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122节

  次日的清晨,太阳依旧从东方升起,朝霞洒在了水面上,被海浪打散,波光粼粼。

  而邓子龙也结束了营堡内的战斗,开始点检自己的战利品,所有的盔甲、刀剑、罗经、海图、船志、火铳、火炮等一律留存,军士们在战场上割着首级。

  邓子龙俘虏了总指挥高第,他认识邓子龙见到邓子龙就恼羞成怒,拔出了佩剑要求决斗,被邓子龙一个回合就放到了,而张元勋俘虏了吕宋总督区总督弗朗西斯科,梁守愚去追击逃走的副总指挥勒比撒里。

  邓子龙还俘虏一个人,罗莉安,这个女人看到邓子龙的面孔时,格外的惊讶,这个在马尼拉,风流倜傥带着东方君子魅力的人,居然是个军将。

  殷正茂站在朝阳中,驻足而立,金红色的霞光洒在了他的布面甲之上,他看着市政厅和总督府的建筑,不断的点头说道:“颇为精美的建筑群。”

  广场之上,有一组雕像,这些雕像神态各异,斗志昂扬,而在雕像的石柱之间,有铁栅栏间隔,铭牌上刻着几个字,通事说,上面写的是:巨人与神的战斗。

  穿过铁栅栏能看到里面的市政厅大门,大门上有一个巨大的徽章,那是一个族徽,代表着大佛郎机王室,殷正茂在里亚尔银币上见过那个徽章,而在巨大的族徽之下,是几个附属国的徽章,通事并不清楚,那代表着什么。

  不同于大明的棱角分明,这里充满了各种曲线,各种线条比例恰到好处、半圆形拱券、充满了各种柱式构图的要素,以穹窿为中心的建筑群,确实非常精美。

  “唯一遗憾的是,缺少一个洗澡的地方。”殷正茂对着来到跟前的邓子龙笑着说道。

  邓子龙颇为认可的点头说道:“的确,接下来做些什么?我们一天,就干完了本来筹划五个月甚至一年要做的活儿,攻破这座营堡。”

  殷正茂的所有计划中,甚至连战败的计划都有,唯独没有一日就攻破营堡的打算,这一切来的太快了,快的让邓子龙都有些摸不清楚头脑。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修好这个水门。”殷正茂指着被炸开的水门说道:“其他的一切照旧就是。”

  “一切照旧?”邓子龙面色不解的问道。

  “对,先什么都不做,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殷正茂颇为确切的说道:“我们要适应这里的一切,这里的一切也要适应我们,这个营堡就很好,现在是我们的了,红毛番的统治方式,在我们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方案时,暂时不动。”

  “我高估了红毛番,更确切的说,我高估了远渡重洋而来的红毛番的战力,他们大约和林阿凤的下属实力相当。”

  殷正茂站在一个胜利者的角度,客观的评价了红毛番的战斗力,和海盗无二。

  殷正茂进一步解释道:“来到吕宋的红毛番都是走投无路才出海谋财之人,这些红毛番多数都是罪犯,佃户,或者想要发财的亡命之徒。”

  “他们没有更好的路,才来到这里谋求发财,并没有什么凝聚力可言,更别提战力了,只不过是因为吕宋遗王这些海外番夷,根本没有办法攻破他们的营堡罢了。”

  “这也是他们如此轻易落败的原因,大意和傲慢。”

  “和我们大明一样。”

  邓子龙不确信的说道:“和我们一样?”

  殷正茂笑着说道:“对啊,和我们一样,对自海疆而来的敌人疏忽大意,不以为然,抱着天朝上国的心态,以番夷一体混淆看待。”

  “没事,一切都不算晚。”

  张元勋也处理完了手中的战俘,向着总督府而来。

  殷正茂在参观完了市政厅踏入总督府前,眉头紧蹙的看向了海面,对张元勋和邓子龙平静而底气十足的说道:“战争,才刚刚开始。”

  攻破了马尼拉城堡,只是战争的开始,不甘心的红毛番绝对不会看着他们经营了十几年的海港,拱手让人,哪怕这个地方,本身是大明的朝贡国,哪怕这个地方,大明早在永乐年间,就任命过吕宋总督。

