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78节

  “元辅定策以徐公还田止朝中非议,朝廷有优老荣养之德,祖宗有蠲免养士成法,徐公以太子太师致仕,升官阶一等,以正一品优老荣养,止良田万亩,以示朝廷恩荣。”

  “旨至,即属所司覆行。”

  “诏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张诚念完了这封圣旨,徐阶听明白了圣旨里的意思,面如土灰。

  圣旨里先是一顿天花乱坠的夸赞,而后把给胡宗宪平反的事儿,拿来好好说到了一番,给胡宗宪平反,胡宗宪冤,那就要追究当年制造冤案、冤死胡宗宪的人,徐阶。

  葛守礼对吴兑说,吴兑在天牢里的待遇极好,好吃好喝好伺候,连个蛇虫都没有,就是不认同徐阶的做法,至少高拱没有把徐阶扔进牢房里饿死,杨博也没有把自己的政敌扔进牢狱之中,张居正更是在刺王杀驾案中,没有过分追击高拱。

  葛守礼是瞧不上徐阶的,胡宗宪冤死那会儿,小阁老严世藩人都被斩首示众了,严嵩都离京了,胡宗宪都回家住了两年多,也从来不想着再起,某种意义上,胡宗宪被冤死之前,已经政治性死亡,是无害的角色。

  徐阶这般追杀,葛守礼是不认可的,朝中大部分的朝士也是不认可的。

  圣旨的意思是,朝廷也很为难,这手心手背都是肉,自然大纠结。

  为了平息朝中的非议,就把徐阶当年犯了那么一点小小的、略微有些偏差的过错,纠正回来,也算是平息了众怒。

  钱财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儒生高义,本就耻于言利,些许浮财,就当破财消灾了!

  话都是好听话,但是归根到底就是两个字,还田。

  徐阶的打算再次落空了,朝廷让他还田,还给他的官阶升了一品,给他留了一万亩良田,让他好好养家,他家里万亩良田,说皇帝要搞井田法,要白没所有人的田亩,势要豪右们也要信才行。

  张居正这一套堪称完美的组合拳,打的徐阶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现在投降,还能落一万亩的良田,徐家这一家老小绝对够用了。

  徐阶要是不肯还田,那事情就绝对不会这么简单,张居正同意俞大猷来到松江府,就是已经动了杀心,不还田就大开杀戒,因为后面还有七万顷侵占常田需要处置,徐阶不还田,整个南衙都不还田!

  和徐阶有仇怨,把徐阶骂成了秦桧的汪道昆,就在眼前了。

  徐阶心里生出了最后一丝希望,希望汪道昆还记得当年的仇,当年的怨,在执法的时候,能够把他那一万亩的田一并给收走去!

  这样一来,一个执法过甚的罪名扣在汪道昆的头上,鼓噪风力舆论,也未尝不可能。

  加倍执行,也不见得非要徐阶自己来,这执行政令的汪道昆也可以加倍执行!

  汪道昆看到徐家一家老小都站了起来,满脸堆笑的迎了上去,恭恭敬敬的作揖,笑着说道:“徐公,好久不见,还记得徐公当国的意气风发,今日再见,徐公宝刀未老,风采不减当年!”

  “徐公,你看咱们军士们长途跋涉,是不是暂时安排下榻之处?”

  徐阶绝望的说道:“好说好说。”

  汪道昆打定了主意,二十四万亩侵占田亩,一亩不多,一亩不少,只要二十三万亩,压根就不打算倍之。

  汪道昆和徐阶有仇,他真的迫切的希望看到徐阶倒霉。

  汪道昆已经为胡宗宪奔波数年,眼下胡宗宪能平反,能论功论过,汪道昆当夜就是酩酊大醉,喝醉了哭的稀里哗啦,抱着柱子当胡宗宪,诉说着这些年,心里的委屈。

  胡宗宪是汪道昆抵背杀敌的袍泽、同乡,为了平倭大家奔波了十二年的时间,同心协力,倭平了,胡宗宪却被冤死牢狱之中,汪道昆心里恨,恨不得吃了徐阶,挖了徐阶的心,喝了徐阶的血!

