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97节

  “先来个火刑吧,把铜鼎抬上来,把咱们的顾举人塞进去。”

  “火…火…火…刑?”顾绍芳吓蒙了,他呆滞的问道。

  骆秉良颇为贴心的说道:“把你扔进铜鼎内,用油填满,然后盖上盖锁死,就露个脑袋在外面,然后开始烧柴,你什么时候交待,什么时候把人捞出来,也叫下油锅,顾举人还有什么要问的吗?没有了,咱们就开始了。”

  “千户,千户,你想知道什么,我都交待,我都交待啊!”顾绍芳已经吓蒙了,这特么的什么五毒之刑,缇骑都是一群什么人间修罗,这是人能想出来的招数?

  骆秉良仍然非常温和的说道:“我想知道咱们南衙地面各家甲弩数量,不知道顾举人,能不能提供点线索?不需要太明确,我就想知道,这甲哪里打的,弩哪里做的,顺便知道下,咱们南衙各家各户,到底有多少甲弩。”

  顾绍芳犹豫了,他不是立刻大声争辩说自己的不知道,求骆秉良饶命,而是犹豫了。

  这一犹豫,让骆秉良大喜过望,他立刻站了起来说道:“把铜鼎抬上来!”

  “我说,我说!我说!”顾绍芳立刻选择了投降,他没办法不投降,不投降就要下油锅了。

  很快缇骑们就掌握了重要的线索,这瓜蔓法,这可不是陆缇帅的法子,是永乐年间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的法子。

  锦衣卫在外廷做事,办案两百多年,和徐氏、沈氏、顾氏,一样源远流长,缇骑累积了相当丰富的刑事经验,对付一个顾绍芳,那真的是三根指头捏田螺,手拿把攥。

  骆秉良得到了重要的线索,立刻就开始派人瓜蔓。

  张诚叹为观止的说道:“骆千户,果然厉害。”

  “不如我儿子厉害啊,他敢打陛下!我都快把这逆子的腿打断了,这逆子还是只听陛下的话,跟我要害他一样。”骆秉良说起自己的儿子骆思恭,那就是头疼无比。

  得亏缇帅怕对练真的砍伤,给所有人都带了护具,否则骆思恭真的把小皇帝打的断子绝孙,骆家就是祖宗十八代,都不够砍的。

  但是带着护具打巧了,那也要疼好几天。

  “那铜鼎何在?”张诚问起了那个铜鼎,下油锅的招数,他也想瞧个稀罕。

  “若是顾绍芳问出来,我还不奇怪,张大珰这么问,我多少有些不明白了。”骆秉良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张诚。

  张诚一想,立刻了然了,颇有感触的说道:“骆千户教训的是,还是得读书啊,顾绍芳他就不读书,他就不懂。”

  “确实,读书少,就办不了差,顾绍芳他读书少,才被我骗了。”骆秉良颇为赞同的说道。

  根本没有铜鼎,也没有下油锅,甚至连五毒之刑,都是北镇抚司对外打造的人设,正经的五毒之刑,没那么可怕,也没那么的恐怖,这火刑连烙铁都没有一块。

  因为矛盾存在于万物之间,所以冲和与平衡,也存在于万物之间。

  北镇抚司衙门在六部衙门对面,一旦缇骑们对有功名在身和官身的文官用刑,那就会被言官给口诛笔伐,言官甚至能把皇帝逼的极为被动,缇骑们办案,也要维持在一个度的范围内。

  纪纲当年把解缙扔到冰天雪地里,一桶水给冻死了,纪纲后来也是死罪难逃,有矛盾就有斗争,有斗争就会循环向前,这是矛盾说最主要的观点,也是目前的现状。

  北镇抚司一般不会轻易动刑,但也够用了,顾绍芳不交代,缇骑们也能把案子办妥帖,要是没这份能力,怎么对得起缇骑这两百年的威风?

  很快,一份各家各户藏甲胄强弩数目的清单,就被送到了应天府。

  应天巡抚宋阳山,再次张榜公告,要求各家各户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朝廷已经切实的掌握了他们手中甲胄强弩的数量,抱有侥幸心理,顾氏就是下场!

