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293节

  所以,朱翊钧和万士和这番一唱一和的奏对,贱儒是根本插不上话的,王锡爵喜欢讲法三代之上,动不动就是尧舜禹之类的,朱翊钧和万士和也讲史。

  这番奏一共有几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张居正对大明而言的意义,不亚于诸葛亮对蜀汉的意义,张居正对大明皇帝的意义,不亚于诸葛亮对后主的意义。

  诸葛亮对蜀汉的意义对后主的意义,就是那两个字,相父。

  张居正对大明的意义对皇帝的意义,就是那三个字,明摄宗。

  这是定性。

  第二个意思,则是后主杀伐果断杀李邈,连一贯被视为馁弱的后主刘禅,对诋毁相父之人都是忍无可忍,恨到第二天就直接把李邈给杀了,皇帝陛下还等到朝会,走完流程再杀,已经是很给臣子面子了。

  给面子走走流程,不给面子,连流程都不给走一个。

  如果这些在张居正还没走,有失去权势可能的时候,就开始吆五喝六之人,大明皇帝都不能杀,岂不是说大明皇帝还不如后主刘禅?

  这是理由。

  第三个意思,则是李邈的罪名是诋毁丞相而被春秋史书所铭记,那么这些人和李邈的罪行是一样的,都应该加急处理,之所以一直拖到现在,是因为大明皇帝要给张居正一个面子。

  这是警告。

  第四个意思,则是再次强调了张居正在朝的意义,张居正对于朝臣而言,就是缓冲带。

  能听懂这里面的意思,自然不会违逆圣意,听不懂里面的意思,违逆了圣上意思之后,就会懂了。

  “先生临行之前,朕和先生去了趟朝阳门,先生为新郑公弟子张佳胤求情,张佳胤万历三年回乡丁忧,万历六年复职,官复原职,先生说,张佳胤刚刚归朝,上奏言事儿,并非附和攻讦,朕允了,缇帅,明日把张佳胤放出来,仍任原职就是。”朱翊钧对着赵梦祐说道。

  王锡爵求情,不行,张居正求情,允行,而且是官复原职。

  这就是朱翊钧的态度,非常明确的一个态度,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疑问,群臣不用猜他对张居正是个什么意思了。

  张佳胤是高拱的门下,而张居正给张佳胤求情的原因,只是因为张佳胤是个循吏,能做事。

  张佳胤丁忧之后,朱翊钧也不认识这么一号人,自然不会夺情,这守孝二十七个月,张佳胤回朝就攻讦张居正是国贼,这才被抓了,若是以往,骂张居正人的多了去了,张居正都不计较,朱翊钧也懒得管,但是刚好碰到了张居正请假,这才惹了天大的麻烦。

  张佳胤真的认为张居正是国贼,因为张佳胤是高拱门生,站在高拱的立场上看张居正,那还不是像看国贼一样?

  这也就是张居正了,高拱倒台后,张居正没有搞清算,要是搞清算,张佳胤哪来的机会,斥责张居正是个小人国贼?

  徐阶怎么收拾严嵩党羽的?赶尽杀绝,连胡宗宪都杀!

  徐渭都被扣着,数年不见天日。

  在决定了内阁首辅吕调阳、次辅王崇古的任命、诋毁反坐通倭处斩之事后,朱翊钧并没有继续处置国事,而是看了一圈朝臣,也不说话,就这么静静地看着,把群臣看的越看越毛。

  “王学士。”朱翊钧看向了王锡爵。

  王锡爵吓了一个激灵,猛地跪在地上,俯首帖耳大声的说道:“臣在!”

  王锡爵以为自己就念了念经,就要跟这二十六个臣子一起共赴黄泉路了,这吓得腿都软了,实在是这小孩子下手,不就是这么没轻没重吗?

  “你啊,根本不想救这些人,就是按照惯例劝仁恕罢了,你若是真的想救人,得知张先生说话管用,就去西山请张先生去了。”朱翊钧看着王锡爵,带着几分嘲弄的语气说道。

  这帮个贱儒,压根没打算救人,要是意愿强烈的话,现在去西山搬救兵也不迟,但他们没一个这么打算的,就是打着救人的旗号,试探着皇帝的心性而已。

  一些个心里打着小九九的朝臣,立刻感觉到了心扑通扑通跳动的声音,这当然不是心动的声音,而是恐惧,陛下把他们那些个把戏看穿了的恐惧。

  朱翊钧这个人多简单啊,还用试探?

  只要对大明有用,你就是忠臣良臣,对大明没用,名声再大,该死的时候,也不会丝毫的留情。

  “臣…臣…陛下圣明。”王锡爵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再拜大声的说道。

  “归班吧。”朱翊钧挥了挥手,示意王锡爵归班便是。

  朱翊钧仍然不说话,因为他在走神。

  万历皇帝到底什么时候,对张居正展开了清算?

