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166节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密告太子、齐王淫乱后宫,李渊决议第二日召众人合意,结果第二天早上,李世民率天策府亲信将领发动兵变,一举格杀李建成、李元吉,第二日正位东宫,一个月内登基为帝,尊李渊为太上皇。

不管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都是这么描绘的。

但穿越到玄武门之变前的李善很容易看穿一个关键,玄武门那边打生打死,东宫、齐王府大军都攻城了,双方打得昏天黑地,就连秦王府都被攻打。

而李渊在做什么?

难道李渊指望三个儿子杀得你死我活,然后再选个做太子?

身为开国帝王,李渊有着这样那样的弱点,但一定有着极高政治智商,他不可能想不到,李世民成功了,目标一定不是东宫而是皇位。

即使是李建成成功了也一样,他能压制得住天策府那些李世民的铁杆吗?

李建成绝不会将可能的处置权交到李渊手中,那样的话,一旦陕东道、益州道生变,李渊有没有可能将锅丢到李建成身上?

所以,玄武门一战,不管谁胜谁负,李渊都必然被夺位,他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

所以,唯一的解释是,李渊当时已经被控制住了……嗯,史书上记载是,李渊和裴寂、裴世矩、陈叔达等宰辅在船上游湖。

开玩笑,大早上,李渊脑子坏成什么样才会带着几个宰相跑到湖上去吹风?

玄武门一战发生在早上,但李世民最重要的一招却是前一晚。

若非李渊被控制住……皇城可不仅仅只有玄武门这一道门。

凌敬在进入天策府后,开始深层次的探究朝廷的势力分布……因为有李善这个穿越者的指点,凌敬的探究非常有针对性。

如今,李善可以确定的是,布置在长安城的兵力,原本是陈国公窦抗统率,这是最得李渊信任的外戚,向来不称其名,呼之为兄。

窦抗去年病逝后,负责皇城守卫的禁军并没有一个名义上的统帅者。

唐朝沿袭开皇旧制,十二卫领天下折冲府的府兵,剩下的四卫护卫长安,分别为左监门卫、右监门卫、左千牛卫、右千牛卫,前两者掌诸门禁卫,后两者为皇帝侍从、仪卫,合称“北衙禁军”,护卫皇城。

这四卫……东宫是不能也不敢插手的,不然李建成也没必要组建什么长林军了。

但李渊不管怎么挑选……只要不挑选太子一脉的将领,那就很可能会落入李世民彀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个是没办法的,李唐立国的诸场大战,基本都是李世民打的,只要是立下功勋,脱颖而出的那些人……基本上都在李世民麾下效力,即使是如今还在江南的李孝恭、李靖麾下,大部分将官也都是李世民的旧部。

换一句话说,李世民只要一声令下,很可能就会控制住宫城……对此,想必李建成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历史上的李建成将随其征伐刘黑闼的功臣塞了进来……呃,比如常何。

李善目光闪烁,低低道:“已经不一样了……”

的确不一样了,历史上窦抗病逝后第二年,平阳公主也病逝,导致李渊对禁军的掌控力大幅度下降。

而这一世,平阳公主活了下来。

也就是说,平阳公主很可能将来直接掌控北衙禁军,主责护卫皇城……她不会去管三个兄弟打生打死,她只会向父亲李渊复杂。

李善在心里盘算,如果李世民再想如历史上一样发动玄武门之变,还有几分成功的可能性?

在未来的日子里,有一点是肯定的。

平阳公主必定是东宫、秦王努力拉拢的人选……平阳公主再如何忠于李渊,也不可避免的跌入漩涡。

平阳公主自身可以无所谓,都是同胞兄弟姐妹,只要她没有偏向,谁上位对她的影响都不大。

但平阳公主麾下的那些人呢?

如果李善在这时候投入平阳公主麾下……李善脸颊上的肉鼓了鼓,那时候,不管是秦王还是太子,只怕都要自己一个明确的表态。

谁会放过本就名声在外,此次又对平阳公主有救命之恩的李善呢?

