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娶小娇妻后,我奋发图强考科举 第112节

  好在,这种日子就要过去了,他们都打算明天一早就收拾收拾北上京城了。

  既然来了湖州,肯定要去外祖父家走一趟,外祖父上次跟任俊杰说的话,他现在都还记忆深刻,这是个能透人心的小老头。

  古人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但古人又说: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所以说,不是每个小老头的话都必须要听,那些功成名就,睿智小老头的话就可以多听听,毕竟这都是他的成功经验。

  反之,若是小老头混得比你还惨,还教你怎么做事,那还是左耳进右耳出,当没听到就是了。

  任俊杰还与大舅二舅他们聊了很多,表弟们个个都大了,有两个都已经订亲了,就在今年年尾和明年先后进门,到时任俊杰肯定是无法回来的,只能提前祝贺了。

  表弟们虽然以前贪玩,但越长大就越懂事,主要是李家家风正,李如海也不惯着他们,不懂事就请家法,打一顿就好了。

  就是几个表弟没一个读书厉害的,李如海都打算过些年等大表弟成完了亲,再沉淀一下,找个关系贡入国子监吧,李家第三代必须要有个人在官场。

  对此,任俊杰还是挺赞同的,李家的旁系之前也有人因为在国子监渡了层金,后来外派一个小小县丞,通过李家好几年的一番操作,现在都做到了州同知了。

  次日一早,六月二十五日,任俊杰和杜修弘他们一齐坐上了马车,晃晃悠悠的往京城的方向赶去。

  在路上没啥意外发生,现在任俊杰和杜修弘都已经是朝廷命官了,沿途都可以在朝廷的驿站停歇。

  也没那个小毛贼敢盯上他们,因为他们现在的马车上可都是插着旗的,代表的是朝廷。

  劫杀朝廷命官,不管他是不是贪官,都视为谋逆犯上,平民百姓就得做好凌迟处死的准备,亲族流放,妻奴充当官奴。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八月初九这天上午,任俊杰他们紧赶慢赶,终于来到了开封城外。

  京城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繁华,来来往往的商队络绎不绝,百姓们熙熙攘攘的进出城。

  守城门的几个兵大哥看到任俊杰他们马车上的上任旗帜后,只是按例简单检查一下便放他们入城了,态度那叫一个和蔼可亲,都不用给进城钱了。

  这就是身份上的差距了,成为了京官那真是特权多多。

  在来京城的路上时,任俊杰就跟杜修弘说了他们要在京城买一套二进宅子,杜修弘听了之后也跟周雯雯商量了下,买个一进确实小了,再则以后卖的话,二进值钱一些。

  所以杜修弘他们也决定买个二进宅子,最好是离任俊杰他们近一些。

  杜家是湖州的大镖局,虽然没有任家那般富裕,但还是很有钱的,在京城买个二进宅子没啥问题,杜老爹在儿子来京时就给了他一笔银子,京官花销大应酬多,都懂。

  任老爹和任老娘也肯定不舍得乖孙子受苦啊。

  所以来时就再给了好大儿五千两,现在加上任俊杰和董舒婉的小金库,他们一共就有八千八百多两了,在京城只要不乱花,那就能活得很滋润。

  马车上,杜修弘看着任俊杰说道“子鸿兄,你打算什么时候去翰林院上值?”

  任俊杰顿了顿,说道“先去悦来客栈安顿下来吧,住上几天,找一间合适的宅子也不容易,而且你们不也要买田吗?先把这些事情解决好再去上值”

  杜修弘想了想,说道“这一到京城就有些莫名的紧张了,也不知庶常馆那里现在有几人到了,估计已经很多人提前去报到了”

  任俊杰笑呵呵的摆摆手说道“再急也不差这几天,现在才八月初九,还有一个多月的假期呢”

  杜修弘转头看向窗外,叹气一声“哎,这考完了殿试还要考试”

  任俊杰笑哈哈的拍了拍杜修弘的肩膀,说道“熬过这三年就好了,庶吉士都这样,你还算好的,怀远兄他们更得熬”

  比上比不过,就得比下,这么一想就舒畅了。

  果然,杜修弘就笑了,说道“你说得也对,待会让人去国子监告诉康容兄他们一声吧,晚上聚一聚”

  任俊杰微微一笑,点点头“好”

