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召唤 第610节

看着薛仁贵的背影扬长而去,关羽和张飞都眯起眼睛,他们知道这个薛仁贵又是一个比赵子龙还要强上三分的高手。

刚刚半个时辰的比拼,薛仁贵一直都是气定神闲,根本就没有疲惫的样子。关羽和张飞则是轮流施展实力,给对方争取休息的时间,才勉强能够和薛仁贵作战。

“这晋国,还真是高手如云!二哥,你我的实力在楚国可是数一数二,要是放到了晋国,怕是连前五都进不去吧!”张飞虽然傲气,但在关羽面前,他还是不敢口出狂言。

关羽叹了一口气,道:“宇文成都、典韦、黄忠、赵云和薛仁贵。这五人的实力,皆在你我之上!黄忠年迈,武艺在不断退步,几年后就能被你我超越。但其他四人,咱们单枪匹马,无法战胜。走了!”

关羽自问这普天之下能够接住自己前三刀的高手没几个,晋国占据了绝大部分。

张飞也眯着眼睛,直到薛仁贵远去,他才策马返回。

当夜,薛仁贵在军中大宴,除了不允许将士们饮酒以外,肉食基本上是管够。一方面是为了让将士们的士气再次提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过几天的作战。

吃饱喝足,就要开始干活了。

薛仁贵在营帐内吃饭,他的饭量极大,赶得上五六个同龄壮汉的饭量。就连典韦在饭量方面都比不过他,这也是薛仁贵的一向过人之处。

“大哥,今年上面送下来的粮草不足以让咱们动兵。据说今年大涝,收成不太好,若是这就动兵,怕是会影响不小。”从伙夫营一路追随薛仁贵的一个将士走进来,将前两日许都送来的粮草清单,交给他。

薛仁贵阅读了一边,叹了一口气,道:“这也正常。今年的确是大涝,太子殿下终究无法总是顾及将士们,还要保证百姓的生活安康。粮草不充裕就有不充裕的打法,让将士们这几天好吃好喝,十日后强攻当阳关。到时候我给你留下八千精锐守城,这新野是我的退兵之处,一旦攻城不利,可需要你这里坐镇后方。”

薛仁贵很信任自己的这些兄弟,毕竟他们都是一路走来,征战到现在。

“可是将军,太子殿下一向都说功过不相抵,若是将军私自动兵会不会被那些文臣弹劾?”

“文臣的弹劾不重要,只要新野不丢,在太子殿下那里就是无过。无过就无需担心,也不求有功。”薛仁贵很了解太子殿下,他知道太子殿下以严格的军法治军,主要原因是为了让各个战区的将士们不会太过于放纵。

许都晋王宫内军机处

郭嘉、荀攸、田丰、孟珙、陈庆之正在此地商讨下一阶段的动兵计划,他们基本上是分成两派,一方认为要趁着晋国强盛的时机先攻打楚国,另一方认为应当循序渐进,凝聚大军把江东打下来。

“太子殿下!”

众人看到太子殿下带着曾国藩走进军机处,他们纷纷行礼。

“从外面就能听到你们在议论,一方认为应该打下来江东,另一方认为先打楚国。都有各自的道理,也都有各自的缺陷。楚国好打,三十万大军南下,薛仁贵、徐晃、张郃三员大将兵进楚地,诸葛亮和徐庶也没什么办法。庞统就足以对付诸葛亮了,郭嘉辅助徐晃,再以薛仁贵的实力突袭楚地,月余就可打下荆州。”

“但是这荆州被打下来,就要面临消耗更多兵力去放守。东有陆逊,西有夏侯惇,南有沙摩柯和孟获。打下来容易,守住就难了!”

韩武也很了解现在荆州的现状,想要打下来一个荆州并不是难事,而是难在了如何守住荆州。

三十万大军动辄南下,想要休养生息久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在这一两年内还要抵御秦国和吴国,这对晋国而言是不小的压力。

郭嘉眯起眼睛,他看出来了太子殿下对楚国的疑虑,因此劝说道:“殿下,这攻打楚国是最容易的了。守住楚国也不难,晋国地大物博,提高三年的税收,新兵提前上前线,抵御秦、吴也并非难事!若是讲兵锋先对准江东,这长江天险可不容易跨越。更何况,晋国只有戚继光将军的八千精锐水军,根本无法压制吴国。打下来吴国更难,也更容易马失前蹄!”

听到郭嘉的劝说,韩武也点点头,认为相比起来吴国,的确是楚国更好打。

“嗯!目前新兵五万,精锐大军二十万,普通将士十五万。留下来五万精锐镇守北方,以孟珙将军的能力,能否抵御秦国大军围魏救赵?”韩武看了一眼孟珙,他知道孟珙有能力守住西南防线。

“臣麾下有五万精锐将士镇守于司隶地区、兖州南部。若是太子殿下借给臣五万精锐,定能让中原南部固若金汤!”孟珙非常自信,他可以保证大军无后顾之忧。

韩武眯起眼睛,他深吸一口气,道:“刚刚对秦国动兵不久,今年就要对楚国动兵。也没办法,就这么决定了吧!调集三十万大军南下,分四路攻打楚国!第一路元帅为徐晃,第二路为太史慈,第三路为张郃。第四路作为奇军,是赵子龙和宇文成都。先给薛仁贵送去密信,让他在三个月内,尽可能消磨楚国的国力!今年,就来一次闪电战,干掉刘备!”

