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刚奉天靖难,你让我即位? 第59节

  看见了眼前的场景。

  父子两人脑海中都冒出来一个一模一样的念头。

  虎!

  老五是真的虎啊。

  皇宫门口无数百姓围观。

  他居然鞭笞百官。

  神奇的是这些官员一点都没有了平时的牙尖嘴利。

  哪里还有大袖摇摆的文人风采。

  如同丧家之犬一般被追着打。

  偏偏还说不出来一个不字。

  这种感觉就像是夏天吃了冰块那样舒服。

  老朱感觉自己浑身舒畅。

  强忍着自己的笑意。

  朱标则是眼波流转。

  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

  几乎就是片刻的功夫。

  父子两人做了一个几乎是同步的动作。

  利索的转身就朝着里面走去。

  一点都不带犹豫的。

  好像是排练了无数遍。

  朱橚先是一愣。

  随后看着两人的背影笑了。

  接着背着手晃晃悠悠的就朝着德胜门去了。

  牛海城一脸不甘道:“殿下,难道我们就这样放过他们了?”

  朱橚则是淡淡一笑。

  “不急。”

  “狗急跳墙。”

  “如今狗还不急。”

  “如何能跳墙?”

  “可是殿下..就在今日问阙的诸多官员中就有许多人是在锦衣卫名录上的。”

  “迟早是要抓的。”

  “不如就趁着今天给他们些教训?”

  “也让他们投鼠忌器才好。”

  朱橚则是微微摇头意味深长的看着牛海城道:“投鼠忌器不过是一时的算计。”

  “也只能让他们暂时安稳。”

  “本王要的不是暂时安稳。”

  “而是长治久安啊。”

  “本王没做的,想的的,还有很多。”

  “本王等不起。”

  接着背着手朝着皇宫内走去。

  皇宫奉天殿内。

  朱元璋,朱标,朱橚,三人大眼瞪着小眼。

  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父子三人同时笑了起来。

  “好!”

  “打的好!”

  “这帮子吃饱了撑着没事干的酸儒。”

  “正事是一件都不做。”

  “以前是来跳咱的毛病,现在来挑咱儿子的毛病。”

  “打的好!”

  朱标也是脸面的笑意。

  “老五,你说说吧,”

  “事情咱都知道了。你说说吧,接下来你想咋办?”

  “步步紧逼啊。”

  “什么意思?”

  朱橚则是淡淡一笑道:“爹,大哥,如今不过是我朱家要长眼睛,要长耳朵。”

  “朱家人想要设立大明日报,想要给天下百姓说几句没有经过曲解的公道真话。”

  “他们就如此迫切的要来阻止。”

  “这是踩到了他们的痛处啊。”

  “他们越是如此。”

  “就越是说明外面有太多东西不想让我们看见。”

  朱元璋这时笑了。

  “他们不让咱看见,咱就非要看看。”

  “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朱橚也笑了。

  朱标则是会心一笑,走出来朝着朱元璋行礼。

  “父皇,您还记得前几日运河大雨,运往北平边军的粮食被毁,山洪爆发,漕运堵塞。”

  “二百万石粮食倾覆。”

  “草原又是大战在即!”

  “可是朝廷有银子,但是却短时间内不能凑齐军粮。”

  “故而李善长上书重提了开中之法。”

  “以盐引换取粮食。”

  “只要是有商人可以将粮食运往北平,可以换取盐引!”

  “恩?”

  “怎么了?”

  朱标则是伸手从自己怀中拿出来一份奏折叹气道:“这是昨日老五锦衣卫上的折子。”

  “开中之法乃是下册,不得已的办法。”

  “本来也没什么事。”

  “不过是商人逐利,用粮食换取盐引,来回可以有三倍的利润。”

  “就算朝廷施恩于天下了。”

  “可是锦衣卫禀告,在运送途中发现了蹊跷。”

  “查获了许多的凤阳米。”

  “足足有百万石。”

  朱元璋有些纳闷道:“凤阳米?”

  接着像是想到了什么。

  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凤阳米?”

  “凤阳米怎么可能运送至北平呢?”

  “凤阳是咱朱家的龙兴之地。”

  “而且凤阳大多是军屯。”

  接着猛地抬头看着朱标。

  “老大,你是说这些人拿着咱的军屯,拿着咱的粮食。”

  “运送至北平。”

  “换取咱的盐引?”

  “从中获取暴利?”

  朱标则是微微叹气道:“爹,若只是获取暴利就简单了。”

  “其中细节就是细思极恐了。”

  “从凤阳,到北平。”

  “这一路要经过多少关隘,要经过多少检查。”

  “而且开中的粮食都要是经过户部,中书省来审批的。”

  “这其中要经过多少地方。”

  “要经过过多少人的手。”

  “要多少人参与才能促成此事?”

  “而且...”

  “如此大的事,若是其中没有一些大人物的首肯是不行的。”

  朱元璋此时已经瞬间就想通了。

  凤阳军屯谁能动?

首节 上一节 59/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