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275节

  王崇古越看越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天蓬,而那个耳报神就是自己的师爷,这天蓬元帅缺马,怎么看都是当初他贿赂高拱的把戏!

  “你还写了多少?”王崇古不舍得打,他儿子这次考中了进士,给祖宗争光,但是不打又不解气。

  王谦知道自己亲爹的力道,他跪在地上,低声说道:“写了一百回。”

  “多少?!”

  “一百回。”王谦老实回答。

  “气煞我也!”王崇古的鞭子用力的抽下,却打在了桌子上,他还是有些不舍得打儿子,这儿子是个独苗不提,还这么有出息,已经是进士了,打不得了,孩子大了不由爹。

  “为什么要写这些?”王崇古有气无力的问道。

  “孩儿想去都察院。”王谦再拜说道:“父亲,孩儿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人,全都是折腾人的本事,去都察院折腾人,最为合适,海瑞要反贪,他是一把神剑,但是只有正道,没有奇术,便独木难支,孩儿折腾人还是有些天分的。”

  “正奇相生,变化无穷。”

  “呼。”王崇古吐了口气一愣,歪着头看着王谦,面色愈发的古怪,嘴角抽动了下说道:“你要去反贪?稍有不慎,万劫不复。”

  “孩儿没别的选择。”王谦大声的说道:“孩儿会做些买卖,但是这毛呢厂的买卖眼看着越做越大,而且还会更大,再占着,陛下不要我们的人头,元辅先生也要取我们人头一用了。”

  “不如一条道走到黑,反贪得罪人,对咱们家而言,却最为安全。”

  “起来吧。”王崇古挥了挥手,坐在了太师椅上,面色古怪的说道:“儿呀,你也大了,可想好了,哪怕去翰林院做个清贵文书,去格物院做个格物博士,也比去都察院打滚强啊。”

  “想好了。”王谦十分确定的说道。

  王谦喜欢算学,他其实也想去格物院做博士,他很羡慕但是他和张嗣文、焦竑不同,他们家是在张四维谋逆大案中,唯一逃出生天的一家,只能在支持皇帝这一条路走到底,根本没有回头路可以走。

  王谦最擅长的是蛊惑人心和心狠手辣,做御史,确实合适。

  “也行吧。”王崇古挥了挥手说道:“我去全楚会馆一趟,你去请下吏部尚书万士和。”

  “请吏部尚书万士和?”王谦有些疑惑的问道,要去全楚会馆,为何要请万士和一同前往?

  “你不是能编故事吗!你自己悟啊!别让老子给你讲啊!编排你爹,你真的能干的出来!呸!”王崇古一听就是一阵恼火。

  王崇古很气,给王谦讨官位,这个过程还会被王谦编成章回体的小说本,发到全晋杂报上被人指指点点,他不气才怪,关键是作为老子,他不得不这么做,这才是最气的。

  “带我一起去吧。”王谦想要收集素材,自然要去看。

  王崇古用斜眼看了一眼自己的独生子,甩了甩袖子,立刻离开,王谦无奈去寻万士和。

  王崇古去请万士和的逻辑很简单,因为所有的廷臣,只有万士和和海瑞完全是陛下的人,其余人都不是,都有自己的派别,而万士和是一个无党派奉旨骑墙的人物,而正是有了这种人物,才让做事,有人见证。

  之所以不叫海瑞,是这种脏事,叫海瑞做见证,那是羞辱,海瑞可以事从权宜,但是罪恶在眼皮底子进行,那海瑞断不能坐视不管。

  王崇古来到全楚会馆的时候,带了一点山西的土特产,山西小米,山西小米粥这东西最是养胃,而张居正的肠胃不好,还喜欢吃辣,皇帝每次到全楚会馆蹭饭,都要特别叮嘱游七,不许给先生吃辣。

  自从小皇帝到全楚会馆蹭饭之后,张居正就再也吃不到辣了,味如嚼蜡。

  王崇古和万士和来到全楚会馆的时候,看到张居正在哼哧哼哧的种薯苗,又到了薯苗下地的季节,张居正每年都要亲自种一下,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告诉孩子们,货架上真的长不出米粱来,当风力舆论完全集中在了非物质生产时,谁来进行物质生产?

