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1156节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有人读到此时,但觉纸上之声,振聋发聩。对于这段管子的原文,有了新的认识。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利在一时不谋也,利在万世必谋之……

……子孙虽愚,诗书必读,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有人读到此时,徘徊绕室,久久不能平息,于是以此作为家训,言传而身教,从此家里圣贤辈出。

至于顺天府的大小义学里,当初朝廷有意废除义学的声音稍稍传出,每个蒙师不免为此忧心。

他们想要发声,但官府岂会在意。

但文章一出,蒙师们绝对是比任何人对文章感动身受,读文之后忍不住流涕,唏嘘不已。

他们所操持的并非一分生计,而是背负国家之将来。

每个老师也是第一时间拿着这篇文章一字一句地交给尚在识字的蒙童们。

现在他们尚小,不过略懂文中之意,但将来长大成人,必不后悔昔日所读所学。纵使义学废除了,也知道今日有人为他们的权益争取过,奋斗过。

一时京中所有学堂,文章经由儒童们的朗朗读书声道出。

最后就是那些写文攻讦海瑞,抨击义学的几位御史们。

他们每日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清扫门前的无数垃圾,常常是早上清理了一车去,傍晚又是一车来。

而他们上朝之时,犹如过街之鼠,生怕被人认出,昔日的同僚,除了御史外,都不屑于与他们为伍。

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

文华殿里。

太监们正给天子呈上早膳。

不知从明朝哪个皇帝起,光禄寺那被称为白水煮丁肉的饭食,早早被天子厌倦。

故而皇帝决定不吃'食堂',御膳改由亲近的大档进奉。

大档知道皇帝口味的喜好,自然是百般投其所好。

但是要让皇帝吃的满意,是何等之难的事,山珍海味是少不了,还要努力变幻花样。

当今天子的御膳,当然是由眼下第一幸臣张鲸一手包办。

张鲸殷勤的侍奉在旁,给天子夹菜。

张鲸很懂得费心思,他知道天子喜欢排场铺张,又是担心浪费。

所以每次罗列了近百道菜,但每样菜又是一丢丢,足够天子夹几筷子如此。但其实就算如此也是不便宜,其中所费的工费,一顿饭没有个百两银下不来的。

以往张居正在时,张鲸是不敢这么搞的,甚至也不敢被李太后瞧见,但现在谁又能管的了皇帝?

当然是张鲸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至于张鲸为何费这么大力气给天子承办饭食,当然是有了这个名头后,可以更明目张胆地向百官收受贿赂。

天子亲近几位太监里,张宏,陈矩,陈诚在百官中都有不错的口碑,唯独张鲸那真的是人缘差到了极点。偏偏人家还掌握东厂,锦衣卫,你在家里骂人家一句,搞不好第二天就会上他黑名单。

现在天子一面看奏本,一面吃饭,张鲸不断将天子喜好的菜用御筷夹来,放在面前小碟子里。

天子放下奏章,用筷子朝远处的菜点了点,然后对夹菜的张鲸道:“你现在贵为厂公,这等事交给高淮他们办吧。”

张鲸陪笑道:“奴才爱干这事,就是喜欢服侍万岁爷。万岁爷,你尝尝这云南进贡的鸡踪菜。”

天子夹了一口尝了,点点头道:“尚可。”

张鲸又夹了一筷子道:“万岁爷,您再尝尝这云南的汽锅鸡……”

“略老了。”

天子将鸡肉吃完,开口道:“你说起云南,朕想沐国公的世子也是进京了吧。”

张鲸道:“回禀陛下,没什么可以瞒过陛下,这沐家世子到京有一段日子了。”

天子略有所思道:“朕就奇怪,今日御膳上怎么有好几道云南菜,这沐国公府上又给你送了多少好处?”

张鲸语塞道:“陛下,陛下……”

天子看着张鲸问道:“张厂公,朕问你这王公诸侯来京,是不是要先拜了厂公您,再来见朕?”

张鲸慌忙跪下道:“陛下,这沐国公世子与奴才以往有些交情,这一次为了说情找上了奴才。但奴才平日可不敢随意见这些王公,更不敢狐假虎威啊。”

天子哼了一声道:“你以后收敛一点,不要给朕找麻烦,否则以后御史弹劾你时,朕也护不住你。”

张鲸千恩万谢地起身,然后低声问道:“陛下,那沐国公那边?”

天子斜了张鲸一眼,张鲸慌忙垂下头。

天子道:“你也不是没看到,乾清宫案上那些弹劾沐国公的奏章。本朝文官最恨武将跋扈,那些弹劾的御史们无理尚闹三分,占着理时连朕都怕他们三分。”

“沐家是太祖时从龙的功臣,替朝廷世镇云南,这一次平定西南边乱,他们还立了大功。朕不是勾践,不会烹走狗,藏良弓不会办,但沐家为边臣,当朝廷最忌其跋扈,你好好去敲打他们一番。”

张鲸道:“陛下圣明,臣这就回去转告。”

天子擦了擦嘴问道:“播州杨应龙是不是又蠢蠢欲动了?”

张鲸道:“回禀陛下,四川巡抚来报,杨应龙屡次袭击边疆,劫掠屯堡,还勾结苗兵。”

天子点点头道:“播州险峻,杨家又在当地经营多年,不可轻易进兵,而且朝廷刚平定了云南边乱,河南又逢大水,国库里没有钱。告诉川,贵巡抚只要杨家能接受朝廷的招抚,那怕是明面上的,朝廷都可以暂不追究。朕先忍一忍播州,早晚会收拾他。”

张鲸道:“陛下,英明。”

天子推开饭食,从桌案上起身,然后道:“朝廷上的大臣一听说朕要用兵,他们都是说,要以仁德安抚四夷,不可轻动刀兵,要学七擒孟获!一个个都以为自己是诸葛孔明了。”

“说起边事,林延潮如何了?想来朕已是凉了他许久了,他现在如何?”

首节 上一节 1156/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