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15节

一个个好男儿前仆后继,酒真的是男儿血呀!

男人血管里流淌着的就是红色的酒精

梁小鱼家用的是汉朝传统的酿酒方法,把粮食蒸熟以后冷却,然后密封在大缸里慢慢发酵,这种发酵酒只有十多度,而且含有大量的粮食残渣,饮用之前必须层层过滤,但依然酒色浑浊,还有一种苦涩的味道。

萧逸让大牛二人把第一口大锅搭在砌好的灶台上,锅里倒满梁小鱼家的发酵酒,再用几层布帛将锅口层层密封;锅上面再套上一个大木桶,完全将锅套在里面,这木桶必须严丝合缝,桶口和锅口拼接的地方用黄泥密封,在木桶上半部分开一个小口,要正好把竹管伸进去,缝隙处同样黄泥密封,而竹管的另一头下边放着另一口大锅

一切准备就绪,萧逸下令,点火!

一团青色的火苗,带着众人的殷殷期望,很快熊熊燃烧起来;锅里的酒水在大火烧煮下迅速沸腾起来,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众人一脸紧张的看着眼前这神奇的一切,虽然不明所以,却聪明的什么也没问,因为萧逸给过他们太多的奇迹了

因为酒精的挥发速度比水要快的多,所以大量带着高温的酒气就透过布帛的层层过滤,升到木桶上,再顺着竹管向外喷涌,竹管很长,中途酒气遇冷后重新变成液态酒,慢慢滴入第二口大锅里;随着一股透明闪亮的液体流下,浓烈的酒香开始在整个院子里弥漫;这种简单的物理反应在现代连普通的小学生都明白,可在东汉年间

梁小鱼把眼睛瞪得比鸡蛋都大,恨不得一口把大锅吞下去一样。

大牛和马六则是张大了嘴,舌头都慢慢吐了出来,一寸、两寸、三寸、

铁匠和皮匠什么也没表示,不过看向萧逸的眼神已经和看当初那个号称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天公将军’神棍张角一样了。

看着流淌出来的酒气渐渐变淡,萧逸让熄了灶火,稍微冷却后,拿起一个卖酒用的瓢舀了半瓢,轻轻抿了一小口,口感不错,清爽甘冽,感觉这蒸馏酒在35度左右,这个度数在东汉时代绝对是高度烈酒了;“这可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纯粮食酒呀!21世纪虽然也有粮食酒,可那些用大量化肥、农药种出来的,与其说是粮食,不如说是慢性毒药更准确些”

还没等萧逸感慨完前世那些奸商糟糕的勾兑白酒,边上同样嗜酒如命,早就虎视眈眈的牛铁匠一把抢过水瓢,舀上满满一瓢,猛的灌了一大口,浓烈的酒气迅速充满了他的口腔、鼻腔,感觉一条火线顺着他的咽喉直接烧到了胃里,瞬时间肚子里就像着了一把火,把冬天带来的寒意驱散的一干二净

“好酒!这才是男子汉该喝的酒,老子以前喝的那都是水呀!”说完,铁匠把手里的瓢小心翼翼的递给皮匠,生怕撒出一滴

大牛和马六不敢跟皮匠抢,迅速扑向其他两个瓢,而动作慢了一拍,无瓢可抢的梁小鱼瞪着一双发赤的眼睛直接扑到铁锅旁,干脆用双手捧起酒来就往嘴里灌;就像饿了几天的疯狗找到一大块肥牛肉

每个人喝完酒之后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可以说一百个人喝完酒可能就会有一百种不同的反应;

哭着有之,笑着有之,甚至裸奔者也有之

萧逸喝完酒,面不改色,心不跳,“小意思,毛毛雨啦!哥可是喝过60度草原白酒的。”

铁匠喝完酒,仰天长啸,声传数里,发泄胸中的激荡;

皮匠喝完酒,低头不语,默默沉思;

大牛、马六喝完酒,小脸烧的通红,鬓角热汗直淌,头顶开始冒出丝丝热气,一边偷喝一边看着铁匠,生怕被阻止

而梁小鱼跪在地上死死抱住盛酒的大锅,哭的声泪俱下,似乎要把这么多年的不幸统统哭出来,一边哭还一边用自己的头猛撞铁锅的边沿;那个伤心劲,不知道的还以为远在蓟县的‘梁百万’升天了呢

生怕把铁锅撞漏的萧逸连忙拽起还在趴地痛哭的梁小鱼;又看看其余四个人,只说了两个字:“保密!”

其余众人都开始把情绪稳定了下来,互相看了看,同时恶狠狠地一点头;

看着铁锅里晶莹剔透的白酒,一锅发酵酒大概能蒸馏出三分之一的高度数白酒,可是能卖出去的价格绝对是前者的十倍、甚至数十倍都不止;千金易得,好酒难求;多少达官显贵为了求一坛好酒,一掷千金也在所不惜;在众人眼里,这已经不是酒了,而是一条铺满黄金的璀璨大路,而断人财路者,如杀人父母呀!

好酒已经蒸出来了,必须起一个配的上它的名字!

集思广益,大家都开始转动脑筋,就连平时除了报仇万事都不关心的皮匠这次也蠢蠢欲动,男人,骨子里永远是痴迷酒精这种液体的,这种痴迷,可以压盖仇恨,有时甚至能够压盖爱情

牛铁匠提议叫‘卧虎酒’,因为是在卧虎亭出的酒,而且名字也霸气,更符合此酒的霸蛮酒性;

皮匠则认为叫‘烈血酒’更加贴切

梁小鱼则死死咬定,叫梁家酒才符合此酒的原产地

一群人七嘴八舌的争论不休!

最后,一直没有发言的萧逸做出最后结论,很无耻的决定,此酒的名字就叫——————无愁酒!