  对付强盗,要用强盗的逻辑。

  追击而去的梁守愚在中午时候,就回来了,红毛番的副总指挥勒比撒里被阵斩,梁守愚没能俘虏对方,对方且战且退,抵抗意志极为强烈,梁守愚只好将其全部击杀。

  而那个从密雁港逃脱的守将撒示洛,是接下来要清剿的对象,这些红毛番必须一个不剩的剿灭,而撒示洛在得知马尼拉城堡被攻破后,立刻联合了吕宋军队,想要夺回属于他们的领地。

  撒示洛带领的红毛番、吕宋人联军,并没有给殷正茂带来多少麻烦,大明的南兵加招安海寇,战力更强几分。

  战斗还在继续,而满载着各种战利品的甲板舰缓缓的离开了马尼拉港口,在一艘战座舰,两艘斗船的护航下,向着大明而去。

  而这次夹板舰回航的路线,并不是至广州府,而是直接到基隆,因为黑潮的缘故,到基隆只需要四天,而后到松江府市舶司,这段航程,只需要短短的十五天,黑潮洋流,果然是大洋中的河流,顺流而下速度极快。

  从松江府至大明京师需要十五天,捷报快马加鞭的送回了京师的时候,已经是十月下旬了。

  这份捷报来的极为突然,连朱翊钧都没做好准备。

  “召元辅过来奏对。”朱翊钧颇为兴奋的说道:“朕以为殷正茂可以赢,而元辅以为殷正茂不好赢,但是殷正茂还是殷正茂啊,他果然赢了。”

  吕宋的西班牙军队本身就不是很强,和没有强化过的林阿凤打的有来有回。求月票,嗷呜!!!!!!!!

第117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国用之费出无经

  “先生啊,殷部堂他真的赢了呀!”

  “部堂到底是怎么想到用药船开水门的?此计极妙哉!所获除金银之外,皆运抵南衙,眼下正在抄录,不日送入京师来。”朱翊钧召见了张居正还没等张居正见礼开口,就对张居正说了这个好消息。

  朱翊钧对殷正茂的胜利,颇为欣喜,将塘报递给了张宏,张宏送给了张居正查看。

  张居正在来的路上,已经听冯保把事情说清楚讲明白了,再看到塘报,也是露出了笑容。

  他看得出来,小皇帝对这次的胜利,真的很高兴。

  “殷部堂此法…靡费极重。”张居正对殷正茂的做法也是有些感慨,两艘船的火药,朝廷都快穷死了,他倒好,放了个大烟花,至少五六万银子砸进去了!也不心疼。

  朝廷为了几两银子斤斤计较,殷正茂撒钱如流水!

  红毛番根本就是被银子给炸死的!

  张居正看过邓子龙探闻情报,那个营堡建造,确是不大好啃,殷正茂这一力降十会的法子,减少了浙兵的消耗,是银子重要,还是军士重要,张居正认为军士更重要些。

  “赢了就好。”朱翊钧小手一挥,表示既然打赢了,怎么打赢的不重要。

  那贪腐旧账就暂且不论,你赢你有理,你一直赢,就一直有理,朱翊钧也重循吏,每一个能做事的人,都需要被珍惜,就眼下大明这局势,每一个做事的人,都应该得到礼遇。

  大明都烂成这个模样了,还愿意肯效死命,为国驱使,为国之肱股。

  “所获无金银之物?”张居正敏锐的察觉到了盲点。

  所有收获里,唯独没有金银,这不正常,大佛郎机人大帆船一次到港就是四百万两银子,这攻破了佛郎机人在吕宋的营堡,战利品清单上的金银之物,哪里去了?

  又是这样,殷正茂九成九又私底下分了。

  “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没有这等道理。”

  “殷部堂手下都是些什么人?他依仗客兵从浙江募集,而林阿凤本就是海寇,无重赏,如何能战?财货之事,等殷部堂回京再问便是。”朱翊钧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

  贪腐的事儿,暂且不论,等殷正茂啥时候回京了,亲自问问再说。

  贪就贪点呗,殷正茂又不是应天府尹顾章志,四十八万银子,顾章志硬生生的贪了三十六万,人家都是雁过拔毛,顾章志是雁过留毛!这么大个窟窿,朝廷不抄家,找谁填这个窟窿去?

