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233节

  这是大明新造的火铳管,朱翊钧对这种管材非常满意,这不是无缝钢管,只是将造炮的内冷技术运用到了铸管,就是个半成品,之后再以铁挺一条大如箸者为冷骨,开始渗碳锻造,锻造完成之后,再以四棱钢锥如箸大者,透转其中,使极光净,则发药无阻滞,再以钢锥镗削膛线,用以让铅子旋转,更加精准。

  戚继光说的很明白,膛线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方便清理火铳内壁而设计,后来发现,这玩意儿的妙用。

  “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三娘子行大礼,看着文华殿偏殿分区安置的种种物件,眉头紧蹙,尤其是那七个橱窗里放着的一堆书籍。

  这里很多物件都有被使用的痕迹,显然,这不是摆出来给人看的,而是小皇帝真的在用。

  “免礼。”朱翊钧示意张宏将一根火铳管递给了三娘子说道:“戚帅刚弄出来的好物,以前大明一年只能锻造一万支火铳,现在大明一年能造五万支了。”

  三娘子拿到了火铳管,清楚的知道这是什么!

  她也有火铳,还是从吴兑私宅里顺走的一支很精美的火铳,这个东西粗制滥造,但它是个胚子,只需要锻造一番就是强大的火铳了。

  “陛下,好仁之君,必能王天下,则欲王者,惟在强仁而已!今日观陛下身边皆是聚敛、好兵之徒,孟子有云: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天有好生之德!汲汲然举行仁政以爱养生民,然后人心可收,王业可致!”三娘子看着手中的火铳管,劝小皇帝行仁政,不要误入歧途,在歧途之上越走越远了,回头是岸!

  “不是…若是言官这么跟朕说也就罢了,忠顺夫人乃是边外之人,就不要谈这个了。”朱翊钧直接被逗笑了。

  三娘子说皇帝身边都是聚敛、好兵的人,这是不修仁政,应该高举仁政的大旗,休养生息,收拢人心,维护统治。

  三娘子也知道味儿不对,但是她实在是没招了,只好拿出了务虚那套,结果皇帝根本不吃这套。

  她想了想眉头紧蹙的说道:“陛下啊,大明仗火器之利,殊不知这火器到了雨天就不能用了。”

  朱翊钧连连摆手说道:“朕习武,弓箭到了雨天也不能用,你们北虏夏秋入寇,我们大明冬春进攻,彼此彼此嘛,都会挑选利于自己天时的时候。”

  三娘子发现了,这小皇帝是不好糊弄的。

  “忠顺夫人,朕让你看这火铳管,就是告诉你,也让你告诉边外之民,大明振武之心,这不是先生、戚帅二人,朕在支持他们,朕本身就习武,这也是一种支持,莫要自误。”朱翊钧的语气平静,但是话里话外都是威胁。

  大宁卫的纷争对于俺答汗来说,可以坐山观虎斗,但是接下来的战争,俺答汗就该如坐针毡了。

  大明旨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将土蛮汗完全驱离辽东,左翼无论是和右翼合流,还是趁机南下威逼朝廷,那都不是朱翊钧想看到的。

  朱翊钧希望大明和俺答汗的冲突,矛盾激化,能够在朝廷复套的时候点燃。

  不过,他已经吃了一碗夹生饭了,如果俺答汗非要让小皇帝吃第二碗夹生饭,那朱翊钧也不介意。

  京营扩军十二万,防的就是夹生饭吃不下去。

  “命妇遵旨。”三娘子也不再逞口舌之利,面色凝重的说道。

  “忠顺夫人屡次奔波,边衅渐止,圣母仁慈,说忠顺夫人不易,今日赐如意一对,大氅一件,朕赐尔火铳一支,好自为之。”朱翊钧示意冯保恩赏,下面的人已经谈完了,朱翊钧就是走个流程,例行赏赐。

  “陛下,若是顺义王愿意内附大明,可能换到边外百姓安定?”三娘子谢恩之后,突然问道。

  “朕听戚帅说,忠顺夫人读矛盾说?”朱翊钧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了一句。

  “读过。”三娘子点头说道。

  朱翊钧笑着说道:“还没打够,再打几次,直到一方彻底认输才能达到冲和的状态。”

