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291节

  而此时的通惠河畅通无阻,毕竟通惠河沿岸,挂着728个阴结虏人的人头,而朝阳门外,还有片快活碑林,上面都是贪官污吏的墓志铭。

  朱翊钧来到了朝阳门的五凤楼上,站在凭栏处,指着平地漕船。

  “那个光膀子的穷民苦力名字叫赵六,是隆庆四年,陕西大旱逃难入京之人,自此就在这朝阳门外住下了,城墙外是草市,就是穷民苦力聚集的地方。”朱翊钧指着人群中一个十分高大的男子说道。

  “万历三年,见陛下的那个百姓?”张居正想起来了,陛下认识赵六,还是张居正复祖宗成法,让皇帝见外官、县丞、耆老、百姓,这个赵六,就是万历三年觐见的人。

  “嗯。”朱翊钧点头说道:“朕让缇骑打探清楚了他的生活。”

  “他是苦力,在朝阳门外从漕船上搬粮为生,若是没有漕船,也会到永定河畔,搬运白土和毛料,他有三个儿子,一个闺女,家里的老三,今年两岁了,前日急病,不治夭折,他昨日就上工了。”

  “那一袋米一百五十斤,你看他,从船上扛下来,放到岸边的车里,一次堆放四袋,推到朝阳门外各大米行的粮仓里。”

  “一趟五文,一天下来能有一百文,就是一钱银子,这个活儿,一个月上不满,一个月有一两银子就差不多了。”

  张居正看向了赵六。

  赵六看起来十分的瘦弱,一个平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大户人家才讲的规矩,他倒是蓄着胡子,头发很短,这是为了干活,五月的天已经热了起来,已经背了三趟的赵六汗流浃背,汗汇聚在古铜色的背上,顺流而下。

  赵六坐在树荫下的石块上,找到了自己的水壶,仰着头,将水完全灌进了肚子,喝完之后,擦了擦嘴,露出了一个很阳光的笑容,对他来说,有活干,能赚到钱,自己的婆娘、孩子,就不用饿肚子了。

  赵六的肩膀上,放着一块麻布,他下腰肩膀顶住了漕粮上的粮袋,就那么一顶,一袋粮食就扛在了他的肩膀上,一百五十斤的粮食将赵六的肩膀压弯,但他还是咬着牙,踩过了踏板,将粮袋放到了推车上。

  “前段时间,大司寇跟朕说,那白土从大宁卫运来,有的袋子都破了,工匠们捣鼓出了一种麻袋里套麻纸的手法,这力夫扛白土,就不会弄的灰头土脸的,而且在永定毛呢厂干活,还给续水,就他们手里的那个陶水壶,就是大司寇发给赵六的。”朱翊钧对着张居正说着。

  赵六很喜欢去永定毛呢厂干活,因为他第一次去的时候,永定毛呢厂给发一个搪瓷水壶,还给白开水,而且推料的车,是免费提供的,只要不刻意用坏,就不会被为难。

  而在漕粮船上卸货,推料的车得从车行租,而且也没水。

  赵六打算搬到永定河畔去,但是最近官厂附近的房舍价格涨得很高,他只能再攒点钱。

  前天,小儿子死了,赵六只是用席子将老三卷了卷,趁着夜色埋到了山脚下,山是大善人的山,只能偷偷埋,若是不偷偷埋,只能扔到死老孩子沟去。

  赵六抹了泪,只能继续干活,他只要停一天,家里就得断炊,他还想搬家到官厂附近去。

  朱翊钧看着赵六,满是笑容的说道:“大司寇说先生最在乎的是朕,朕不这么以为。”

  “以朕看,先生最爱的还是天下百姓,当年先生挂印而去,游山玩水三年有余,最后还是留下一句,天下困于兼并,回到了朝堂之上,一头扎进了这个肮脏的名利场内,沉沉浮浮数十年。”

  焦竑不喜欢官场,哪怕是得罪了孙继皋,不能参加会试,他也要骂孙继皋。

  张居正其实也不喜欢,高中第二甲第九名,馆选庶吉士,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张居正挂印而去,他也厌倦,但是最后,还是回到了这个他厌恶的地方。

