
陈义大惊失色,噌的一下站起身来。
“私自募兵,乃是重罪,你想造反?”
陈义此人出生于晚晴,就读于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儒家那一套忠君爱国的理念,深入骨髓。
苏远哈哈一笑。
“陈先生说笑了。
我大哥是皖系二把手徐树真,我自己年纪轻轻,就成了西北边防军参谋长。
有此成就,我造谁的反?”
陈义仔细一想。
徐树真的上司,是北洋镇府总理段琪睿。
这人不过二十来岁的年纪,未来必是皖系一员大将。
前途一片光明。
哪有自己造自己大哥的反。
“那你到底想做什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等皆为华夏子民,自当保疆卫土。
自晚清衰弱以来,沙毛屡屡侵犯我边境,蚕食我华夏疆土,但凡尚有血性之辈,无不对此愤慨谴责。
可惜……当今的国民镇府,羸弱不堪,与其指望他们,不如靠我们自己。
陈先生,请助我一臂之力。”
苏远站起身来,朝着陈义深深一拜。
他的言语真诚,句句出自肺腑,可谓感人至深。
连站在门口,如两位门神一动不动的李广、卫青,都出现了动容之色。
陈义看着眼前的年轻将领,眼神极其复杂。
片刻后,他起身将苏远搀扶起来。
“我不过一介文官,只有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如何帮你?”
苏远心中大喜。
有陈义帮忙,建造兵工厂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他现在不缺人不缺技术,但却缺少许多基础物资。
例如开采矿产的工具,修建工厂的器具载具等等。
这些东西,如果是在皖省,他轻轻松松就能弄到。
但这是人烟稀少的外草原。
想要弄到这些工具,没有人脉和渠道,想都别想。
“陈先生,我需要……”
苏远将他所需要的物资,细细道来。
这一夜,驻库伦办事场馆灯火未灭。
一直到天蒙蒙亮,苏远才带着李广和卫青,离开了这里。
下午时分,苏远三人来到库伦城外十里处的一片牧场。
这里停放了十辆马车,车上装满了各种工具和物资。
满满当当。
马车四周,站着十几个穿着破烂羊皮裘的大汉。
一个干瘦老汉躺在车上,手持烟杆,正抽的起劲。
看到苏远三人过来。
那些大汉便围了上来,操着一口浓重地方口音,喝问道。
“后生,你们是作甚的?”
苏远一听就知道,这群人是晋省来的。
从明朝开始,晋商就一直往来于关内关外,从事商贸活动。
几百年来,外草原的商贸,基本都被晋商垄断了。
这里的老百姓日子过得这么苦,有一部分也是因为晋商垄断,物价高涨导致的。
历史上,外草原独立出去,曾进行过公投。
四十八万人投票,竟无一人投反对票。
据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晋商对外草原大量倾销劣质商品,导致所有百姓几乎都背上了高额外债。
独立出去,这外债就可以不用还了。
苏远很无奈。
越是深入了解这里,才越知道想要收复外草原,有多么难。
当年左公抬棺出征,何以称之为民族脊梁,千古功臣。
正是因为左公不仅收复了失地,还治理好了当地的民生。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ps:新书发布,求鲜花评价票月票,数据多多更新多多
一千鲜花加更一章,一百评价票加更一章,一张月票加更一章,一个打赏加更一章,上不封顶,跪求读者老爷们多来点数据!.
第11章,合作开矿,各有算盘(月票加更)
建造兵工厂的事情,要绝对保密。
苏远这次出来,没有穿军装,是以普通百姓的装扮,上前道。
“这批货物,是我托人订下的。”
听闻这话,那抽大烟的老汉扭过头来,咧嘴一笑,露出满口大黑牙。
“哟呵,原来是苏老板,没想到这么年轻,是我看走眼了。”
那老汉跳下马车,眯着眼打量了一下三人。
都是生面孔,看着也不像蒙人,倒像是江南那边来的。
俊后生清秀的很。
苏远没兴趣跟他们客套,上前拉开马车上的油布,直接检查货物.
十辆马车装的满满当当,都是崭新的铁器。
他上手试了试,品质还不错。
估计是看在陈义的面子上,这些人没敢卖给他劣质货物。
“苏老板要这些铁器做什么?难不成是开矿?”
老汉在一边旁敲侧击的问道。
一般人也不会买这么多铁器,除了开矿,他实在想不到,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苏远微微一笑,和善道。
“掌柜的怎么称呼?”
“鄙人姓李,单名一个福。”
“李掌柜,实不相瞒,我在北边发现了一个煤矿,只要开采出来,发点小财不成问题。”
听到这话,李福眼睛一亮。
要真是一个煤矿,那可不是发点小财,而是发大财了。
下半辈子都不用愁。
“苏老板好运,竟然能在这荒凉贫瘠之地,发现煤矿。”
苏远轻叹一声,无奈道。
“可惜了,这地方矿产不少,就是开采工具和挖矿的人太少了。
光靠这点铁器,加上一些本地牧民,就是守着金山银山,那也挖不出来。”
李福双眼滴溜溜一转,心思立刻活泛起来。
缺人缺工具,这还不简单。
他们晋省多的是人,采矿工具也不难弄到,甚至他还有渠道,可以从国外弄到更先进的开矿设备。
“苏老板,这个好说,人和工具,我可以想办法帮你弄来。
不过,这开矿的收益……”
李福做了个数钱的手势,明显也想分一杯羹。
苏远内心一喜,鱼儿上钩了。
不过,他还是故作为难的说道。
“李掌柜,不是我不信你,咱们毕竟刚认识不久,我的人也不如你的人多,万一……”
他扫了一眼四周十几个大汉,又看了看自己身后的两人。
李福立刻会意,笑道。
“苏老板,您去晋省打听打听,谁不知道我李福最讲信誉。
李记商行生意遍布全国,讲究的就是一个诚信,跟我合作,您完全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
苏远略作犹豫,叹声道。
“也罢,李掌柜既然是陈大使推荐的,我就信你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