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生意人 第129节

这人便是元婉郡主之父成郡王了,他指那位腰间系大大蝴蝶结女子,“应该那就是清绮吧,她那身高同辈人可不多见,倒是与你家女婿正相配!”

“成兄眼光果然不差,那一人正是小女!我很惊讶,正这小子还真是有胆,之前我还以为,他要借助几位世家女美貌与人气拉拢生意,没想到一帘薄纱遮面,令我所有推测沦为臆猜!”

“这就是自信啊!你家女婿不仅才气惊艳,对于年轻人流行趋势也熟如指掌,恐怕他才是未来时尚引导者,不然怎会具有这般十足信心,就知道所设计服装从此流行?”

类似交谈无处不在,更随其后不断有仙女般人物展示于台面,对服装设计者的崇拜之人,不多时就遍及每一处角落。

甚至有个别年轻女子,在向台上的李之遥遥挥,口拼命般嘶喊,意图引起他关注自己。

二十几位女孩只游走了一圈,李之附在庞御史耳边感谢:“多谢御史大人竭力相助,您老想出来这招可是太狠了,一开始时我几乎咬掉舌尖!”

庞御史低声回以笑意:“仅口头感谢可不显心诚,我可是有个孙女也如清绮郡主那般年纪!”

“这没有话说,要她随时到我店里去,只要喜欢的带走就是了!而且你命人找我一趟,带上些纸巾帮小子我做个宣传,有您老高呼之下,还不是销量骤增!”

“少来这套!转头拉上一车自己给我送了去,若是大摇大摆找上门去,可是有公然索贿之嫌!我与明王大人关系紧密,你们的事我可是知道不少,你亲自送过去,我只当自家晚辈的孝敬了!”

李之心大喜,脸上却未表现出,“等忙过日后我就去您老家蹭顿饭吃,到时候可不能装作不识!”

庞御史摇头,“都说你二十岁年纪,却具有着四十岁脑筋,为人处世果然要得!记得带上你未来岳丈,我再邀请明王,咱们好好喝上一场!”

这时候,观礼台下尖叫与唿哨声音不绝,庞御史赶忙上前一步,再一次高声道:“我家也有年轻女子,同样好奇正清绮堂衣物有何稀奇,方才一见,果真令我大开眼界!”

台上台下一片笑声,“但也因为我的急迫心理,竟是无视了正清绮堂东家李正存在!下面就由小侯爷讲几句!”

李之于一片掌声里跨上一步,“李之李正,奉邬县人士,谨借年度大集盛典光辉余照,讨个开业大吉!”

简短调侃笑坏了台下无数,更有女生尖叫此起披伏:“当然了,在下可不敢耽搁诸位大人时间,还有诗大会开启!包括宣纸、纸巾,皆以正清绮堂名谓做标识,今日开业店铺里还有数百种品类等候着诸位光临!再次感谢年度大集,感谢诗大会,感谢诸位大人耐心久候!预祝集、会与我大唐一般,永久昌盛!”

说罢,他便回身向众人躬身致谢,转眼就在观礼台消失,不料刚刚走下台面,就被一人拦住:“李先生还行留步,那边有你一套桌椅,审问大会可不能缺了你这位诗大家!”

此时台上庞御史的朗声又起:“再向大家泄露个小秘密,方才那位李之李正还是一位颇深造诣诗作者,其人所著一首《庚辰西域清明》,可是惊掉了太多人眼球,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但见者自然而然就会转入颈联描写美酒入愁肠,心却因乡思而乱乡思景寓里,堪称惊世巨作!因此,朝廷也特邀李正加入会考行列,有人期待么?”

低下传来震耳欲聋应和之音,他接言道“那就好!下面我宣布诗大会现在开始!此次大会共分轮,首轮取前六百名,次轮取前一百名,最后一轮分出一到十名,各有爵位与朝廷奖赏不同颁发,奖励细则稍后公布!此次会考结果与科考部分挂钩,细则同样稍缓!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与礼部侍郎共同主持,御史台下属台院、殿院和察院院监察,前两道命题由书、门下、尚书省联合制定,第道由圣上我皇钦命!好了,既然房四宝已备好,我宣布第一道命题:长安城盛景,表达方式限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格律为古体诗、近体诗,五言、言、杂言、乐府不限,时间限定为两炷香!”

第一百四十六章 《早朝大明宫》

此时李之已然就座,研墨忝间,心已有主意。

他属意贾至那一首《早朝大明宫》: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既然唐高宗有意彰显大唐人地位千古罕见,更要藉此来弘扬治下繁荣昌盛,教复兴,国泰民安之天下大治盛景,他当然要选择有歌颂意味诗,那些什么消极遁世思想,逃避现实消极,刻意凸显政治斗争,封建政治某些阴暗面,追求闲适生活道路一类词句,自然不在考虑范围之列。

当然择此歌功颂德应制诗,即会有阿谀奉承唱颂宣扬之嫌,但李之并不看重后世人如何评价,来自于后世的他,更习惯于面对现实。

此诗语言内亦多陈词套语,却不枯燥乏味,政治色彩很浓,是描写百官上朝场面的一首作品。

这首诗一大特点是,全用比较贴切字描写场面,虽说用到一些褒义修辞,但是却没有刻意描绘早朝大明宫这个场面,用字很集,并没有用更多题外思索字眼。

说白了,此诗就是意境上苍白,虽然有词藻堆叠,可是还是落在俗套里。不过因场面过于宏大,又极为应景,将皇宫豪华气派,以及百官上早朝时严肃隆重场面描写得活灵活现,不正是符合高宗心意之作?

