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 第508节

  贾琮见之,简直嗤之以鼻。

  郭钊曾是之江省的布政使,在宗人府毒害两位皇子的伴读,皆出自之江省。

  就在郭钊的任期内!

  虽然此事非郭钊促成,但只要贾琮想,牵连到他身上,难道是什么难事?

  不过“莫须有”三个字罢了!

  似看出了贾琮眼中的蔑视,郭钊猛然醒悟过来,立马又变了脸色,堆起笑脸说了些好话。

  贾琮平淡理会,倒是对新升任的巡抚诸葛泰客气些,道:“诸葛大人,甄家人锦衣卫会带走,但甄家家资,来不及清点了。本爵留下二人在此,巡抚衙门和布政使衙门清点时,记得手脚都干净些。有贪心求死的,早点言语,锦衣卫可以成全。不要到头来动了手脚,牵连到锦衣卫头上。”

  诸葛泰闻言,抽了抽嘴角,点点头道:“伯爷放心便是,不会出漏子的。”

  贾琮颔首,又看了眼郭钊,忽然笑道:“郭总督想要帮忙也好,之前这里的宾客,许多在妄议新法,辱骂本爵者。骂我不当紧,江南之地骂我的还少了?可他们妄议新法,就是对朝廷心存怨望了。这些人本爵来不及审问,就通通交给总督衙门了。”

  郭钊闻言,面色骤然变苦。

  今日能当甄家太夫人大宴座上宾的,哪一个身份简单的了?

  不提别个,只江南那几家的子弟,动一个,都能让他头疼死。

  官场上枝蔓相连,多少同年故旧不知被哪一根线就能连上。

  他要是都得罪了去,怕日后难得善终。

  贾琮这是给了他一块好大的烫手山芋啊……

  可看着贾琮似笑非笑的目光,郭钊竟说不出一个“不”来,之前谁让他先惦记人家手里的“果实”,想分杯羹?

  硬着头皮接下后,让督标营的人将这些人领了去后,匆匆回衙。

  而那些宾客,巴不得赶紧离开某人远一些,竟十分配合……

  等外人走光后,贾琮忽然问甄应嘉道:“世叔,不知世兄哪日生辰?”

  甄应嘉一时没反应过来,脱口而出道:“四月二十六……”说罢才回过神来,问道:“怎么了?”

  贾琮垂下眼帘,呵呵一笑,摇头道:“没什么,就是问一下,觉得这位世兄与都中府上的二弟相似。世兄莫非生在都中?”

  甄应嘉虽不解贾琮何意,却还是答道:“这倒不是,他生在金陵。”

  贾琮闻言,眼中目光非但没有失望,反倒愈发明亮了些。

  还真有古怪……

  只是,现在还不是深究的时候。

  ……

  “驾!”

  “驾驾!”

  神京长安东门外,十里灞桥。

  一骑轻骑自南而来。

  为首一少年,面色偏暗,皮肤粗糙,瘦的两颊凹陷。

  唯有一双眼睛,虽亦蒙着疲倦之色,更隐有血丝在,然目光锋利。

  终于到了……

  他看了眼长安东城门延兴门,在城门口两列披甲持戈面色肃穆凝重的城门卒处顿了顿后,就看到有门卒前来问话。

  并不用他出面,其身后一中年人纵马上前迎了上去,掏出身上腰牌,大声道:“吾乃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韩涛,护从锦衣卫指挥使大人奉旨归京。”

  那城门卒闻言大惊,看了眼韩涛身后的少年,然后忙折返回城门处,向城门官禀告。

  原本贾琮身负八百里加急,莫说城门官,就是皇宫也可直接进得。

  但看着这座城市已从出发前的沉默肃穆,变成了此刻狰狞嗜血的模样,贾琮以为还是不要太恣意的好。

  毕竟,这里不是江南了……

  没多久,城门官并东城门守门大将亲自出面,放行锦衣卫入内。

  贾琮于马上与两人点点头致谢后,率队进城。

  看着这一队气息彪炳凌厉的缇骑沉默的进了长安城,守门将面色微微变了变,唤过一门卒,叮嘱了两句后,门卒忙离了东门,往远处而去。

  ……

  “韩涛、姚元、沈浪,你三人领五百骑并宪卫往锦衣衙门而去,清理衙房,随时待命。”

  过了升平坊,一路上接受过数波询问,有京营、有五城兵马司、有十二团营,可以看出各方势力犬牙交错,达成了一个复杂的平衡状态。贾琮不愿领太多人马招摇过市,太引人耳目,便让韩涛等人将主力缇骑带回锦衣衙门。

  他则领着百余亲兵并展鹏麾下的一百精锐缇骑,往皇城赶去。

  并未派人往西城荣国府报信,他如今还领着圣旨,不能往家传私信。

  半个时辰后,贾琮持圣旨自皇城朱雀门而入。

  留下亲兵随从,随御林军直入大明宫前。

  早有黄门在宫门前候着,与御林军交接罢,引着贾琮往养心阁而去。

  这并非贾琮第一次入宫觐见,但此次,他能明显感觉到这座皇城宫殿中气氛的压抑。

  如果说长安城内的氛围是宁寂沉重的,那在这座皇城内,气氛则是肃煞恐怖的。

  而且,越靠近养心阁,气氛愈发紧张。

  三步一哨五步一岗都只是等闲,至养心阁前,三百龙禁尉满身披挂立于宫门前。

  一悍勇之校尉上前,要搜贾琮之身,夺贾琮之兵刃。

  贾琮眉头一皱,扬起腰间宝剑,避开了此人之手。

  那校尉见之眼睛一瞪,看向贾琮就要动怒,周围数人围上前来,目光防备的看着贾琮。

  贾琮沉声道:“此乃陛下钦赐天子剑,汝敢强夺?”

