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836节

“杀!--杀!杀!”

“隆!--隆!隆!”

玄甲铁骑,天下精锐,金戈铁马,势不可挡,犹如一支锋利箭簇,射进了敌军薄弱环节,铁骑所到之处,人头滚滚,血如泉涌,敌人死伤无数!

袁军本是惊弓之鸟,谁肯拼死力战呀,顿时抛甲弃刀,扭头逃跑,高干拔出宝剑,连斩数名士卒,也是无济于事,反而裹挟着退下去了!

右校王-乌维虽然悍勇,奈何部下不出力,尤其是李姓族人们,都不想与汉军作战,进一步、退两步,磨磨蹭蹭的,真是逼迫不过了,就射几支无头箭,一半战力也发挥不出来!

玄甲铁骑势不可挡,很快就冲破了防线,而后一分为二,典韦带领数千骑,直奔马邑城门,如果进攻顺利呢,就夺取这座要塞,截断匈奴人退路,就算进攻不顺利,也能逼迫一部敌军回援!

萧逸统领主力,调转马头,重新列阵,猛冲乌维的后阵,打垮这股敌人之后,再集中全部兵力,与刘豹决一死战,一时间,刀枪如林,箭雨如蝗,马蹄踏尸,血洒沙场

“匈奴的勇士们--头顶长生天,脚踏大草原,前面是生死大敌,手中是锋利弯刀,建功立业,在此一战--冲呀!”

整整十二万人马,让三万汉军冲乱阵脚,后路也受到了威胁,这样的窝心仗,让刘豹暴跳如雷,连忙挥舞大纛旗,重新排兵布阵:

左翼六万人马,乃是匈奴的主力,同样一分为二,犁汗王、休旬王统领一万骑兵,前去拦截住典韦,确保马邑要塞无恙,刘豹带着五万主力,没去救援乌维,反而杀奔了山口,试图截断汉军后路!

“隆!--隆!隆!”

匈奴五万精锐,万马奔腾,势不可挡,自古以来,骑兵就克制步兵,那怕以一敌十,也不落下风呢,何况是五万对三万,匈奴一方占据优势,再打不赢汉军,那就没天理了!

再看汉军将士们,一点畏惧也没有,反而从容布阵,推出了数百辆战车,密密麻麻的,正好封堵住山口,而后拉下了伪装,露出了真面目

这是一种奇怪战车,正面一块硬木板,高一丈五尺,宽一丈二尺,厚有四尺半,周围生铁裹边、铜钉镶嵌,中间是横九竖九、八十一柄钢刀,刀身镶入木板中,露出三尺刀尖,数百辆连在一起,就是一座刀山!

两边装有四个木轮,后面两根曲辕,两根粗木支柱,总重七八百斤,平时用战马牵引,战时由士兵推动,机动灵活,随意变换,正是萧逸设计出来,对付匈奴骑兵的杀器,就叫做‘刀山车!’

“大事不好了,前面有刀山,快点停止进攻呀!”

“冲的速度太快了,根本停不下来,也没法调头了!”

看到刀山车之后,匈奴兵肝胆俱裂,想要停止进攻,可惜来不及了,骑兵的速度快,却也调头难,山口地形狭窄,五万铁骑聚集一起,根本无法转向了,只能硬着头皮撞上去

血肉之躯撞上钢刀,后果可想而知了,血肉模糊,肢体破碎,情况惨不忍睹,更加郁闷的是,前队骑兵受阻了,后队依旧在猛冲,人马越来越密集,自相踩踏,乱成一团,不少匈奴兵跌落马背,让自己人踩成了肉泥!

“吼!--吼!吼!”

趁此机会,汉军闪开一个口子,五千陌刀兵杀出来了,身披重甲,手握长刀,三步一挥,人马俱碎,只杀的匈奴人哭爹喊妈,魂飞魄散,潮水般退了下去!

“草原各部勇士,速速重整队形,谁敢后退一步,本人当场斩首,家人贬为奴隶!”

第一次进攻失败了,还折损了许多人马,刘豹并不死心,亲自挥舞大纛旗,重新整顿人马,准备第二次进攻,只要占领了山口,就能截断萧逸的归路,再凭着优势兵力,就是人踩马踏,也要全歼玄甲铁骑!

想法虽然不错,可惜战机已失,刘豹整顿人马之时,后阵响起了喊杀声,原来萧逸带领玄甲军,冲破了右校王部阻扰,回援汉军本阵来了,乌维贼心不死,整顿残兵败将,也尾随着冲过来

到了这个份上,双方人马搅和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无战术可言了,全凭着本能厮杀,汉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匈奴人多势众、悍不畏死,打了个旗鼓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

双方从上午辰时,一直厮杀到了黄昏,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依旧是难解难分,眼看没便宜可占了,萧逸果断鸣金收队,步兵在前,骑兵压后,缓缓的退回大营去了!

刘豹想要追杀过去,奈何部下死伤惨重,余者也是疲惫不堪,只好退回大本营,修养战伤,检讨得失去了!

