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军围城,大宋皇帝女儿身 第124节

  “那郭将军的意思的?”完颜希尹笑着问道。

  郭药师叹声道:“末将的意思?要让末将说,退兵是不能退的,非但不能退,还要尽快围了开封,趁着宋廷内乱,一举拿下开封,生擒三帝,灭了宋朝。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呐!只是……”

  郭药师顿了顿:“还是先得拿下太原,明日末将便让人持金牌召岳飞撤军。”

第205章 昏君!

  入夜,完颜宗翰安排郭药师先行休息。

  郭药师知道他们是想私下再讨论讨论这个事,便也识趣的离开:“一路舟车劳顿,还真是有些乏了。那末将便先退下了。”

  郭药师离开后,完颜宗翰面色一变,看着完颜希尹问道:“谷神,你觉得此事如何?”

  完颜希尹轻咳了两声:“真假不知,除非有更多的消息佐证。”

  宗翰蹙眉沉思,嘀咕道:“那宋朝的女官家,治国能力如何咱不知道,只说用兵一事,还是让本帅佩服的,你说她对宋军掌控力不弱,怎么会被道君皇帝这个蠢货收拾了呢?”

  这个问题,宋朝问题研究专家完颜希尹觉得,没什么奇怪的。

  “大帅,宋廷行事与我大金不同,我大金向来尊强好武,只要在军中声望高,在朝中自然地位高,但宋朝不同,他们重文不重武,就算那女官家掌控宋军,可也架不住朝中那些迂腐的士大夫们念旧,支持道君皇帝,支持废太子赵桓呐。”

  这些朝堂争斗之事,完颜宗翰不在行,也没兴趣,否则也不会在金国多年之后的内斗中被整的抑郁而亡。

  听完颜希尹如此说,完颜宗翰便觉得郭药师所说,还是可信的。

  “大帅,不管此事是真是假,只要能让太原守军撤出太原,咱们在城外设伏歼之,之后再血屠太原城,为完颜银术可报仇,这就是好事!”

  完颜娄室刚说完,完颜希尹就马上表示了反对:“不妥!”

  完颜娄室不解。

  “若此事是真,道君皇帝已有亲笔信,将太原等三地割让给我大金,若是屠城,咱们要这空城何用?此其一。其二,拿下太原不是咱们的目的,攻破开封,灭了宋朝才是,若是咱们现在设伏、屠城,只是一时之快,不如先让宋朝相信咱们和谈的诚意,使其麻痹大意,温水煮青蛙,要不然,开封城可比太原高大多了。”

  完颜宗翰点点头:“谷神此言有理,咱们大金马上打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要是能灭了宋朝,得了这天下,是得考虑该如何治了。”

  见完颜宗翰和完颜希尹两人都反对如此,完颜娄室也不再多言。

  三人又商议了半天,还是决定,明日先看看郭药师是否真能让太原守军弃城撤军吧。

  第二日,天气转好,阳光明媚。

  郭药师一大早便让人持着金牌和文书,来到了太原城外,举着金牌朝着城头大喊:“朝廷有旨,快快开门。”

  守城的宋军一瞧,来人身穿官服,手持金牌,而且是一人一骑,便也放心让他进城。

  来到将军府,来人将金牌和文书递给了岳飞:“岳将军,朝廷有旨,令您率军撤出太原城。”

  岳飞闻言一愣,好端端的为何要撤出太原?

  接过金牌和文书后,岳飞仔细查看了文书大印,确实是枢密院和兵部的大印,岳飞不解:“如今太原战事与我军有利,朝廷为何此时要我等撤出?”

  来人摇头:“不知,下官只是奉命送金牌文书,其他诸事一概不知。”

  一旁的杨再兴有些着急:“开封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来人支支吾吾了半天,就是说不出来了个一二三,高宠急的起身一脚踹在了他的屁股上:“你哑巴了?”

  岳飞赶紧抬手制止:“休要无礼。来使劳累,先行歇息,本将与其他将军商议一二。”

  等来人刚走,岳飞就让人找来了太原知府张孝纯,将文书递给张孝纯问道:“张知府,此事诡异。”

  高宠也在一旁说到:“知府您看看,会不会有诈?”

  张孝纯看完文书,也甚是不解:“这文书与大印不会有假,按理说,这枢密院和兵部下此等文书,是要报中书省的,中书省按规定是要报请官家的,只有官家同意,这文书才能下达……”

  “可为何没有圣旨,也没有官家的亲笔信?”高宠问道。

  张孝纯叹道:“此等文书,是不需要圣旨,更不需要官家亲笔致信的。”

  岳飞沉着脸,思忖道:“若此时撤出太原城,太原必失,太原失,开封危呐!朝廷这是……哎!”

