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125节

现在摆在‘于夫罗’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继续咬牙强攻,白天的战场上,已经出现汉人普通百姓在城头上厮杀了,由此可见,汉军也同样快油尽灯枯了;要么就立刻撤军,离这个该死的雁门关远远的,最好再也不要来了,否则犹豫不决的这么耗下去,缺粮缺水之下,大军崩溃就在眼前啊!

望着眼前死攻不破的雄关,‘于夫罗’突然想起一个人,那就是各部酋长中年纪最老的‘白羊王’,这位谨慎的老人一向以智慧闻名,但近几年因为反对大军南下攻汉,被一些少壮派酋长斥责为胆小鬼,老糊涂,同时也被自己所疏远,结果初春的时候‘白羊王’就郁郁而终了,在临死前记得他给自己说过一些话,现在回忆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如今汉朝内政混乱,百姓民不聊生,已显衰落之相,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数百年底蕴犹在,汉庭虽无名君,却从来不乏名将,只须出一二如冠军侯--霍去病者,则我大匈奴危矣!为今之计大单于应休养生息,积蓄力量,蚕食鲜卑、乌丸诸部,收为己用,然后坐观汉朝成败,如其兴,则继续低头臣服,如其亡,再兴兵南下不迟!”

可惜,晚了,如今自己已经无路可退,身为匈奴的大单于,于夫罗绝不能带着失败的阴影灰溜溜的逃回去,否则立刻就会有一个新的狼王出来取代自己,至于那个人,可能是某一部的酋长,可能是自己的弟弟,甚至可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明日各部倾巢出动,与汉军决一死战!”手握刀柄,‘于夫罗’决定再赌一把,赌注就是自己的单于宝座,一个失败者是不配坐在上面的,是生是死,就让伟大的昆仑神来决定吧!

还是一样的军阵,还是一样的进攻方式,但萧逸明显感觉得到,匈奴人的士气已经衰落了,打仗凭的就是一股子士气,再而衰,三而竭!等到敌人彻底衰竭的时候,就是自己反击的时候,现在就差一个机会,一个可能稍纵即逝的机会!

“杀!”喊杀声依旧震天,但匈奴各部酋长明显的已经是出工不出力了,这样的血肉磨坊,上去多少都是送死,谁也不想把自己的老本全部拼光,为了督促各部作战,‘于夫罗’的金狼头大纛已经是一进再进,都快推到雁门关下了,他如今只能用这种方式鼓舞士气,催促那些犹豫不前的士兵们冲上去与汉军厮杀,但效果明显不佳!

与匈奴兵恰恰相反,经历过昨天的浴血厮杀,那些死里逃生的汉军将士变得格外勇猛,已经经历过生死,也就无惧生死了,在萧逸精妙的指挥下,就是一名普通的汉人百姓都敢拿起锄头和敌人拼命,这种无谓的气势把攻城的匈奴兵压得死死的。

城上依旧血战不止,雁门关内几乎所有的力量都动员了,但有一个人却很清闲,那就是马六,从开战到现在他就一直在养精蓄锐,跟他一起的还有整整五百名玄甲军士兵,他们是萧逸预留的后备队,也是最后的反击力量,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萧逸宁可自己亲自带队肉搏血战,也没动用他们。

看着兄弟们在上面拼命,自己却躲在后方悠闲的用餐、休息,马六就焦躁万分,能用的人几乎全用上去了,玄甲军,普通守军,火头兵,伤兵,最后连百姓们都发给刀枪上去了,一个个悍不畏死的冲上去,然后又变成一具具血淋林的尸体抬了下来,看到这些,身边的士兵已经几次向他请战了,可都被马六压了下去,他知道萧逸这么做肯定有他的目的,所以马六就只能忍,继续忍,就像一张被逐渐拉满的弓一样,等着射出那全力的一箭!

日暮时分,经过一天血战后,匈奴大军再次无功而返,撤退的号角一吹响,各部士兵争先恐后的退了下去,他们只想早点回到营地,回到自己的牛皮帐篷里,在哪里他们还能得到一点点可怜的温暖,连酋长们的皮鞭都无法让他们排出整齐的队列,每个人都垂头丧气的走着,大军就像一盘散沙,就更别提应该有的断后部署了。

“苍天保佑,机会终于来了!”城头之上,早就望眼欲穿的萧逸狠狠的拍击着垛口,任由碎石刺破自己的手掌也毫不在乎,为了这一刻他已经苦熬了三天三夜了,所有的血战,所有的坚持,就是为了这一个机会,一个让战场出现大扭转的机会,“快,叫马六,点兵,随我出击!”

