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300节

  一个毫无感性只有理性的君王,看待这个婚丧的问题,其实就是当下土地人口承载的上限,想要提高上限,不仅仅是一个案子的公平和公正,而是要增加可耕种土地、增加水利设施、寻找生产肥料的方法、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以及最最重要的,将利益分配到穷民苦力的身上。

  这才是朱翊钧最为关切的事儿。

  他来顺天府看这个案子,并不是出于理性,只是出于感性而已,因为朱翊钧本人也快要大婚了。

  朱翊钧很庆幸,自己的婚姻虽然是太后包办,但是这种恶心人的事儿,断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次辅,这一百文就能聘到前刑部尚书王之诰的儿子伸张正义吗?”朱翊钧有些好奇的问道。

  “王梦麟办案,也是见人下菜碟,这王老汉显然没有那么多的钱,这案子这么多人看着,王梦麟打赢了这些个小官司,那些个大官司,还不是接踵而来?”王崇古十分诚恳的说道。

  “嗯,次辅所言有理,朕回了,诸位不用送了。”朱翊钧上了大驾玉辂,回宫去了。

  这案子还要查补,而且还要搞清楚到底有多少人被着杀猪盘杀了猪。

  次日,一封塘报从松江府市舶司乘坐水翼飞船至天津卫码头,而后驿卒将塘报送入京师,入兵部衙门后,送到了大明皇帝的案前。

  塘报的内容只有一件事,倭患。

  浙江舟山定海道韭山、渔山等洋有倭寇逼近,被定海道副使刘翾、宁波知府周良宾等率军兵击退,斩首七十三名有余,隔着一个杭州湾的大明松江镇水师闻讯出动,联合浙江水师,将倭寇剿灭在了东极岛附近,一共击沉倭船二十三艘,死伤不计。

  “大司马,侯于赵当年提议的五等事功果然是很有必要,就像这次陈璘用火箭、火铳、火炮击毁倭寇船队,船毁人亡,这要是计首级功,怕是计不到了。”朱翊钧拿着塘报,满脸的笑容。

  “陛下明断。”谭纶俯首说道。

  谭纶收到塘报后,被陛下宣见入宫,同行的还有首辅吕调阳,朱翊钧不是没叫王崇古前来,只是王崇古不在京师城内,而是去了永定毛呢厂。

  因为首级功的存在,导致大明过往作战,都是以登船接舷为主,而现在,首级变事功,杀伤毁手段,就变成了火箭、火铳和火炮,其中威力最大的不是火器,而是火箭。

  “陛下,这股倭寇,来自于琉球,四月,大明册封了琉球国王,震慑倭寇,倭寇非但没有惊惧,反而变本加厉,甚至要突袭舟山,若非防务有警,怕是要出些大事来。”谭纶笑容满面的说道。

  如果这股倭寇登岸,并且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那大明刚刚起步的开海事,将会变成一个笑话。

  人们不禁要想,大明振奋水师,到底振奋了些什么?而现在,舟山海战的大捷,则证明了,开海,真的有用。

  “有朝臣不免担心,冒功之说。”朱翊钧靠在椅背上,无奈的说道。

  “唉。”谭纶叹了口气,气氛一时之间有些冷清。

  东极岛海战,大明报击败了敌军二十三艘船,怎么证明不是浙江水师和南衙水师在捏造伪造军功?船都沉了,难不成下海去打牢去?浙江有倭情,不问罪海防巡检未能提前奏闻,居然还要恩赏,是何等的道理?

  这都是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总体来说,贱儒嚼舌头根,就是这么看似有道理,但实际上根本不顾及任何实际情况。

  冯保从外面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兴奋无比的说道:“陛下,又有塘报入文渊阁来。”

  “俘虏?果然。”朱翊钧拿过了塘报看了半天。

  第二份塘报格外的详细,主要提及了大明抓到了十二名俘虏,这十二个俘虏全都是倭寇,其中八人是战事不利,船只被烧毁前夕,跳上了小筏逃窜被擒获,还有四人,是大明水师从海里捞出来的。

  之所以要捞这些个俘虏,完全是为了应对朝中的质询。

  朱翊钧不由得想起了宁远伯李成梁抓逆酋王杲时候,不小心受伤的事儿,王杲已经筋疲力尽,悍将李成梁却受伤了,戚继光解释,说是李成梁的小心思。

  大明的军将们,早就清楚了朝堂朝臣们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嘴脸,所以提前做好了准备,人证、书证、物证样样俱在,再质疑,就多捞一点送到朝堂来了。