  大明的甲胄,以《纪效新书》中为例,主要以棉甲为例,棉甲也分为三六九等,最下等的就是用布缝棉如夹袄,仅仅上半身棉甲就七斤重,见雨不重、霉鬒不烂,鸟铳不能大伤。

  纪效新书所载的缉甲,就是这种价格低廉,能防箭矢和铅子的棉甲。

  中等的棉甲,则是扎甲外披绵甲,盔外戴大厚棉帽。

  而重甲,则是棉铁复合甲,也被叫做布面铁甲,两层棉布包裹铁甲片缝好后,内外再用铜钉(甲泡)固定好,这才是重甲。

  这种重甲,是朝廷严格禁止的,只要能查出顾氏的来源,进而查清楚南衙地面的甲胄数量。

  根据缇骑的稽查,甲胄流出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朝廷的军器监流出,这些甲胄都是朝廷的甲胄,只不过通过各种方式流了出去,比如火龙烧仓,比如五鬼搬运;第二种就是私自制造,这一类的作坊比较难找,但有了顾绍芳提供的线索,就简单了。

  徐阶终于来到了南衙,递了拜帖,要见宋阳山,宋阳山在自家私宅,见了徐阶。

  “好久不见,徐太师风采依旧。”宋阳山先行了个礼,见过了徐阶。

  宋阳山宋仪望,和徐阶是师出同门,都是王阳明弟子聂豹的亲传弟子,两个人是同门师兄弟。

  “师弟生分了。”徐阶看着宋阳山,面色五味成杂,他本以为宋阳山做应天巡抚,能姑容他徐家一番,结果宋阳山可倒好,一点情面都不讲。

  就徐阶收到的消息而言,若非张居正反复写信给宋阳山,让他不要吹求过急,隆庆六年,宋阳山就要追查侵占和还田事,大有拿他这个师兄开刀的架势。

  “无论你我私交如何甚笃,私下如何称呼与我,既然是为了公事而来,请称呼巡抚吧,坐。”宋阳山却没接师弟这个话茬,而是申明了规则。

  工作的时候,称职务。

  徐阶颇为恳切的说道:“师弟,你这是,这是打定了主意要跟张居正一条道走到黑吗?张居正若是倒了呢,你到时候必然身败名裂,你清醒一点。”

  “他连自己都护不住,能护得住你?我知道,是元辅下了令,你不得不从,我也不能让你难做。”

  “张居正要什么,他不就是要银子吗?或者是那七万顷田的税赋吗?我可以说服南衙地面的缙绅,这七万顷的税赋,可以纳。”

  宋阳山一听就不乐意了,摇头说道:“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自古有之。”

  “徐太师,南衙、浙江、福建、两广的倭患是缙绅平定的吗?若是,那朝廷所为不合道义,可明明就是朝廷费劲了心思,把倭患平定,还了天下太平,怎么听太师的意思,这正赋不该纳?”

  “现在还是让交还甲弩,不交就抄家,我手里可是有份清单,徐氏可有甲三十余副,弩三百张,我以为徐太师是来交甲弩的。”

  宋阳山的话有些不客气了,朝廷养兵不需要赋税?

  缙绅只管自扫门前雪,还要趁机喝人血,这天下好不容易在朝廷主持之下,才恢复了几分元气,就还田这点事,死活不肯,百般计较。

  朝廷没赋税,怎么安天下,兵凶战危,天下皆受其害。

  “宋阳山,你别忘了,当年胡宗宪的事儿!”

  “张居正现在给胡宗宪正名,给谥号,现在收拾我,明天他就收拾你,他连我这个老师都不放在眼里,还能把你这个师叔放在眼里?他要治贿政姑息之弊,从我开始,下一个就是你!”徐阶见商量不通,语气立刻就变了,说起了往事。

  宋阳山在嘉靖四十一年弹劾了胡宗宪,胡宗宪下了台。

  胡宗宪当嘉靖四十四年再次被下狱,是因为一封胡宗宪亲笔手书,假传圣旨。

  而这封伪造的圣旨,正是宋阳山做的伪证。

  徐阶看宋阳山面色大变,知道宋阳山开始纠结。

  徐阶的表情从凶狠,变为了温和,颇为语重心长的说道:“现在张居正、汪道昆、沈一贯,看你主持查处侵占事得力,倚仗于你,你做完了,他们立刻就会给你算旧账!”

