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 第384节

  莺儿顾不得害羞忙叮嘱道:“可不许告诉她!”

  贾琮笑道:“你也是。”

  莺儿又害羞的低下头,脚下小碎步加快,去寻她姑娘去了。

  看着她的背影,贾琮无声笑了笑。

  他不是看不出莺儿的小心思,但并不会反感。

  就如当初紫鹃主动服侍他沐浴一般,这个时代的好丫鬟,都崇尚《西厢记》里红娘的义侠之气。

  想为她们的姑娘寻个好依靠……

  因为她们都明白,无论她们的姑娘如何优秀,如何出类拔萃万里挑一,最终还是要择一良人相从。

  而在紫鹃和莺儿眼中,贾琮显然是个优绩股……

  不过,贾琮想来紫鹃怕是病急乱投医,有些莽撞了。

  而莺儿也只是锦上添花……

  走进亭轩,就见宝钗在问莺儿方才的事,莺儿支支吾吾说不出口。

  贾琮笑着解围道:“劳烦莺儿去取点茶水来吧,有些口渴。”

  莺儿忙答应,可是又为难,因为只有一只灯笼。

  宝钗道:“你先拿着去吧,再请池玉帮你送来。”

  莺儿这才打着灯笼去取茶水,等她走后,亭轩内便只有一片月色一双人。

  贾琮靠着宝钗坐下,倚在栏杆上,仰头看着亭外月色。

  一旁宝钗看过来,淡淡的月光笼在他身上,侧脸如此好看……

  贾琮似有所感,转过头正好与宝钗四目相对。

  月夜下,两人的眼睛都很闪亮,看在一起,怦然心动。

  “刚才莺儿和你说什么了?”

  宝钗先开口轻声问道。

  贾琮一点立场也没有,转头就出卖了莺儿,道:“她说她姑娘身上还有几处世人都没有的好……”

  “呸!”

  宝钗俏脸飞红,啐了口羞不可抑道:“这丫头疯了!”

  贾琮呵呵笑道:“还不是为了我们?”

  宝钗闻言低下头,沉吟了稍许后,轻声道:“我娘她……”

  贾琮问道:“姨妈怎么呢?”

  宝钗叹息一声,垂着的面上滴落两滴泪珠,道:“哥哥不争气,所以……”

  贾琮牵过宝钗柔弱无骨的手,笑道:“所以,姨妈才应该找我这样有能为的东床快婿啊。”

  “噗嗤!”

  宝钗笑了声,嗔怪了一眼后,又低落了下来,摇摇头道:“家里的家业已经够大了,不用太能干的人再做大,只要能寻一个硬实的靠山就行……”

  宝钗声音越来越低,也越来越羞愧,好似这个想法多见不得人。

  贾琮替她说完:“太能干的反而不好,万一鸠占鹊巢,外戚篡权……”

  “别说了……”

  宝钗哀求道,她心里难过之极。

  贾琮牵着她的手,微微一用力,将她拽入怀中,笑道:“你真是杞人忧天,一来这本是人之常情,姨妈也并不容易。二来,你也知道你相中的人太能干,你还为这等事费心神?”

  宝钗闻言,脸上的难过气息减去不少,虽然她还想不到贾琮会有什么好法子,但她真的好喜欢贾琮的这种体谅和自信。

  贾琮似猜出了她的心思,笑道:“姨妈和太太虽然是后宅斗争中的高手,但对外面之事却鞭长莫及了。”

  宝钗无语好笑道:“哪里就成斗争了?还高手……”

  贾琮揽着她腰的手轻轻摩挲着,感受着她腰肢肌肤的软腻香滑,道:“便是这个意思罢了……我只告诉你,以后再不必为这种事费心。哪怕真有一日,姨妈逼你,你也只用保持沉默就是。你要对我有信心,我当初能从东路院那间小小的耳房走到今天这一步,就不信还有什么能拦得住我的。”

  宝钗抬头,水杏眼仰望着贾琮,问道:“你不生气吗?”

  贾琮在她红润的唇口上亲了下,笑道:“我气你不信我,其他的,又如何值得我生气?”

  宝钗眸光愈发闪亮,看着贾琮的眼神里的爱恋浓郁的似要溢出来。

  贾琮弯起嘴角,轻轻吻了上去……

  宝钗鬓间花儿滚落在地,花心对着拥在一起的两人,似在笑这一对贪婪的少年少女……

  ……

  江南总督衙门,东朝房。

  总督方悦看着面前书案上高高垒起的案宗,眉头紧皱,脸色也难看的紧。

  不止他脸色难看,下面巡抚郭钊、布政使唐延、按察使诸葛泰脸色都不好看。

  唐延叫道:“这算什么?这算什么?到底是谁拿谁当刀使?”

