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376节

  朱翊钧买到了这些种植园的所有权,那就是师出有名,戚继光不止一次在讲武的时候提及过师出有名的重要性,师出无名,再强悍的军兵,也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必败无疑。

  戚继光甚至十分肯定的对小皇帝说,师出无名对帝国的伤害,远远超过了战败。

  使用暴力却无法说服本国的大多数人,那就注定会失败,这已经是历史上无数次证明过的事了,现在大明一次付款成功,若是安东尼奥没有交货,那大明就会用武力上门取货。

  卑鄙的、没有信誉的、该死的红毛番欺骗了至高无上的大明皇帝,拿走了大明十二条五桅过洋船却不打算给钱,白嫖我们大明皇帝,不就是在白嫖大明吗!

  很多事,绕这么一圈,就可以长治久安,这南洋种植园的生意,可以做的长长久久。

  “黎特使,请问你,还有什么事儿吗?”朱翊钧有些好奇的看着黎牙实,安东尼奥觐见已经结束,黎牙实却没有离开。

  黎牙实俯首说道:“我的君主送来了国书。”

  朱翊钧看完了国书,上面居然是罕见的拉丁文和汉文双语的国书,虽然这个汉文十分的蹩脚,甚至语句不通顺,但是内容还是表达清楚了。

  费利佩二世在国书里,首先恭贺了大明皇帝大婚礼成,显然去年黎牙实给泰西的情报里,就有大明皇帝的活动安排,而后费利佩二世开始大倒苦水,尼德兰地区该死的刁民不乖乖的把脖子伸出来给他砍,居然敢造反,而且有大势已成的趋势,费利佩二世分析战败的原因是海军仍然不够强大,无敌舰队虽然无敌,但远远没有强横到同时面对奥斯曼和英格兰的威胁。

  西班牙宫廷认为,这些该死的英格兰人,那些海寇整日袭扰前往尼德兰地区的船队,是战败的主要原因。

  费利佩二世也想买船,他在国书中询问是否可以下一批订单,全款支付的同时,大明皇帝也可以提一些条件,比如棉兰老岛的部分辖区。

  棉兰老岛是西班牙在远东最后的据点,费利佩当然不肯放弃,但是可以把大部分的地区还给大明,留下一个港口,保持东西方的沟通往来。

  “船长,你知道费利佩二世要买船的事儿吗?”朱翊钧满是好奇的询问安东尼奥。

  安东尼奥面色一变,俯首说道:“陛下,臣是一名商人,但品行并不算恶劣,否则臣是没有资格来到文化殿上觐见陛下,费利佩二世的国书,臣并没有打开看过。”

  “五年内,他需要五十二艘船,而且可以先下三成的定金,明年再交六成的尾款,船只到泰西后,以出发时数量计算,把尾款付清,费利佩直言,他不想失去到大明朝贡的机会,所以一定会履行自己的承诺。”朱翊钧十分坦然的说道。

  王崇古和万士和互相看了一眼,彼此都笑了笑,他们俩都猜对了,安东尼奥很难是费利佩二世的对手,费利佩二世一开口就是五十二条船,而且是全款支付,不是在皇帝这里贷款购买。

  安东尼奥率领的船队,船东是费利佩二世,从头到尾,大明都是在跟西班牙皇室在做贸易,而不是和安东尼奥这个船长。

  燕王朱棣能当皇帝,那在漫长的中原王朝的历史上,也是独一份的存在,偏居一隅的割据藩王想要造反成功,难如登天。

  安东尼奥为了十二条船绞尽脑汁,甚至要出卖他的根基,费利佩二世则可以一次下单五十二条船,而没有压力。

  这就是财大气粗。

  “多少?”安东尼奥不敢置信的问道。

  “五十二条,一千三百万两白银,两年内支付九成,他认为作为大明至高无上的皇帝,不会用自己的信誉开玩笑。”朱翊钧再次重复了一遍后说道:“朕会答应,因为有利可图,希望船长可以理解这一事实,朕也不想欺骗船长。”

  “感谢陛下的诚恳,臣感激不尽。”安东尼奥当然知道自己的分量还不足以让大明不做生意的去帮他,大明在卖军火,这一点安东尼奥心里非常清楚。

  朱翊钧结束了这次的接见,在两个人心事重重的离开了大明之后,朱翊钧看着手中的国书,满脸的笑容,他乐呵呵的说道:“大司徒!一千六百万银的大订单!哎呀呀,这么大的订单,不容易啊,前段时间,有个监察御史还说朕大兴土木,这造船厂穷兵黩武,这订单不就来了吗?”