第二十一章三碗不过河

随着第一锅蒸馏酒的成功,后面的事情就变得非常顺利,梁小鱼显示出成为一个大商人的魄力,孤注一掷,掏出自己所有的积蓄,招募人手,装修店铺

所招募的人手自然是在卧虎亭里面选择,本乡本土的乡亲用起来比较放心,而且住的近也方便于控制,要知道如果蒸馏的方法走漏出去,那可能会招来灭顶之灾,“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大家都明白。

招工出奇的顺利,连年的战乱,卧虎亭里的百姓民生十分疾苦,现在突然听到梁家酒馆招工,几乎所有能走动的人全来报名,上至花甲老翁,下到十几岁的少年,人头涌动的围在梁家酒馆的前面,而且岗位有限,众人面对激烈的竞争,真是手段百出

“梁掌柜您看,俺这身子骨比牛还强壮,200斤的东西,扛着能一气上五楼”这是力量型的。”

“哎呀!梁掌柜呀!咱们对门住了好几年。这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这次招工,你可一定想着我呀”这是友情型的。

“哎呀!梁掌柜呀,俺们家小翠今年都14了,那可是长得花容月貌,早就看着您合适”这是用美人计的。

还有一些人脉关系不硬的,看到大牛等人在酒馆里进进出出,就直接奔着牛铁匠铺去了,“哎呀,牛铁匠呀,俺早就看你们家大牛和俺们家凤儿是天生一对了”,这是聪明的曲线救国型的。

总之,亭子里的乡亲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路子之广,手段之奇,让萧逸等人叹为观止;高手原来真的在民间啊!

最后,脑袋变得三个大的梁小鱼关上门和萧逸等人嘀嘀咕咕的商量了半天,做出决定:

招募三十名伙计,年龄要求16-20岁的青年,身体强壮,吃苦耐劳;最重要的是必须连续三代都是卧虎亭人,而且必须有亲人在卧虎亭里居住,除了要‘里正’作保之外,所有伙计必须五人互保,如有一人逃跑,其余四人全被责罚;而且必须跟酒馆签终身的死契,一入酒馆,就一辈子是酒馆的人了,从此生死荣辱皆有东家做主,只有这样做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蒸馏酒秘术不会外传。

最后,根据萧逸的建议,也为了满足那些没有壮劳力家庭的需要,格外又招募了20名14-20岁,长相俊秀的卖酒小娘,无论是什么年代,女人卖起东西来肯定比男人更有亲和力不是。

面对如此苛刻的报名条件,人们仍然趋之若鹜,没办法,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能挣到口饱饭吃就心满意足了,谁还在乎什么人身自由之类的东西,要知道每年幽州一地饿死的贫民数以十万计,而整个天下死于饥荒的百姓,何止百万,何况酒楼除了一日三餐之外,还开出了每月800钱的薪水,于是很快人手就招募够了。

至于新酒楼的装修吗!“一定得选最好的交通地段,用最好的设计图纸(萧逸自己画的),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酒楼,木梯直接入户,最少也得一千平米的面积。什么酒壶呀,酒碗呀,酒杯呀,全给他换上高档的。楼上有雅间,楼里有更衣室(古人管去厕所叫更衣),酒馆门口站一个最漂亮的小酒娘,披一头长长的秀发,特大家闺秀的那种。客人一进门甭管有事没事都得跟人家说:大爷您喝酒吗?”一口地道的幽州腔,倍有面子!酒馆里再建一个土豪区,酒杯用金的,酒壶用银的。再建一个贵族服务区,十二个时辰卖酒。就是一个字:贵!喝上一杯都得十两银子。能进来的不是郡守就得是都尉,你要是一个小县令,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你说这样的酒楼一杯酒得卖多少钱?(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五十两银子吧?)五十两?那是成本!一百两起。你别嫌贵,还不打折。你得研究贵族的购物心理,愿意掏五十两银子买酒喝的贵族,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五十两银子。什么叫贵族吗?你知道吗?世家贵族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开酒楼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当然了,以上只是萧逸自己的意淫而已,凭他们现在的财力,顶多是把原来的梁家酒楼重新扩充、修葺了一下而已,众人中,小道观一伙是彻头彻尾的穷人,梁小鱼也没多少积蓄,为了筹钱,连自己最后一条内裤都拿到镇子南头的‘周家当铺’抵押了,最后又从牛铁匠那里拆借了一些,好在铁匠对萧逸做事有百分百的信心,爽快的借出自己的积蓄;两人这才把酒楼的启动资金凑够。

终于,一块大大的金色烫边大匾额挂在了新修葺好的酒楼门前,上书三个大字:“无愁居”!(又是萧逸的主意。)

大门两侧还贴了萧逸亲自撰写龙飞凤舞的一副对联:

醉里乾坤大,

壶中日月长!

最后,为了方便招揽客人,打出无愁居的特色来,酒楼门前还特意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旗杆,上面打出一面高六米,宽三米的特大号杏黄色酒幌子,上面也是萧逸亲自书写的五个大字:“三碗不过河!”

看着匾额、对联、酒旗,萧逸对自己的书法是越来越满意了,周围的伙计们更是奉承声响成一片,对萧逸书法中的意境和笔力称赞不已,装的好像他们真的认识字一样!其实萧逸心里知道,在真正的行家眼里自己的书法有多么的惨不忍睹,不过不要紧,只要自己看着舒服就行,反正整个卧虎亭里真正识字的人都凑不够一巴掌的数。

如今正是寒冬腊月,天寒地冻之时,可谓占据了天时!

酒馆地处镇子东头的交通要道上,来往的客商、马贩子都能看到,如今又有一面如此招风的大旗,就更加醒目了,可谓占据了地利!

首节 上一节 15/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