  任俊杰他们找了一间悦来客栈安顿了下来,吃完了午饭后,任俊杰觉得有必要去自己的老师那里露个脸,表示人已到京城。

  杜修弘也觉得如此,于是两个小伙伴在下午3点半的时候,便提着礼物各自去了座师家里。

  大魏官员早上5点就点卯上班,春秋季节下班时间是申初(15点),秋冬季下班时间是申正(16点)。

  其实吏部尚书在这一届科考中,最中意的门生还是属那张探花张德俊,但杜修弘怎么说也是前十名,而且还年轻懂事,所以吏部尚书还是对杜修弘很有好感的。

  许咏刚下班回到家呢,在厅里闲坐喝茶,就听到了下人来报,说是任俊杰求见。

  许咏也是愣了愣,这么快就回京了?许咏也没有多想便让人带任俊杰过来吧。

  “老师,别来无恙否?”任俊杰脸上挂着微笑,走进了厅门,行了一礼。

  许咏见到来人,摸着胡须笑呵呵说道“一切安好,快坐下吧”

  许咏又看到任俊杰手中的礼物,微皱着眉说道“以后来时别带这些俗礼了”

  任俊杰见状,讪讪一笑说道“都是一些糕点,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学生来老师家,哪有空手上门之理”

  许咏摆摆手,似笑非笑的说道“心意到了就行,你若以后经常带着礼物上老夫家,这成什么样?在外人眼中又成什么样?你我之间不必客套”

第228章 方案

  这句话是说,以后打交道的机会多得很,天天送这些礼物,你烦我也烦,而且要是被有心人知道了任俊杰经常提着礼物去拜访座师,这事传出来也不好听,节假日送送就得了。

  任俊杰闻言,恍然大悟说道“是是是,老师说得对,是学生考虑不周”

  许咏笑了笑,说道“行了,这次就收下了,你怎么这么快就回京了?不是还有一个多月的假期吗?”

  旁边的小厮接过了任俊杰手中的礼盒,任俊杰也坐了下来,笑着回应道“在家里烦琐事太多,就想着早点来京城上值”

  许咏一听,哈哈大笑了起来“理解理解,新科状元回乡,找上门的人应该很多吧?回忆当年老夫也是如此,早早来京城躲个清静”

  任俊杰也跟着笑了起来,说道“确实如老师所说,上门的人太多了,最后没办法才躲到外边去”

  许咏微眯着眼,说道“爬得越高,惦记你的人就越多,而你就越容易被迷了眼,得意时贵在清醒,失意时重在平衡。这些你要永远记在心里”

  任俊杰听完后,郑重的点点头,拱手道“学生知晓,一定谨记在心”

  这时,许咏开口说道“你随老夫到书房说话吧。”说完,许咏自顾自的站起身来,往外走。

  任俊杰不明所以,在这说不行?不过任俊杰还是应了一声“是,老师”

  老师不会跟他说什么秘密吧?这么神秘?

  随即任俊杰也就站起身来,跟随着许咏来了一间书房。

  这书房是平时许咏在家处理公务的地方,现在里面就只剩下任俊杰和许咏,外边也有许咏的贴身小厮把着。

  “坐吧”

  “哦...”

  许咏坐在案桌前,瞥了任俊杰一眼,敲了敲桌子,微笑道“你之前跟皇上说的那件事,内阁已经商议好了,方案也得到了皇上的认可,计划在九月初一昭告天下,明年全国开始实施”

  任俊杰一喜,笑问道“真的?”

  许咏摇头一笑“那还有假?皇上在老夫面前还夸过你,不过你可别泄露了风声啊,这件事别让第四个人知道,传出去对你不好,其他三名阁老也不知道这想法是你提出来的”

  任俊杰露出一丝笑容,重重的点点头说道“学生明白,一定烂在肚子里”

  紧接着,任俊杰又询问道“老师,那具体的方案是怎么样的?”