  “陛下圣明。”三娘子叹了口气,朝廷在扩军,在征战,战事仍然会发生。

  朱翊钧还赏赐了三娘子一个纽伦堡蛋毫表,这个表可以精确计时,算是额外的加赐。

  大明国姓爷泗水伯殷正茂,带着部署到吕宋总督府的五桅过洋船,出现在了马尼拉的港口。

  在这艘大船到港的时候,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和奔走相告,马尼拉所有人,全都云集到了港口,当看到了大船停泊,殷正茂站在船头时,所有人爆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人声鼎沸。

  殷正茂离开了马尼拉,所有人都知道殷正茂去领船了,具体能不能领得到,所有人都心里打鼓。

  领到了。

  张元勋被两广总督凌云翼搬去当救兵了,所以接船的是邓子龙。

  邓子龙看完了朝廷的敕命,疑惑了很久才说道:“果然,和我们的猜测是一样的,殷部堂果然是皇室流落在外的朱家人啊,这都是国姓爷了!”

  “莫要胡说!”殷正茂扶额,这个梗,是彻底过不去了。

  “红毛番的大船到港了没?”殷正茂比较关切这个问题,今年的大帆船,比往年来的更晚一些。

  “到了,也没到,安东尼奥已经到了,见面再说吧。”邓子龙看了一眼罗莉安,叹了口气说道。

  安东尼奥的神情落寞,而且酒气熏熏,经过邓子龙的复述,殷正茂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安东尼奥有五条大帆船,去年来了三条,两艘差点迷航,而这次来了三条,两艘彻底消失在无垠的大海之中。

  一条船被突然凸出水面的巨浪给直接腰斩,救回了一些海员,而另外一条船,则是迷航了,缺少舟师的船,在海上迷航,等于宣布了死亡。

  诡浪,在泰西的文化中,是海怪喷出的水柱,是一种风平浪静之下,突然的、平白无故的出现的一种十丈高的诡异巨浪,来得快,去得快。

  安东尼奥的情绪一直不是很高,在看到了大明的五桅二十一帆面的过洋船的时候,安东尼奥终于恢复了清醒。

  “这艘船,去年还停留在松江府的船坞里,今年就到了殷总督的手中吗?”安东尼奥惊骇无比的看着五桅过洋船,他想起了去年他进献了一大堆的农作物,大明皇帝非常高兴,最终赞同了对安东尼奥的投资和支持。

  而这条船,大明皇帝答应过,卖给安东尼奥。

  殷正茂站在栈桥,看着那条五桅过洋船,满脸笑意的说道:“是的,你如果想买的话,得去京师,求得陛下的诏书,大明船坞在建十二艘五桅过洋船。”

  “真的吗?真的是解了我烧到眉毛的急事,那个词怎么说来着?哦,燃眉之急。”安东尼奥太庆幸去年入京献出宝物了,能从大明买到船,是一件幸运的事儿。

  远洋航船必然要多艘船,分摊风险,最重要的白银,在他的旗舰上放着,他有钱,没船,就是这段是他最困扰的事儿。

  当看到了五桅过洋船的时候,安东尼奥心情变得极为愉悦。

  比大帆船更为先进的远洋船。

  昨天在群里晒了一个截图,说的就是大明金国的商贾,把自己称之为大明的看门狗。求月票,嗷呜!!!!!!

第201章 拿着我的银子,离开我的船

  安东尼奥看着那艘五桅二十一帆的过洋船,而他即将拥有两条这样的船,那是他用自己赚的白银换到的,他再次看到了希望。

  “令我感觉到奇怪的是,这艘船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安东尼奥看着雄伟的帆船,眉头紧蹙的问道。

  大明皇帝胆子好大!

  安东尼奥不能理解,这艘船是大明封舟和夹板巨舰改良而成,尤其是那一排排的火炮,着实是看得心惊胆战,他不明白为何这艘船出现在了吕宋。

  “我的问题殷总督可能没有听明白,吕宋对于大明,就像是佛得群岛对于西班牙和葡萄牙,佛得群岛、佛得角已经完全自由了,很难想象,大明的宫廷为何会决定在吕宋布置如此强大的火力,大明的皇帝,难道不害怕吕宋总督和红毛番、倭寇、黑番、亡命徒们联合在一起,侵略大明的沿海地区吗?”