  “元辅真的是好雅兴。”王崇古面色如常的拍了一句马屁,求人办事,自然要说好话,张居正的爱好的确是格外奇怪,别人是琴棋书画,他是刨地制作淀粉。

  张居正拍了拍手说道:“今岁,西洋来的棕榈油到港二十五万斤、鱼油到港三十二万斤,来自琉球和吕宋,内廷花了不少钱,把鱼油和棕榈油买下,用船,拉到了天津卫,日后这东征饼,就不难吃了。”

  戚继光不喜欢光饼这个称呼,而是喜欢东征饼,这军粮是军民共同发明,虽然和他关系密切,但他还是喜欢叫这个东征饼,陛下每天都要嚼一个光饼,算是和军兵同甘共苦之举,这饼终于不再难吃了。

  这年头的光饼最大的问题是硬,没油水,但是现在,完全没有这种困扰了。

  王崇古和张居正客套了一番今日白天月光皎洁之后,王崇古讲明了来意,开口说道:“犬子的文章,倒是让人见笑了。”

  “王谦讲得很好,虽然是借着西游记平话新编的名义,但是在说什么,我们都清楚。”张居正面色更是复杂,王谦骂王崇古,何尝不是骂张居正呢?

  张居正一直不喜欢反贪,他是个追求效率的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吏治现状,也没有反贪的余地和空间,但是随着新政在陛下的鼎力支持下,终于有了反贪的可能。

  这也是张居正一直被人诟病的一点,他拿别人银子。

  “犬子想去都察院,还得请元辅行个方便才是。”王崇古把话讲明白,葛守礼已经老了,眼下都察院海瑞当家,去都察院就是去反贪去了。

  “王谦倒是蛮适合反贪的,他最擅长琢磨人心。”张居正有些好奇的问道:“他准备从哪里入手?”

  王崇古是真的不想说,但他还是无奈的低声回答道:“外室、妾室入手。”

  “嗯?”万士和猛地瞪大眼睛,看着王崇古,叹为观止的说道:“令郎真的是…聪颖。”

  求月票,嗷呜!!!!!

第233章 陛下比王谦还坏!

  “让王谦去格物院吧。”张居正并不认为王谦是个坏人。

  在政治倾轧中,为了保证自己活命用的手段而已,政斗和战场一样,赢家通吃。

  如果是张四维一把火把皇宫给点了,把皇帝给烧死了,李太后下懿旨让潞王登基,而后让张四维入阁,张居正的下场不会比张四维好到哪里去。

  在一个零和博弈,斗争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而且王谦为了自保,对张四维下的那些手段,缺少证据,王谦的手脚实在是太干净了。

  让王谦去到格物院,这孩子就不用继续做坏人了,谁天生想当坏人?这个年纪中了进士,哪个不是一腔热忱,要将这蝇营狗苟的肮脏朝廷,变成朗朗乾坤?

  但是这走着走着,人就慢慢的变了。

  “能去吗?”王崇古就这么一个儿子,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到格物院里,做个算学博士,远离倾轧。

  “当然,会试之前,陛下就说过了,王谦是个聪明人,而且对算学很有兴趣,即便是不去格物院,也可以去毛呢官厂做个大把头,把做生意的门道摸清楚。”张居正十分明确的告知了王崇古,大明皇帝真的这么说,也这么做。

  只要王崇古还是聚敛兴利的臣子,朱翊钧没有理由对王崇古动手。

  “陛下确实这么说过。”万士和喝了口茶,看着王崇古非常明确的告知。

  这不是张居正在耍手段,这矫诏之罪,那可是谶纬的谋反,陛下说的话,是不能随意曲解,更不能随意更张的。

  万士和听到了,陛下确实有回护之意。

  大家都是这官场上斗了半辈子,斗到了文华殿上的廷臣,其实都非常清楚,官场是天下最大的名利场,在这个名利场里,就是强如张居正,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比如前前礼部尚书陆树声,就是张居正看走了眼。

  王崇古沉默了下来,春风吹过了玻璃窗,将茶烟吹散,而王崇古却释然的笑了笑,摇头说道:“儿大不由爹了,他有自己的主意,哪怕是我把他送到了格物院或者官厂,他志不在此,怕是还要想方设法的到都察院去。”

  “投不了全晋会馆、全楚会馆,他可以去找海瑞,把自己那套外室反贪兜售一二,海瑞必然会提举他,拦不住的。”

  朝堂之上,连张居正都不能一手遮天,既然王谦打定了主意要走这条路,那便让他走走试试,撞得满头是包,就知道改悔了,王谦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即便是王谦出了什么意外,王崇古也不会绝后。

  “那就依大司寇所言。”张居正点头,略显有些疑惑的说道:“这个外室反贪,到底是怎么个做法呢?”