“轰隆一声!”正在缓步后撤的匈奴兵们惊奇的发现,自己苦攻数日的雁门关突然打开了,那扇夺去无数勇士的大门就那么打开了,然后一队身穿黑色玄甲的骑兵,犹如地狱中的幽灵般冲杀出来,就在众人的目瞪口呆中,直接杀向中军,那里有一杆金狼头大纛在有气无力的摇摆!

“保护大单于,保护大单于,快,挡住他们,挡住那队骑兵!”匈奴大军顿时乱成了一团,有向中军狂奔的,有不知所措乱叫的,还有乱跑一气的,每个人都在大声喊叫,他们终于看出了萧逸的目的,就是趁着大军回营,斗志松懈的一刹那,出奇兵,直接斩首大单于-于夫罗!

没想到啊,左贤王刘豹没想到,各部酋长没想到,就连大单于-于夫罗同样没有想到,在经历过数天的浴血厮杀后,守城的汉军还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弄出这样惊天的一举!

数百汉军骑兵个个悍不畏死,为首一名戴着‘蚩尤鬼面’的汉将更是勇不可当,手中的‘凤翅镏金镗’就像死神的镰刀一样,迅速收割着匈奴士兵的生命,他们就像一支射来的冷箭,出其不意的逼近到匈奴中军,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撤退的匈奴兵毫无防范所致,还有一点就是,大单于-‘于夫罗’为了督战,把自己的中军位置靠的太向前了,几乎是送到了人家的嘴边上,身为‘贪狼’的萧逸,又怎么会不狠狠的咬上一口呢!

转瞬之间萧逸等人就杀到了离匈奴中军不足百步的位置,那杆金狼头大纛已经清晰可见,而大纛之下就是他们的目标--匈奴大单于--于夫罗。

“嗷!”一声狂吼,萧逸在马背上人立而起,双脚死死踏住马镫,以方便自己把所有的力气都用到双臂上,五石力道的‘绝影宝雕弓’被拉的圆如满月,机会只有一次,必须趁匈奴人没围拢过来以前,一箭射杀目标,否则不但前功尽弃,这闯阵的五百将士恐怕也难以回还了!

随着弓弦一声剧震,一支三棱透甲锥如有闪电般直奔大纛旗下的‘于夫罗’而去,速度是无与伦比的,转瞬就到了眼前,战场上的所有人都把心脏提到了嗓子眼,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这一箭,这不但能决定战场胜败,甚至能决定整个匈奴命运的一箭!

箭到近前,‘于夫罗’似乎也被惊住了,竟然忘记了躲闪,这时一名身边的死士突然扑了上去,意图用自己的身体挡住这一箭。

“啪!”锋利的箭簇正中那名死士的心脏,看到这一幕,所有的匈奴人齐齐松了口气,感谢昆仑神,终于挡住了,而汉军将士则发出哀怨的叹息!命运难道真的眷顾匈奴人了吗?

“啪!嗖”正在大家以为命运已经定格时,奇迹的一幕出现了,强劲的‘三棱透甲锥’竟然刺透了那名死士的身体,继续飞窜向前,再次穿透三层厚的牛皮重甲,直直钉在了于夫罗的肩窝处,将他从马上撞的跌落下来,身边的匈奴亲兵立刻嚎叫着扑了过去,场面乱成一团!

“万岁!于夫罗死啦!大单于--于夫罗死啦!”一箭逆转乾坤,萧逸立刻大喊起来,随即再次搭箭上弦,一支燕尾箭射出,金色的狼头大纛落地!

“轰!大单于死了!大单于死了!”金色狼头大纛落地,再看到单于大帐的亲兵们乱成了一团,所有的匈奴人都惊恐的大喊起来,精神支柱瞬间崩塌,一个个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往回就跑,什么军令旗号,什么号角指挥,全不管了,跑,只知道跑,一时间匈奴大军自相踩踏,死伤无数

第五十一章战后余韵

匈奴人退走了,走的很狼狈,遗弃了所有随军的辎重,牧群,除了骑乘的战马,他们把一切能扔的都扔了,包括营地里无法带走的重伤员,不过在走之前每个伤员都补了一刀,这倒是省了萧逸许多手脚,死在自己人手里,也许怨念会少一些吧!

