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1102节

林延潮笑着道:“你说的对,但是我问你梅家对通倭的事如此熟悉,难道他们就没有干这走私贩私之事吗?”

丘明山道:“苏杭,浙江的大商除了少许盐商,基本与海上都有联系,不是走私,就是贩私。梅家最少有沾一点,沾多少就不知道了,只是我知道他们最近一直在请求朝廷给他们在月港的配额。”

林延潮点点头道:“梅家那么大的本事,弄一点配额应是不难吧。”

丘明山道:“月港的配额,都是朝廷每年定好的,老爷的好友陈行贵的陈家,自己是闽地大海商,却至今也没有弄到月港的配额。梅家这么有本事,也只能等别人将配额让出来,或者是朝廷扩大配额。”

林延潮听了心底有数点点头道:“我知道了,开封府赵家那座大宅子就卖给梅家吧,他应该能出个好价钱。”

“至于赵家的事本府再想一想,丘先生这一次辛苦了,早点休息。”

丘明山闻言当下告退。

数日后的一天。

这天虽说夏日炎炎,但是府里几十位德高望重的官绅,乡中的里长老人都已是到了。

这些地方官绅之前因为禁止田契之事,与官府之间闹有一定矛盾。

这矛盾从去年就有了,去年林延潮主导开出的近千顷堤内淤田,以及这一次贾鲁河打坝灌淤的三十多万淤田。

他们都从中分的好处很少。

之前的堤内淤田,林延潮搞了限购,一户最多不能买超过十亩。

如果淤田都便宜自己同乡的老百姓,这些豪强这也就认了,但后来还有几百倾淤田,林延潮却一口气私下卖给了一个苏松的不知名商家,这就令他们很有意见了。

到了现在贾鲁河的淤田。

林延潮从布政司衙门那拿了近十万两,府衙又用去年卖淤田的结余,以及向各个钱庄东拼西凑借钱,最后一共三十多万两银子办了这大工程。

这一次他们总要多分点好处吧。

但林延潮禁止田契买卖,就是与你们说好了,大坝修起来前贾鲁河边这三十多万亩是谁的,灌淤后还是谁的。

这怎么行?

所以上一次府试弊案时,赵家闹起来的时候,他们多是幸灾乐祸。

之后在征收夏粮,漕运,以及疏河的事上,他们也是各种拖延,表示不配合。

漕运,疏河两件事不说,仅仅说是夏粮。

前两年归德府连遭水灾几乎颗粒无收,去年林延潮靠着卖淤田的收入,锅里有粮自是不慌,对于夏粮秋粮就没怎么认真催收。

属于老百姓爱缴就缴纳,不缴纳,咱官府也不逼你。

当时整个河南为了给潞王修王府,百姓们被官府催科,连家里的青苗都来出来缴税,饿死了不知多少百姓。

而归德府却是连一个人都没有饿死,此举被归德老百姓称赞为德政。

但是德政也要有个限度吧,好了,现在今年要缴纳夏粮。结果去年秋粮到现在为止都还收了不到七成。

当时就有官员笑话林延潮此举,是对下太宽,让民不知威严。犯了斗米恩,升米仇的官场大忌。

现在更糟糕的是到了今年夏粮征收时,官绅带头拒缴。

要知道今年归德府夏粮可是丰产,此事连隔壁的开封府都听说了。因为月前长江大水,湖广粮船没有经新修好的贾鲁河新河抵达开封。

结果开封粮价没降多少,河南巡抚臧惟一下文让归德府调十万石夏粮入开封解燃眉之急。

但结果归德府夏粮开征半个月了,自己还收不上来两成,此举令归德府上下官员是颜面扫地。

而今日与本地官绅一向有良好关系的吴通判出面了,说府台大人一直有与本地官绅沟通的意愿。

所以在今天这个天气明媚,骄阳似火的日子,请本地官绅们到府衙来叙话。

归德知府林延潮设下酒宴薄酒款待。

见了林延潮的邀请,本地官绅都是十分欣然啊。

林三元担任知府这么久,看来是终于知道要与地方官绅们搞好关系的重要性。

于是在林知府,吴通判的盛情邀请下,他们一并来至归德府府衙赴宴。

九百五十三章 望之生惧

归德府众官绅赴宴的心情,都是很平和,当然怀有鸿门宴的担心,或许多少有一些,但是想想也知道是不可能。

随着各路官绅陆续到来,府衙里也渐渐热闹起来。

大家凭着相识交好之人,分了几个圈子,不过大体对官府都不那么友好。

这时农商钱庄的大股东彭家,杨家二人一并前来,他们的儿子都是林延潮的门生,在农商钱庄上这两年又是赚的盆满钵满。

而到了他们这个地位,众归德官绅也没办法将他们排斥在圈子外,所以二人所到之处,众人都是热情相迎。

除了赵家外,归德有头有脸的官绅都来了,还有与赵孟长一并现在被押在府衙大牢的其他四位生员家里大人。

他们都是来探听风声的,若是此来可以鼓动这么多官绅,向林延潮求情,那是再好不过的。

至于吴通判则是负责起接洽之事,他在本地官绅中人面广,是左右逢源。

官府上是由他来出面招待。

林延潮到现在都没有露脸。吴通判却是主持起大局,将坐在院子里喝茶闲聊的官绅们招呼在一起,然后一并客厅里坐下。

客厅里气氛还算是不错。

吴通判几杯酒下肚,算了略表心意,众官绅们虽没见到林延潮,但也是有些放开了手脚,但是揣测的气氛仍在。

酒过三巡后,林延潮仍是未见踪影,但吴通判说话了,但见他笑着道:“今日在座的诸位,都是吴某的老朋友了。”

众官绅们一并笑着道:“別驾抬举了。”

吴通判笑道:“吴某五年前到归德为官时即是商虞通判,司本府榷税,河泽,开矿之事,这几年仰仗诸位给吴某面子,一直没出什么大事。吴某借这一杯先谢过在座父老乡亲了。”

首节 上一节 1102/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