  但现实是,能让胡宗宪平反,已经非常难了,汪道昆清楚的知道,这次还田,要查办的人是前内阁首辅。

  汪道昆要是过分追击,真的有可能因为吹求太急,导致政令不能推行。

  徐阶这种官场的老油条,用了二十年隐忍,彻底整垮了严党的阴狠小人,汪道昆非常清楚,自己压根就不是徐阶的对手。

  这种人,还是得元辅去收拾。

  元辅先生已经作了周全的布置,汪道昆不打算胡闹,导致这次还田失败。

  汪道昆已经知道这次来松江府到底是要做什么了!松江府市舶司是国之长策,他不会因为一己之私,就破坏朝中国策。

  所以,汪道昆一出面,就是满脸笑容,就在惺惺作态,拿出了一副他也不想,可是陛下有圣旨,朝廷有公议论,他汪道昆也没办法只能执行的态度来。

  心里恨得要死,表面上笑哈哈,这是一个事务官的基本素养。

  徐阶的佣奴开始收拾东西,这金泽园别墅也是侵占清退的田亩之中,徐阶已经不能住在这里了。

  俞大猷、汪道昆、张诚,全都是客客气气的,办最狠的事儿,盯着佣奴将金泽园这个大别墅内所有徐阶的物品,全部带走一件不剩。

  徐阶站在太师楼前,哀愁无比,他的那些手段,张居正都门清儿!张居正是他徐阶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

  张居正要对付徐阶,徐阶那是一点还手的余地都没有。

  眼下是张居正当国,权力在张居正手中掌握,对付他徐阶还这么谨慎,让徐阶怎么应对!

  徐璠看着汪道昆的样子,沉默了许久说道:“父亲,您刚才说,谁能降服这倍之的手段,您看,有圣旨…”

  “你到底站哪头!站哪头?!诚心气我是不是!是不是!”徐阶勃然大怒,抄起拐杖,就要打徐璠,徐璠转身躲开,父子二人你追我赶了一阵,终于消停了下来。

  “父亲,你打我也没用啊,那汪道昆是父亲仇敌,彼时父亲当国,他上奏疏,言辞之激烈,恨不得吃了咱们父子,他今天这个样子,肯定是元辅让他来时,就提点过的,其中利害,都说明白了,咱们都斗不过高拱,更别说张居正。”

  “父亲,咱投了吧。”徐璠扶着桌子,看着徐阶劝降。

  徐璠看到了徐阶面色松动,继续说道:“上一道谢恩的书信,朝中知道了咱们有恭顺之心,说不定还会给我们点好处,毕竟那应天巡抚宋阳山,还要查清占的事儿,还用得到我们,安抚南衙缙绅呀。”

  “他要我的命,我还要把脖子伸过去吗?!”徐阶仍旧十分倔强的说道:“这不是田,是我的命啊!”

  徐璠沉默了片刻说道:“可是父亲,张居正不是还给我们留了万亩良田吗?”

  张居正真的仁至义尽了,朝中大势所趋,在给胡宗宪正名赐谥号的风力下,张居正能保住徐阶仅剩不多的名声和万亩良田,这已经是极为仁慈了,张居正那个眦睚必报的性子,若是不肯听话,那张居正再出手,还会如此的温和吗?

  徐阶清楚的知道不会。

  面对倍之,唯有以事实说话,实事求是,配合严刑峻法,才能应对一二。

  “我这弟子,比我强。”徐阶叹了口气,在朝中的时候,徐阶玩不过高拱,更别说张居正了。

  徐阶追杀严嵩父子的余孽,搞出了胡宗宪的冤案里,伤到了善类,立刻就陷入了被动之中,被高拱抓到了机会,一阵穷追猛打,最终徐阶不得不连上九道奏疏致仕归籍。

  而现在张居正也在清理高拱余孽、新郑一党,比如那晋党一众,张居正出手还不够凶狠?但是自始至终,张居正都没有搞出胡宗宪冤案那般人心离散之事,让自己陷入绝对的被动当中。

  成国公朱希忠一直在等人和,他等到了夏言、严嵩、徐阶、高拱,终于等来了有陛下支持的张居正,却撒手人寰,这是成国公在最后时候,要提举戚继光的原因。

  成国公知道自己等到了人和。

  徐璠又看了一遍圣旨,越看越不对劲,赶忙凑了过去说道:“父亲,这圣旨上有陛下的亲笔手书,您看这里,旨至,即属所司覆行,这一句显然是个十岁的孩子写的…”