萧逸不敢肯定自己那一箭到底射没射死‘于夫罗’,当时的场面太慌乱了,否则他一定会再补几箭,不过这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打赢了这一仗,守住了雁门关,避免了内地百姓惨遭匈奴铁骑的蹂凌,足够了。

整个雁门关都陷入了狂欢的海洋,有人仰天狂呼,有人失声痛哭,有人跪在地上拼命的感谢神明护佑,还有人已经迫不及待的四处寻找战利品了,劫后余生,无论怎么疯狂都是应该的;至于萧逸的名字,更是被人们一再的狂呼,所有的士卒百姓都已经把他看作是大家的守护神了,一些城中的宿老已经开始提议,在雁门关里给萧逸立生祠,位置就在蚩尤庙的边上,把他和那位盖世的魔神并列在一起!

至于我们的主角萧逸在做什么呢?

答案:他在睡觉,什么也不管,美美的睡上一觉再说,从草原惊险到雁门血战,整整一个多月都在生死线上徘徊,每天都生活在阴谋与算计中,萧逸真的是精疲力竭了,人们只看到他纵横捭阖的一面,却忘了他也是人,而且还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如今强敌败退,终于可以歇一歇了!

无边的疲劳涌来,甲胄未脱,萧逸直接靠在一处城墙垛口上就昏睡过去,手下的亲兵们自发的为他围成了一堵人墙,侍卫长小斌手执宝剑在一旁小心守护,每个打扫战场的人都轻手轻脚的,就连被抬下去的伤兵都用麻布把自己的嘴堵上了,生怕吵到他们心中的这位‘守护神’。

这一觉萧逸睡得很香甜,在梦中他又回到了卧虎山上那个小道观里,周围还有很多人围着他,有卧虎亭的老亭长,有那位总是送鱼给他的老渔翁,还有那些喜欢追着他玩的小萝莉们,她们还是那样甜甜的叫着自己‘无愁哥哥’,所有人都向他伸出了大拇指,夸赞他做得好,给卧虎亭的乡亲们报仇了!

最后萧逸还梦到了自己的师傅‘出尘子’,老道还是那么精神,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只是他看向萧逸的眼神很奇怪,里面有慈祥,有赞叹,却还有一丝责备

“是在责备自己杀人太多吗?师傅,我也不想的,可我不杀人,人就要杀我,我只想好好的活下去,守护自己身边的人,所以我必须不停地杀下去,宝剑沾了血就再也收不回去了”,梦中的萧逸拼命地向老道解释,可老道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指了指萧逸的眉心,那里有老道留给他的一点清明,天不杀生!

美梦短暂,醒来后还是要面对残酷的现实,萧逸一觉醒来,就看到大牛、马六、胖刘、以及雁门四兄弟中的老大张转,老二杨和都站在自己面前,人人身上带伤,许多人的伤口还翻裂着,流出的鲜血和甲胄都粘在了一起,看上去好像是一群从地狱跑出来的恶鬼,萧逸知道,自己现在的样子估计还不如这些人,如果他们是恶鬼,那自己就是万鬼之王!

“统领大人,我家老四伤重没挺过去,两个时辰以前,没了!”雁门四兄弟中的老大张转一脸的悲伤,当初四兄弟结义联名,如今已经折了两个,死者长眠,生者长痛啊,“不过老四临死前让我带话给大人,他说这辈子能有幸跟随统领大人,值了!”

“值了!值了吗?”看着城楼上重重叠叠战死将士的尸骨,看着一双双死不瞑目的眼睛,萧逸不禁悲从中来,多少好弟兄都血溅沙场,再也见不到了,而他们都是被自己推上战场的,“我对不起大家,对不起死去的弟兄们啊!”

“我等誓死追随统领大人!誓死追随统领大人!”大牛、马六、胖刘,以及城关上下,无数死里逃生的将士们跪倒在地,齐声高呼起来,有这样一位统领带领着他们,确实值了!

一战下来,玄甲军折损了上千人,其余各部阵亡了三千多,城中百姓也死伤了两千有余,整整六千人的损失,代价可谓惨重,而他们换来的就是雁门关外堆积如山的匈奴兵尸骨,据统计,超过了一万五千具,再加上许多匈奴伤员会在撤退的路上慢慢死去,保守估计,这一役下来,匈奴人至少折兵两万,以匈奴那少得可怜的人口基数来算,可谓是伤筋动骨了,没有十年时间的休养生息,这些草原狼是恢复不了元气的。

大战之后往往有大疫,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常识,所以这些阵亡者的尸体必须立刻处理掉,一旦真的引发瘟疫,那就麻烦了,对于自家将士的尸骨自然是打造棺木,则一块风水宝地,好生安葬,另外萧逸还下令,在这里为阵亡将士们建一座祭坛,把每一位阵亡将士的名字都刻上去,他们是为国捐躯的鬼雄,理应享受后人的香火祭祀!

