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刚奉天靖难,你让我即位? 第230节

  朱标则是满意的点头道:“御史中丞杨宪,含辛茹苦,功劳当居第二!”

  “这些年杨宪更是屡立功劳!”

  “实乃我大明之干臣!”

  “特进御史中丞杨宪为中书省右丞相!”

  “直领工部。”

  “全权负责稻种推广之事。”

  “微臣遵命!”

  朱橚则是将杨宪拉起来,红着眼睛看着一旁激动得李善长道:“杨大人。”

  “你要体恤朝廷,体恤李先生啊。”

  “李先生这些年都是含辛茹苦啊。”

  “年纪已经不小了。”

  “但是依旧为我大明出力!”

  “你要多替他分担才是!”

  李善长顿时脸色有些难看。

  朱标则是假装没有听懂朱橚得意思。

  微笑着点头。

  “日后要多向李先生学习,多替李先生分担。”

  “微臣遵命!”

  后面的官员顿时就骚乱了。

  以前的中书省丞相就只有李善长。

  最多也就是多一个徐达。

  可是徐达也不过是挂着职位。

  从来都不管这些事的。

  可是如今来一个杨宪,虽然是在李善长的后面。

  可是明眼人都知道了。

  杨宪是要管事的。

  而且上来管的就是推广稻种的事。

  如今的稻种是什么?

  那是功劳啊。

  那是名垂青史啊。

  如今杨宪就这么抱着这个金疙瘩。

  难道真的有人忍得住?

  那些铁杆能忍得住。

  那些被边缘化的呢?

  他们也忍得住?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杨宪很快就会在中书省立足。

  甚至形成自己的势力。

  朱元璋此时看着眼前的朱标和朱橚在做事。

  他非但没有不高兴。

  反而是呲个大牙嘎嘎乐呢。

  内心也忍不住一阵感慨。

  儿子们都长大乐。

  好啊。

  真好。

  标儿也越来越像皇帝了。

  这可太好了。

  朱元璋此时看着众人道:“都散了吧,都回去做事吧!”

  “微臣告退!”

  “微臣告退!”

  朱标还是有些担心道:“老五,此事如此庄重,乃是我大明的百年大计,杨宪真的可以做好?”

  朱橚则是淡淡的摇头道:“大哥,此时杨宪需要做好这件事来稳固他的地位。”

  “也要来稳固他们在大哥父皇心中的地位。”

  “必定会好好做。”

  “若是杨宪都做不好。”

  “别人也就做不好了。”

  朱元璋则是无奈道:“你们两个小子,要用杨宪来制衡李善长?”

  “怕是难啊!”

  朱标也同样点头。

  朱橚则是不以为然道:“爹,制衡的不是李善长。”

  “也不是拿杨宪来制衡。”

  “而是拿杨宪的命来制衡。”

  顿时场面似乎冷了几分。

  父子三人一时间都沉默了。

第165章 那一次改变都要死人!

  父子三人沉默了片刻之后一起离开了。

  临走的时候朱元璋吩咐了杨宪将这里全部监管起来。

  这里的稻种是国家的命脉。

  接着派遣了锦衣卫巡查。

  然后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皇宫奉天殿内。

  朱元璋此时脸色有些难看的看着眼前的朱橚道:“你是说趁热打铁?”

  朱标有些犹豫道:“老五,会不会太快了?”

  朱橚则是淡淡一笑道:“爹,大哥,迟则生变。”

  “你们想想。”

  “今日之事传扬出去要几日?”

  “儿臣已经吩咐了日报那边,今日之事乃是下一期的头版头条。”

  “不出一月全国皆知!”

  “儿臣都不用去想,到时候必定是天下都会震动。”

  “父皇和大哥的威望也将会达到顶峰。”

  朱元璋则是脸色有些异常道:“自商鞅变法开始,每一次的变革都是要流血,是要死人的。”

  “老五?”

  “你明白嘛?”

  朱标也一脸担忧的朝着朱橚看了过来。

  朱橚则是淡淡一笑。

  接着有些失神的看着窗外伤感道:“爹,大哥,流血又如何?”

  “咱们朱家是和百姓共天下!”

  “死些许人算什么?”

  “若是这个时候不做,此事若是拖延下来。”

  “怕是日后更加的难做了。”

  “所以!”

  “够了!”

  朱元璋脸色沉重的挥手呵斥朱橚道:“咱说的是这个嘛?”

  朱橚一时间低头。

  过了许久才喟然。

  一脸真诚的看着两人。

  “爹,大哥,难道还有人要比我更加的合适嘛?”

  接着低头小心道:“文静走了,我本该跟着文静一起走。”

  “可文静临走时告诉我。”

  “他不想做我的负担。”

  “不想让我为他惶惶不可终日。”

  “他想让我把没做完的,想做的事都做好了。”

  朱橚的话音刚刚落下。

  朱元璋和朱标就沉默了。

  许久之后朱标才无奈道:“你可知周兴,来俊臣?”

  “可知商鞅?”

  “可知赵宋皇城司统制官?”

首节 上一节 230/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