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37节

高士廉笑道:“昨日其醉酒而言,秋风未动蝉先觉。”

“秋风未动蝉先觉?”李世民品味良久,点头道:“未闻李善有此诗才。”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了眼,前者郑重其事道:“殿下,李善其人,虽然年幼,尚需磨砺,但心细如发,见事明利,还请殿下屈尊收纳。”

“虽然此人曾背后言人是非,但杜某非气量狭窄之辈。”杜如晦慨然道:“殿下最喜结交英杰,如此人物,纵观天下亦少。”

李世民也是无语了,自己只是放点风声出去,希望日后通过李善来判断河东裴氏的态度而已。

没想到,李善和秦王府子弟打的那么狠,居然现在结交的那么深,而且还一直捅到自己面前来。

你也太能折腾了吧。

李世民在战场上最喜亲身犯险,骁勇无双,统兵作战向来勇往直前,但即使本性如此,面对一门双相的裴家,也不得不谨慎行事。

犹豫了会儿,迟疑了会儿……李世民一时半会儿居然找不到回绝的理由,干脆简单粗暴的直接将话题扯开。

“今日议事,明日下旨,两军并行。”李世民哼了声,“东宫出豳州道。”

长孙无忌实在不想再听到那个名字,赶紧接了句,“那殿下是出蒲州道?”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没再继续掰扯,而是开始讨论接下来的作战方针。

颉利可汗率十万骑兵在河东横冲直撞,过雁门,攻并州,经介休,穿过雀鼠谷,打到了晋州,几乎打穿了河东地区。

而在灵州、原州之间来回转悠的突厥偏师只不过数千人。

圣人李渊的心思非常明显,也让李世民极为郁闷。

因为蒲州道归属河东,而豳州道隶属关中。

也就是说,李渊让李世民去正面抗衡率十万大军的颉利可汗,这点无可厚非,毕竟能扛得起这副重担的也就是李世民了。

但问题是,李渊同时让太子李建成出兵豳州道对付只有数千人的突厥偏师。

数千偏师……不说秦王府内的诸多名将,即使是李神通、李神符这样的宗室将领也足以担当。

李渊这明摆着是让李建成去捞军功的,而且还是在关中,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李建成的安全。

“并州总管襄邑郡王李神符,汾州刺史萧顗,此二人可率军出击。”杜如晦盘算了下,“殿下再率左右六护军赶至蒲州布防,胜上两场,以此迫和,倒不是难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世民有点无精打采,自从刘黑闼复起,为了突厥南下,已经准备两个月了,只要突厥不是打定主意入主中原,结束这场战事不会有太多的障碍。

李世民烦心的是老大……他几乎能肯定,李建成率大军出征,十有八九能大胜而归。

到时候,至少在父皇心目中,东宫太子德才兼备,也不缺军功……至于含金量,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

李世民索性将事都交给幕僚处置,自己出宫,骑乘那匹丑的卷毛的良驹,叫上尉迟恭、秦琼、程咬金,还有刚刚来投的张公瑾。

张公瑾是得尉迟恭、李世绩引荐投入秦王府的。

出了芳林门,在禁苑放马奔驰,李世民搭弓放箭,射中一只在林间穿梭的小鹿。

“殿下好箭法。”

“何时学会恭维?”李世民大笑道:“敬德箭法不弱于孤。”

尉迟恭放箭也射中了两只猎物,看着亲卫趋马上前,他笑着说:“殿下,此次出征,可能召一人随军?”

“何人得敬德青睐?”

“此人虽不通战阵之道,但精于医术,擅长包扎止血,若能随军,必有裨益!”

看李世民神情松动,尉迟恭笑道:“其实此人殿下亦知,东山寺李善。”

李世民呆了呆,神色一滞,手中的长弓都差点掉了。

怎么又是你?

怎么哪儿都有你?

你也太能折腾,太能跳了吧!