  “咱们师兄弟师出同门,何必同门相残?不如就和朝廷商量一二,朝廷要税,我们交不就是了吗?”

  宋阳山面露挣扎,他攥紧了拳头,看着徐阶,若是徐阶拿出了那本伪造的圣旨,那胡宗宪的案子就不是冤案了,就是一起典型的迫害。

  到时候,宋阳山安有命在?

  伪造圣旨和冤死胡宗宪,他宋阳山也有份儿!

  “你别想了,这案子,张居正护不住你的,就是天下言官,也能把你吃了,你早就没有回头路了,现在做什么忠臣良臣呢?”徐阶再劝,语气更加温和的说道:“朝廷就是要税,我们给,别折腾了。”

  求月票,嗷呜!!!今天晚上可能会有,可能没有,我努力有。

第101章 明摄宗张居正

  对于徐阶提出只交赋税,不还田的主意,宋阳山不肯同意,这头是同门师兄弟,那头可是张居正,得罪张居正只会死的更惨。

  但当徐阶拿出当年胡宗宪那封伪造的圣旨的时候,宋阳山有些不知道如何应对了。

  宋阳山面色狰狞的说道:“当初你不是这么说的!徐阶,你当初可没说要让胡宗宪瘐死!我当时被贬斥,故此听了你的话,伪造了一封圣旨,结果伱却把他害死了。”

  徐阶面色复杂的说道:“那时候,已经不是我能控制的了。”

  沸反盈天的倒严的风力,愈演愈烈,声势太大,徐阶根本就控制不住局面,有些事儿,徐阶只能决定开始,事情的发展和结果,根本不是他能控制。

  宋阳山在京中做大理寺右丞,弹劾胡宗宪和阮鹗的贪腐事,这也是宋阳山配合徐阶倒严的步骤之一,一步步的让世庙主上厌恶严党。

  弹劾胡宗宪后,宋阳山被严党给报复贬斥到了夷陵做判官,而后转福建做兵备副使,与戚继光合击倭寇,和戚继光一起商讨上奏了海防的事宜,才算是一步步的起用,也算是和张居正搭上了线儿。

  胡宗宪这个人有意思就意思在这里,宋阳山弹劾胡宗宪被贬斥,宋阳山都到他的地头了,胡宗宪也没打击报复。

  张居正用宋阳山,可不是看在他是师叔的面子上,嘉靖三十二年,张居正就跟徐阶一刀两断了。

  至于伪造胡宗宪的圣旨,也是因为他宋阳山在福建,和胡宗宪来往密切,所以有胡宗宪的手书,故此伪造。

  宋阳山从来没想过,徐阶居然会直接让胡宗宪瘐死狱中。

  现如今,宋阳山挂右佥都御史官阶巡抚应天,而此时徐阶旧事重提。

  “悔不当初配合于你!你现在却拿此事拿我?”宋阳山看着徐阶颇为狠厉的说道,此时宋阳山已经动了杀心。

  徐阶智珠在握一样的说道:“师弟莫急,现在不是还没拿出来吗?不拿出来,不就是没有吗?有劳师弟了。”

  “你家里那些个甲弩,你还不还?”宋阳山选择暂时岔开话题,他需要认真想一下,不要被徐阶带着走。

  徐阶既然来找宋阳山,自然是做好了准备,总不能让宋阳山白办事,他赶忙说道:“还,我敢不还吗?我一带这个头,那些个摇摆不定的权豪缙绅,也会跟着还。”

  “我还能让师弟难做不成?”