  “臣为大明贺,为陛下贺!”王国光出班,也是一脸喜气洋洋的说道。

  万士和出班见礼,站直了说道:“西班牙国王下单了五十二条船,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去询问下,泰西的英格兰女王,对这件事的看法了。”

  “嗯?”

  万士和此言一出,廷臣们都下意识的离远了一步,看着万士和的目光,全都是审视,眼神里充满了不确信和怀疑,这个万士和,简直是简直了!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出绝户的坏主意!

  也别叫万士和了,干脆改名叫一肚子坏水得了!

  “不行吗?”万士和左右看了看。

  “可以可以,完全可以。”王崇古赶紧出来打圆场,笑呵呵的说道:“万太宰果然是才思敏捷,吾等佩服。”

  “其实还可以加上尼德兰地区的反抗势力。”朱翊钧想了想做了个补充。

  费利佩二世现在最头疼的就是尼德兰地区了,若非打不通航路,朱翊钧高低要把五桅过洋船卖到奥斯曼去,费利佩二世需要定更多的船,那么英格兰、法兰西、尼德兰、奥斯曼也都要定更多的船,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万士和的主意是大发战争财,而朱翊钧对此十分的认同,这种时候不发战争财,难道等事态平稳之后,再懊悔不已不成?

  西班牙国王财大气粗的定了五十二艘船,那么英格兰女王若是不对等订购,那岂不是要战败了?一旦战败,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就要把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抢去做夫人了!

  英格兰没钱,没有殖民地,但是它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可以来交换。

  “陛下圣明。”万士和闻言,再次感叹,论做生意聚敛兴利这一行的本事,一万个万士和都比不上陛下。

  “好好好,那就开始廷议吧。”朱翊钧再次抚摸了一下那张国书,这哪里是纸,分明是白花花的银子!

  想到这里,少年天子露出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笑容,这个笑容真诚,发自肺腑。

  王崇古对这个笑容再熟悉不过了,这根本就是财迷的笑容。

  “陛下,还没有接见土蛮汗的长子布延。”马自强出班提醒着陛下,今天安东尼奥之后,还有布延要接见,布延已经是第二次觐见了,他在土蛮诸部是温和派的代表。

  “哎呀,哎呀,你看看,朕这一高兴,就给忘了,宣。”朱翊钧一愣,随即立刻明白了自己工作失误。

  他这一高兴,就把布延给忘记了。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尤其是在此刻,等在殿外的布延,心事重重,他看着升起的太阳,思考着土蛮诸部的路在何方,似乎没有出路,可是有了投明的念头,又忽然豁然开朗了起来,这让布延汗百感交集。

  布延进殿之后,就感觉氛围有些奇怪,文华殿这个庄严肃穆的地方,居然充斥着喜气洋洋的气氛,甚至连平日里不言苟笑的纠仪官们,都是面带笑容。

  价值一千六百万银的订单,即便是分五年的时间,每年也超过了三百二十万银,而这笔钱即便除去留存松江造船厂,大明国帑和内帑每年也有超过了两百万银的分账。

  也就是说大明的财政在进一步的转好,要知道大明一年军费支出折算之后,也才不过一千万银。

  庞大的资金流入,大明国朝就会有更多的余地去处置国内的矛盾,而且不用吹求过急,导致矛盾激化到不可调控的地步。

  “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布延五拜三叩首行了大礼。

  朱翊钧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免礼,免礼。”

  “陛下,外番使者布延,有蒙古宗主大汗的国书一封,恳请陛下御览。”布延起身,依旧十分恭顺。

  朱翊钧打开了国书看了许久,而后摇头说道:“图们,你的父亲依旧是没有想明白自己输在了哪里,所以才会写这样一份国书来。”

  “父亲已经投降了。”布延惊讶无比的说道,土蛮汗的国书布延已经看过了,但是大明皇帝,似乎仍不满足。

  “他投降了吗?”朱翊钧抓着国书提了起来,指着国书说道:“他在国书里说,请大明册封为王,这是投降了吗?你可知道,俺答汗可是跟大明打了二十多年,胜多负少,才换到了一个王爵来,你当大明的王爵是土里的庄稼,你想要就有的吗?”