  殷正茂摊派了折银十二万两助军旅之费,自己就拿了三万两,这已经很清廉了!

  清末李中堂李鸿章,当国数年,就贪了四千万两银子,那是何等国之巨蠹?关键是李鸿章拿了钱还干不成事,这就是天大的过错了。

  朱翊钧看着手中的奏报和战利品清单,上面最重要的就是船志、海图、火炮等物,尤其是造船厂里那条建了一半的战舰,西班牙有西班牙的国情,大明有大明的国情,参详西班牙的船只设计,大明应该可以设计出合适自己的船只来。

  “船志、海图、火炮、四分仪、六分仪、八分仪,也是海上牵星过洋、海事学堂办学所必需,先生以为这些东西,值多少钱呢?无价也。”朱翊钧摇头说道。

  金银阿堵之物,这些东西才是让朱翊钧格外看重的,殷正茂直接将其完整的带了回来。

  “陛下圣明。”张居正沉默了一下俯首说道,陛下这个常有理,说服了张居正,知识价值多少呢?这很难用金银去衡量,知识无价,殷正茂拿走的是金银,带回来的东西却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

  朱翊钧颇有些感慨的说道:“这份军功也有先生的功劳,若非先生举荐,殷部堂满腹经纶、一腔热忱,何以得展布?殷部堂乃非常人行非常事,戴者在野,嫉者在朝,言官不敢违私门请托,口诛笔伐,若非先生一力回护,殷部堂怕是连平倭荡寇都不能了结。”

  “遑论今日之胜。”

  “岭东积宼荡平,吕宋红夷除涤,皆先生赞谋庙堂,致无遗策,功当首论,拟敕来行,升恩荫亲如是,再荫先生一子入国子监为官生。”

  正三品恩荫一人入国子监为官生,正一品为三子,朱翊钧又在盘算着给张居正搞正一品待遇,而后顺理成章的给张居正升为太傅。

  张居正一听一甩袖子,赶忙跪下叩头说道:“臣等仰见天恩隆重,未敢面违,然岭东荡宼,吕宋涤夷,为将兵上下勠力同心而督臣将士协心奋力所致,臣等官居禁近,职在代言,既无亲冒矢石之劳,又非典司戎旅之任,岂敢贪冒天功?”

  “横予滥及,以失远方将士之心,乖朝廷激劝之义也。”

  “臣不敢受。”

  军将的功劳就是军将的功劳,他张居正不能贪这份功。

  从一开始张居正也不太看好这次征伐,他不反对,但也没有明确的支持,只是南澳岛林阿凤盘踞需要解决、客兵征战岭东也需要安置,所以才同意了这次的试探。

  红毛番多少有点不禁打了,这也不奇怪,从正德年间,佛郎机人至大明,有一次打得过大明水师的吗?

  给红毛番一点面子,叫他们佛郎机人,不给红毛番面子,叫他们立刻入土!

  朱翊钧看张居正就觉得这人很没意思,他想了想说道:“先生快快请起,说事就说事,那就赏银百两、纻丝六表里、蟒衣一袭,稍示酬报之典。宜承恩眷,慎勿又辞了。”

  张居正对这个正一品的待遇,一直很抵触,这种抵触是全方面了,不收回就一直上奏。

  上次高启愚搞得应天府乡试案,张居正一连上了四道奏疏,请皇帝褫夺,朱翊钧也只能下印褫夺。

  “臣遵旨。”张居正一听是给钱给东西的赏赐,就不推辞了,沾点光可以,贪天之功,那是要上史书,遗臭万年的!

  张居正俯首说道:“兹盖伏遇皇上英资天纵,睿学日新。焕乎尧文,阐乾坤经纬之秘;康哉舜绩,追明良喜起之风。臣愚幸甚!天下幸甚!”

