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生意人 第483节

太平在旁看得清楚,清绮果然如同换了张脸一般,皮肤嫩得几乎可以掐出水来。

不是说清绮之前不年轻貌美,而是缺了婚前脸上的那层荧光。

就如珍珠粉,再是貌美如花,细细涂抹过,也总比不经涂抹的鲜亮很多。

如今清绮脸上就是这种效果。

太平终于忍不住了,几步窜到清绮脸前仔细打量,之前她可是帮清绮查看过脸上痘痘,此刻鲜明的对比,让她有些神态失控。

她把脸转向庞啼,展现出柔温笑意,“啼儿妹妹,姐姐对你如何?”

庞啼还是苦着一张脸,快速扫了清绮一眼,“就知道藏不住了!”

不过她塞入袖口,马上缩了回来,侧头向瑜然喊道:“瑜然姐,你那一枚暂时用不上,就给了太平姐姐吧!”

“好啊!”瑜然指着清绮,“太平姐姐,再清绮姐那里!”

清绮正弯腰梳理着头发,回头向庞啼吼道:“把你那枚给公主,没看我正忙着!”

说罢,她匆匆向太平说道:“公主,庞啼一会儿拿给你,我得去抓紧洗洗身上,全都是污渍!”

太平可不傻,以为清绮想借逃开,“等我服用了,和你一起去洗!”

嘴未停,已将眼神看向庞啼,庞啼瘪着小嘴伸入袖,取出了另一枚驻颜丹。

太平一把抓过,“啼儿真好,姐姐等哪天给你带些好玩意儿过来!”

她转身找向清绮,以意思是就这样吞下去?

见清绮点头,太平咬咬牙,一仰头就吞了下去。

果然,不一会儿,她脸上、上就有污垢冒出来,不等尖叫,就有倩儿,岫玉递上来清水。

其效果自然不会差了,从而导致太平久久凝望着铜镜,一只不断地拍打着自己的脸,嘴里喃喃不绝,也不知嘟噜些什么。

直到清绮在一旁催她,太平才如猛地里想起来似的,慌乱地扯了扯已黏在身上的衣服,快步跟随清绮跑了出去。

等她二人与太平的一众随从自远处消失,李之才现出身来,口嘿嘿干笑了两声!

第五百二十五章 茶社的意义

去洗澡的两人没回来,李之也不好此时出现,就来到俞太尉一桌。

李楹心焦急,在见到他回以示意眼神后,就再次落下抬起来的屁股。

俞太尉还惦记着品壶茶呢,抱怨好半天找不到主人身影后,李之笑着邀请大家:“我是给诸位准备适合的水质去了!”

瞻远阁前院发现混沌石与葵水之地,本身就是水源经过处,如今已引入内院,专用来李之一家人饮用。

此时它就是隐藏在,内院花园草丛里的一条不起眼的小溪,想起来向内滴入一滴癸水,就能保持很长时间的水质优异。

李之炼制丹药返回,顺水装来一些,以便这时候用作泡茶之用。

酒坊那具钟乳石茶海摆放处,是不会让酒桌占用的,再靠里的储备间内,可是各种酒头存放之地,属于酒坊的密。

外间就是一件偌大客厅,平时用来签署大订单之用,常人不能进入。

在众人围着茶海品头论足之际,李之已吩咐人烧制饮用水。

有他的天火存在,实际上融沸一壶水也就在眨眼之间,而且可使水质自然,富有灵意,但这是他的秘密,怎能公开展示。

不多时,雀舌山茶就扬溢出阵阵幽香,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仅是第一冲的冲洗过程,就令一种难以描绘的清香溢满大厅。

众人慌忙各找位子坐下,微阖双眸,任那一缕幽雅清馨充斥鼻端,再睁眼时,各人表情出奇地一致,均是有些呆滞的望着茶叶缓缓浮上杯水面。

滋味醇厚,汤色金黄,便是他们此时心里唯一念想,即使是不懂品茗之人,也如身心迷醉般的陶醉在一片神奇香韵里。

李之含笑不语,雀舌山茶固然珍贵,取出一壶来供人品鉴还是有的,况且将来的茶社,还要经过这些人的口传播出去。

直到他嘴里的一声“请”字传起,众人这才恍然醒转,纷纷忙不迭的端起身前白瓷茶杯。

不曾饮入口,即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扑面,如千年古韵似得,清香沁人心脾。

“好茶!茶未入口心已醉,这才是绝品茶该有的品质,与那些挽救回来同类茶品一样含蓄而内敛,却独有芳淳。”

俞太尉精气神都是一时间清爽至极。

方喻也是感叹着,“今日外面人放歌需纵酒,来表达他们的舒畅,而我们只需一壶,一茗,一清心,汤清,味甘,一如友情,茶淡情真两相宜。”

訾仪撇嘴偷笑:“怀坦大人刚刚嘴唇粘上一丝茶意,就口吐酸之词了!”

“可不能这样说,怀坦兄品过的茶,比你一生十几年的饭都多,仅是一缕茶香,就能让他品出各种味来!”俞太尉微微笑着。

方喻再次开口,“曾随朝廷宴请某一洋人,听人讲洋话,也听不懂,却只盯着那西洋人喝茶。见下人将茶叶加水煮沸,此洋人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

满堂大笑,李之也是喜欢听这些,他这次发现,屡屡被人道之以朽腐老派作风的方喻,也有其鲜活的一面。

“偶有风,且不似传说的古板,怕是只有在他品到心仪的茶香气,才会心情放开。”这是风云风临薄,在李之耳边轻吐。

在场绝大部分是翰林院人,他们见多识广,有很高的情商,熟悉人情世故,熟稔于与各种人打交道。

在编织自己关系网的同时,自然他们的各种见地,也会异乎寻常的深厚。

等到第一杯茶入口,方喻早已两眼生光,并起身向李之深施一礼,此话意不必出口,旁人也知其深意。

下一泡正在冲制当,俞太尉问道:“正,你与老明王开办茶社的本意何在?”

李之正色道:“让茶叶逐渐从皇宫内院,走入寻常百姓的家庭!无论是宫廷茶艺、宗教茶艺、士茶艺和民间茶艺,不论在茶艺内涵的理解上,还是在操作程序上都已趋于成熟,形成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饮茶之道。所以,茶社开设之初,首先要迎合这类人等,而且价位奇高,才会借由此类人之口,将茶道广而宣之。”

“你不考虑寻常百姓可有能力参与进来?”

“百姓目前正处于解决温饱阶段,茶叶再是低廉,又有几人乐意付出银子?所有潮流均是自上而下的,首先在顶层范围令饮茶风尚流行起来,才会有的众相趋之若鹜!但有个前提,国情稳定,民生富足,但真到了那时候再着,就晚秋了不是?”

“但你的方法,只会令品茗之道趋向高端,与真实民风相去甚远,何来的最终普及?”

“此为第一阶段,宫廷茶、宗教茶之后才是士茶兴起之时!长安汇萃了大唐的茶界名流人雅士,他们办茶会、写茶诗、著茶、品茶论道、以茶会友,才会是第二阶段。因为他们才会是令潮流演化为风尚之人,再其后,品茗才能从一种境界,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衍变为一种生活方式。”

首节 上一节 483/9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