  岳飞重重地拍了下椅背,正要说些什么,又一人手持金牌文书:“朝廷有令,岳将军接令!”

  众人齐齐起身,迎出了厅外。

  那人将金牌递上,口宣道:“官家口谕,让岳将军速速撤出太原城,率军返回开封。”

  岳飞接过金牌,为难道:“此时撤出太原,金军必然设伏……”

  “岳将军勿虑,朝廷已经与金军达成和议,绝不会为难将军的。”

  “和议?”岳飞与张孝纯异口同声地问道。

  那人拱手施礼,退出了将军府。

  众人面面相觑,朝廷竟然又议和了?

  返回厅内,每一个人都像霜打了的茄子,低着头不说话,岳飞更是悲愤难抑:“我们明明打的这么好,明明可以拒敌于此,朝廷为何如此呐!”

  张孝纯也是一脸悲怆:“原以为官家……可谁曾想……哎!”

  张孝纯本想破口大骂,话到嘴边,却又不得不咽回去,扶着额头伤感不已:“岳将军若撤了,这太原城几十万百姓,都得死在金贼的屠刀之下,朝廷这是怎么想的啊!”

  杨再兴死死地握着拳头。

  高宠一拳砸在了案台上:“要撤你们撤,我高宠绝不会弃太原百姓!”

  厅内沉默良久,张孝纯忍不住问道:“岳将军,还是您拿个主意吧。”

  岳飞看了看众人,凝噎道:“我等身为大宋臣子,皇命不得不从,只是要撤,也得先想个办法,保全太原百姓。”

  就在厅内几人商议如何保全太原百姓时,第三道金牌又来了。

  “岳将军,朝廷有旨,令您速速撤军。”

  岳飞麻木地接过第三道金牌,苦笑道:“可太原百姓何辜呐?”

  “岳将军勿虑,朝廷已经与金军谈妥,太原割让给金国,金军也承诺不会屠城的。”

  此言一出,张孝纯浑身一颤,站不稳身子,摇摇晃晃地差点摔倒,被杨再兴扶住后,老泪纵横:“昏君!昏君!昏君呐!”

  高宠一听,不乐意了,想要理论,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口,他抬眼看去,将军府外已经围满了太原百姓,男女老幼都是同一个神情,恐惧的脸上茫然无措。

第206章 历史?

  十二个时辰里,岳飞总共收到了十二道金牌。

  其实大可不必。

  后世一些史学家觉得,这纯粹就是赵福金个人的恶趣味,没什么特殊的意义,就是玩。

  但是另一些史学家从赵福金晚年亲笔写的一些说日记不像日记,说回忆录又不像回忆录的文字里,找出了一些蛛丝马迹,试图去证明这十二道金牌的意义,只是这些只言片语解读起来太过艰难。

  比如:“朕就是想给岳飞做做免疫,让他以后再见到金牌就生理性厌恶。”

  再比如:“要是九妹知道朕走了他的路……想想就觉得好笑,让朕笑一会,哈哈哈!”

  史学家们一脸懵逼,于是放过了金牌的意义,转而去研究“九妹”何许人也。

  后来得出了公认的结论,还编入了日不落宋国的历史教科书:九妹,道君皇帝第九女,崇德帝姬,童年时期与赵福金不睦,可能对赵福金造成过无法磨灭的童年阴影,以至于在宣和三年去世后,赵福金仍常拿她取笑逗乐。

  根据教科书所讲,一些史料派up主便做了视频:“史料有记,赵福金登基前,本是要嫁给蔡京五子,后因癔症取消了婚约,再加上她之后常拿已去世的妹妹调侃取乐,可得知赵福金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二心理app,您身旁的心理专家,点击下方链接领取免费咨询名额……”

  另一些喜欢讲历史故事的up主,也有了选题:“九妹知道朕走了他的路……这句话暗藏了日不落宋国的最大秘密,这是两个女人之间的斗争,也是日不落宋的又一次烛影斧声,快快加入会员频道,一起探索历史真相吧。”

  幸亏赵福金在“九妹”前面没有加“完颜”二字,否则历史学家们还不知能研究出什么毁三观的事情来。

  瞧,这就是历史。

  数日后,岳飞率兵撤出太原城时,完颜宗翰已经在城外等候多时。

  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

  双方都没有下马,只是隔着护城河远远相望。

  完颜宗翰看着高头大马上的岳飞,铠甲锃亮,腰身挺拔,年轻且傲气,竟有一种让自己窒息的压迫感。

  而岳飞眼中的完颜宗翰也是如此,粗犷中不失狡黠,狂野中带点阴鸷,乃智勇双全之将。

  两人对视良久,完颜宗翰这才握着手中马鞭拱手道:“岳将军,久仰。”

