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气象师 第228节

胡车儿手中铁锤,高高举起,没有一丝迟疑,朝着刘琦的脑袋就轰然砸下。

咔嚓嚓!

一声西瓜碎裂的脆响,刘琦的脑瓜子,瞬间被砸了个稀巴烂,鲜血和*子溅了一地。

看着刘琦被砸碎,周围的将士们,一阵欢欣鼓舞。

苏哲也长长的出了一口恶气,他跟刘琦的过节,算是就此了结,自然是感觉无比痛快。

但当他看到刘琦那稀巴烂的脑袋时,不由又觉着有点恶心,便道:“矮冬瓜,我不是叫你给他留个全尸么,你怎么把他脑袋砸碎了,这能叫全尸么?”

“哦,我忘了。”胡车儿吐了吐舌头,不好意思的挠起了头。

苏哲自然也不会怪罪,便一拂手,叹道:“最后时刻,他也算有几分勇气,就把他的尸体收拾收拾,送还给刘表吧。”

左右士卒便上前,捏着鼻子,收拾起那一堆血肉模糊的尸骨来。

这时,李严策马而来,兴奋中却有几分遗憾,拱手道:“主公,这一战咱们可谓大获全胜,杀敌五千,俘敌至少也有四五千,只可惜让文聘那厮跑了。

苏哲却冷笑道:“刘表送了儿子,又送了几万大军,他的家底都快败光了,走了一个文聘又如何,传令下去,叫将士们准备过江,我要趁势直取襄阳!”

此言一出,众将无不振奋惊喜。

按照苏哲原先的计划,鉴于刘表现有的实力,能够占稳了樊城已经足够,南取襄阳,那也只能是整编败兵,增强实力后的事了。

但眼下这场大胜,刘表再度遭受重创,能够用于守卫襄阳的兵力,已所剩无几,如此大好形势,天赐良机之下,苏哲当然要抓住机会,一鼓作气拿下襄阳。

“眼下确实是攻取襄阳的大好时机,只是想要过汉水,必须要有足够的战船,苏府尹从哪里变出这么一支船队来呢?”皇甫嵩却又冷静的提出质疑。

“要船队还不简单,那不就是么。”苏哲嘴角扬起笑意,扬鞭一指江面。

皇甫嵩抬头看去,却见汉水上停泊着大大小小,数百艘战船,正是刘琦偷渡汉水所乘坐的战船。

此时此刻,那一艘艘走舸,正在向着岸边驶来,驾船的荆州兵一登岸,便跪伏在地上请降。

片刻后,一名年轻的武将来到苏哲跟前,拜到于地,拱手道:“降将魏延,拜见主公!”

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上掉个大馅饼

眼前这个年轻的武将,正是曾经历史中,蜀汉后期的擎天之柱,魏延魏文长。

只是眼下,他不过是刘表麾下,不名一文的一名下级军官而已。

“快起来吧。”苏哲上前,亲自将他扶起,赞许道:“魏文长,多亏了你那封密信,我才能大破刘表,杀了刘琦,你立了大功啊。”

当日甘宁送来的那道密信,正是魏延的一封归降之书。

魏延声称,他决意归顺于苏哲,并在信中称,刘表正在暗中集结兵马,明显将要有一场大的军事行动。

苏哲正是根据魏延的密信,推测出了刘琦今晚的偷袭之战,才能成就大功。

而适才,也正是魏延把战船撤到了水上,致使刘琦无路可退,全军覆没在此。

换句话说,魏延是为首功也不为过。

“原来你就是苏府尹信任的那个告密者,你为何要背叛刘表?”皇甫嵩盯着魏延质问道,语气中似乎对魏延的背叛行径,颇有几分微词的意味。

魏延则愤愤不平道:“我在刘表麾下从军也有些时日,当初刘表平定荆州宗贼,我立功不少,后来孙坚兵围襄阳,几次守城之战,我都奋勇立功,以我的功劳,足以跟文聘官职相同。”

“可我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出身好的同僚,个个都被提拔,只因我出身寒微,就不得重用,每每升迁都不得我的份,我对刘表早就寒了心。”

“前番我救了那蔡瑁的命,蔡瑁本是答应要举荐我,到最后却言而无信。”

“我算是看清刘表和这些把持高位的世族了,他们宁肯让黄射这样的庸才担当重任,也不用我,他们如此待我,我魏延岂能不叛!”

魏延一番慷慨陈词,历数了自己在刘表麾下,所受到的冷遇和委屈,看那愤怒的情绪,看样子也是憋了很久,终于可以宣泄出来。

皇甫嵩却沉着脸道:“既为人臣,就该尽忠事主,如果稍稍受到点委屈,就要背叛的话,那这‘忠诚’二字,不也太不值钱了。”

皇甫嵩之话,已是在明着讽刺魏延没有忠诚。

魏延脸色一沉,反问道:“敢问这位将军是何人?”

“老夫皇甫嵩是也。”皇甫嵩一捋胡须道。

“原来是大名鼎鼎的皇甫义真,久仰了。”魏延先是一拱手,接着却道:“只是我魏延归顺的是苏府尹,跟你没什么关系,你的刁难,我不屑回应。”

皇甫嵩一怔,眼眸中不禁掠起恼色,显然是未料到,这个年轻降将还颇有几分傲气,竟敢这样怼自己。

他看向苏哲,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苏哲倒是欣赏魏延这份傲气,便淡淡一笑:“其实义真老将军的话,也正是我想问的,假如有一天,你觉得我亏待了你,你会不会也要背叛我呢?”

魏延沉顿一下,反问道:“主公若是厚待臣下,又何来担心臣下会背叛主公呢?”

苏哲眼前亮了,这魏延也是聪明,回答的很是巧妙,委婉的表明,只要他厚待魏延,魏延就不会背叛。

如果背叛了,那也是他苏哲慢怠臣下,不义在先,怪不得别人。

“好好好,回答的干脆,我喜欢!”苏哲哈哈一笑,欣然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一个做厚待臣下的明主,一个做忠于职守的臣下,咱们各尽其职,共享富贵。”

魏延当即再拜于地,慨然道:“主公若是如此,末将自当为主公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皇甫嵩在旁边,听着苏哲一口一个“明主”,魏延则口口声声说要效忠于苏哲,半字不提效忠于天子,这让他听着很是不舒服。

只是在这种局面下,皇甫嵩也不好多说,只能闷不作声。

当下苏哲便收伏魏延,翻身上马,扬鞭喝道:“传令水军战船,即刻顺流前往樊城水营,搭载将士们和粮草物资,随我南渡汉水,直取襄阳。”

号令传下,三军将士振奋无比,激荡的欢呼声,回荡在初晨的江边上空。

想要纵横江汉,全取荆州,必须要一支数量可观的水军,方才有实现。

先前苏哲不敢觊觎襄阳,正也是因为刘表拥有襄阳水军,而他自己则严重缺乏战船。

毕竟,他只有南阳一郡之地,根本没有足够的物力财力还有人力,来大造战船。

首节 上一节 228/11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