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气象师 第1147节

交接完成之后,马超只带了数骑亲随,便跟着弟弟马铁,亲自前来大营面圣。

为了表示对马超这员大将的重视,苏哲此番破例,亲自来到营门迎接。

马超策马前来,相隔五步之时,马铁便指着前方道:“大哥,看到了没有,那身穿金甲的就是天子,天子亲自来迎接你,这得对你有多礼敬啊。”

马超的心情正因投降而阴郁,一见苏哲竟亲自来迎,顿时涌起一丝惊喜,心下欣喜了不少。

“魏帝果然是礼贤下士的明君啊……”

马超心下感动,当即翻身下马,大步上前,单膝拜倒在苏哲马前:“降臣马超,拜见陛下!”

苏哲一跃下马,几步上前,将马超扶起,抚着他的肩膀笑道:“什么降臣不降臣,从今日起,只有君与臣。”

马超心头一热,愈发感动,又面带愧然道:“臣当初为刘备蒙蔽,三番五次跟陛下作对,实在是心中有愧,还请陛下恕罪。”

苏哲却大手一挥,哈哈笑道:“那些前尘旧事,朕早就不记得了,孟起你也不必记挂在心里,从今往后,咱们君臣齐心,扫平天下,共享富贵便是!”

这一番话,听的马超是热血澎湃,感动到眼眶几乎都湿润的地步。

心情激动之下,他向着苏哲又是深深一拜,慨叹道:“我马超浑浑噩噩半生,今日终于得遇明主!超在此起誓,定当为陛下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好好好!有你马孟起这句放就够了。”苏哲欣喜万分,一拉马超胳膊,“朕已在大帐中备下了接风酒,走,随朕回帐,咱们喝他们不醉不休。”

第九百四十一章 金城郡

庄浪城。

军府大堂中,死一般的沉寂。

刘备干坐在上首,一动也不动,目光死死的盯着地图上的“街亭”二字,拳头暗暗紧握。

阶下,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众臣,目光始终聚集在刘备身上,等着他做决断。

所有人都认为,街亭失守已成定局,劝说刘备弃了庄浪城,迅速往凉州西北撤离。

刘备却迟迟没有做出决断。

他还在抱着一线希望,以为会出现奇迹,街亭城还能守住。

匆匆的脚步声响起,吴班奔入大堂,叫道:“禀陛下,杨阜回来了。”

所有人都脸色一变。

刘备同样是神色一震,心头咯噔一下,如被锤子狠狠的敲了一下。

杨阜本该在街亭跟马超一起守城,如今却突然回到了庄浪城,除了一个解释之外,还能有什么。

刘备却强行克制住了澎湃的心情,故作淡定的喝道:“传他进来吧。”

片刻后,沉重的脚步声响起,杨阜一脸黯然的步入了大堂中。

他在众人注视下,来到刘备跟前,一拱手,默默道:“陛下,臣没能守住街亭,请陛下恕罪。”

“你不是有抵挡魏军的手段吗,为何会没守住?”刘备喝问道。

杨阜长叹一声,默默道:“臣冰冻街亭本来是抵住了魏军的神雷炮轰击,怎奈马超却背叛国家,投降了苏贼,臣也无能为力。”

轰隆隆!

一道闷雷当空轰下,轰在了刘备的头顶,轰到了五脏六腑气翻激荡,鲜血几乎就要顶到了嗓子眼里。

尽管刘备早有心理准备,但当杨阜亲口说出这残酷的事实时,他的精神还是遭受重创。

滚滚怒焰,无法克制的就燃烧而起,他拳头捶打着案几,大骂道:“马超,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奸贼,朕一定会灭你们马氏满门,一定会~~”

愤怒如兽的吼声,回荡在大堂中。

众将则是愤慨的愤怒,叹息的叹息,惶然的惶然,一时人心震荡。

所有人都知道街亭意味着什么,此城失陷,魏国的二十万大军,就能畅通无阻的杀入凉州,以他们现在的兵力,根本没办法抵挡。

他们隐然已嗅到了汉国覆灭的气味。

刘备却还在咆哮怒骂,愤恨不已,足足痛斥了一刻钟,方才怒火宣泄干净,瘫在龙座上,大口大口的喘起了粗气。

“陛下,马氏一族的背叛,街亭的失陷已成定局,苏贼大军很快就会杀奔庄浪城而来,我们应该即刻起程撤退了。”诸葛亮终于劝说道。

众臣们纷纷附合,都赞同撤退。

毕竟,庄浪离街亭不过三十余里,魏国若是出动铁骑,不消一日就能杀到,再逗留在这里,实在是太过危险。

“撤退,还能往哪里撤退。”刘备有气无力的叹道。

杨阜忙道:“街亭失陷,南面的天水郡是保不住了,陛下应该速速撤往金城郡,尽可能的招揽羌人前来助战,或许还有挡住苏贼的希望。”

羌人……

刘备的目光看向了越吉。

前番西羌铁骑接连大败,主力虽然已经丧尽,勉强还余下了五千余骑可用。

金城郡又靠近羌人聚居之地,眼下苏哲来犯,精锐兵马没有,老弱残兵东拼西凑,至少也能拼点兵马出来吧。

到了这个时候,哪怕是老弱残兵,对于刘备来说,都弥足珍贵。

“越吉,你西羌还能招揽多少兵马?”刘备急问道。

“我西羌接连受到重创,损失惨重,只怕已招不了多少兵来了。”越吉苦着脸道。

杨阜则正色道:“金城王,那苏贼要灭尽你们羌人,这是人尽皆知的事,一旦他攻下了金城郡,对我们西羌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你也不想看到那一幕吧。”

越吉打了个寒战,纠结了一会,拱手道:“臣就算是竭尽所能,最多也只招揽三千人而已。”

“三千人就三千人,你速速派人去办吧。”刘备现在也不嫌蚊子肉少了。

“诺!”越吉领命,当即派了心腹羌将,赶往金城郡的西羌诸部去招兵。

首节 上一节 1147/11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