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39节

十几年第一次一振父纲的大伯,声音也大了几分道:“爹,岳丈,时候也不早,不如我们先用过饭,再雇船回家,这一次我做东,就在安泰楼如何?”

安泰楼是省城有名的馆子,就在县衙北边安泰河边,那里地近达官贵人所居的三坊七巷,所以吃一顿饭很不便宜。

谢老虎和谢家老三对视了一眼,他们此刻只是觉得颜面无光。

谢总甲道:“女婿,不必了,我们还有一点事要办,你只要对大娘好,我也就没其他要求。”

说着二人就先走了。

剩下林家四口,大伯一脸得意向林延潮道,“潮囝,今天可多亏了你,想吃什么尽管说,大伯我好好招待你,老婆你说是不是?”

大娘一脸温柔地道:“你说什么,就什么。”

听了这句话,不说林延潮,林高着也是满身鸡皮疙瘩。

大伯朗声笑起道:“走,潮囝。”

林延潮在思索方才周知县的话,似有一道灵光闪过,但片刻后又琢磨不透,故而大伯的话没在心上。

林延潮道:“大伯,我不去了安泰楼了,我还是先去提学道衙门拜会一下老师。”

听到林延潮这句话,众人都是震住了,连举步走了几步的谢老虎父子,也是停下了脚步,拉长了耳朵。

“是啊,这一次虽是我们有理,但县尊也是看在督学的份上,否则也不会这么容易。”

谢老虎此刻心底一个劲的后悔,心道这场官司输得亏啊,原来这少年是督学的弟子,那是比知县还大的官,连抚台老爷的面子都可以不卖的人。早知这林家这小孩如此厉害,怎么说也不能打这官司。

谢老虎当下与儿子灰头土脸地走了。

听了林延潮要去拜见督学,林高着对大伯道:“快把身上钱都取了,给延潮。”

大伯道:“爹你把钱都潮囝怎么回去。”

“不懂规矩,提学道衙门也不轻易见的,门子不要门包钱吗?”

林延潮当下辞过家人,直接在衙前街旁,找了个茶肆问清去提学道的门路,然后又向茶博士要了盅茶,一盘饼子,借了笔墨。林延潮一边吃饼子,一边写帖子,帖子下书门生林延潮拜上这几个字。

林延潮写完之后,但见茶肆里不少人都在打量自己。

林延潮觉得微微奇怪,也没太在意,正要向茶博士结茶钱,茶博士笑着道:“这位小哥,你的钱,早有位大爷替你结过了。”

“这是怎么回事,做好事,不留名?”

“莫非自己在省城还有什么认识的人,不成?”

“是哪位兄台帮我结得帐?”林延潮刚问,一旁茶座上一名头戴八爪帽的男子站了起来,满脸赔笑地向林延潮道:“这位小兄弟,在下冒昧了,想结识一下。”

“好说,好说。”林延潮揣摩着对方的来意。

对方马上就道出了意图:“方才在县衙里,看见小兄弟,三寸不烂之舌力斗劣绅,在下十分佩服,你可知道那劣绅,托的是省城葛状师写的状词,没料到还是败给小兄弟你。在下这里有个小小纠纷,我有个不成器的异母兄弟与我争产的,在下向请你帮我合计,合计。”

我擦,林延潮倒是没想到这一番官司,倒是替自己打出了名气,当然是这样完全意外的方式。

对方似乎见林延潮的为难之色,立马道:“小兄弟,你不用担心吃亏,行情都我问过了,如葛大状那般,为人问计收五两银子,若是写状词十两,兄弟绝不亏你的,葛状师如何收钱,兄弟也给你多少,如果官司赢了,事后还有一笔钱奉上,你看如何?”

五两,十两银子,这一共是十五两,这足够三口之家维持两年生计的。而对自己来说,完全是一笔巨财。

这男子说完,茶肆内也有几人连忙上前道:“在下也有官司要打,三两银子行不行?”

“小兄弟,我也有,我也有。”

“别抢,别抢,先来后到,先来后到。”

可惜,可惜,林延潮看了白花花的银子,却只能叹息,自己是不能帮人作讼师。帮人作讼师,会恶了自己的名声,若是自己是生员,被官府查到,直接会被革除功名的。

林延潮心底虽然心疼钱财,但面上还是要高风亮节的,于是就很无耻的决定,既不能当**,所以就立牌坊了。

林延潮抱拳道:“多谢各位好意,讼师之事,为人作辞蝶,加增其状,这乃扰乱民心,岂非违背无讼的本意,大丈夫固穷,但不可折其节,请恕我不能帮这个忙。至于茶钱,我虽然穷,但还是付得起的。”

说完林延潮丢下十几文钱于桌上,竟是辞了他人的好意,飘然而去,大有名士之风。在林延潮这一番义正严词的话,说得众人肃然起敬。

看来将来若是功名没有希望,我去当讼师,一天弄个几两银子,似乎也满轻松,如此不要两三年,就足够在省城买个房子住,到时候把浅浅接过来住。嗯,按照后世估算,这个地段也算是一环内,最少一平方两万起,简直不要太贵。

林延潮一边想,一面向提学道走去。

第二十九章 送信

一秒记住【爱去小说网.】,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提学道衙门的路,林延潮早都打听清楚了,从衙门街走到头,就出了官贤坊,这条车水马龙的大街,即是官贤坊街,继续往南是天王岭,就到了城墙根了。【爱去小说网.】官贤坊街往东走是省城最繁华的南门大街,一直往东是去府学,闽县县衙,县学的地方。

但提学道不在这个方向,林延潮沿着道往西走,过了几个路口就到了乌石山脚下。

省城有三山之称,乌石山是三山之一,北宋时福州城,闽水肆掠,城池南面又低洼,江水漫漫不见天际。福州郡守程师孟登此乌石山时,前眺山下城外江河万里入海,回览是人烟茂盛的城镇,产生了那么一刻不真实的感觉。

于是程师孟对一拍脑袋,对左右说,此山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相比,改名为道山。后来无数文人墨客,在乌石山上提毫篆刻为雅兴。在今日就是某某到此一游,而在古代却是一件雅事。

提学道衙门就建在乌石山下,原是嘉靖年间由书院改建的,这才搬过来没几年。

衙门翻修过一遍,看得崭新崭新的,来之前林延潮也没有把握胡提学一定会见自己。虽说自己是他门生,但只要这次院试一放榜,自己的师兄弟马上就多了上百个。不过这一次自己来了省城,按道理也是要去胡提学门上拜访一下,这也是应有之意。就算没见到胡提学,但也可以说自己来过了,至少在提学道衙门里混个脸熟。

而且周知县那一番话里似乎也在暗示什么。

林延潮揣着名帖,来到提学道衙门前,就被门子拦住了。

门子一副高高在上模样道:“你这小孩子乱闯什么,提学道衙门也是你进的?”

林延潮将名帖交出道:“我乃是洪塘林延潮,特来拜见老师。”

听说林延潮是督学的子弟,门子脸色好了一些。

林延潮又奉上了门包。门子掂量了一下,似乎有点嫌少,没好气地道:“你等着。”丢下这句话门子就拿过名帖入内通禀了。

不一会儿,门子出来面无表情地道:“跟我来。”

林延潮跟着门子,跨过门槛,眼前过了一道照壁后面是办公的正堂。而林延潮被门子领到西边的一处偏厅。

首节 上一节 39/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