  说的像是恩赐一样,可细细一想,宋阳山就发觉,徐阶是来服软的,确切的说,南衙的权豪缙绅们,在顾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倒下的时候,权豪缙绅们感觉到了惊恐。

  交税可以,还田不行。

  宋阳山察觉到了一些徐阶的异常,徐阶他底气不足,宋阳山稍微捉摸了下,神情慢慢恢复了平和,刚才就是被徐阶那么一说,宋阳山才有些激愤,现在把这件事认真想了想,心态越来越稳定。

  宋阳山颇为淡定的说道:“徐太师,你真的留着那封伪造的圣旨吗?汪道昆、沈一贯等一众浙党,可是对胡宗宪瘐死的事儿,耿耿于怀,就连豁达的大司马,也是紧咬着不放。”

  “你要是拿出来,我大不了就是个伪造书证,被罢官罢了,你呢,你们徐家呢,全家都得死光光啊。”

  “再说了,徐太师,你说是我伪造的就是我伪造的?我还说你是胡乱攀咬的,你说元辅、朝廷、陛下,是信你啊,还是信我呢?”

  “朝廷穷的当裤子了,我把还田的事儿办好了,元辅会怪罪我?”

  宋阳山发现徐阶拿着根本不能拿出来的把柄在威胁他,这件事真的撕破了脸,怕是徐阶更倒霉才是,即便是徐阶走到了胡宗宪的那一步,徐阶说宋阳山也是胡宗宪瘐死案中的帮凶,那如何证明徐阶不是胡乱攀咬?

  徐阶沉默了片刻,他发现最近过去被他拿的死死的人,现在有一个算一个,都变得精明了几分,这让徐阶有些不适。

  徐阶无奈的说道:“咱们是同门师兄弟,我没有要拿你的意思,我们只是一条船上的人,我这次来也是来商量的,你现在是威风凛凛的应天巡抚,我一个失去了权势的前前首辅,能拿你怎么样?”

  宋阳山叹了口气说道:“你太小瞧元辅了,你信不信,我上这么一道奏疏上去,元辅立刻就能猜到,你手里拿着我的把柄,过不了多久,就把我给换了,换人来主持此事。”

  “大势所趋,势不可挡。滔天江水奔涌之时,你我不过顽石而已,这不是当初徐太师隐忍了二十年,得到的道理吗?这是你我二人能挡得住的吗?”

  “能吗?”

  “徐太师,徐师兄,你听我一句,你都还田了,你管他们死活?”

  徐阶站了起来,看着宋阳山情真意切的说道:“我不管他们死活,他们就要我全家老小的命啊,你信不信,我明天表示支持朝廷还田政令,后天我祖宅就能被群小匪寇给端了,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什么都不剩?”

  “徐璠就提出了个折中的法子,立刻就变成了杀人案犯,现在都充军去了。”

  宋阳山看徐阶打算离开,也是站起来相送,走到门槛处,宋阳山低声说道:“徐太师,我给你指条路,你自己跟首辅写封信,好过我写奏疏入京,徐太师说是不是?”

  “谢过师弟了,师弟留步。”徐阶转身离开。

  宋阳山说道:“送徐太师。”

  等到徐阶走远了之后,宋阳山看着徐阶上轿撵的身影,才小声的说道:“老狐狸。”

  宋阳山那是差一点就被徐阶给唬住了,他察觉到了徐阶底气不足,又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才算是没有上徐阶的当,他要是替徐阶上奏,提南衙权豪缙绅的条件,立刻就会被张居正察觉,而后被罢免。

  政治这种东西,最可怕的是站错队,而且还是站在张居正的对立面。

  徐阶回到了客栈,思索了许久,才铺开了笔墨纸砚,宋阳山不肯帮忙,只能他要给逆徒写封信提条件了,言辞非常悲哀,也把事情说的很清楚。

  南衙七万顷,七百万亩田,那都是权豪之家世世代代积攒的家底,朝廷说白没就白没,这是抢劫。

  张居正收到了徐阶的书信和宋阳山的奏疏。

  宋阳山的奏疏里,把徐阶去找他,还把他当年伪造胡宗宪手书圣旨的事儿,竹筒倒豆子一样的说的清楚,这件事,搁在宋阳山的心里也很久很久了,他在福建和戚继光平叛的时候,胡宗宪可是平倭的总指挥。

  沈一贯、沈一贯的父亲、汪道昆都曾经求告到他这里,希望宋阳山仗义执言,为胡宗宪正名之事奔走,毕竟当年大家都在胡宗宪的手下做事,一起平倭,宋阳山也只是表面答应,从未说过一句。

首节 上一节 97/6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