狠辣果决,韩武这一点要比很多人都强不少。

“太子殿下英明!”陈庆之、郭嘉赶紧鞠躬行礼,因为韩武选择了他们的计策。

田丰虽然叹了一口气,但他知道既然太子殿下决策了,他就不用再劝谏。毕竟攻打楚国虽然并非最稳妥的策略,但也无不可。

“臣等预祝太子殿下攻克楚国,早日一统天下!”

第四百七十七章 徐庶赴死(上)

晋大业二年七月二十日

韩馥以晋王的名义昭告天下,晋国即将于楚国再次全面开战。而且这一次是三路大军共计三十万精锐将士南下,号称五十万大军。

五十万晋军,这个在数量上就已经让楚国将士人人自危,甚至有不少楚国兵卒开始奔逃。就连吴国和秦国都心知肚明,如果晋国以大军三十万的兵力强攻楚国,楚国在劫难逃。

成都城内,曹操召集所有谋士军师商议此事,奈何他们根本没有兵力支援楚国。陈庆之大军压境,雍凉的晋国大军也虎视眈眈,很显然他们就是为了让晋国没有办法做到“围魏救赵”。

“大王,晋国国力强盛,但想要一举灭掉楚国,也必然元气大伤。臣以为,大王不可出兵,当坐收渔翁之利。若楚胜,则联楚攻晋;若晋胜,则联合晋攻楚!如此一来,大王不仅仅能够保全实力,也能将秦国发展壮大。”杨修胆大,他第一个说出自己的看法,同时沾沾自喜。

贾诩和李儒都内心里对杨修表示不屑,此人虽然有才华,但却管不住自己的嘴。言多必失,杨修早晚要死在自己的嘴上。

曹操眯起眼睛,他在思索着杨修的话,同时和戏志才对视。

戏志才了解大王的性格,随后说道:“大王,臣以为杨主簿所言可行,只是如此一来,解决就显而易见了。大王应当做好联晋攻楚的打算,将荆州西南纳入秦国版图。”

戏志才可以保证,如果晋国和秦国打起来,胜负难料。但是以晋国的国力和楚国开战,楚国的胜算不足一成。诸葛亮和徐庶是楚国唯一的凭借,然而晋国有陈庆之和郭嘉,三路南下的元帅更是并非常人。再加上一个和诸葛亮师出同门的庞统,楚国原本的优势也荡然无存。

比兵力,楚国不是晋国的对手;比谋略,楚国无法算计晋国。各方各面都略逊一筹,楚国只能够凭借荆州地利了。

“好!既然志才都这么说了,那就做好出兵的准备,进攻楚国。想必东吴也会有如此打算,世人皆明白刘备必败!晋国将荆州打下来,此地就是是非征战之处。东西面临夹击,看来韩武是已经召集要一统天下了。”曹操眯起眼睛,他看得出来韩武的意思,他是想凭借楚国荆州的战略地位进行消耗战,进一步将秦国和吴国拖垮。

吴国建业城内,吴王孙权得知晋国向楚国全面开战的消息后,他也是眉头紧蹙。楚国和吴国之间,唇亡齿寒,然而孙权却没有兵力支援楚国。

陆逊的兵力足够镇守江夏,却不足以出兵楚国荆州。现在寿春还在开战,张辽的攻势凶猛,吕蒙也分身乏术。吴国不仅仅无兵可遣,更是无将可派!

“唉!但愿此次刘备能够挺过去,如果挺不过去,这天下英雄就又少了一个。天下纷乱这么多年,难不成真的会在他韩武手中安定吗?”孙权心中羡慕嫉妒,明明自己也有宏图伟志,自己也有足够的兵力,奈何却遇到了比自己更厉害的对手。晋国,是吴国穷尽国力也无法战胜的庞然大物。

楚国内部

零陵城内,人心惶惶,但相比于襄阳城还是好很多。诸葛亮引大军北上五万精锐和新兵混合的军团号称是十万大军。徐庶手中有八万精锐,加起来就是十三万将士。

此次抽调兵力,楚国内部已经是岌岌可危,大多数能够耕种的百姓都被强行拉上战场。

诸葛亮虽然也不想如此,但如果不全民皆兵,只怕难以应对楚国的三十万大军。

襄阳城内,徐庶在此地死守,而且是放弃了襄阳以北所有城池,换去死守襄阳的兵力和局势。现在的晋军士气高涨,之前只是先锋军对碰,魏延和张飞就折损了三千将士,可见晋军现在有多么难以对付。

“关将军,从明日起,这北城门就要有你来镇守了。东、西两个城门分别是魏延将军和张飞将军镇守,我等务必坚持到诸葛亮派兵支援。”徐庶已经无计可施,只能是选择在襄阳城固守。

襄阳城城池高大,晋军也无法做到在第一时间内破城。对于守城,徐庶一样有很大把握。

距离襄阳城五里外的薛仁贵大营,他眯着眼睛阅读太子殿下的亲笔书信,同时犹豫不决。

首节 上一节 610/7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