  从万历十年六月二十四日,距离张居正死后第四天。

  张居正在劳瘁而死前,举荐了自己的座师潘晟为元辅,继续辅佐君王,有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试探性的弹劾潘晟,万历皇帝立刻就准许了言官所奏,将潘晟彻底罢免,这就是一个倒张的清算信号。

  而后就是给事中张鼎思看清楚了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厌恶和清算之意,立刻开始了对戚继光的攻讦,万历皇帝连个让戚继光辩驳的理由都没有讲,直接一纸调令,把戚继光调离了京畿。

  张鼎思,张四维的朋党。

  八月,宫里的老祖宗冯保被调往了南京,冯保这棵参天大树轰然倒塌。

  万历十年十二月十四日,冯保垮台所激起的扬尘还没有尘埃落定,倒张的第一枪便打响了。

  陕西道御史杨四知上疏,论已故太师张居正十四大罪,大略言其贪滥僭窃,招权树党,忘亲欺君,蔽主殃民。而万历皇帝当日给的批复是:念系皇考付托待朕冲龄,有十年辅理之功,今已殁,故贷不究。

  就是说,张居正有罪,但是有辅理之功,今天已经死了,就不追究了。

  万历十年十二月十四日,就是张居正从大明上柱国、文忠公,变成佞臣的那一天。

  四天后,四川道御史孙继先、陈与郊、向日红等人上疏,开始对张居正展开了迅猛的撕咬。

  三个月后,万历十一年三月,万历皇帝下诏书,剥夺了给张居正的一切名誉,包括上柱国、太师、文忠公等名誉,而且还将张居正的三个儿子,褫夺了进士的功名,进一步的清算和追击正在酝酿。

  追击和清算整整持续了一年,各种罪名层出不穷,到了万历十二年,万历皇帝以张居正主持废辽王府苛责宗室为由,派遣司礼监太监张诚、刑部侍郎丘橓、给事中杨王相、锦衣卫都指挥曹应魁等人,开始对张居正在江陵的家宅抄家。

  万历十二年三月,荆州地方官接到命令,不敢怠慢,索性把张家人赶到旧宅里,将门封死,禁止出入。

  等到丘橓、张诚赶到开门查抄时,张家旧宅里已经饿死了十几口老弱,更惨的是,那些天里,活着的家属,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饿狗在院中啃食死去的亲人。

  五月,张居正长子自杀。

  万历皇帝抄家,抄出了些什么?

  黄金万两,白银十万两,田亩一共十顷,也就是一千亩地。

  这就是张居正纵横大明官场数十载的所有积蓄,而这些财产的大部分来源,就是自万历元年到万历十年,张居正当国首辅,来自皇室的赏赐,共计九十八次,都是有起居注可以考证的。

  自万历元年开始,皇帝与两宫太后在对于张居正的恩赏上,几乎是无事不赏、无时不赏,其次数之频繁、赏额之高昂,令人瞠目结舌,赐赍优渥,皆古今旷绝未有之典。

  而万历皇帝的抄家,也就仅仅抄出了这么点东西来,把人都饿死了十几口,把长子、三子逼到自杀的地步,就抄了黄金万两、白银十万两,一千亩田出来,万历皇帝把他赏赐的都拿了回来。

  朱翊钧看了一圈朝臣们,开口说道:“言先生之过者斩,勿论。”

  说张居正有过错,就要斩首,而且不让上奏讨论,这就是朱翊钧在张居正离开后,画出的明确的线,只要越过这条线,就是死。

  “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冯保再出列,大声的喊道。

  “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退朝。”

  朱翊钧站了起来,走到了月台边缘,有些疑惑的看向了群臣,并没有如常的恭送陛下的山呼海喝,只有一个个瞠目结舌之人。

  “尔等有话要说?”朱翊钧开口问道。

  “臣等恭送陛下!”吕调阳赶紧从震惊中醒了过来,大声的喊道。

  “臣等恭送陛下。”

  朱翊钧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带着一串尾巴离开了文华殿,向着宝岐司而去。

  王崇古和吕调阳走在了最后,二人就是泥塑阁老,皇帝说啥就是啥,内阁的阁老对皇帝的圣命有封驳事权,但王崇古和吕调阳都没有这么做。

  王崇古是不敢,吕调阳是不愿。

  “唉,陛下年纪轻轻就一把年纪了。”王崇古的话有点大不敬,他见识到了皇帝陛下的果决,尤其是那句,言先生之过者斩,突出了一个果断坚决,不给任何人任何分辨的话,只要说张居正这个人有错,就是死。

  这个罪名,在帝制之下是合法的,这是非刑之正。

  王崇古摇头说道:“咱们十四五岁的时候,都是觉得天老大、地老二、我老三,觉得自己可以徒手擒龙蛇,跟自己父母吵的天翻地覆,陛下这个年纪,在朝堂上,跟我们这群糟老头勾心斗角,张居正真的是好狠的心。”

  “为大明振奋,又不得不如此。”

  吕调阳回头看了一眼文华殿,他总觉得自己有种幻觉,就是那个满脸阳光开朗的孩子,恐怕在张居正回朝之前,再也见不到了。

  大明京城的上空,盘踞着一个不可名状的怪物。

  陛下这个年纪,确实不该承受这些,但谁让陛下是皇帝呢?