  大明军是总督、总兵、提督内臣,文武宦三方互相节制,所以战报的真假,只需要查看文武宦三方的奏疏就可以,比如这次的东极岛海战,有武将陈璘、定海道副使刘翾等,文官有宁波知府周良宾,而宦官有松江镇提督太监张诚,文武宦官各自权责不同,本来挺好的一种互相平衡的状态。

  太监监军自洪武朝就有,不是什么稀罕事,大明的太监不乏郑和、刘永诚、汪直这样有军事天赋之人,但太监多数都是作为皇帝的人,起一个监督作用。

  但是在正统二年,王骥擅杀武将后,武将的地位开始急速下降到张居正所说的奴隶地步,这个时候,文武宦,就出现了权力的失衡,一个三脚架,一条腿折了,另外一条腿太长了,这三脚架就很难稳定的住了。

  “把这些个倭寇的俘虏盘问清楚后,直接送解刳院吧。”朱翊钧朱批了塘报,轻松了许多。

  “倒是这倭寇真的是狼子野心,它非但不投降,还要进攻我大明,倭国有种,寡人佩服!”朱翊钧的语气变得冷厉了起来。

  “倭国之所以轻视中原,原因就在于其孤悬海外,长在海上,长期操船,大明始终不能进攻,只能被动防守,所以倭患才这么难以收拾。”谭纶满是感慨的说到了这件事。

  倭寇为何如此的胆大包天,其实说到底,还是大明爸爸打不到他,所以才这么肆无忌惮。

  但凡是有条路能通到倭国,倭国都不敢这么横。

  倭寇和北虏有点像,都是占据了地利的优势,北虏擅骑机动力强悍,而倭寇则是擅长操舟,大明强悍之时,北虏可以远遁千里,茫茫草原上找不到敌人,倭寇则可以操船逃亡,茫茫大海上,大明找不到倭寇究竟在何处。

  大海要比草原还要大。

  所以,防守就是这样,小心提防,却处处挨打。

  仗着孤悬海外,大明劳师远征费力不讨好,就不停地犯贱,就是倭寇的典型特点。

  法兰西、德意志、西班牙,一定会认同这种观点,因为该死的英国佬和倭寇不能说非常相似,简直是一模一样。

  “徐渭从长崎来了封书信。”朱翊钧从袖子里拿出了一封信,徐渭写了第二份信入朝,里面的内容,就是一件事,织田信长寻求大明朝廷的册封,如果大明朝廷肯册封织田信长为倭国国王,那织田信长可以俯首称臣,除此之外,织田信长也希望可以通商。

  室町幕府的幕府将军,是大明成祖皇帝朱棣册封的,而织田信长驱逐了室町幕府,所以织田信长一直在寻求大明可以册封。

  俺答汗封贡封王,土蛮汗天天叫唤着封王,现在连织田信长也来凑这个封王的热闹来了。

  万历五年,对于叫大明为爸爸这件事,大明四夷都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甚至是趋之若鹜,因为大明的册封代表着他们在当地统治的合法性。

  其实很容易理解,套用一句话,就是布飘零半生,未逢明主、公若不弃,布愿拜为义父、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这种叫爸爸的行为,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

  显然,徐渭、孙克毅、麻锦和水师到长崎,并且站稳了脚跟,让织田信长有些忌惮。

  “臣觉得不能答应,若是轻易答应,大明岂不是成了背信弃义?”谭纶十分确定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能答应。

  因为大明已经册封了室町幕府,室町幕府是被驱逐了,还没死绝,大明就直接不认这个册封了,册封了别人,就是背信弃义了。

  朱翊钧十分赞同的说道:“朕也是这么以为,文长也是这么认为。”

  徐渭字文长,三国时候,魏延也是字文长,徐渭在朝廷没有一官半职,只能这么叫他了。

  “许文长啊,在长崎的日子,也不是花天酒地,四处找倭妓玩,而是找到了室町幕府的人,源义昭,也就是足利义昭,这足利义昭请遣使入明陈情。”朱翊钧说起了徐渭在长崎做的事儿。

  徐渭找到了室町幕府末代将军,足利义昭。

  足利义昭的平夷大将军号一直用到了万历十六年,而到了万历二十六年,大明册封丰臣秀吉为倭国国王为止,室町幕府才彻底宣告灭亡。

  虽然足利义昭被流放了,但是倭国名义上的国王,还是足利义昭,就是因为有大明的册封。

  织田信长想用长崎换册封。

  “足利义昭还能献出什么?”谭纶眉头一皱的询问道。

  想要得到大明的支持,那就得真金白银的换。

  求月票,嗷呜!!!!!!