  孩子的笔迹,因为书写经验的问题,其实一眼就能看出来,圣旨的大部分内容一看就是张居正草拟的,唯独最后一句,旨意到了,有司就立刻执行,笔迹完全不同。

  司礼监可以酌情对内阁拟定的圣旨更易,而后打回内阁重新草拟,但是能在成文的圣旨上,下笔的只有皇帝本人了。

  “嗯?唉。”徐阶看了看,终究是叹了口气,挥了挥手说道:“罢了,罢了。”

  有皇权撑腰的皇权,徐阶拿什么斗呢?

  徐阶示意儿子去跟着汪道昆把还田的事儿一点点处置掉。

  他站在金泽园大别墅的门口,最后看了一眼自己的家宅,选择了离开,他就是有万般不甘心,也没有什么办法。

  “俞帅,你说此时徐阶在想什么?”汪道昆站在太师楼二楼,看着徐家搬家的车驾离去,眉头紧皱的说道。

  俞大猷摇头说道:“反正不是悔改,徐阶是清楚大明之大弊在何处的人,但明知故犯,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他就是在做。”

  “咱们眼下先下一城,你看吧,那徐阶一定会生出事儿来,阻碍南衙十四府清理侵占之事,他不甘心啊,你看他恋恋不舍的神情,他不甘心,他看着太师楼,怎么可能甘心呢?”

  “没事,我还有几年好活,等着他。”

  俞大猷紧握了手中的天子剑,小皇帝情真意切的希望他俞大猷这条俞龙能够撑起东南的一片天。

  俞大猷就用手中的剑,为陛下撑起一片天来!

  汪道昆笑着说道:“说的也是,有劳俞帅招揽游民佃户入军屯卫所为军户了,这个着实是有些麻烦了。”

  “你们这些士大夫和百姓打交道很难,但是我们这些南兵则不然。”俞大猷笑着说道:“平倭的时候,我们想要知道倭寇在哪,问斥候,斥候不见得知道,但是百姓们都清楚的很。”

  “不麻烦,只需要散出消息,我俞大猷在松江府募兵平海,过几日就招揽齐了。”

  俞大猷要招揽游民佃户成为军屯卫所的军户,这是个践履之实的活儿,可是俞大猷多年平倭的金字招牌就在那里,俞龙至松江府翻江倒海,还缺少游民佃户?

  这不就是皇帝派遣他俞大猷前来的原因吗?

  不几日,掌令官匆匆的跑进了金泽园别墅内,找到了俞大猷,将一封塘报递了过去,俯首说道:“俞帅!松江府发现匪贼十二股,倭寇两股!”

  “派出斥候查探,寻摸清楚了,准备剿匪平倭!”俞大猷看完了塘报站了起来。

  平倭的时候,如何最快的收拢民心,俞大猷、戚继光等一众南兵,有着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剿匪、平倭。

  这些群小聚集的贼人和倭寇都是最直接伤害到百姓的刽子手,杀死了他们,就能获得百姓的拥戴,有了百姓的拥戴,进退、粮饷、侦查等,诸事皆宜。

  俞大猷老了,但让他干老本行,他还是得心应手。

  十三日后,俞大猷的南兵开拔,短短三天时间,连克匪窝十四处,水寨四处,阵斩三百余级,俘虏两千三百余人,威震松江府!

  整个南衙都听闻了俞大猷的捷报,一时间不敢擅动,那个在东南平倭,打的倭寇不敢进犯的俞龙,又领兵了!