政治色彩浓厚之诗,通常因为要表达主观上尊重及客观上严肃,写出来个性不突出在所难免,远远不如批评起时事来,可以酣畅淋漓得加进自己感情。

写一个宫廷生活场面,就是为了让后人铭记此时长安城现状,让更多人了解这种恢弘而威严场面,从侧面让人了解大治盛景,写得如此直白,就是用来弘扬高宗治下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李之不在意旁人心暗叹自己不能免俗观点,他本身最大符号就是一个最求利益商人,只著意进入第二轮,才能在下一命题上找回自如发挥才情会。

实际上,历代诗词大家,大部分都写过此类应景媚俗诗句,便是诗仙李白《清平调》首,就是在他在长安供奉翰林之际,唐玄宗与杨玉环兴盎然欣赏牡丹花时命他所作。

与李白奉诏而作歌咏宫廷艳体诗类似,李之此诗也一样是亦步亦趋的小心谨慎之作,懂得应景是根本生存之道,可不是他可以彰显个性之时。

而且无论唐、宋,可不是讲求民主,批评起时事来,可以酣畅淋漓得加进自己感情的年代,一旦如此,就会被人另眼相看,甚至避之唯恐不及。

诗他是满意了,但自己下之时,心情就登时黯淡下来,无奈仅略超于实际年龄的书法技艺,实在令他难以下。

某一刻,就在神情踌躇之际,他突发奇想,悄悄将一缕真气灌注于执右,默默念动经络强体术,竭力将书法意境与掌相连,点画、意到、随果然具有巨大不同。

随着他执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画、结构一气挥出,字意已尽浸其,不能说神韵可征,却也形象可表,技法可取,章法可达,较之自己之前真实意可是数倍提升。

强按捺下心狂喜,他下更是犹如有神,几行行楷下来,布白精密,结体紧凑,圆转连带更自然很多,倒算得直曲方圆,收放有度,但匀称呼应有余,却也多出了一种过分强调楷化的僵化呆板,应该就是却乏自身独有字意理解的原因了。

不过,一旦拥有了自己的字意精髓,就会是一代书法大家了,能写到这种程度,却也恰到好处,再有突破,未免有愈加惊世骇俗之危。

虽说此首《早朝大明宫》有刻意颂扬阿谀之义,但也不失极深字功底,不然那位贾至也不会受到史上唐玄宗那般赞叹。

一千百多名人间,有上百监考人不断游走,李之完整书写告毕,只需挥一挥,就会有人前来收取,而他人可自行离开,只要在成绩公布前返回即可。

仅仅不到半炷香时间就完成大作,令观礼台上众官员窃窃私语,尤其是临淮郡王身旁,不断有人向他征询。

李之却不知这一切,乐呵呵回到正清绮堂,因会场安静需要,早被告知不是正式开门纳客之时,只有两轮过后方移作他处,那时才是真正营业之时。

层窗前,庞啼惊喜声音传来,虽然极低,但李之仿佛与她有心灵感应一般抬起头,尽管她依旧轻纱蒙面。

如今正清绮堂院子整个处在戒严区域内,倒也不妨碍他自如穿行。

一层商铺内,颛孙家几人都在,年轻人都挤到二层处观看热闹了,只余几位老者在品茶等候。

见到李之来到也是纷纷站立起来询问,等到他把所写诗复述一遍,颛孙云山哈哈大笑:“原本我等几人还在念叨你,千万莫要因年轻气盛,特意显摆自己独有思想,写进诗里令人查知有不妥之处!这一首《早朝大明宫》循规蹈矩,刚好合景!长安城是何所在?它是大唐京师,政治化心,大明宫所在之地,皇族权贵尽相齐聚所在,描写禁城标志场面,岂不是正合时宜!”

李之摇头也笑,“怎么说也有投取巧嫌疑,唱颂宣扬寓意难免,被人称之讨巧之作也是必然!”

“那又如何?”说话的是家主之弟颛孙皓澈,身上人气息颇浓,“既然需面呈朝廷,做个本分臣民乃我朝根本,旁人也说不出他词,有阅历人只会颔首赞同。”

李之点头称是,心下却另有一番心思,他也不惧当代人直言质疑,而是后世人才会不讳逆词,各有风骨者大有人在,愤世嫉俗已成为后世历代不羁代名词,为再后来者争相传颂与膜拜。

他们却不深虑哪一朝代都有其特异之处,焚书坑儒是任何专治统治者统一意识形态,儒生以妖言惑乱可是重罪。

以他尽知古代无数传世名篇之饱读,自然知晓,但凡此类诗,包含有愤嫉思想者更易广为流传,何况眼下这种皇命昭示诗大会上,怎能容许有过激或颓废词义包含其。

简单谈笑几句,众人也知他时间有限,就放其去往层处,经过二层,有几十人挤在楼道间迎接他,当然仅是他所不甚熟识之人。

来到层处已是良久之后,女围将上来,知他已在一、二层没少解释,倒也无人问起他个人考场内情。

“长安城命题应该是很容易预测到,正哥哥前来这好一会儿,下面已有不少人提前交卷,看来第一轮很快结束,可不要误了下一轮时间。”瑜然细心提醒道。

“你怎知我就一定能进入下一轮?”李之笑着反问。

首节 上一节 129/9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