至于那些匈奴人的尸骨可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萧逸直接下令,建‘京观!’

京观,又名武军,就是把阵亡敌人的尸骨堆在一起,外面盖上封土,夯实,形成一个特大号的坟丘;这种习俗在中国古已有之,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在打败宿敌晋国后,就曾经‘收晋尸,筑为-京观',以彰武功于万世。

如今萧野也决定用匈奴人的尸骨铸造个‘京观’,彰显一下自己的武功,一则是为当年‘卧虎亭’的百姓们复仇雪恨了,再一则是为了给草原上那些匈奴人一个教训,萧逸相信,有这个‘京观’在,匈奴人至少三十年不敢踏足雁门关半步!

一声令下,底下的人立刻闻风而动,对于建‘京观’所有人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尤其是那些有亲朋好友在这一仗中阵亡了的,更是举双手双脚的赞成,最后人们在雁门关北边一处非常醒目的地方开始动工了,一车一车的尸骨拉过去,有专门的人负责夯土,一层尸骨,一层黄土,重重叠叠,谁也不知道到底落了多少层,最后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座高二十余丈,方圆足有一里的巨大‘京观’,醒目,壮观,动人心魄!

处理完死人,还得管活人,这次大战缴获了无数的牛羊,马匹,对这些战利品,萧逸下令,战马全部收归军中使用,至于那些牛羊,和一些伤残了,已经无法再用于作战的马匹,全都发放给了雁门的百姓,这一仗很多人的家园都毁于战火,如今给他们一些牛羊,也算是聊做补偿吧!

战争,永远都是将军的天堂,百姓的地狱!

刚处理完这些事情,萧逸就迎接到了两名使者,一个是并州刺史张扬派来的,还带来了一道命令,“让萧逸务必坚守雁门关十天,十天以后,如果实在守不住了,可以便宜行事!”

看来这位张大人并不认为萧逸能挡住南下的匈奴大军,十天时间,估计是用来坚壁清野,或者跑路用的,不过这道命令还算厚道,所谓便宜行事,就是告诉萧逸,能守就守,守不住了就赶紧跑路!

对这位‘德比才高’的刺史大人,萧逸也只是笑笑了事,然后让人把使者带到城外,那座矗立在哪里的‘京观’可以说明一切,至于张扬之后怎么惊叹,怎么写贺表向朝廷表功,就不是他所关心的事情了!

至于另一名使者是‘右校王’李云派来的,也带给萧逸一条消息,“匈奴大单于-于夫罗死了”。

萧逸的那一箭虽然没当场毙命,但还是重创了他,尤其是‘三棱透甲锥’的放血功能,绝对是举世无双的,结果‘于夫罗’在撤退的半路上又气又伤,还没回到匈奴王庭就因为失血过多死掉了;如今匈奴内部为了争夺大单于的宝座闹得不可开交,尤其是左贤王刘豹,和右贤王‘呼厨泉’,这对叔侄已经有刀兵相向的架势了。

这次汉匈大战,匈奴各部都损失惨重,唯独是右校王李云,不但一兵一卒都没死伤,在大军撤退的路上,这个老狐狸还趁机吞并了一些被打垮的星散部落,势力大涨,他派使者来见萧逸,一是通报消息,再有就是希望能得到帮助,用草原上的马匹和萧逸交换一些物资,比如铁制兵刃,盔甲和食盐!

“呵呵!老狐狸有野心了!”萧逸何等聪明的人物,岂会看不透李云的那点心思,不过这样也好,鼎因为有三条腿才稳固,力量分为三股才难以统一,如果自己扶植一下右校王李云,让他和左贤王刘豹,右贤王‘呼厨泉’两人形成鼎足之势,那么可以预期,草原上至少二十年内会混战不休,这对于汉王朝来说,再好不过的了。

这边刚处理完使者的事情,那边亲兵来报,说是‘京观’出事了,具体的事情就是-闹鬼,原来自从‘京观’筑好以后,据一些附近的百姓说,每天晚上那里都有鬼哭狼嚎,还有万马奔腾的喊杀声,弄得周围百姓不得安生,连小孩子都吓病了。

首节 上一节 125/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