所以,这次功劳已经搂的够足了,但李善绝不可能投入平阳公主麾下。

想到这儿,李善转头,抱歉的看了眼苏定方,小声而大略的解释了一遍,又道:“苏兄,留守村庄,实在大材小用,委屈你了。”

苏定方笑了笑,“愿为守家之犬。”

“再等等吧,他日必有苏兄夸功之时。”

第277章 拒绝

“大病初愈,三姐还需休养。”秦王妃笑着扶着平阳公主坐在榻上,“今日可好些了?”

不等平阳公主开口,秦王妃看向站在一旁的李善,“若要什么药材,让人带句话就是。”

李善微一拱手,却默不作声,类似的话这些天他已经听了很多很多,太子妃、秦王妃以及各个宗室郡王的妻子。

平阳公主瞥了眼李善,笑着说:“其实前日就能出房了,久不见日……李郎君也说,偶尔在院子里踱步,有益无害。”

三位妯娌里,这一个月来,秦王妃上门的次数是最多的,几乎每隔五六天就要来一次,陪着平阳公主聊上一阵,而话里话外从不涉他事。

而太子妃每次来,总会有意无意的提醒……别忘了是太子举荐李善救了你这条命。

齐王妃也会时不时的提醒……是齐王第一时间将柴绍拉出来,才有了夜间延请李善。

平阳公主在心里叹息,武德二年,自己率军驻守晋阳……那一年,太子、秦王统军攻伐洛阳,但无功而返。

原本她以为接下来的战争会延绵很多年……所以,她从来没考虑过储位之争。

但没想到,仅仅两年后,秦王扫荡中原,一战擒两王,功高盖世,受封天策上将,正式拉开了夺嫡的序幕。

从那之后,本想回到长安的平阳公主留在了晋阳,为此和丈夫柴绍长期两地分居。

没想到……最终还是被卷进来了。

秦王妃的话题始终落在晋阳,早年李渊在外地任官,就是她陪着李世民留守晋阳,算算也有将近十年没回去了。

聊了半个多时辰,秦王妃才起身告辞,谢绝了平阳公主的相送,出了内室,伸出手指点了点,“李郎君不相送吗?”

李善迟疑了会儿,脚步迟缓,行礼道:“自当奉命。”

两人沿着小路往外院,秦王妃隔开侍女,笑道:“此次李郎君立功不小。”

全心全意辅佐李世民,绝不会背弃的人……李善以前觉得很多,但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他很清楚,李世民的铁杆很多,但绝对心腹中,只有长孙无忌、秦王妃这对兄妹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原因很简单,房玄龄出身清河房氏,杜如晦出身京兆杜氏,他们虽然忠于李世民,但还是有其他选择的……而长孙无忌、秦王妃只有一条路,他们没有其他的选择。

对着秦王妃,李善畅所欲言,“此为私事,但亦涉公。”

秦王妃比李善更知道平阳公主在朝中、军中的分量,轻声道:“太子举荐有功,听闻乃是长安县衙报入东宫,言李郎君为孙思邈之徒。”

一个月后,来探望了六次,秦王妃才找到机会和李善叙谈,第一时间告诉对方……是李德武使得坏。

其他人看不出来,但秦王夫妇是心里有数的……将已经被医者断言病入膏肓的平阳公主从鬼门关拉回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而那日,圣人李渊已然下令,太医署为平阳公主诊治的医者皆论斩……显然,平阳公主已是弥留之际。

就在这时候,李德武使了手段,李建成突然举荐李善……不管救不救得回来,难道指望李善感恩戴德?

“果然如此……”李善低低的笑了几声。

这笑声夹杂着复杂的情绪,秦王妃叹道:“他日必有公道。”

“望日后殿下做主。”

这句话指向很明显,但秦王妃话题一转,笑道:“前些日子三堂姐来访,提及朱娘子选媳……”

李善连连拱手,“王妃,此时实在不宜定亲,还请王妃……”

秦王妃抿嘴一笑,“河东薛氏、河东柳氏均为望族,听闻李郎君婉拒?”

李善登时头大如斗……母亲、长孙氏热心还好说,现在秦王妃都热心了!