  至于那些俘虏,都会做苦力,一切脏活累活,都归俘虏。

  “父亲,就不要生事儿了吧!你看这俞龙多么凶悍,只用了十七日,就把盘踞在松江府上数十年的匪窝水寨给拔了个干干净净,一根毛都不剩!这也太凶了吧。”

  “要是咱们非要生事儿,他日俞龙的斧钺加身,我等安有命在?!”徐璠是真的怕了。

  这松江府的匪贼和倭寇,徐璠知道厉害,俞大猷到了十七天,就把这些糟烂的东西,给收拾的干干净净,百姓们拍手叫好。

  就是用些狡诈手段,把俞大猷给收拾了,朝廷还有戚继光,大明军南下之日,徐阶这满门老小,一个都跑不了。

  “上一道谢恩疏吧,谢陛下圣恩。”徐阶挥了挥手,示意徐璠去写谢恩疏,当年徐璠也在朝中任事,还给嘉靖皇帝修了永寿宫,一道谢恩的奏疏,徐璠还是能写好的。

  朱翊钧收到了徐阶的谢恩疏和俞大猷的捷报之时,露出了一个会心的笑容,俞龙果然是俞龙。

  “不是张元辅手段高明,这徐阶必然不少生事儿,俞帅还是厉害。”朱翊钧拿着两本奏疏,对着张宏乐呵呵的说道,俞大猷很厉害,没有让他失望,松江府市舶司初建的水师,交给俞大猷,果然没走错。

  张宏俯首说道:“俞龙戚虎,我大明平倭两大悍将也,东南之事多有仰赖。”

  “胡宗宪的冤案只能追查到这里,朕很不高兴,朕非常的不高兴。”朱翊钧在两本奏疏上盖章,在徐阶的谢恩疏上,写上了:朕知道了,在俞大猷的捷报上,写上了:朕很高兴。

  朱翊钧颇为确切的说道:“张宏,和苏州府溧阳县的势要豪右,侵占农田一样,帮朕记上一笔,朕总有一天要把这事给办了。”

  小皇帝的心比针尖还小。

  张宏想了想说道:“陛下,徐阶怎么可能不生事儿呢?让他还田,可是割他的肉,喝他的血,他现在见势不在,所以还了田,过些日子,他还是要闹的,臣以为,不会等太久。”

  朱翊钧点头说道:“最好这样!”

  张宏俯首说道:“陛下要的暗室已经做好了。”

  “明日吧。”朱翊钧挥了挥小手说道:“早睡早起长高高,朕乏了,睡觉!”

  朱翊钧也忙了一天,廷议、讲筵、习武、阅视京营、宝岐司当值、给奏疏盖章、读农书,他真的是从早忙到了晚,大半年时间,体重已经从一百零三斤,掉到了八十五斤。

  冬天来了,寒风凌厉如同刀子刮过了京师的大地,卷起了漫天的黄土,尘土飞扬,已经临近冬至,天气愈加寒冷,朱翊钧特别下旨,开了文华殿的偏殿,让大明明公们到偏殿等候廷议,省的在外面冻坏了。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群臣见礼。

  “平身,朕躬安,而且心情极好,俞帅到松江府三日内,连克十八寨,松江地面匪贼倭寇一扫而空,朕颇闻之欢欣鼓舞,元辅先生,按制恩赏下诏赞功。”朱翊钧小手一挥,心情十分愉悦的说道。

  这天底下还有比打了胜仗更美的事儿?

  “臣遵旨。”张居正领旨,他昨天也收到了塘报,他也拟好了圣旨,就等皇帝下印了。

  帮皇帝草拟诏书,那是文渊阁最开始的本职工作,就是充当皇帝的秘书,负责日常文书工作,文渊阁首辅逐渐坐大,是因为它处于臣权的顶峰,文渊阁的阁老,能够在奏疏上贴浮票的那一天起,就决定了它必然会成为今天这个模样。

  因为浮票是部分的决策权。

  张宏将吕调阳拟好的诏书拿到了案桌之上,朱翊钧认真的看了一遍,拿起了万历之宝盖在了上面。

  这诏书就是官八股。

  大意就是:俞大猷在松江府的十八战告捷,极大的震慑了南衙地面因为徐阶还田而蠢蠢欲动的权豪,彻底摧毁地方缙绅与匪贼倭寇勾结以抗皇命这一不切实际的幻想,为大明在南衙清理侵占田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根本上提高了松江府百姓的安全感,朝廷非常欣慰,小皇帝特意下旨恩赏。

  “开始廷议吧,朕要看书了!”朱翊钧小手一挥,示意廷臣们可以开始吵架了!

首节 上一节 78/6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