***作者有话说***

中秋佳节,祝大家阖家团团,幸福美满,老徐就比较惨了,今晚要下厨做饭,炖老鸭汤,毛豆仔鸡,红烧鲫鱼……

第62章 筹备(上)

“秋风未动蝉先觉……”

“还有那句,我醉欲眠君且去。”

看着面前李楷、长孙冲、高履行等人,李善觉得有点头痛,醉酒误事,醉酒误事啊!

自己日后真的小心了……不过也不能怪我,李善还挺委屈的。

谁让这具身体的酒精分解酶太不给力呢,如果是前世,这点酒还不够漱口的呢!

前日在长孙府喝得伶仃大醉,一不小心又发光发热了……都快把旁观者的眼睛都晃瞎了。

刚开始还只是半信半疑,结果这些秦王府子弟第二日就知道了……一语中的,全都说对了。

所以,今日一群人来朱家沟登门造访,也不知道是谁突然提起,前日李善醉酒后的那两句残诗……

“不瞒诸位,在下不擅诗文。”李善诚恳的说:“当年老师授课,在下求教,老师醉酒而言,我醉欲眠君且去……”

旁人也就罢了,李楷看过来的眼神颇为怪异……他不太信这句话。

来往也有半年多了,李楷早就发现,这位同姓好友所学极为驳杂,所知也极为广博,不管说到哪儿,他都能接的下去,而且对史书也非常熟悉。

反而是一些常识不太清楚,很有点终南山隐士出世的味道。

李善也是没辙啊,自己记得的诗文多了,但这两句残诗的全篇……还真不太记得!

怕众人还要追问,李善赶紧将话题转开,“今日长孙兄也来了。”

“理应登门拜会。”长孙某作揖行礼,他向来倨傲非常,但今日长孙冲开口相邀,他毫不犹豫的应下。

寒暄几句后,李善的视线落在后面一位少年郎身上,此人不过十二三岁年纪,脸型瘦长,皮肤白皙,正好奇的打量周围,李宅的房屋设计、室内装潢和这个时代差别还是挺大的。

“这位是杜学士次子杜荷。”房遗直介绍道:“今日出行,邀其同来。”

秦王府幕僚中,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最受李世民厚待亲近,子嗣也颇为亲近。

而杜如晦长子杜构和李善不对付,这一两个月来,秦王府子弟常来朱家沟,杜构从未来过。

李善和杜荷相对行礼,心里却在想,依附太子李承乾造反连累杜家的……好像是这位?

又是一阵寒暄后,长孙某拱手道:“登门造访,当拜见令慈。”

正堂中,李善和李楷向朱氏介绍在座各位。

让众人惊奇的是,虽布衣木钗,但朱氏谈笑无忌,从容自如,对典故了如指掌。

朱氏口齿清晰的说起一箭双雕的长孙晟,聊起当年十八岁中进士而名扬天下的房玄龄,说起历任魏周隋的京兆杜氏的杜整,一直介绍到高履行,她突然微微蹙眉。

“北齐宗室?”

“正是。”李楷点头道:“履行曾祖乃北齐神武皇帝堂弟。”

朱氏微微点头,她知道神武皇帝即北齐的奠基人高欢。

李善侧头细细观察朱氏的神色,他觉得刚才那刻,母亲看似只是随口问了句,实则情绪有极其剧烈的波动。

长孙冲上前两步,行礼道:“叔母,消息已然传开,突厥大举南下,颉利可汗率军十余万进逼河东,遣派偏师袭扰关内,今日晨间急报入京,大震关失守。”

“大震关失守?”朱氏一怔,看了眼身边的儿子,解释道:“大震关乃是关中重镇,距离长安只有五百里。”

李善眨眨眼,五百里,听起来挺远,如果是高铁,两个小时之内,这时代骑马要多少时间?

“《魏书》有载,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听了李楷这句话,李善呃了声,三日五百,六日一千……那也就是说,算上军报传递时间,突厥大军随时都可能杀到长安!