  “这是投降吗?”

  “朕来问你,隆庆元年,土蛮汗入寇大明,是不是也是打着大明朝廷给俺答封王,你们右翼也要册封,不给就入寇京畿?”

  “嘉靖二十七年,你爷爷库登汗跟俺答汗盗马仇杀,你爷爷打不过俺答汗,惧为所并,故此东迁到大鲜卑山以东,当时泰宁、福余等部求助大明,大明未曾出兵,答应了你爷爷在大鲜卑山以东狩猎,你爷爷可是指着长生天发誓,左翼永不犯边。”

  “你爷爷说的话,到你爹这儿就不作数了是吧?那你爹说的这些屁话,到你这儿,是不是也不作数了?!”

  布延无话可说,布延的爷爷,土蛮汗的爹库登汗,跟俺答汗碰了几次打不过,就跑到了大鲜卑山以东,当时的朵颜三部在全宁卫、大宁卫附近,大明权衡再三,最终没有出兵,因为当时俺答汗更有威胁。

  库登汗指着长生天发的誓,就跟放屁一样,现在,土蛮汗提的条件,压根就不是投降。

  还想要王爵?痴人说梦!

  “大明眼下旨在开海,草原贫瘠苦寒,过多执着于草原,恐不利大明。”布延从大明的角度劝说大明皇帝。

  “陛下,臣有本启奏。”张学颜听闻,立刻出班俯首说道:“此言荒谬!我大明疆域辽阔,物产丰饶,开海,大明自然要做,这北伐,大明也可以有,大明是完全撑得起来的,陛下,海陆并举,方为两条腿走路。”

  户部不止一次提出海陆并举了,主打的就是一个两线作战,两线侧重全都要的思维方式。

  万士和出班俯首说道:“陛下,臣以为张尚书所言有理,永乐年间,大明官船海贸,所盈颇厚,亦用于北伐,海陆并举,亦是祖宗成法。”

  马自强看着万士和,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什么事儿到了万士和嘴里,都能解读为祖宗成法,而且还非常有理有据!

  户部提出海陆并举,礼部跟进,其实是有理论基础的,而不是单纯的讨好皇帝,满足皇帝好大喜功的天性,而是在讨论分配。

  大明朝廷已经看到了白银堰塞造成的可怕危害,既然有堰塞就一定有决堤之日,一旦决堤,那就会影响江山社稷,如何调节白银?

  发军饷就是一种不错的办法。

  不仅仅是发军饷,还有投资,投资桃吐山白土、投资大宁卫全宁卫畜牧业、投资热河君堡、投资羊毛官厂、投资煤局,都是办法,想方设法的把白银流入白银稀缺的地方。

  白银总是会流向不缺白银的地方,在白银大量流入的新形势下,如何保证大明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就是户部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海陆并举,就是户部想到的办法。

  万士和别的本事没有,给陛下找补,洒水洗地的本事还是有的,而且很大!

  万士和的话很有道理,根本无法反驳。

  朱翊钧看向了布延想了想说道:“土蛮汗要是要投降,就爽快点投降,不想投降,咱们就继续打,直到打到土蛮汗彻底不想打的时候,东边没你们的地方,西边就有了,俺答汗在西边堵着,右翼现在内部矛盾很大,你猜他们会进攻大明还是进攻你们左翼呢?”

  “你知道的,左翼很喜欢诉诸于武力,将矛盾转移到战争上,他们早就形成了这种惯性,遇事不决就外出劫掠征伐。”

  俺答汗非常好战,而且俺答汗真的很能打,俺答汗一生的战绩,无论是对大明还是对瓦剌,南征北讨,鲜有败绩,嘉靖隆庆年间,就在马芳手里吃过亏,这次俺答汗进攻应昌,也是马芳马王爷负责进攻俺答汗两个万人队方向。

  俺答汗对大明动武,阻力重重,内部矛盾倾轧剧烈,俺答汗的个人威信受到了严重挑战的时候,俺答汗本人一定会选择战争,而战争的对象,这个连战连败的土蛮汗左翼,就是一个好到不能再好的目标了。

  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朱翊钧讲话,从来都是明明白白,作为皇帝,他的表态如果模糊,那就会带来巨大的困扰。