  “先生,要歇就歇一段时间,但是不为了朕,也为了这天下苍生,歇够了,就回朝任事。”朱翊钧对张居正真的很宽容,和他对其他臣子完全不同。

  这自然是张居正这三个字已经和新政合二为一,必须做出的政治姿态,二来,的确是师生情谊。

  “陛下,那些被捕的言官,真的要杀吗?”张居正还是为那些喋喋不休的言官说了一句情。

  朱翊钧点头说道:“先生移居西山之日,朕就在这通惠河畔,要了他们的狗命!一群吃里扒外的狗东西,朕没把他们族诛,还是先生劝朕仁恕。”

  “在通惠河畔斩首?”张居正敏锐的把握到了重点,斩首不是午门,而是在通惠河畔。

  这通惠河畔被杀的人,全都是阴结虏人。

  “嗯,他们的罪名不仅仅是反对新政,还有通倭。”朱翊钧十分确切的说道。

  “那的确该死。”张居正这才松了口气说道。

  为什么反对张居正新政?因为开海损害了某些人的利益,这些人真的这么胆大包天?浙抚朱纨被自杀,胡宗宪瘐死。求月票,嗷呜!!!!!!

请假条

  今日请假一天,刚回到家,先去吃饭,抱歉。

第245章 王崇古强烈的求生欲

  朱翊钧真的很像张居正,两个人都是弘毅之人,就是认准了目标,就会为之前进,哪怕路上有再多的风雨坎坷,也会不停地走下去。

  这就是朱翊钧和张居正最大的共同点。

  张居正很早就在计划还政的事儿,早到在皇帝问他,刺王杀驾案到底换到了利益的那一刻起,既然要还政,就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改变,而经过五年的积累,张居正认为皇帝已经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亲政。

  更遑论,他现在就在西山,到京师不过五十里的距离,只要陛下需要,他这个宜城伯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赶回京师。

  从今天起,他就是大明皇帝最大的底牌。

  张居正离开了,一共三架马车,从西直门而出,前往了西山宜城伯府,一代首辅履行完了他主少国疑当国的职责,将天下还给了大明皇帝。

  在张居正离开的同时,王崇古和王谦从北镇抚司天牢的雅间走了出来,所有天牢里的官员,只有王崇古和王谦得到了赦免,因为他们俩人的错和其他人的错方向是完全相反的。

  王崇古和王谦是挂印而去逃跑了,而其他人是要攻讦张居正和他的新政。

  王崇古和王谦回到了家宅非常非常的低调,家里的门房,拉了一辆不显眼的一匹马拉的马车,就直接回到了家宅之中,没有搞什么去晦气的仪式,只是回到家中,沐浴更衣,算是去了晦气。

  王崇古是有资格坐肩舆,也就是轿子,但是他选择不坐轿子,原因很简单,因为陛下不喜欢。

  陛下两次到全楚会馆蹭饭,都在找张居正那个三十二人抬的大轿子,据说里面还能入厕,朱翊钧实在是好奇,大明京师这窄胡同,三十二个人到底是怎么摆开,又是如何转向的。

  宗室、勋贵也有人请肩舆,被陛下给直接否决了。

  陛下不喜欢的坚决不干,就是王崇古的生存之道。

  “老爷,外面来了好多的人!”门房匆匆的跑了进来,着急忙慌的说道:“朝官们,几乎都到了。”

  “这帮狗东西,难不成真的是狗鼻子?今天元辅离开,他们不去送,我这刚出来,他们就上门来了。”王崇古嗤笑了一声,连连摇头。

  此时的王崇古家宅之前,无数人排起了长队,都是来拜山头的。

  在张居正丁忧夺情大战之中,王崇古入了天牢还能全身而退,那王崇古青云直上,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儿,所以闻到味儿的狗,都已经跑到了王崇古的门前汪汪叫了。