历史上有这么一遭吗?

长孙冲安慰道:“不过天策府、东宫均已出兵,攻入关中的只是突厥偏师。”

“但毕竟大震关被攻破,只怕这些时日城外杂乱无序,还请叔母入城一避。”

“入城相避?”朱氏脸上一丝表情都没有,转头看向儿子,“大郎何意?”

真是误会,真不是我想入城避避……李善艰难的笑笑,转头向李楷投去幽怨的眼神,那日都说了不进城了!

“某与母亲借住朱家沟大半年,受惠实多,此时弃村民而去,非是义举。”李善诚恳的说:“大唐立国不久,但兵锋锐利,少有人敌,既然秦王已然出兵,想必无忧。”

众人都有些不以为然,虽然他们视李善为友,但都是世家子弟,朱家沟的村民在他们眼中实在没什么分量。

只有来朱家沟次数最频繁的李楷隐隐约约猜得到,朱家沟以朱姓为主,而朱氏也姓朱,李善母子北上落脚此处,只怕是刻意为之。

而且朱家沟的族长朱玮对李善极为关照,前几日长乐坡遇袭,李善未携随从,事后均被责罚。

朱氏微微点头赞许,给了李善一个满意的眼神,不再说起此事,不多时就回了后院。

李善拱手相谢,“放心就是,朝廷已然出兵,突厥必不至骚扰京兆。”

“倒不是怕突厥会侵扰京兆,而是粮草不济,一时间难以赈灾,只怕难民骚乱难制。”李楷想了想,“回头再送些兵器来吧,另外让郭叔留下。”

郭朴是李家的家将,是李客师的亲卫头领,曾授艺李楷以及其三位兄长。

此次秦王府出征,李客师未随军,郭朴正好来助朱家沟一臂之力。

长孙某许诺弄些兵器来,高履行说能弄副明光铠来,李善谢了又谢后说:“诸位还是尽早回程,以防不测。”

就在众人即将出门的时候,小蛮捧着茶盘进来。

只有四碗茶,厅内七八人,小蛮正不知所措,李善笑道:“长孙兄、杜兄都是初次登门,还请一品。”

杜荷脸色微变,“两碗均咬盏!”

“早听大郎、履行提过,如此技艺,神乎其技。”长孙某啧啧称奇,惋惜道:“可惜茶具粗鄙,明日让人送了一套茶具来。”

将一行人送走,李善搂着郭朴的肩膀,“郭叔,这次就劝仰仗你了。”

郭朴有些不自在,往后退了半步,躬身道:“当竭尽全力。”

第63章 筹备(下)

朱家沟这处村落历史并不悠久,约莫五六十年前,朱家先祖才迁居至此。

村落并不大,周围少有水源,又依山而立,周围少有平整田地,其实并不适宜建村。

好在这些年有东山寺护佑,无需缴纳税钱,又不用服徭役,村民日子勉强能过得下去,再到去年李善落脚此处,村中日子越来越好,即使不是年节时分,饭桌上也能看得到荤腥。

朱玮、李善陪着郭朴在村子外围走了一圈,倒是意外的发现,朱家沟这村落过日子有点难,但防御起来倒是不太难。

一般来说,村落都是四通八达,依水而建,防御起来很是费事,如果是县级的豪强,还能建壕墙立寨,普通的村落基本没什么太强的防御力。

半山腰上,居高临下俯视村落,李善拿了块木炭在地上画着,“西边是泾河,过来只有一条路。”

“东边和北边都是山,那边据说没村落?”

朱玮点头道:“北边要翻三座山才有人烟,东边……翻山过去就是禁苑,自然是人迹罕见。”

“所以防御主要是南边……这一大片都是平整田地,还是从隔壁村里买来的。”李善继续画图,“大致就是这样了,如何设置还要郭叔主持。”

郭朴看了眼李善,神色有些犹疑。

首节 上一节 37/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