  岳飞也抱拳回道:“宗翰大帅之名,岳飞如雷贯耳。”

  两人商业互捧之后,这才谈起了正事。

  “朝廷让我等撤防,将太原割让给金国,我等虽不愿,但身为大宋臣子,自当以朝廷之命为尊,不过……”岳飞顿了顿,一扬马鞭指向了身后的太原城,此时太原城门前,已经聚集了大量的太原百姓,眼巴巴地看着岳飞。

  岳飞继续说道:“既然太原城已归金国,希望宗翰大帅能善待百姓,勿要多造杀孽。”

  完颜宗翰朗声笑道:“岳将军多虑了,此城既已是我大金领地,城内百姓自是我大金百姓,岂有无故屠杀之理?在岳将军眼中,本帅就是如此嗜杀之人?”

  岳飞虽在心中吐槽,却仍保持着良好的外交礼仪,颔首道:“望大帅说到做到……”

  岳飞本想再多说些让完颜宗翰顾忌的话,比如勿谓言之不预也之类,还未来得及开口,就见城门口处,张孝纯一身丧服拨开人群走了出来,身后跟着的是府衙的衙役及亲眷家属。

  张孝纯一脸沧桑,悲痛欲绝地跪倒在护城河畔,仰天长啸:“官家昏庸!朝廷无能!割让太原,大宋亡矣,本府无颜,势不还京,今日便携家眷一十七人,在此地自裁,以全忠义!”

  说罢,转身抽出身后衙役的官刀,朝着脖子抹去。

  岳飞眼疾手快,一箭射去,震飞了张孝纯手里的官刀,高宠已经飞身扑上,将张孝纯死死地抱在了怀中:“张知府?您不是说回府收拾,随军回京,何故如此啊?”

  张孝纯老泪纵横:“半年前,童贯贪生怕死,只留下三千胜捷军便逃回开封,本府与王禀将军死守太原,未等到朝廷一兵一卒前来救援却也不曾想过献城投降,可如今……”

  张孝纯挣扎着从高宠怀中挣脱,颤抖地指着已经集结完毕的大宋守军:“可如今,我们兵强马壮,挫了金贼的攻城之势,朝廷却让我等弃城撤防,将大好河山拱手让贼,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张知府!”完颜宗翰沉声呵道:“何故如此委屈?你们宋朝早就遣使司马朴入金,与我大金订了盟约,称臣、纳贡、割地,可你们那女官家非但不肯履约,还让李邦彦对我大金宣战,是她背信弃义在先,才有了今日之祸,如今我大金不过是依约收城,你也不必在此一口一个贼!”

  完颜宗翰的这番话,却惹的张孝纯更加悲愤。

  司马朴赴金求和一事,在大宋可谓是人尽皆知,但是具体约定如何,大家并不知道。

  在赵福金看来,这事没什么好说的,纯粹就是在拖延时间,不管约定如何,她也没打算依约而行,所以朝廷从未公开过约定事宜。

  所以在张孝纯看来,完颜宗翰就是在胡说八道,颠倒黑白。

  若朝廷真是如此,从一开始就答应割地,为何又要在太原城开辟十里塘埭,派出精锐驻守,兵部还提供了如此多的物资支援。

  若是朝廷只是拖延之策,并未想履约,可为何又在此时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守军?

  张孝纯想不明白。

  此时,完颜宗翰身后出现了一队人马,远远看去,都是身穿宋朝官服,刚一到完颜宗翰身旁,郭药师就朝着岳飞拱手道:“岳将军,张知府,本将乃枢密院特使,奉令迎二位还京。”

  说罢,又扭头看向完颜宗翰:“大帅,接管太原城后,希望说到做到,勿伤百姓。”

  张孝纯指着完颜宗翰朝着郭药师问道:“我朝与金国,可有割地的盟约?”

  郭药师点点头:“那本将就不知道了,张知府不如回京面圣,当面问个清楚?”

  张孝纯一愣,对啊,此时还不能以身殉国,他得找官家问个清楚,若真有此事,他宁愿面斥官家后,再以身殉国,青史留名!

第207章 他怒了!

  完颜宗翰并没有完全接管太原。

  他只让人做了三件事。

  一是收编了城内留守的武装力量,用来维持城内治安。

首节 上一节 124/1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