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741节

王家屏见林延‘潮’丝毫不居功,更是欣赏低声道:“元辅辞相后,阁中只有两位阁老了,张蒲州处事圆滑,你恩师为人中庸,都不是‘弄’权,‘操’持朝政之人。到时权柄自是回到圣上手中,无论以后朝局如何变化,但你我身为陛下的帷幄近臣,将来得到大用是少不了的。”

王家屏要力谏张居正,林延‘潮’‘私’谏张居正,二人此举既有公心,也有‘私’心。

王家屏的公心,乃是为了保皇,这与林延‘潮’不同,不过在‘私’心上,二人却是一致。

林延‘潮’亦低声道:“论及资历,忠伯兄远在我之上,此番拥立之功,至少翰苑学士是跑不了的,以后小弟要靠忠伯兄提携了。”

王家屏闻言大笑道:“宗海放心。”

就在这时,外间传来了推‘门’之声。

林延‘潮’,王家屏也是挑帘出去。

张四维,申时行两位阁老都是向天子告辞,林延‘潮’见小皇帝神‘色’舒展,张四维,申时行在他的面前都是作唯唯诺诺,诚惶诚恐的样子。

申时行还好说,待人一贯处下,但张四维如此,令林延‘潮’有些吃不住。

在内阁历事时,张四维为人倨傲,林延‘潮’几时见过他如此,更何况张居正一退位,张四维就已是位极人臣。在明朝七品文官尚敢骂君王的士风下,张四维身为堂堂内阁辅,如此也实在令人太看不下去吧。

见这一幕,王家屏对林延‘潮’调侃道:“咱们这位将来的辅台,可真有两张脸啊!”

林延‘潮’会意一笑。

林延‘潮’但见小皇帝此刻已是‘春’风得意,方才那点因张居正退位,而挂在脸上的忧容早不知哪里去了。

小皇帝见林延‘潮’,王家屏候在一旁,笑着道:“两位卿家,陪朕去慈宁宫见太后!”

王家屏称是一声,林延‘潮’却面‘露’为难之‘色’。

小皇帝哈哈一笑道:“林卿家是否因违背了太后的懿旨故而担心?”

林延‘潮’躬身道:“陛下明见万里,讲臣确有此虑,不知如何见太后。”

小皇帝安慰道:“正是因此事,要为你分说。你放心,你是朕的心腹大臣,又是一心为朕办差,太后最多训斥你几句,不会为难你的。”

于是二人跟着天子的御驾来至慈宁宫。

话。

李太后读了张居正的乞骸归里疏,以及密揭问道:“为何张先生不托旁人,而托林延‘潮’送这乞骸归里疏,及密揭给你。”

小皇帝道:“张先生说是这林延‘潮’是朕的亲信,其他大臣的话朕不信,此人就在外面,母后不如问问他?”

“不用了,”李太后手底剥着念珠,半响道:“看来张先生,是真铁了心要走了。你母后终盼着张先生,能再替咱们娘俩再守着大明江山一些日子。”

李太后说完渗出点眼泪来,小皇帝也是眼眶湿润。

小皇帝道:“张先生迟早是要走的,但母后你看张先生推荐的潘,余两位大臣,是否可为阁臣人选?他在密揭里叮嘱儿,说再实行新政十年,可保江山社稷百年,你觉得妥当吗?”

李太后沉‘吟’道:“我对外朝大臣也没知道几位,不过次辅是娘的同乡,武清伯多次在娘面前赞过此人。娘也觉得此人也甚是恭敬,新政,用人的事,你可多与他商量商量,但总比不上张先生了,你自己也多多拿主意。”

小皇帝想起张四维方才的恭敬,心底甚至满意于是点点头道:“朕明白了。”

顿了顿小皇帝拿起张居正的乞骸归里疏问道:“那张先生这折子,朕就允了?”

李太后剥着念珠一阵无声,已是默许。8

六百八十二章 以威福还主上

小皇帝正要高兴。

李太后顿了顿,忽道:“陛下,这劝张先生之事,前前后后那么多朝臣都办不成,为何独这林延潮一人办成了?”

小皇帝不以为然笑着道:“母后,这林延潮乃是能臣,有张良,陈平之谋,他办不到,还有谁能办到?”

李太后疑道:“王锡爵也办不到吗?”

小皇帝笑着道:“王先生敢于任事,对儿臣,对朝廷又是一片忠心,但朕私以为林卿家皆不逊于王先生,其智谋出众,极有辩才,学识渊博真乃人臣楷模。”

李太后道:“是,真因皇儿赏识,因此他听皇儿之言,却不把哀家的话放在耳里。”

小皇帝听李太后言语寒彻,立即惶恐跪下道:“母后,儿臣不敢忤逆你的意思。”

李太后缓缓地道:“哀家知你孝顺,但哀家也听闻人有五恶,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哀家看这林延潮五者皆有,不似王先生他内外皆称忠直。”

小皇帝心想,母后因林延潮忤旨,故而对他不喜。但朕却知林延潮之为人,不是那样之人。

小皇帝面上顺着李太后的意思道:“母后叮嘱,儿臣记住了,儿臣用人必听其言观其行。”

李太后缓缓点头道:“这就好了,皇儿终是长大了,该是自己做主了,张先生的奏章,你看着办吧。”

见太后答允,小皇帝心底涌起一阵激动,待离开慈宁宫时候,差一点连跪拜叩安都是忘了。

不过当夜事情又有波折,听闻张居正欲辞相,冯保赶至慈宁宫内向太后哭诉,意欲挽留张居正。

李太后耳根子软,又是动摇,到了次日武清伯李伟入宫与太后商议后,太后方才下定决心,当下批复同意张居正致仕回乡养病。

张居正辞相后的第二日了。

清明虽过,京城仍是淫雨绵绵。

这一日正值早朝,大明门外车马如织,在漫天冷雨浇打中,马蹄声,车轱辘声响成了一处。

林延潮坐在马车在大明门下车,陈济川赶忙打伞撑在他的后头,连声道:“地上湿滑,老爷小心泥泞。”

林延潮应了一声,与陈济川一并来至大明门前。

细雨一直在下着,大明门仍是未开,早到的官员们,在门前等候。

这时听见喝道声起,远处官员纷纷避道迎接。

林延潮心道,是谁这么大的威势?

远远但见火光通明,几十名健卒手持开棍,火把在前面辟道,在健卒之后,又是二三十名甲骑巡弋。

甲骑来回巡弋,疾驰如飞,马蹄起落间,泥水四溅,不少避道在一旁的官员都是被、殃及池鱼。

首节 上一节 741/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