  王谦看王崇古的眼神带着玩味,甚至有几分狠厉,岁数不大,心狠手辣,他是皇帝的酷吏,是奇道反贪的刽子手,在有必要的时候,王崇古也是可以举办的。

  没有人会知道,走到了权力巅峰时,这个人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王谦收敛了眼神,低声说道:“都是见父亲现在要得势了,这之前反复攻讦父亲的一些个朝官,自然要过来拜会,否则父亲一挥手,他们活着,还不如死了。”

  “趋炎附势的小人而已。”王崇古吐了口浊气,面带不屑的说道:“儿呀,你记住了,咱们这大明的江山社稷,是靠骨鲠正气之辈撑起来的,而不是我和你,还有他们,都是小人。”

  “小人是撑不起来江山的。”

  王崇古告诉儿子一个道理,无论是这官场、还是这官厂,都是一样,撑起来的绝对不是趴在上面吸血的蠹虫,而是那一个个挺直了脊梁,将天扛起来的君子。

  王崇古这里说的君子和小人,是道德上的,趴着吸血的蠹虫,全都是托庇在君子脚下,丑陋的虫子罢了。

  “父亲现在不是要把江山撑起来了吗?”王谦不动声色的说道。

  “是吗?哈哈哈哈。”王崇古听闻,也是脸色一喜,志得意满的长笑了两声,开始接见这些见风使舵的家伙。

  张居正走的时候形单影只,送行的只有梁梦龙、申时行、张楚城、李乐等一众铁杆的门下,因为其他人都来拜谒王崇古了。

  朝廷的天要变了。

  王崇古见到的朝堂大员,有葛守礼、范应期、王家屏、王锡爵、李幼孜等等。

  葛守礼是作为晋党党魁前来恭贺王崇古从天牢里脱身,能从天牢里离开,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喜事。

  而范应期和王家屏是葛守礼的哼哈二将,葛守礼到哪儿,这二位就到哪里。

  王锡爵是正三品的掌詹士府事,而李幼孜是户部左侍郎,这次张居正丁忧,李幼孜是唯一上奏附和皇帝,请求夺情张居正的人。

  王锡爵则是反对夺情张居正的魁首,王锡爵反对的理由,是之前的首辅杨廷和回乡丁忧,这张居正作为首辅不肯丁忧,恐有贪位之恶名。

  “王学士,听说在太仓老家的别墅已经建好了?是叫南园?听说有三座桥、两阁楼、两个观湖亭,一个书阁,一个佛堂一个庵,水前后通流,嘉木卉无算,恭喜恭喜啊。”王崇古看着王锡爵语气不是很客气,嘴上说着恭喜,这话里处处都是揶揄。

  王锡爵出身太原王氏,这是显赫大家,但是这家大业大,开枝散叶那么多年,到了王锡爵这个太仓王这里,其实已经没落了,但是这南园,占地就超过了一百二十亩。

  全楚会馆和全晋会馆,不过八十亩。

  两个观湖亭,三座桥,可想而知其阔气程度。

  王崇古很不喜欢王锡爵,前段时间有道奏疏,前南京吏部尚书王本固上奏请诛吕宋林阿凤,海瑞这把神剑去查王本固有没有拿钱为私门说话,而这件事王谦在办。

  王谦办倒是办了,王本固没拿钱,但的确是受人所托,但是这个托付的人,仅仅是个有三条三桅夹板舰的海商,说是听闻吕宋有海寇林阿凤,王本固才义愤填膺的上奏请诛。

  逻辑上说得过去,证据上也十分的充分,就是海商和王本固交好。

  王谦是那种坏到流浓的坏人,他可不认为事实如此,王谦选择了结案,静待时机,王谦不信王本固是义愤填膺上的奏疏,这里有事,而想要查清楚,就要先结案,让人放松警惕,而后潜伏在阴影里,静静的等待。

  王谦有怀疑的人,怀疑的人便是面前这位,来自苏州太仓的王锡爵。

  “同喜,同喜。”王锡爵笑的那叫一个春风得意,家里的新宅子落成了,这算是光耀门楣了。

  “王学士,苏州田贵,还是要谨慎些好,那应天巡抚宋阳山、南京兵备太监张进、松江镇提督内臣张诚,可不是什么好相与。”王崇古还是带着笑容,点了王锡爵一句。

  这年头朝廷反贪的屠刀已经举了起来,一个一百二十亩的宅子,实在是有些耀眼了。

  “谢大司寇提醒,都是乡亲们抬举而已。”王锡爵赶忙俯首说道,让他把宅子拆了他绝对不会乐意,那张居正在西山的宜城伯府,就有八百亩!

