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5节

看了看身边的老道,老道举手示意道:“无愁子,但说无妨”。

清了清嗓子,看了看边上都用心倾听的众人,真有点前世说评书的感觉,记得上学时,一帮同学闲来无事就是喝着啤酒,打着【三国志】游戏,都把嘴撇的跟二五八万似的,一边骂刘备无能,曹操弱智,司马懿太胆小,一边狂喷,如果我在三国该如何如何个个都是事后诸葛亮的好手。

萧逸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口道:“在下有几分浅见请诸位指教,话说那黄巾起事之初,却有席卷天下之势,但在我看来,有四大缺陷,故尔其事必败。”

“其一,张角格局太小,黄巾军以道教立身,只能招纳底层愚钝百姓,却得不到有真才实学的儒家士子拥护,所以起事后,镇压黄巾军的不仅有庞大的官军,还有各地豪强的大小武装,他们面对的是整个天下士族的疯狂镇压,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天下,焉能不败;不得士人之心者,难得天下。此心败也!

其二,组织不严密,做事不够谨慎,加上用人不当,致使计划被叛徒告密,内应被杀,不得不仓促发动,造成各地黄巾军之间的相互配合发生了极大的困难。正所谓:君不密失臣,臣不密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此事败也!

其三,张角手下缺乏有战略头脑的军事将领,如张梁、张宝、波才、张曼成之辈只会画符装鬼,不懂行军打仗,举事后没有迅速地集结起来,而是分散在各地固守一城一池,或久围坚城,与汉军拼消耗,不懂得运用灵活的战术战法,取得主动,始终被动挨打,终于被各个击破。要知道: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存人失地,人地两得!此略败也!

其三,朝廷派来镇压黄巾军的将领,如皇甫嵩、朱儁、董卓、曹操,等都是一些足智多谋能征善战的悍将,他们统兵作战有术,军事指挥的才能、战术计谋的运用上,都远远高于黄巾军首领,因而往往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终击败黄巾军。此将败也!”

有此四败,那张角安得不亡呀!

一席话说完,听的牛铁匠目瞪口呆,舌头差点伸到地上;张皮匠看似没有什么反应,可眼中射出的阵阵的寒光,和握着酒碗不断颤抖的手,显示出他的内心没有表面的那么平静;边上的铁匠知道,自己二弟的这双手可是轻易绝不会颤抖的。

就是老道也是微微点头,而大牛、马六二人早就听的如痴如醉了,看向萧逸的目光犹如看道观里的神像一样,就差没点上香拜一拜了。

看着众人的表情,萧逸自己都怀疑头顶上是不是真的有个光圈在闪动;再摸摸后背,也没长出翅膀呀!

如果是在21世纪,是个略懂历史的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四,可在这个时代,能透过重重迷雾,超脱历史的局限性,全方位的总结出黄巾起义失败原因的---“真神人也”!

牛铁匠改容再拜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真如醍醐灌顶,解我等心中数年阴云。”

再敬了一碗酒,铁匠和皮匠都陷入了沉思,半响之后,铁匠和皮匠对视一眼,似乎传递着某种消息,一字一句的忐忑问道:“既知前事之败,今上灵帝贪图享乐,不理国事,‘十常侍’把持朝政,祸国殃民,官府欺压,民不聊生,若黄巾军能吸取教训,积蓄力量,图谋再起,以小仙师看来,能有几份胜算?”

看了看面前万分期待的铁匠父子三人,张皮匠虽然眼睛看着酒碗,却竖起耳朵,生怕漏过一个字,放在桌子上的手不知不觉间竟在桌面上抓出了五道痕迹。

又看了看边上双目微合,好似睡着了一样的老道。

良久,萧逸斩钉截铁的继续说道:“一成也没有!”

“为何?请小仙师指教?”犹如被冷水破头的众人满怀失望之色连忙问道:

“君等已知黄巾有四败,却不知朝廷还有四胜”。萧逸意味悠长的说到。

“装逼的感觉不是一般的好呀,要知道以前和同学室友一起喝酒、吹牛、装逼,每次萧逸都装不过他们,并以此深深为耻”。

“其一:汉室乃天下正统,立国四百余年,树大根深,百姓已经习惯了汉家的统治,又受天下士子的支持,这正统的名望,有时就能换来刀枪马匹,顶的上百万大军;

其二,汉室都于洛阳,居天下之中,俯瞰中原,又有关中八百里秦川为后援,一旦关东诸郡有变,可第一时间出兵镇压,把起义的火苗掐死在襁褓里。

其三,汉室虽衰,然数百年积蓄深厚,政府官员素质较高,分工明确,府库甲兵足备,军队训练有素,战争经验丰富,这些远远不是那些斩木为兵,揭竿而起,没受过正规训练的黄巾军可比。

其四:汉室忠臣尚多,武有皇甫嵩、朱儁、卢植等大将统兵,文有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孙瑞之流,忠心辅国,其势虽衰,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一席话说完,老道微闭的双眼都睁了开来,望向萧逸的目光犹如看一块尚未雕琢的美玉。

至于铁匠众人已经是在仰视萧逸了,14岁少年的身形在他们眼中显得格外高大。

“如此说来,那汉室的江山可以万年永固了?”久不开口的陈皮匠也终于发出了疑问?

