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气象师 第902节

“王平么……”苏哲若有所思。

这个人虽然名气不大,但却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良将,历史上的蜀汉后期,镇守汉中也立了不少功劳。

“我们现有兵力是多少?”苏哲又问道。

陆逊掰着指头算了算,方道:“我军一路进兵神速,大步分兵马都被甩在了后边,现下手头兵力不足一万五千余人。”

苏哲摸了摸下巴,沉吟不语。

平都城有一万兵马,守将又是颇有能耐的王平,而己军却只有一万五千余人,想要再如之前那样,势如破竹的攻陷沿途各县,显然已不再太现实。

“看来,这一波的长驱直入,要止步于平都城外了么……”

苏哲心中暗忖,目光无意间瞟在了贾诩的身上。

这位毒蝎眼珠子正溜溜的转着,阴诡的神色在眼中打转,看起来肚子里又在泛什么坏水。

“文和,有什么妙计别磨磨叽叽,赶紧说出来吧。”苏哲便催促道。

贾诩一怔,苦笑道:“瞒不过陛下啊,不错,臣确实想到一计,或许可以一试。”

“说来听听。”苏哲摆手道。

贾诩便不紧不慢,将自己的计策,诿诿的道了出来。

苏哲听罢,嘴角扬起一抹会心的笑容,欣然道:“就这么办了。”

……

平都城。

近一万多的江州汉军,已陆续进入了平都城,正紧锣密鼓的加固城池,屯集箭矢飞石,等待应对魏军即将到来的大举进攻。

城墙上下,到处都弥漫着紧张不安的气氛。

包括屹立在城头,默默注视城外的王平。

他不是畏惧即将到来的魏军,而是在深深担心,自己这帮久未经历战阵的士卒,是否经得起一战。

毕竟,这些汉军有半数以上都是江州本地青壮,而江州也有近十年的时间,没有被战乱所波及。

“希望这些在太平蜜罐里泡久了的家伙们,还能有血性一战吧……”

王平望着城乐滚滚而来的人郡,心中暗自祈祷。

城外大道上,数以千计的百姓们,正携家带口,大包小包的慌张逃入平都城内。

这些百姓都在平都以东,白帝关以西的各县士民,因是刘备多年以来,一直向他们宣扬苏哲的“残暴”,所以当他们得知魏军来袭后,便纷纷举家弃城向西逃来。

王平不得不一面备战,一面收拢安抚这些逃难而来的平民百姓。

城门边下,王平早已叫人准备下了粥水,以赈济抚慰这些惊慌饥饿的百姓。

入城的百姓们,难得受到这样的善待,无不是松了一口气,人心渐定,同时又对王平感激不尽。

俯视着城下感恩的百姓们,王平胸中燃起一股豪情,暗暗发誓:“有我王平在,苏贼,你的铁蹄休想再前进半步!”

第七百三十八章 夺门之计

王平立刻警觉起来,下令将还未入城的平民,尽快赶入城中,将城门关闭。

城头汉军立刻被赶到各自位置,弓弩手就位,严阵以待,以防魏军来袭。

片刻后,那支兵马的全貌映入眼帘。

那是一支打着汉旗号装束的兵马,行军匆匆,狼狈的狂奔而来。

看样子,似乎是从东边逃来的乡兵。

王平微微松一口气。

这几日天来,从东面逃来的不光是携家带口的百姓,还有不少各县乡兵,这些人都是不战而溃,一路往江州方向撤退。

王平虽然松了口气,却并没有放松警惕,依旧令城门紧闭,叫士卒们严阵以待。

很快,那六七百人的败兵,便逃到了城门外。

近了一看,这些败兵果然都是汉军的衣甲,还打着“吴”字的旗号,看起来倒不象是乡兵,更像是从白帝关方向逃来的正规汉军。

“吴字旗,莫非是吴兰的部下?”王平眼眸转动。

就在这时,城下的汉军已大呼小叫起来。

“快他娘的打开城门,让老子们入城!”

“狗娘养的,为啥不开门啊,魏狗就要追来啦。”

“想害死我们么,快开城门啊!”

王平眉头深皱,一言不发,冷冷注视着城外败兵的叫嚷,却并没有下令打开城门。

虽说这支兵马都穿着己军的衣甲,还打着吴兰的旗号,但王平却并不能确认,这支兵马是真的己军。

万一是魏军假扮,想要骗开城门呢?

毕竟眼前这支败兵不同之前败兵,数量有六七百人之众,一旦打开城门,足以在短时间内拒住城门。

王平以大局为重,在没确认之前,自然不敢开门。

“城上守将可是江州王子钧吗,我是吴兰啊,请打开城门放我们入城。”

城下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自称是吴兰。

王平眼神一动,急是寻着声音望去,果然在人群之中,看到了那张熟悉的面孔。

果然是吴兰!

首节 上一节 902/11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