  “殷部堂厉害,跟朕有啥关系。”朱翊钧摆了摆手,继续美滋滋的看着塘报上的清单。

  商船、战船、过洋船都有,这一战的收获,足够大明消化几年了,小皇帝的手在桌上的不断的敲呀敲呀敲,他大约已经猜到了殷正茂,到底把金银花到了哪里去。

  张居正看着小皇帝沉思,颇为感慨,此战能胜,全仰赖陛下英姿天纵。

  元辅张居正对自己的话负责,一口唾沫一口钉,陛下英明就是英明,他这么说是有理由的,而且历历有据,绝非谗言。

  他在万历元年正月,曾经专门上过一道《谢召见疏》说:惟召见辅臣,乃祖宗朝盛事。先帝临御六年,渊穆听政,屡经群臣奏复,俱未蒙赐允,天下臣民,仰望此举,殆非一日。

  皇帝召见辅臣,张居正还要专门上一道奏疏谢恩,这是因为先帝临御六年,未曾一次召见过辅臣,文渊阁就在文华殿对面,可是先帝一次都没有召见过高拱、张居正。

  这一本奏疏可谓是僭越至极,为尊者讳,先帝已去,就是做错了,怎么能说出来?

  但是张居正就是说出来了,而且还请小皇帝见辅臣、廷臣、朝臣、外官、县丞、耆老、百姓、外使。

  御门听政、召见辅臣商量,让国事正常运转起来,陛下做得真的很好很好。

  而另一方面,则是关于殷正茂给小佛郎机人加税供养内帑,小皇帝大手一挥,直接砍了宫里的预算,给极南打仗用。

  殷正茂能在吕宋这么霍霍红毛番,和这笔银子有很大的关系。

  隆庆二年时,张居正上过一道《请停取银两疏》,穆庙时宫中多费,隆庆二年,隆庆皇帝专门下旨,问户部要三十万两银子。

  户部上奏说,边费重大,国用不足,乞求圣明停止取用。

  张居正诤谏奏曰:生民之骨血已罄,国用之费出无经。臣等日夜忧惶,计无所出。

  这一本奏疏上奏之后,如同石沉大海,张居正只好再上奏言,数次之后,终于得了隆庆皇帝的回复:朕览卿等所奏,户部银两缺乏,内库亦缺银两,朕方取。既这等说,且取十万来。卿等传示,不必再来奏扰。

  最后还是隆庆皇帝还是从国帑支了十万两银子。

  当时国家财用大亏,本就没钱,嘉靖时候,祖宗成法也有细则,国家藁税,皇宫内帑拿走三成,国帑拿走七成,隆庆元年,月港抽分,国帑内帑五五开。

  这都是定好的事儿,结果隆庆皇帝出尔反尔,又拿走了十万两白银。

  而小皇帝呢,大手一挥,砍了宫里的预算也要支持殷正茂放烟花,打红毛番,这是何等的英明之举?

  生财有道殷正茂,根本就不缺钱,他缺的是信心,张元勋等人缺的也是信心,这样的圣恩,殷正茂怎么能不感激涕零输忠社稷呢?

  凌云翼认为殷正茂是流落民间的宗亲,否则如此圣恩,很难解释!

  “哎呀,朕知道了!”朱翊钧一拍桌子,恍然大悟,他刚才思考的问题已经找到了答案。

  走神的张居正回过神来,疑惑的问道:“陛下因何事如此欣喜?”

  朱翊钧笑着说道:“朕知道殷部堂把银子用到哪里去了,先生看,殷部堂说,要把那个没修好的夹板巨舰修好,明年三月营造成,用以守备之用,造船怎么可能不花银子呢?所以,他拿了金银,就拿了吧。”

  吕宋战事只是一个开始,明年大帆船再至大明,殷正茂没有大船,如何应敌?

  张居正仍然非常坚持的说道:“殷部堂子嗣入国子监为官生,等吕宋稍安定,宜召殷部堂回京叙职。”

  殷正茂带着的是浙兵,如果财用自主,就是藩镇之虞。

  一旦殷正茂等一众变节,甚至跟红毛番沆瀣一气、蛇鼠一窝,那么吕宋、马尼拉,就成为了祸患的源头,那就是比红毛番、倭寇更加可怕的海寇之患。

  所以张居正素来反对殷正茂贪腐,无论他贪了银子拿去做了什么。

首节 上一节 122/6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