“已经装逼装出感觉的萧逸摆手道:

“哪有永固的江山,正所谓,百年的王朝,千年的土司,万年的世家。”

想那夏500年,殷商600年,周又有东西之分,西周300年,东周500年,而后秦嬴政一扫六合,虎吞天下,却三世而亡,只有区区的15年,而后,高祖斩白蛇起义,三年平秦,五年灭楚,到王莽篡汉历经了200余年,自光武中兴至今,也是200年了

此次黄巾起义,虽然被朝廷扑灭,但各部星散于天下,不出数载,恐怕还会东山再起,而汉庭被起义冲击的根基动摇,灵帝又未能吸取教训,依旧痴迷享乐。而今各地州牧拥兵自重,朝廷威信一落千丈,已经无法对地方进行有效的控制,只怕风云再起之时,就是大汉分崩离析之日,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桃园”

‘停!’萧逸果断停住了讲话,擦了一把冷汗,心说,“再说下去就出事了。”

一番话,萧逸收获了五颗心,一颗是老道的决心,犹豫多日的’出尘子‘今日终于下定了决心。

两颗是铁匠、皮匠的迷茫之心,数年来二人左思右想,一直没能找到的答案,今日终于豁然开朗了。

最后两颗是大牛、马六的崇拜之心,从这时起,二人对萧逸视若神明,追随一生,纵然在最艰苦的日子里也是不离不弃。

第七章射雕之手

又是一片死寂的沉默,还是牛铁匠最先反应过来:“来,诸位!请酒,痛饮”,很默契的大家都结束了刚才的话题。

这时身后的马六拉了拉铁匠的衣襟,一副焦急的样子,铁匠看了看外甥,转身对老道说道:“仙长,牛某有一事相求,犬子大牛和外甥马六久欲拜在门下,还请仙师念他二人一片赤诚之心,收录为徒。

听到拜老道为师,一边忙着啃鸡肉的大牛也放下了手中的食物,眼巴巴的看着老道;与此同时,萧逸趁机把最后一个鸡腿抢到了自己的碗中

“当道士很有前途吗?竟然还不是一个人在想出家,而是整整两个;看着眼前万分期待的大牛,马六,已经调整好状态的萧逸有些无语。”

“无量天尊!牛居士,若想让二子学武,你们弟兄两人的本领就可以教授,何须再求旁人。”

“道长得知,若我兄弟二人教导,最多培养出另一个我,十人敌而已;若随道长,则有望进入一流武将的行列,他日纵横沙场,建功立业不在话下,且道长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和,胸中自有乾坤,教的那是‘万人敌’”。

老道是高手!老道还懂兵法!边上的萧逸默默想到。

沉默半晌,老道看了看身边的萧逸,又看看一脸期待的大牛、马六点头道:“好吧,一切皆是缘,贫道就收此二子为记名弟子,忙时留在家中随你打铁为生,闲暇时可以来道观,与‘无愁’一起学习。”

牛铁匠见老道首肯,心中大喜,连忙排摆香案,请老道居中上座,让儿子和外甥正式行拜师礼。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大牛,马六二人急忙上前,跪在老道面前,行大礼参拜,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边上的萧逸摸摸下巴心说:“这可比我拜老道为师正规多了,我可是什么仪式都没有,被老道直接套了身混元八卦道袍在身上就成了。”

老道让二人起身后,并未说话,而是目光投向了张皮匠,默默的看着,又看了看萧逸。

张皮匠闭目想了想,又看看萧逸的身形,再看看萧逸的手,最后看看老道,点头道:“小仙长若有意,在下定悉心传授,绝不私藏,有违此誓,天诛地灭。”

“什么情况?让我跟皮匠学什么?学熟皮子?”想想整天跟皮子打交道后,身上那种腐烂的气味,萧逸哭的心都有了,第一次感觉做道士还是不错的,起码比当个臭皮匠强一百倍。

再看看皮匠一副‘你放心,我会认真教’的模样,萧逸真有一种夺门而出的冲动。

“无量天尊,既然如此,此间事,业已圆满,贫道师徒就告辞了,”老道起身道。

铁匠众人连忙起身送行,萧逸更是紧紧跟随老道,生怕老道一个高兴,就把他留下给皮匠当学徒了,众人一直把师徒二人送到门外;老道转身对着铁匠说:“需要的器物,你早日准备好。”

首节 上一节 5/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