  皇宫一共才1080亩,他张居正一个伯爵府,占地八百亩,严重僭越违制,那张居正可以建,他王锡爵不能建?

  王崇古是个人精,他一看王锡爵的脸色,就知道没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也就懒得再说,又不是亲儿子,提点两句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张居正的宜城伯府,是陛下内帑掏钱、皇庄出地、内官营造,那僭越也是奉旨僭越,抛开功绩不谈,张居正的宅子也是皇帝赐的,你王锡爵营造宅子的钱哪来的?

  “张先生走了,这大司马的位置,是不是能动一动?”范应期试探性的问道。

  王崇古看着范应期,笑着站了起来,一步步的走到了范应期的面前,说道:“大司马?”

  “谭尚书不是跟大司寇有间隙吗?当初大司寇入京提领京营,京营武备不振,大司寇从西北提举武将,谭纶应卡住不肯批复,最后闹得满城风雨。”范应期还以为自己称呼不对,不应该叫大司寇,应该叫谭尚书,或者直呼其名叫谭纶。

  毕竟王崇古和谭纶的矛盾,人尽皆知,张居正在朝,还能压制,现在张居正离朝了,王崇古得势就在眼前,提前张罗着对付谭纶就是。

  “伱怎么不说党同排异,张居正走了,把他的张党也一起做掉?”王崇古的眼神更加冷厉。

  “这张先生刚刚离朝,要不等一等?”范应期不明白王崇古究竟是什么意思,试探性的问道。

  王崇古俯下身子,手突然掐住了范应期的脖子,而后开始不断的用力,王崇古长期在西北经营戎政,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大环刀玩的出神入化,玩大环刀的人手劲儿都小不了。

  王崇古掐的很用力,范应期挣扎着脸都憋红了。

  “爹!再掐就掐死了!”王谦人都傻了,赶忙上前,阻拦王崇古下死手。

  王崇古猛地将范应期掼到了地上,才吐了口浊气,看着范应期,眉头紧蹙的问道:“范应期,你是打算做张四维吗?到通惠河畔做个吊死鬼?”

  “大司寇饶命,大司寇饶命啊!”范应期用力的咳嗽了两声,才缓了过来,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

  “起来吧。”王崇古满是嫌弃的说道:“我看你是蠢,日后这种话,万万说不得,最好在心头就没有那个念想,明白吗?”

  “你蠢,不明白,我来告诉你为何不可。”

  “我问你,如果有一天,我突发恶疾,住到了解刳院,结果大司马也在,你猜陛下会下旨救大司马还是我王崇古?”

  范应期眉头紧皱的说道:“都救吧。”

  “都救,但是两个大医官,陈实功和李时珍,都会到大司马的病榻前,我这儿能分到两个御医就不错了。”王崇古嗤笑的说道:“亲疏有别。陛下对大司马那是关怀,生怕大司马磕了碰了,我就是陛下的臣子而已,这便是差别。”

  “知道我为什么发火吗?”王崇古再问。

  范应期摇了摇头。

  “果然极蠢,你要攻讦大司马,就是攻讦张党,攻讦张党,就是反对新政,你怎么不去把西苑宝岐司、广寒殿点了呢?咱们全都诛九族,还快点。”

  “你想死,别连累整个晋党?你不想活了,我们还想活呢。”

  王崇古坐定,看着跪在地上的范应期,非常不满的解释着,自己为何气到要亲自动手,甚至差点把人杀了,张居正是离朝了,不是死了。

  对于陛下而言,十岁登极时,国家风雨飘摇,张居正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底蕴,把大明经营到眼下这个地步,那是再造大明的功绩。

  攻讦大司马,陛下一定会以为这晋党要火烧西苑,不把整个晋党连根拔起,他王崇古跟范应期的姓!

首节 上一节 291/6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