  王崇古笑着说道:“这城里走街串巷,消息最灵通的便是这三姑八婆,尼姑、道姑、卦姑、媒人婆、接生婆、挽面婆、舂米婆、洗衫婆、担担婆、食奶婆、姑仔婆,这走街串巷的,从她们手里就能找到这外室所在。”

  此言一出,连张居正都喝了口茶,他似乎误会了,王谦可能真的是那种天生适合官场,坏到流脓的那种人,这是人能想出来的思路吗?

  这三姑八婆,只要是外室,都要接触到,这稍微问两句,那基本八九不离十了。

  这外室反贪,最难找的就是找到这个外室,很多京堂朝官养外室,那都是事发了,要么被正室给知道了,要么是外室生了儿子,不甘心这么不明不白,哪怕是让孩子做个庶出,也要登堂入室。

  但王谦,真的是个读书人,坏的心肝脾胃都是黑的。

  万士和听完,呆滞的说道:“令郎,果然在此道很有天赋啊。”

  此子颇有酷吏之资!

  当酷吏那也是要天赋的,若是没点天赋,当酷吏是要被人玩死的,显然王谦这个家伙,有酷吏之资。

  “三姑八婆的嘴最是碎碎念了,但是也不太好让人开口吧。”张居正提出了自己的疑虑,这三姑八婆就是知道,那对紧要人物,必然是三缄其口,怎么可能轻易透露出去呢?

  “三姑八婆招人嫌,三教九流下九流,她们奔波是为了什么?为了生计,为了钱。她们最怕的是什么?卷到这朝堂的斗争里,死的不明不白,若是有个机会,说出去秘密,就可以直接远走高飞,很多人都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王崇古面色复杂的解释了如何让三姑八婆开口。

  他见过儿子的手段,白银开路反而是下乘手段,最多还是利用人心,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

  王谦在收买那些张四维的佣奴时,总是能够精准的将其收买。

  张居正没有继续问下去了,因为只要找到外室,那接下来要做什么,不言而喻了,京堂百官们,最喜欢干的事,就是让外室把持那些个买卖,自己清清白白,这些个外室,大抵就是个账房的存在。

  有些不方便直接送钱,打听到了道儿,就送珍奇给这外室,这看似是绕了一个圈,但其实并没有绕圈。

  这都是心知肚明的玩法了,真的要收钱办事的时候,这进京办事的外官、经纪、买办、掮客们,才能知道这外室究竟是何人,而且能搭上这条线了。

  找到外室,等于抓到了这个京堂官的命。

  “等殿试之后,就让他走马上任吧。”张居正选择了妥协,让王谦闯一闯就是,他思虑了半天说道:“大司寇啊,让王谦一定注意安全,把人给彻底惹恼了,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他知道的,但是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自求多福吧。”王崇古长长的吐了口浊气,他作为老爹能做的就只能做到这里了,日后的事儿,就只能看王谦本人的造化了。

  三日后,是大明朝的殿试,朱翊钧已经进行过了一次殿试,到了这个环节,比的不是才学,而是写的字好看与否。

  写的字好看,陛下一眼看中了,就能点个状元。

  殿试其实只点前三甲,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位,除非说有那种比较特殊的例子,才会额外下调名次,一般都以会试名次为准。

  比如永乐十九年,会试第一的于谦,在朱棣刚刚乔迁新居的时候,以策伤时,用策论,指责文皇帝在坐稳皇帝这些年的一些错误决定,包括了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天下疲惫等等,这也是事实。

