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1224节

林延潮穿着燕服立于庭下,发鬓间落了一些雨沫,衣襟微湿,让毫不在意与弟子们闲聊,这一幕就如同当年夫子问子路,冉有他们志向之时。

陶望龄念至君子不器时,一脸向往问道:“老师,世上真有生而知之的人吗?”

“百中无一,甚至万中无一,但不是没有,夫子,老子,阳明子就是。”

陶望龄若有所思,点点头向林延潮正色道:“非老师一番话,弟子无法明白自己心意。学生想向老师恳请明日就返回浙江老家。”

“哦?”林延潮问道,“不愿做官了?”

陶望龄道:“功名什么时候再考都不迟,但学问却不可一日拉下。弟子在老师身旁,下学,思辨的功夫自问不差,但不足以明道,而今弟子明白还缺了一个悟字。”

“若悟不了?”

陶望龄道:“那弟子就学漆雕开!”

林延潮颔首道:“那你去吧!”

“是,弟子叩拜老师。”

陶望龄于林延潮重重的叩了三个头。

林延潮扶起陶望龄不舍地道:“官还是要做的,三年后再回这里。”

“是,老师。”

说完陶望龄告辞离去。

林延潮走到屋檐下看着陶望龄背影转入墙角,心中百感交集。

连与陶望龄一贯不和的袁可立也是有些伤感,而徐火勃更是默默拭泪道:“老师何处不能做学问,为何周望他要回浙江?”

“他回浙江不是全是为了作学问。”

“那是为何?”

林延潮道:“他此去‘道南’。”

道南之说,最早起于东汉,当时郑玄到马融出学习,郑玄学成要离开,马融感慨道:“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当时是道东,后来杨时拜程颢为师,为其高足,后来杨时学成南归,程颢目送杨时的背影,怀着复杂的心情对旁人道:“吾道南矣。”

万历十四年这一次会试。

虽说陶望龄,袁可立二人落榜,但是孙承宗取中会元,其余林学门人如袁宗道,于仕廉,侯执躬纷纷金榜题名。

此外林学经世致用的主张,第一次用在了科举取士上。

一时事功之学自林延潮被贬离京之后,再度在大江南北风靡起来。

当初事功之学由林延潮一人亲自教授,而今他去做官,不再亲自授徒,反由他的弟子传承其学,其学派分作了三支。

一支是礼部主事郭正域,他兼揉理学,事功学二者之长,其学淳淳,公卿延誉。

一支是孙承宗,朝堂上的致用派,并无学说传人,但林学门人对他无不佩服,特别是公安的袁宗道,以及他的兄弟二人深受其影响,后来著书立说,别树一帜,使事功之学在公安,湖广流传开来。

另一支就是陶望龄,林延潮为官,公务繁忙,就由陶望龄,徐火勃整理他的言录,并代为立说,与郭正域,孙承宗将林学与自己往日所学糅合不同,陶望龄跟随林延潮最久,被后世儒者认为得学最正。

陶望龄入浙江后,浙江士子闻名拜访。陶望龄讲学传授,无数读书人经他之口了解了何为事功,进而拜入他的门下。

故而三支之中,陶望龄门下学生最多,影响也是最大。

林学自此道南,宋亡六百年后,事功之学再兴于浙!

ps:感谢greenyuxuan书友成为本书第十位盟主,感激不尽。

一千二十一章 暗访

却说放榜之日后的第二日。

王锡爵,林延潮照规矩入宫面圣。

王锡爵与林延潮二人手持礼部张贴的榜单副本,来至文华殿中。

天子看着王锡爵,林延潮奉上的榜单点点头道:“今科一共取了三百五十一名贡士,远胜往科。朕记得上一科,朕以皇嗣覃恩命增五十人,这一科礼部没有奏请,仍多取五十人,看来是贺皇三子之故。”

王锡爵,林延潮闻言大吃一惊。

明明不是如此的,因为这一科士子比以往增多,所以他们上请多收五十人。

但天子却以贺皇三子诞的缘故,发布诏令,此举简直是在坑他们啊。

王锡爵正要上奏道:“启禀陛下……”

天子理所当然地道:“好了,爱卿不用多说了,两位爱卿这些日子为国家操持举才大典,真是辛苦了,传旨下去,赐两位卿家彩缎两匹!”

林延潮心道,天子的手段,真是越来越无耻了。见过坑皇帝的大臣,没有见过坑大臣的皇帝,真的是……

正想之时,哪知天子看向林延潮忽然道:“林卿,朕昨日听闻一件事,这会元孙承宗曾在你幕下做事,不知可是真的?”

林延潮当下道:“回禀陛下,臣不敢隐瞒,确有此事。”

天子道:“朕听过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这孙承宗既在你幕下做事,以林卿的眼光对他却是十分的赏识了。”

听着天子话里递来的刀子,林延潮道:“回禀陛下,孙承宗的卷子是在五千朱卷之中,同考荐给臣时,臣也不知哪一份是孙承宗的卷子……”

王锡爵也道:“启禀陛下,这孙承宗的卷子,臣在巡场时已经过目一遍,当时深许其文才。后来臣阅其他各房的荐卷时,正看到了孙承宗的卷子。仔细读来,不仅经义文章了得,更难得是他的策问,满纸都是切实可行之见,并非空谈。”

“而且在最后选会魁时,有一半的同考官举此卷为会元卷,当时林学士承认自己与孙承宗有旧已是避嫌,不在举荐之列,反是臣以为此子乃是可以经世致用之才,故而斗胆为陛下举之,点作会元以荐陛下。”

天子听了这才释然,说林延潮有私心,他信。但说王锡爵徇私,他不信。

没有为什么,天子对王锡爵就是如此的信任。

天子当下欣然道:“有了王先生,林卿的推荐,这孙承宗必是奇才,到殿试时,尔等要将他的卷子交给朕,朕要着重看他的卷子。”

“是,陛下。”王锡爵,林延潮一并言道。

首节 上一节 1224/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