  贾琮昨夜动用百余缇骑,强入金陵知府拿下贾雨村后,今天就给他们送来了贾雨村的犯罪案宗和诸多罪证。

  那一份份原本提都不该提的罪名,如同一记记耳光扇在他们这些同城为政的封疆大员的脸上。

  官做到贾雨村那个高度,已是士大夫之位,可代表朝廷颜面了。

  一般而言,就算要罢官拿问,随便捡一两个轻点的定罪就是,譬如贪腐,懒政,了不起是谋逆。

  可贾琮却将一些黑暗到不能再黑暗的罪过全都记载在案,譬如勾结帮派份子偷蒙拐骗孩童,女孩卖进青楼,男孩打残乞讨,不从者生病者弃尸乱葬岗,还有为赌档做保护伞,助其设局害人,使得不知多少人家家破人亡,卖妻卖女。

  这些罪过不止金陵会有,大乾十八省一百四十府一千一百三十八县,哪处没有?

  可几时又见其他人诉于纸面?

  实在见不得人!

  再说,也不算什么危害国朝社稷的大事啊……

  都说当官应当爱民如子,可实际上又有几人做到?

  替天子牧民,一个“牧”字,早已道尽了为官的真谛。

  民如韭,割了一茬再生一茬。

  民又如牲畜,肥了一批还有一批,可作劳力,可宰杀喝血吃肉。

  但这些道理知道就好,却是万万落不到纸面上的。

  因为不合仁礼之道。

  所以一旦落到纸面上,就成了没有遮羞的罪过。

  可以想象,治下出了贾雨村这样丧心病狂的知府,朝中会有多少御史疯狂的弹劾江南督抚御下无方之罪。

  这且在其次,贾雨村还将他勾结金陵贾家十二房贾珲等人,逼迫江南省诸多百姓以低廉的价格转卖田地,使得新政大行之时,却在江南督抚的眼皮底下大肆圈地的事也交代出来。

  贾琮还真记录在案……

  这份案宗,才是棘手之处。

  方悦、郭钊等人,都不知该如何向天子、向内阁解释他们的视而不见。

  更不知该如何去处置……

  督抚衙门、布政使衙门和按察使衙门若是现在发布命令,让人去调查贾家十二房那些罪证。

  顷刻间,整个金陵城整个江南都会知道此事。

  因为衙门中不知多少人都是他们的眼线……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这句话可见其猖獗,也可见其底气。

  知道此事后,便会有各种力量暗中拦截调查,调查结果往往会变成另一种答案。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这种事了。

  让人憋屈又无奈……

  可是贾琮将这份烫手山芋丢了过来,难道他们还能无动于衷?

  唐延见他刚才的叫嚣一点用也没有,方悦和郭钊都没有理会。

  又沉思了许久,一咬牙道:“督臣,明日还是命贾清臣前来议事吧?这件事因他而起,因他贾家而起,那就该由他来终结。换旁的事也罢,可贾雨村分明是他贾家人举荐而起,又和贾家人勾结犯下大案,难道他还想置身事外?”

  诸葛泰提醒道:“他多半会以回避原则,来规避此事。”

  唐延冷笑道:“贾清臣不是总说锦衣卫乃天子亲军,要诛不臣固皇威么?贾家十二房所为,便是动荡江山根基,有损皇威之逆事,锦衣卫此时不出手,何时出手?”

  见众人都沉吟不答,一咬牙道:“明日下官去和他谈!”

  方悦、郭钊对视一眼后,一起点点头,道:“善。”

  又都看看唐延,原以为此人只是溜须拍马、钻营逢迎之辈,才能在官场上如鱼得水,没想到遇到实事时,也还是敢于任事的。

  唐延见被刮目相看,登时心中自信满满。

  斜眼瞥了眼垂着眼帘坐在那不吭声的诸葛泰,嘴角浮现出一抹冷笑……

  ……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一队车马自太平里千户所衙门而出,未有惊动金陵内城的百姓,自玄武门北出,绕过玄武湖,又自上元码头登船,直接往扬州航行而去……

  ……

  

第三百六十章 要沉住气

  

  巳时二刻,唐延闻讯后才从布政使衙门惊慌跑来。

  看着往日里连巷口都布下精兵校尉警戒的太平里此刻却空空荡荡,唐延只觉一口心头老血直往上涌!!

  全金陵城全江南全天下都在等着贾琮新官上任的三把火。

  第一把算是刘昭,第二把算是贾雨村,可第三把呢?就这样没了?

  金陵城为江南诸省城之首,他不在这待着,往哪跑?

  还有,听说他连甄家都还没拜见,就这样走了?

  这算什么?

  还讲不讲道理?按不按常理做事?

  官场规矩人情往来还讲不讲?

  站在太平里锦衣巷的巷道口,想想诸葛泰那不阴不阳的鞋拔子嘲讽脸,唐延看着湛蓝的天空,却觉得官途如此晦暗……

  ……

首节 上一节 384/7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