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663节

洪鸣起出班向天子叩了三个头后。

说来惭愧,这是洪鸣起为官近三十年来,第一次御前奏对。

洪鸣起此刻的心情,还有那么点小激动,颤栗地道:“回……回禀陛下。”

小皇帝不由皱眉,这说话都不利索的大臣,是谁找来的?

洪鸣起惊惧过去,于是拿出打了无数遍的腹稿当殿道:“陛下,叩阙之事乃倡永嘉经学而起。永嘉经学表儒而里法,借事功之名,行功利之事,在宋时不过乃儒学末流,为程朱先贤唾弃,纯儒视为敝履。而今为詹事府左中允林延潮所倡,重新粉饰其说,三元的名声下,京城士子趋之如骛,竟有斥官学,拔为显学之兆,长此下去,恐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够了,”小皇帝打断洪鸣起的话道,“朕要你来这殿上,不是斥永嘉经学之非,你给我说书生叩阙,为何与林中允有关?”

洪鸣起诚惶诚恐,又叩头道:“回陛下,臣近日察觉有宵小明为研讨永嘉之学,暗中研讨政事,抨击朝廷变法。臣依律查封,抓拿不法之徒。经审问,疑中允林延潮,借讲永嘉之学,为己博取名望,而且借助研讨政事,来遥撼朝廷。”

“微臣正要继续深究,却发生了士子叩阙之事,故而臣以为,背后煽动之人就是中允林延潮。”

洪鸣起这些话,朝堂上大臣,都是倒吸一口气凉气,若是罪名真的坐实,林延潮就玩完了。

小皇帝向洪鸣起道:“洪主事,若真如此,林中允实乃祸国之奸贼,但此事关乎一名大臣名节,朕也不能贸然处置林中允,何况他还是朕御前的讲官,这些话你可有真凭实据?”

洪鸣起道:“这倒未拿出,臣正要追查,就出现了士子叩阙之事。”

小皇帝冷笑道:“那这么说来,方才一切都是洪主事自由心证了。”

洪鸣起心知天子袒护林延潮之意十分明显,这实在令他心底更是嫉恨林延潮,但他只能答道:“臣惶恐。”

张居正出班道:“陛下,追究是谁在背后煽动,可慢慢调查,但眼下当务之急,乃是劝退长安左门外的士子。”

众士子云集于门外,犹如压在天子心头的一块巨石,若不尽快搬走,那么万一长安门外聚集的士子越来越多,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小皇帝点点头道:“不错,诸位卿家,谁能劝退门外士子?”

方才慷慨陈词的大臣听了,都作鸵鸟状,不敢说一句。

小皇帝怒道:“你们平日不是很能说吗?怎么今日却成了哑巴了?”

众大臣都是心道,平日官场,朝堂上奏对,都只需对上,应付天子或上官就好了,但劝退聚集士子,不是下对上,一对一,而是上对下,一对多。

在场大臣们公文往来,可以妙笔生花,应对上官,可以溜须拍马,都是混过关的良法。

但面对近千愤怒的书生,老百姓们可是不吃你这一套,大家平素都没有锻炼过,一个应对不当,激起民愤,那个责任谁当得起。

小皇帝当场点名道:“于事中,朕平日看你平日不是口若悬河,怎么今日不说话了。”

于事中哭丧着脸道:“劝退闹事百姓,未臣力所能及,圣贤书上没有教过,臣无能。”

“你!”小皇帝当殿气结。

小皇帝又点了数名大臣,结果一个个都当殿装死。

殿下大臣议论道:“听闻王学里的泰州学派擅演讲之道,若是泰州门人来或可解此危局。”

“是啊,当年徐阁老请颜钧来京与会试举人七百人演讲,轰动京城。三公以下,望风请业。据说演讲时,问难四起,严钧机辨响疾,出片语立解。”

“颜钧弟子罗汝芳,何心隐,也极擅演讲,但我等又不是泰州学派之人,朝堂之上,急切之间又哪里去找辩才这么好的人。就是找来,面对众士子问难,怕也是不能化解。”

众大臣们都是束手无策。

这时突有一人捏须笑道:“说起辩才,我倒是想起一人可解此燃眉之急。”

“何人?”

那人笑道:“你们都忘了在经筵时,舌战群儒的林三元吗?”

众官员一拍额头,纷纷道:“正是如此,他又是当事之人,由他出面再好不过了。”

但问题来了,此刻林三元在哪?(未完待续。)

请个假

封推了,照例要写个感言,但不知如何写。

嗯,为此我特意回去翻了前两次封推时的感言,看了下,瞬间有种我已经老了的感觉。

读文章时,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心情,至今有时候会将老书拾起读一遍时,仍会激动,以及热泪盈眶的时候的。

看以前封推所写的也是一样。

第一次封推是小说写了即将完本时,虽是写得很受好评,但因为是小众书,销路不广,最后感谢当时的责编一索大大,给我个完本前补充封推的机会。

第二次封推,经过小波折,书的成绩从开始的平平,到后来的渐入佳境,慢慢崛起,也是从不可能,到可能,责编小米大大的赏识最后也获得了封推机会。

故而写那两次封推感言时,就是犹如天下掉馅饼的感觉。

这一次是第三次,当十月份本书第一天订阅出来时,我十分激动地问责编远征大大,这次本书的成绩,要拿个封推应该不难了吧。

远征大大说当然了。

于是今天,小说上架后两个月半后,就获得了封推,然后写下这封推感言。

是订阅本书的每一位读者大大,是你们每一次的订阅,让本书有这个机会今天站在这里,让我今天总算不用把封推感言,当作完本感言来写了。

别的话不多说,这几天我推掉一切应酬在家码字,以求大家看得舒爽。平安夜圣诞节大家过得开心就好了。我在家认认真真的干活,两更是保底,三更也是会有的。

感谢读者大大们,陪伴这本书一路前行。

不是有句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嘛,半年来的温情相随,幸福感激于心。

最后感激大家每一天推荐,每一章订阅,每一次打赏,每一张月票!

六百一十七章 谁能挽此危局

最后众官员在武英殿里议了一阵后。

由张居正,申时行,礼部尚书潘晟,工部尚书曾省吾,以及刘一儒,洪鸣起等一众官员一并前往长安右门劝退士子,只留下张四维,冯保侍驾。

张居正与申时行,率着一众官员,登上了长安右门的城楼。

首节 上一节 663/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