第252章 在天堂里的人,不会向往地狱

  倭国对大明的战争中,占尽了天时和地利,而现在,倭国正在逐渐走向人和。

  天时地利,十分容易理解,就是地缘优势,这一点上,戚继光、谭纶已经论述过了很多次,人和上,倭国正在走向一统。

  徐渭徐文长觉得大明和倭国终有一战,就是因为倭国彼此内乱一百五十余年,终于有了结束乱世的契机,一个拥有军事天赋的织田信长的出现,让倭国走向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一旦倭国走向一统,那么那么多刀尖上舔血的武士、足轻们,就没法安置,只能继续扩张下去,消耗掉这些在死亡边缘徘徊的军兵。

  这和大明处置客兵的困境是完全相同的。

  倭国之前陷入了彼此征战的内乱之中,所以各种妖魔鬼怪层出不穷,遍地都是兵祸的世界,是一个稀烂的世界,一旦倭国进入了正式的一统,大明再想介入,就十分困难了,无论是白银、硫磺,还是倭女,大明都需要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而徐文长不想倭国安定下来,所以,他找到了倭国的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昭,希望竖起一杆反对织田信长的大旗来,这也是张居正当初廷议定灭倭大计时的毒计,里挑外撅。

  所有的事,都是说易行难,但是徐渭还是利用各种矛盾,找到了足利义昭。

  但是要获得大明的赞助,那需要真金白银来换,足利义昭什么都没有,空有一个平夷大将军的名号,他什么都给不了大明,大明凭什么平白支持他呢?

  “足利义昭想要提刀上洛,如果能够顺利上洛,重新夺回国王之实,则承诺将银山尽数归我大明,而且许诺允许大明朝在倭国的京都、长崎等地驻军。”朱翊钧回答了谭纶的问题,这是足利义昭的承诺。

  给他支持,如果大明真的能够帮他重新坐回铁王座,他自然投桃报李,让大明加重对其羁縻,军事、政治、经济等等领域,文化领域也不需要加重了,当下的倭国用的都是汉字,连织田信长的旗印都是永乐通宝。

  大明的霸权可见一斑,两百年前的永乐通宝,在倭国依旧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同样,也非常的可悲,永乐通宝已经是两百年前的铜钱了,这代表着大明已经失去了海洋霸权,两百年之久。

  “陛下,臣以为,倭人首鼠两端,背信弃义,不可轻信,他现在什么都没有,自然什么都肯承诺,但是一旦得势,仍需小心他反咬一口。”谭纶对足利义昭派遣使者到大明来陈情之事,并不是很赞同。

  朱翊钧笑着问道:“大司马和徐文长是亲朋吗?”

  谭纶无奈的说道:“他在胡部堂帐下做事的时候,臣和他见过几面,算是相熟,也曾把酒言欢,隆庆六年腊月,徐渭从牢里出来后,怨臣不肯搭救胡部堂,让胡部堂庾死天牢,算是与臣绝交了。”

  “当时臣在四川做巡抚,平定大足民乱,安抚百姓,无力搭救。”

  谭纶虽然不知道陛下为何这么说,但还是把自己和徐渭的关系说的清楚明白,徐渭对朝廷非常非常的不满,茅坤、徐渭、沈明臣这些胡宗宪的幕僚,对朝廷都很不满。

  魏延魏文长这个人在演义里是脑后长了反骨,七星灯被魏延所灭,丞相殒命五丈原,魏延到底是忠臣还是反贼,总是争吵不休,但是徐渭这是个地地道道的反贼胚子。

  徐渭甚至可以说是恨大明朝廷,胡宗宪有定鼎之功,居然庾死牢狱,都说飞鸟尽良弓藏,这两广倭患一直到隆庆五年才平定,让胡宗宪庾死牢狱,就不怕极南玩养寇自重,给朝廷开个血槽,好好的放放血?