  “我们很担心这个问题,因为佛得角的海盗不断的侵扰港口,比如杜盖·特鲁因,他本来是贵族,后来成为了海盗,和法兰西人一起攻占了我们的港口,索要赎金,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安东尼奥不相信大明朝廷不会有这种顾虑,但是大明的决策,这艘船已经在马尼拉部署了。

  自由的佛得角是完全没有任何规则的自由,这种自由真的是自由吗?可是自由有了规则,那还是自由?

  殷正茂沉默了片刻的说道:“朝廷对我的要求其实并不算高,阻拦红毛番对大明海疆的侵蚀,防止红毛番和倭寇、亡命之徒凑到一起给大明带来麻烦;在缉私事上和大明配合,防止偷税与走私;而我做的更好,招揽了不少的海寇,在吕宋安顿,甚至还承担了朝廷流放罪犯的职能。”

  “要做到信任别人,首先要自己足够的强大。”

  殷正茂收到皇帝的行政分包任务包括了军事、经济、文化和政治,而他很好的完成了这些分包下来的任务,甚至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自己想办法让大明的海疆安定下来,他做了这么多,自然要获得朝廷的信任和恩赏。

  “做好了庆赏,做坏了威罚,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殷正茂说完,自己就笑了。

  建功立业的国姓爷不信庆赏威罚,就像是大明的刑部尚书王崇古不相信有律法。

  安东尼奥摇头说道:“你说的没错,道理上来讲,是这样没错,可现实是,现实没有正义。”

  安东尼奥这一辈子周游列国,见到了太多太多的事儿,他不相信正义,而且就他观察,大明也没有什么正义可言,正义更像是个游戏规则,包装出来让人相信的美梦,善于利用游戏规则的人,才能如鱼得水。

  邓子龙思虑了片刻笑着说道:“船长,其实我们殷部堂是流落民间的宗室子弟,这次回京,就是去认祖归宗了!这次回来直接改姓了!”

  安东尼奥眼前一亮,不住的点头赞同道:“如果是这样,那一切都合理了。”

  殷正茂也没有再反驳,因为他已经是朝廷认证过的国姓爷了。

  “现实没有正义。”殷正茂重复了一遍安东尼奥的话,颇有些感慨,大明也普遍存在这个问题。

  事实上不止一个人跟他说过类似的话,就挑唆他自立为王,而且人数并不少。

  两广倭患四起,两广总督李迁不能安土牧民,殷正茂临危受命,来到两广,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海寇直接骑着殷正茂的脸一顿输出,他打赢了,平倭荡寇,安土牧民,他都做到了。

  隆庆五年五月,权豪缙绅把持广东到广西的盐,殷正茂的变盐法,从广东到广西官运盐贩卖,从权豪缙绅手中虎口夺食,广西官运,让广西人第一次吃到了平价盐,也让广东盐丁第一次拿到了应得的报酬。

  万历二年,他消灭了最后一股倭寇。

  而这次殷正茂回京,就看到了堆积如山的弹劾他的奏疏,那些科道言官们将他渲染成为了一个钻刺贪虐之徒,殷正茂只承认自己贪,他贪是为了养客兵,不养客兵不能平倭,养客兵朝廷分文不给,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

  但是殷正茂也能体谅朝廷的难处,因为朝廷真的没有,国帑内帑连老鼠都养不起,真的没钱给殷正茂平倭荡寇。

  殷正茂只能鱼肉缙绅了。

  弹劾他的奏疏在快速减少,请他回去的奏疏反而越来越多,凌云翼现在成了两广缙绅的心腹大患!连殷正茂的名声都好了很多。

  殷正茂非常能干,可是在朝廷眼中,他还是个钻刺贪虐,若非皇帝让他吕宋来,事情会如何演变?

  张居正因为担心殷正茂有藩镇之心,会不再支持他,而言官们的攻讦,让他难以招架,最终被雪藏,更差一点,像胡宗宪一样,成为朝堂倾轧的牺牲品;而为大明征战数年,尸山血海里活下来的大明客兵,可能要就地解散,这些客兵摇身一变,从大明的忠骨良臣,变成威胁大明海疆的海寇。

  还有什么,比拿起刀对准昔日袍泽更残忍的事儿吗?