  这些生面孔不知崇康帝是从哪摸索来,胆大包天!

  不过听闻天子剑三个字,他们还是迟疑了,正这时,就见养心阁殿门打开,从内走出四人来。

  正巧,贾琮都认得。

  当首一人便是内阁首辅,如今的军机处大臣,宁则臣。

  其后二人则为开国公李道林、宣国公赵崇。

  最后一人,便是宗人府大宗令,义忠亲王。

  贾琮手握天子剑,不便行礼。

  四人目光看到他都先是一怔,显然都没有想到,贾琮会这个时候出现在这里。

  随即目光凝了凝,最后落在他手上的天子剑上……

  不过没等他们询问什么,就见大明宫总管太监亲自出门,尖声道:“陛下有旨:传荣国府承二等勇毅伯、锦衣卫指挥使贾琮入殿觐见!”

  ……

  PS:友情推本书《长戟高门》。

  

第四百九十三章 冠军侯

  

  大明宫,养心阁。

  贾琮被领入殿内,在外间候了一盏茶的功夫后,又被引入内殿。

  关中的二月天,不比江南春暖花开,依旧春寒料峭。

  然而贾琮未想到的是,养心阁内,竟未烧地龙。

  再加上今日都中天色阴沉,有北风起。

  故而殿内清寒凛冽。

  便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贾琮入殿内,行大礼参拜御案后,满头银发刺眼,面色如千年寒铁般的崇康帝:“臣贾琮,领旨归京,拜见陛下。”

  他并未说什么“经年不见,陛下龙颜更胜”亦或是“陛下当保重龙体”云云之言。

  贾琮很清楚,上面坐着的那人,心地比坚石寒钢更坚硬!

  这等话,只会让他看轻了自己……

  崇康帝端坐在龙椅上,审视着下方的贾琮,见其肤色粗糙偏黑,瘦的双颊凹陷,但精气神旺盛,不由暗自点头。

  是个能做事的……

  他声音低沉的叫起道:“起来罢。”又道:“朕派八百里加急传旨与你,怎此时才归?莫非心生怠慢?”

  贾琮答曰:“回陛下,臣并未在扬州。十三年腊月二十八,有葡里亚贵族亨利·卡佩至扬州,臣因担着搜集诸国情报的差事,再加上涉及江南诸家与西洋诸国通商事宜,臣以为此事务必要在锦衣卫的监视下进行,所以臣腊月三十便赶往粤省。十四年正月十五,传旨天使至扬州,因不堪劳累,便试图先将扬州府锦衣卫调回京听命,被拒后,扬州府锦衣衙门派人顶替三位中官,以八百里加急传旨于粤州。臣二十六归扬州,当日赴金陵,查抄了甄家。又即刻北还神京,今日抵达。”

  崇康帝闻言,又看了眼贾琮有些枯瘦的脸,哪里还有当初名动京华清臣公子的风采,不过反而更满意些。

  做事的人,要那副臭皮囊做甚?

  点了点头后,崇康帝眉头忽然又是一皱,问道:“你说那三名奴才,至扬州府后便惰怠了,要调锦衣卫回京?”

  一旁处,戴权脸都白了。

  心里把那三个徒子徒孙骂的狗血淋头,问候了他们祖宗十八代!

  调兵权,咱家册你娘!

  你们老祖宗都没这个胆子,你们倒是好胆!

  见崇康帝刀子一样的眼神看过来,戴权忙跪地磕头道:“主子爷,一会儿奴婢一定严惩那三个混帐奴才,猪油迷了心了!”

  贾琮淡淡补刀道:“那三位中官骑不得快马,至少还得十天才能回来。”

  戴权眼泪都快掉下来了,看着贾琮的目光,怨毒的恨不能剥了他的皮,吃了他的五脏六腑!

  见此,崇康帝的眉头反倒微微舒展了些。

  有新党一家独大于朝堂之事,又有贞元勋臣把持军机之例在前,崇康帝如今心中对平衡之术,看的尤为重要!

  千年来帝王术的核心,便是平衡之道。

  他再不会忽视于此。

  将戴权斥骂了两句后,崇康帝看向贾琮道:“南边儿的差事你办的不错,朕都没有想到,你能有此谋略智勇,在短短一年功夫里,就打出了这样的局面。”

  这褒赞算是难得了,戴权在一旁都眼红。

  别说皇子案发生后,就是发生前,也并不多见崇康帝表扬过哪个。

  贾琮并未因此轻狂,他躬身道:“皆赖陛下天威。若非如此,那些人不认得臣是哪个。”

  崇康帝“嗯”了声,道:“你能有这个认识,那就更好了。朕为天子,赏功罚过,你既然立下大功,便当赏赐。你可有所求?”

  贾琮摇头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岂有臣子放肆之理?”

  崇康帝冷笑了声,道:“朕前十多年,便被这句话哄骗。结果越是如此说之人,到头来要的更多。既然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朕若不赏,你心中难道不生怨望?”

首节 上一节 508/7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