  “徐文长和大司马想法是一样的,他觉得足利义昭没什么利用价值,也就剩下个名头而已,他死不死都无所谓,把名头借到就行,徐文长通过足利义昭联系了一个人,土岐一族的明智光秀。”朱翊钧说出了一个名字。

  让谭纶猛地瞪大了眼睛,这个明智光秀,是情报中已经出现的人物,此人是织田信长手下的一条忠犬,任近畿管领,就是京都地区的管领。

  织田信长出自尾张国,年轻的时候,大家都叫他尾张大傻瓜,到了天下布武的时候,倭国的大名们,又叫他第六天魔王,大名们组织信长包围网,要消灭织田信长,但是最后都未能成功。

  织田信长之所以能够天下布武,就不得不提到被攻破的美侬国妻子,斋藤归蝶,又叫浓姬,也就是美浓国的女人。

  而徐文长联系的这个人明智光秀,在大明的情报中显示,明智光秀和织田信长的正妻是表兄妹的关系。

  足利义昭是和织田信长反目之后被驱逐,而现在通过幕府将军足利义昭联系到了这个明智光秀,让谭纶产生了一些离奇的感觉。

  谭纶只能说,不愧是倭国,下克上这种传统文化,在倭国真的是非常经典。

  朱翊钧对这个明智光秀知道的更多一些,这个人是本能寺的主谋,倭国传统文化下克上的忠诚拥趸,倭国大名两次组织信长包围网,都被织田信长给打破了,但是这个明智光秀用了一百多人,就在本能寺,把织田信长给弄死了。

  “陛下,这会不会是织田信长故意设置的诱饵?臣有点不大相信明智光秀要反。”谭纶对里挑外撅没有意见,无论是足轻出身的丰臣秀吉,还是老狐狸德川家康,都可以里挑外撅。

  这个明智光秀要反?谭纶多少有点不信。

  “别说大司马不信,就是现在告诉织田信长,他也不信。”朱翊钧其实对明智光秀为何要发动本能寺之变,也非常的好奇。

  织田信长给明智光秀的职位是近畿管领。

  织田魔王的崛起之路,充满了军事冒险和军事胜利。

  尾张国,实力并不算强劲,在倭国诸多大名中,压根就排不上号,稍有实力的倭国大名,似乎只需要一根手指头就能碾死这个尾张国。

  东海道大名今川义元也是这么想的,调兵遣将,组建了两万五千军兵,进攻尾张国,被织田信长用四千人击破。

  织田信长恐怖的军事能力,开始不断展现。

  织田信长平定了尾张国内部反对势力、击败今川义元、攻破美浓国后,拥护足利义昭开始上洛,攻略近畿地区。

  在这个过程中,织田信长的势力如同滚雪球一样,狂暴而野蛮的生长着,对于近京畿地区的大名豪族也是来者不拒,只要肯降,织田信长就肯要。

  别所长治、荒木村重、松永久秀、明智光秀等等,都是织田信长来者不拒的结果。

  织田信长之所以来者不拒是因为尾张国的实力本来就很虚弱,如果不快速扩张实力,就会被消灭,这是一种隐患很大,但是不得不如此的决策。

  倭国的大名们,两次组织信长包围网,这些近京畿地区投降而来的大名们,可没少给织田信长捣乱,外面进攻,内部内讧,搞得织田信长满头大汗,但织田信长还是凭借着自己极高的军事天赋,打破了包围网。

  在两次击破包围网之后,近京畿地区的大名终于老实本分了起来,而织田信长将近畿管领这个职位给了明智光秀,足见对其信任。

  这可是织田信长用了大半生的时间,好不容易打下来,并且消化的肥肉,这块肥肉落在明智光秀手中。

  现在告诉织田信长,你的近畿管领要杀了你,织田信长这个一辈子都在跟背叛打交道的魔王,都不会相信。

  如果朱翊钧不知道本能寺之变,也会认为这个明智光秀,无论如何都不会反,但事实发生了,明智光秀真的在本能寺弄死了织田信长。

  “反正大明不会吃亏。”谭纶还是认同了徐渭在长崎的作为,试试又不要钱,大明不出工不出力,就是用嘴皮子挑拨离间,反正大明不会吃亏。

  用什么姿势,那还不是大明想用什么姿势用什么姿势?

  “如此。”朱翊钧结束了这一次的君臣奏对,大明会支持徐渭利用原幕府将军足利义昭,挑唆织田信长信任的手下谋反,同样,不给织田信长册封,来保证足利义昭这个旗子仍然能用。

首节 上一节 300/6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