  “还是先生教得好,现在张居正走了,连个给陛下讲筵的人都没有了。”吕调阳叹了口气,有资格做帝师的人跑去西山丁忧守孝去了,他上了道奏疏询问陛下,讲筵如何安排,陛下的批复:可有人选。

  吕调阳在朝堂划拉了一圈,也没找到有资格做帝师的人。

  最终不了了之。

  跟陛下坐而论道可不是简单的差事。

  王崇古看着三三两两离开皇宫的朝官,嗤之以鼻的说道:“谁说不是呢?这帮家伙,到底是怎么想的?把张居正逼走了,有什么好处吗?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活儿,能少干点吗?像侯于赵一样,做点实事也好呀。”

  “王阁老什么时候入阁办事?”吕调阳说起了文渊阁学士的工作安排。

  “我在刑部挺好的。”王崇古摇头说道:“还是元辅辛苦些,浮票元辅来贴,我这领的差事太多了,得东奔西走,在文渊阁多有不便,这文渊阁在宫里,进进出出的,我呀,还是在刑部的好。”

  “伱这人,现在怎么如此胆小?哪有阁老还在部堂办事的?”吕调阳人都傻了,王崇古这个家伙,居然领了任命,不就任,而且理由还这么冠冕堂皇!

  “哈哈。”王崇古一甩袖子,哼着小曲就走了,留下了一脸愤怒的吕调阳。

  这文渊阁入了,但好像也没入。

  朝会之后,朱翊钧换了身衣服,带着一串尾巴,就直奔北土城京营大营而去,之所以这么早,是他下午还要去西山宜城伯府。

  初三、十八,这两日朱翊钧都会前往宜城伯府,而今天就是初三,之所以去宜城伯府玩,算是汇报工作,这么一尊会说话的大佛,自然要去见见,把这些朝中的零零碎碎,跟张居正叨叨下。

  北土城京营操阅军马,京营的将士们,仍然能看到陛下的身影,在京营的角角落落。

  在京营用了过午膳之后,朱翊钧在武英楼稍事休息,准备前往西山,结果张宏面色犹豫的低声说道:“陛下…”

  “有话就说。”朱翊钧眉头一皱询问道。

  “陛下,先生不让陛下去。”张宏小声的说道。

  朱翊钧拍桌而起,十分生气的说道:“好你个张居正!天下都是朕的!朕想去哪还不能去?!朕得跟国姓爷好好学学,怎么拆人大门,搬人床榻这种事了。”

  “理由呢?他这么做的理由呢?朕又不是宣他觐见,是朕,大明天子跑去见他,他还不让?”

  “先生说,陛下睿哲已成。”张宏吓得一哆嗦,直接麻溜的跪在地上,赶忙说道。

  “戚帅,点一万兵马,朕还不信,今天这个宜城伯府的门,朕还进不去了!”朱翊钧一甩袖子,他操阅军马本就是戎装,正好也不用换了。

  “臣立刻点兵,给臣一刻钟,随陛下亲征,讨伐太傅府!”戚继光那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立刻答应了下来,就要去点兵。

  兵发太傅府,生擒张居正!

  俞大猷想拦,这话还没说出口,戚继光就应承了下来。

  “算了算了。”朱翊钧摆了摆手,一脸不高兴的说道:“戚帅不用点兵了,朕今天也累了,以后再说吧。”

  “啊?要不点兵吧,反正也是活动活动。”戚继光跃跃欲试的说道,即便皇帝真的要把张居正怎样,戚继光也只能领命,但是戚继光知道,不会出什么事儿。

  “要不就活动活动?”朱翊钧听闻,也是挑了挑眉,闲着也是闲着。

  “陛下!国家大事唯祀唯戎,戎事岂能如此儿戏!朝臣们若是会错了意,岂不是要闹出大乱子来?”俞大猷终于忍无可忍,提醒着这俩人的身份。

  一个是至高无上的大明皇帝,一个是重兵在握的京营总兵,怎么能这么胡闹。

  “会错了意正好,朕的刀,未尝不利。”朱翊钧笑着对俞大猷解释道。

  正好拿来佐饵,打窝甩上那么一杆,省的朝臣们以为朱翊钧说话不算数,借这些个贼心不死的贱儒脑袋一用,来证明朱翊钧说到做到。

  俞大猷思虑了一下,才发觉这到底要钓什么鱼,无奈的说道:“啊,这…在朝为官,确实是辛苦了些。”

  “算了,下次吧。”朱翊钧站了起来,玩归玩,闹归闹,不拿京营开玩笑,这可是国朝暴力的具体具现,下次领着缇骑去,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朱翊钧离开了京营,继续着每日之事。

首节 上一节 293/6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