当然了,原因是不同的,母亲朱氏、长孙氏那是看自己年已十八还未定亲,而秦王妃显然是刻意为之。

李善干脆直接说:“朝局复杂难言,门阀望族,往往各侍其主,某不愿受其钳制。”

秦王妃脚步放缓,想了会儿才说:“故北齐乐安王有一孙女,虽才十岁,但貌美端庄。”

李善咽了口唾沫,好吧,现在可以肯定了……秦王妃不是真的热心,而是欲以联姻。

北齐乐安王就是高劢,儿子是高士廉,孙女约莫是高履行的堂妹……而高士廉是秦王妃的外甥女。

换句话说,若是李善点头,那厚着脸皮也算是李世民的姻亲了。

可惜,这是真的不能点头的啊!

李善长长叹了口气,“绝不可。”

听到这样的答复,秦王妃不禁愕然,脸色阴晴不定,她曾经想过李善未必会应下,毕竟渤海高氏如今名望比河东柳氏、薛氏要低,但她没想过,李善会如此坚决的拒绝。

“王妃见谅。”李善咧着嘴说:“此事……实在难以启齿……”

秦王妃怔了怔,轻笑道:“难道李郎君心有所属?”

“咳咳,咳咳!”李善用力咳嗽了几声,“只怕无望……”

还真的有目标啊,秦王妃无语了,难怪河东柳氏、薛氏都看不上……也不知道是看上了哪家的小娘子。

“李郎君的意思是……”

“日后在下婚事,还要请殿下、王妃费心。”李善顿了顿,厚着脸皮说:“唯恨此生为李姓。”

秦王妃忍俊不禁,毕竟也不过二十多岁的妇人,笑声清脆悦耳。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若不是姓李,这小子只怕要厚着脸皮求娶宗室女了……而李世民长女今年才六岁。

眼看着到外院了,秦王妃轻声道:“李郎君可知,平阳公主亦有左右六护军府?”

目送秦王妃离开,李善的脸色由晴转阴,暗骂了几句……李世民难道想把自己推入平阳公主麾下?!

想了好一会儿,李善还是想不通……李世民到底想干什么?

秦王妃说话云里雾里……最后那句话,可以理解为希望李善成为平阳公主的心腹,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李世民的提醒。

“怀仁,淮阳王来了。”苏定方不知何时出现。

李善茫然了会儿才反应过来,“道玄兄来了……嗯?”

“让周氏去收拾东西……在这儿一个多月了,平阳公主已然痊愈,咱们该回家了。”

不管李世民到底想干什么……李善都决定不奉陪了,他相信,李世民再牛逼,在预判这点上是不能和自己这个穿越者想比的。

平阳公主身边即将是个大漩涡……自己还是离的远点的好!

第278章 李道玄的来访

李道玄是宗室子弟,又没成亲,尚未至弱冠之年,柴绍陪着他径直进了后院。

“三姐,气色好多了。”李道玄笑着说:“多亏了怀仁妙手。”

斜斜靠在榻上的平阳公主苦笑道:“手脚依旧无力。”

“大病初愈,自然恢复的慢点。”李道玄劝道:“再过两月,鸟兽遍野,正要再见识三姐骑射。”

平阳公主笑着伸手点了点李道玄,“还是当年脾性,三胡为此多遭父亲训斥呢。”

宗室子弟中,最喜欢打猎的是李世民、李元吉,再接着就是李道玄了……不过李世民军功盖世,李道玄河北大捷,所以只有李元吉被骂。

早年在晋阳,李道玄还年幼,平日是李世民夫妇照拂,尚未出嫁的平阳公主手把手教授骑射……所以,平阳公主在皇室子弟中排行其实不是第三,但李道玄是跟着李世民夫妇称呼三姐。

“今日怎的不见怀仁?”李道玄左右看看,前两次来,李善向来都在平阳公主身边。

“这几日大为好转……怀仁适才代为相送秦王妃。”

“二嫂也来了?”李道玄笑着说:“怀仁当日于馆陶县设伤兵营,照料精细,无微不至,想必三姐夏日必能纵马。”

首节 上一节 166/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