  “陛下英明。”布延略显无奈的俯首说道。

  皇帝句句都是实话,句句都扎人心肺,相比较刚刚动武需要休息的大明,俺答汗更加火烧眉毛,近在眼前。

  “其实朕倒是有个不错的主意,你们左右两翼都是亲戚嘛,打什么打,直接合流算了。”朱翊钧十分平静的说道。

  王崇古面色严肃,用力的憋着笑,他看向了吕调阳,首辅吕调阳也是一脸的平淡,但是嘴角不停的抽动着,显而易见,吕调阳听出了这话的问题,小皇帝一肚子的坏水。

  很多时候,1+1小于1,左右两翼当初为什么闹翻,土蛮汗他爹宁愿东迁也不肯合流?左右真的合流,就是大明进攻之时了,因为到时候一定会内讧。

  可是这话诡异就诡异在这里,哪怕布延识破了大明皇帝的伎俩,就眼下的局势而言,对土蛮汗最优的解,就是合流,即便是困难重重,也比被彻底打死了要好的多。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比如,左右两翼合流,谁来做可汗,谁来做济农(副王或副汗的别称)?就这一个问题,狗脑子都能打出来了。

  布延在皇帝这里没有得到明确的回复,失魂落魄的离开了文化殿,走出去的时候,心神不宁,一个没注意在台阶上摔了下去,翻滚着就趴在了地上,内侍们把布延抬到了解刳院里医治,没一会儿,内侍就把门前的血迹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朱翊钧听闻布延摔倒后,看着廷臣们说道:“土蛮汗其实还是端着自己宗主大汗的架子,那边不肯对俺答汗低头,毕竟长久以来,土蛮汗都是说俺答汗是草原的叛徒,这宗主大汗对叛徒低头算怎么回事?这边呢,又不肯对大明低头,总觉得趁着大明虚弱的时候,入寇京畿,现在俯首称臣颜面不在。”

  “大明振武,他打不过了,被摁着锤了这么几次,居然还端着架子,封王?还是挨打挨得少。”

  “陛下圣明。”廷臣们见陛下说完了,齐声说道。

  土蛮汗的臣民已经开始投降了,几万人投效大明,土蛮汗自己硬撑罢了。

  “不去管他。”朱翊钧摆了摆手说道:“今日廷议,开始吧。”

  吕调阳坐定之后,拿出来一本奏疏说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一向不喜欢表达意见的吕调阳,突然拿出了一本奏疏来,没有让小鬼探路,吕调阳直接亲自上了,显然是件大事。

  吕调阳这本奏疏的内容,就是关于如何管理陛下两千零七万银投资问题。

  还有人敢黑皇帝的钱?不要命了?

  有,而且很多。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小吾最近换了辆车,现在的车太好了,动力强风噪小静谧性强,开惯了小破车的小吾,轻轻一脚就80多了,根本没注意速度超过了80,,差一点发生事故,大家一定要注意行车安全。求月票,嗷呜!!!!!!!!!!!!!

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总怕太阳不会升起

  大明皇帝这2007万银的投资,分为两种投资方式。

  第一种是直接注资建厂,比如松江新港造船厂、龙江造船厂、福建新港造船厂和广州电白造船厂、福建桐园、松江织造局、南衙织造局等;第二种则是间接投资,寻找可靠的项目,或者借贷或者入股,形成债权和股权,和直接全资建厂不同,这种债权和股权,不是实物形态的资产,而是债权和股权的借计货币形态的资产。

  而这两种资产,第一种直接建厂,并不是那么容易造假,毕竟这里面既有宦官也有文官,还有官厂的督办,三方监察之下,在六册一账的账目下,脏皇帝的钱,困难程度会指数上升,重灾区就是第二种方式,间接投资。

  因为这种方式之下,骗皇帝的钱,可行性很大。

  在庞大的、臃肿的、僵化的官僚制度之下,反应缓慢,通常骗了钱的人就会逃之夭夭,最终找不到这笔银子究竟去了哪里。

  这种损公肥私的行为,非常普遍,各地的府库不就是被这么掏空的吗?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朝廷的钱都落到了个人的口袋里,如果朝廷要查,立刻就推出一个替罪羔羊,把所有的帐都扣在这个人的身上,出清旧账这种事,屡见不鲜。

  所以内阁首辅吕调阳才上奏陈述防范的办法,从源头上减少损失。

首节 上一节 376/6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