  文皇帝朱棣打了一辈子仗,面对于谦的指责,最后也是将其下调了名次,没舍得杀于谦。

  这次殿试的地方,在文华殿,朱翊钧和明公们都跟学子们见了面,而后,皇帝便带着明公们离开了,这些人未来可期,但是他们的未来,还很远。

  朱翊钧在殿试之后,专门召见了焦竑、冯梦祯、张嗣文、王谦四人,焦竑是状元,冯梦祯是榜眼,张嗣文是第二甲第一名,但是这个第一名就是个荣誉,因为要授其格物博士,便不会馆选为庶吉士。

  张嗣文因为张居正的缘故,不能入仕,而焦竑则是比较厌倦官场的尔虞我诈,也自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料,干脆也和张嗣文一道入了格物院。

  “得亏今年进士因为吕宋之事,多点了十五人,否则怕是连馆选庶吉士都凑不齐了。”朱翊钧尊重张嗣文和焦竑的选择,他也不指望张嗣文和焦竑能在算学上有什么大出息,只是希望他们能踏踏实实的研究算学,哪怕是清丈有他们微薄的功劳,都不枉费朱翊钧设立这格物院了。

  “臣谢陛下圣恩。”焦竑和张嗣文能卷到这个地步,自然是聪明人,陛下的意思是准了他们去格物院了。

  朱翊钧看着冯梦祯,点头说道:“冯梦祯是吧,到翰林院做了编修后,多读些书,尤其是算学。还有矛盾说,不得不读。”

  “臣遵旨。”冯梦祯明显察觉到了陛下似乎不是很喜欢他。

  朱翊钧不喜欢冯梦祯的原因,是冯梦祯这个人有狂名,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狂,本事没朱载堉大,还敢自称狂生,朱翊钧自然不喜欢。

  万历五年正月,此人和沈懋学、屠隆在环采阁喝的酩酊大醉,肆意文章,纵酒悲歌,感慨朝堂昏暗,朝中权臣当国,有北辰移位之虞,冯保奏闻之后,朱翊钧还以为冯保这个奸宦,在攻讦士林,他派了缇帅赵梦祐前往,还找到了三人的手书。

  这三人写的文章,就在环采阁挂着。

  朱翊钧不喜欢冯梦祯,他和万历二年的状元孙继皋,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行了,你们都退下吧,朕和王谦说说话。”朱翊钧大手一挥,把人撵走了,冯梦祯要是真的读书,读算学,读矛盾说,能够触碰到这个朝廷的顶层,改变自己的想法,哪还有得救,不知者不罪,冯梦祯那篇文章,更多的是书生意气。

  如果读了矛盾说,还是要当贱儒,耻辱的只会是冯梦祯本人。

  “王谦啊,要不去格物院做个格物博士吧。”朱翊钧看着王谦语重心长的说道:“这官场,吃人不吐骨头,大司寇就你这一个儿子,咱万一没护住,你出了什么意外,咱怎么跟大司寇说?”

  “这官场,龙潭虎穴,张四维你还没看到吗?”

  朱翊钧仍然给了王谦选择的机会。

  王谦入官场,会被骂,王崇古一定会代替严嵩的位置成为奸臣,而王谦就会成为严世藩,这是毫无意外会发生的事儿,王崇古聚敛兴利,王谦聪颖却心狠手辣。

  作为皇帝,朱翊钧其实不想太过苛求王谦,王崇古的毛呢官厂的水墙空调只要还没拆,王崇古就不是个奸臣,这朝中狗斗,交给老头子们便是。

  “陛下,臣已经在局中了,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那是格物博士,不是臣。”王谦俯首说道,他听出来了,陛下有回护之意,但是他其实已经上路了。

  张四维中毒、张四维家宅大火、张四维关键证据,王谦都发挥了作用,他已经在局中,入局后,就没有选择。

  王谦也不后悔,不那么做,他们老王家就给张四维陪葬了,张四维的问题是,造反无胆,做事无能,打又打不过戚继光,造反又不敢,也没人会跟着他反,那张四维不死谁死?

  皇宫大火,小皇帝甚至没有把戚帅直接召回京师来,而是等到了戚帅把大宁卫完全占据,班师回朝才开始清算。

  这是陛下完全占据了主动权。

  “说的也是,已经入局了。”朱翊钧了然的点了点头,他笑着说道:“既然要做就要做得彻底不是?”

  “朕听说了,你要从外室开始反贪,朕倒是有个主意,也不知道对不对,王卿听听,参谋一二。”

首节 上一节 275/6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