此一战,汉军阵亡五千,负伤一万有余,匈奴人阵亡过万,负伤不计其数,从战果上计算,汉军略占上风,可是整体战局上,依旧胜负未分接下来,萧逸开始第二步计划了!

第七十三章挖下深坑,不见猎物!

“萧逸凶狠如狼、狡猾如狐,不愧是大汉第一名将,的确不好对付呀!”

“汉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打起仗来个个不怕死,能够以一当十!”

“咱们出兵汉地,是来劫掠财物的,不是白白送死的,这样死战下去,老本可就拼光了!”

匈奴大营-中军帐内,几十位部落王哀声叹气,个个面带愁容,白天的一场鏖战,各部折损上万人,负伤者不计其数,还阵亡了四位大王,也算是伤筋动骨了!

匈奴人其性如狼,有好处就上,见灾难就躲,战场上吃了大亏,难免的互相指责,你说我临阵怯敌,我说你见死不救,吵的面红耳赤,差一点拔刀火拼了!

也难怪大王们心急,草原上环境恶劣,人口稀少,匈奴最鼎盛的时期,也不超过百万部众,南北分裂之后,实力进一步下降,现在的十万铁骑,可是最后一点血本了,一仗折损上万人,再要厮杀下去,岂不是亡族灭种吗?

大汉-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虽说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有一千五百万人口,就是十个拼一个,匈奴人也招架不住,何况一场厮杀下来,汉军还占据上风呢?

“今日作战失利,皆因料敌不周,才让汉军钻了空子,错在大大单于身上,与各部大王无关,就不要互相指责了!

匈奴各部大举南下,决不能半途而废,只要打败了萧逸,就能进入中原腹地,劫掠汉家城池了,各部可获十倍补偿,还望团结一心、共成大业!“

刘豹不愧是草原霸主,意志极为坚定,主动承担了责任,没有诿过于他人,还画出一张大饼,暂且稳住了人心!

草原上有句俗话:‘千羊在望,不如一兔在手’,一张画出来的大饼,无法平息众人怒火,必须有点真格的,白日里一场激战,正好有四位大王阵亡,刘豹当即决定,四部的人口、牲畜、草原,平分给各部大王,弥补他们的损失!

战友刚刚阵亡,就要刮分财产,对于匈奴人来说,这样的事并不稀奇,他们以劫掠为生,抢无可抢之时,对亲兄弟也能下手,何况是朋友呢,财产、女人统统接受过来,没啥不好意思的!

接下来,该商议军机大事了,汉军的强大战力,让匈奴各部心有余悸,要想战胜这个强敌,必须改变战术了!

匈奴人文化落后,还处于半野蛮阶段,可是打仗本领一点不差,草原上的狼群,就是最好的老师了,很快的,各部大王群策群力,指定了一个新计划!

之前的战术太死板了,一味的坚守马邑城,想要以逸待劳,结果让萧逸牵着鼻子走,死伤了许多人马,因此上,他们决定主动出击了!

商议的结果是,两万袁军驻守马邑,不再参与战事了,即确保后路安全,也免得碍手碍脚,只会一味的帮倒忙,当然了,匈奴人信不过汉人,派了两位大王监视袁军举动!

刘豹统领六万人马,继续布阵在高坡上,用来迷惑汉军视线,乌维的几万人马,偷偷的埋伏山口两侧,一旦汉军再次进攻,就堵住山口道路,形成内外夹击之势!

他们还准备了数千头牛,犄角上绑刀,尾巴上浇油,一旦两军交战起来,就用火牛猛冲汉军大阵,只要突破一个豁口,大队人马随之杀入

刘豹又派遣数百勇士,爬上了两侧的悬崖,等到汉军经过之时,推下无数巨石,砸一个粉身碎骨、血流成河,汉军岂有不败之理?

一番排兵布阵,鬼神难测,可行性非常高,只要汉军踏入陷阱,也就插翅难逃了,下一步,就是耐心的等待,萧逸发起第二次进攻了!

游牧民族最有耐心了,设下埋伏之后,就慢慢的等待着,一天、两天、三天半个月过去了,汉军一点动静也没有,迟迟没有发起进攻!

已经挖好了深坑,却迟迟不见猎物,匈奴人有点坐不住了,连忙派人侦查情况,他们惊奇的发现,汉军砍伐树木、挖土烧砖,正在建设营房,还开辟出几块菜地,摆出一副长期坚守的架势!

“好一个鬼面萧郎,知道我强他弱、不宜速战,想要长久对峙下去,等到我军粮草耗尽,他就能不战而胜了!”

得知情况之后,大单于-刘豹也慌神了,匈奴人出兵打仗,全靠劫掠为生,走到那里,吃到那里,最多驱赶一些牛羊,作为随军干粮罢了!

并州土地贫瘠,出产十分有限,就算是穷搜干净了,也养活不了十万匈奴兵,一个多月的征战下来,牛羊也吃的七七八八了,各部因为争夺军粮,已经闹出几起流血事件了!

首节 上一节 836/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