  海寇再起,恶性循环就开始了,大明的海寇越剿越多,越剿越强。

  现实没有正义,这是一句至理名言,理应如此却不会如此的事儿,时常总是发生。

  应该履行朝廷政令的官僚成了私门的喉舌和鱼肉百姓的利器,缙绅不是安土牧民,而是向下朘剥,皇帝本应该励精图治,却沉迷于奢靡享乐,衙役本应缉盗平寇,却变成了市狙衙蠧,傅以羽翼,恣吞良善。

  天下总这样,本该如此却从不如此。

  “殷总督,我很迷茫。”安东尼奥因为两艘船的损失,十分懊恼,也因此产生了一些迷茫和对人生之路的疑惑,他需要人解惑,他觉得殷正茂是个很好的求助对象。

  殷正茂满是笑容的说道:“我又不是你的神父。”

  殷正茂很了解泰西的文化,这种求助于神父是泰西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我不知道做这些有什么意义。”安东尼奥颇为无奈的说道,的确,殷正茂不是他的神父,没有任何理由为他解答人生的疑惑,但是他实在是找不到可以求助的人了。

  “那就从费利佩二世为何不能做皇帝说起吧。”殷正茂还是决定为安东尼奥解惑,一方面大明皇帝是安东尼奥的投资人之一,虽然这些投资,都需要真金白银来换,比如武器、比如海船,比如特权贸易。

  另一方面,殷正茂之所以肯解惑,是因为安东尼奥带来了大量的农作物献给了陛下。

  这些农作物对丰富大明的农业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姓爷在京师看到了宝岐司培育良种,也看到了大明不断垦荒,播种番薯带来的积极作用。

  还有一方面,安东尼奥每年带着船来到大明,将大量的白银输送到了大明,为大明的一条鞭法注入了动力,也解决了部分大明钱荒的难题。

  殷正茂颇为确切的说道:“费利佩二世是日不落帝国的王,他的船队征程遍布整个新世界,但是他依旧不是皇帝,只是国王,因为他仍然不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矩,让治下疆域稳定运行的规矩,这就是费利佩二世不能成为皇帝的原因。”

  “皇帝,Caesar(凯撒),我认为这一拉丁语翻译,更加精准,不仅仅是征伐,更是礼法纲常。”

  “我不明白。”安东尼奥再次摇头,他完全没听懂殷正茂分析费利佩二世不能做凯撒,对他人生有怎么样的指导意义。

  殷正茂看着安东尼奥说道:“你做的事情是对的,不是全无意义的,你在泰西被平民所爱戴,所拥护,但只有平民没有实力,是做不成任何事情的。”

  “贵族也好,宗教也好,费利佩二世的实力对于你而言是一个不可翻越的大山,你需要不断的增强你的实力,平民拥有力量,但是这些力量,需要用更加有效的手段,才能将其体现出来。”

  “更加明确的说,你需要更多的火铳、更多的火炮、更多忠诚于你的基层军官、更多训练有素的军士,否则你和费利佩二世争夺小佛郎机,只会被费利佩二世当做战利品给斩首示众,成为他武功赫赫的佐证之一。”

  “你如果有两万人,他就需要思考平定你的代价,如果你有五万人,他就会踌躇不前,如果你有十万人,他会承认你是小佛郎机的国王!”

  “力量,要掌控在自己手中!”

  殷正茂说最后一句的时候,在安东尼奥面前攥紧了拳头。

  安东尼奥没听明白,但是罗莉安听明白了,其实殷正茂所言所语总结来说,订单,赶快下单,安东尼奥,打钱。

  一艘五桅的过洋船最起码需要十五万两银币,而配套的军械等物,又要五万多两,最后武装这只过洋船,安东尼奥要付出更多的白银。

  罗莉安只能说,殷正茂不愧是大明的读书人,要订单还说的如此理直气壮。

  殷正茂也不是在诓骗安东尼奥,这个私生子想要争夺葡萄牙的王位,没有军队,只有平民的支持,只会被枭首示众。

  殷正茂在吕宋其实也非常的忙碌,吕宋也变了模样,之前的红毛番堡垒的水门并没有被封堵,而是以伸出海面的炮台所笼罩,这样一来,想要复刻殷正茂一力降十会的战法,已然不可能。

首节 上一节 233/6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