  于是乎,许咏便啦啦啦的跟任俊杰说了他们内阁对于任俊杰之前在皇帝面前说的“火耗归公”“高薪养廉”这一套治贪组合拳的最终量定方案。

  这是一套治贪腐败的政策,若是有人知道是任俊杰提出的,那任俊杰可就会成了众矢之的了,毕竟这是个得罪人的活。

  之前杜修弘他们问任俊杰面圣时,跟皇帝聊的什么,任俊杰也都含糊其辞的略过,不过后来许咏也问任俊杰这个问题时,任俊杰却都一五一十的说了。

  因为跟杜修弘他们说也没啥用,有可能还会泄露出去,跟许咏说就不一样了,他是个有话语权的主。

  (在明朝中期之前,朝廷的税收都是以实物来纳税的,比如粮食谷物什么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的进步,商人们对于笨重且数量多的铜币越来越不满,开始倾向于金银交易,可惜的是元明之前,国内的白银开采数量少,不管白银的需求有多大,大家伙依旧摆脱不了对铜币的依赖。

  直到元朝进行了全世界的货币交易,大量白银流入华夏,明朝刚好赶上两波热潮,一个是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另外一个就是隆庆开关,大把大把的白银流进来,民间开始频繁使用白银交易,后来,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明确规定,将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税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再也不用实物纳税了)

  大魏自太祖登基以来,就实行开海重商政策,开辟新航道与外面世界的番人通商,民间商事繁华,大量的白银流了进来,一直到了先帝时期,白银已经基本上在民间流通了。

  由于白银泛滥加上官场贪污成风,先帝听从内阁大臣的建议进行了改革变法,内容与明朝的张居正相似,也就是将所有赋税总归一条,合并征收银两。

  这项政策有好有坏,好的是简化了税务的征收,统一税率,方便了征收税款,这就极大的防止官员从中贪污。

  因为在之前用实物纳税的时候,都是地方官派收税小吏下乡来收的,这其中就会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它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比如说这个米,怎么每颗都不一样啊?反正就是各种挑剔,计量的斗具还有很多门道呢。

  使用一条鞭法,简化程序就完全杜绝了这种情况。

  坏的是火耗问题,就是百姓使用碎银子纳税,那么官府就得重新熔炼成官银,再上缴国库。但在重新熔炼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所损耗的,所以地方官又有名头向百姓征收额外的火耗费了,这也叫“耗羡”。

  没有一个政策是十全十美的,有的只是适合当下的政策。改革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什么时候出现问题就要想办法补救,而不是质疑前人。

  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张居正无疑是为大明续命几十年,要不然万历哪里能搞三大征?

  张居正死后出现的银贵谷贱,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予评论。就如以上所说,没有一个政策是十全十美的,只有适合当下。

  大魏和大明的国情也大不相同,现在大魏要治贪污,就要从火耗入手,实行火耗归公。

  火耗归公就是将原来地方官从百姓那里征收的火耗费,全部上交给朝廷。

  那火耗费归官员和归朝廷,出钱不都是百姓吗?结果不还一样吗?还真不一样。

  比方说,朝廷原本是要收1两税的,但是地方官直接收了2两税,自己赚了1两不说,百姓又怨声载道,骂的是朝廷,好处倒是给地方官赚了。

  如果实现火耗归公,哪怕你收上来10两,那也全都是朝廷的,官员啥好处也没捞着。

  加上你要敢贪一分,立马就治罪,傻子才会去收高得离谱的火耗费。这样无疑有效解决了地方官横征暴敛的弊政,也减少了百姓们的负担。

  不过要由朝廷出面制定火耗征收的统一标准,承认火耗费的合法性,因为火耗费一开始本就是不合理的,但实行了这么久的政策,民间现在也潜移默化的认为火耗费是必须要交的。

  朝廷制定一两税收多少火耗费,比那些贪官污吏横征暴敛的好多了,这些收上来统统归朝廷。

  上不误公,下不累民,无偏少之弊,无苛索横征之扰。

  另外一拳就是高薪养廉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养廉银自然是从朝廷收上来的这些火耗出了,由朝廷制定几品该领多少的养廉银。

  比如雍正时期,一个县太爷的年薪是45两,他一年的养廉银就有400-2000两,养廉银的钱来源于地方财政,发放根据地区现状,各地都大不相同,如果是富裕县,那你就能领多一些,最多2000两。

  有了这些养廉银,谁还冒着被抄家的风险去贪污呢?很多官员就是因为薪水低才不得已去贪的,现在有了这些福利,他们大多都会尽心为百姓办事了。

  雍正这套打法还是可以的,在他治下出现了吏治清明的局面,贪官有,但已经大大减少了。

  可惜在乾隆的时候,因为没有监督机构去监督养廉银的制度,导致统治者随意更改,本身这钱就是从火耗费出的,制度的缺陷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

第229章 久别重逢

  许咏哗啦啦的给任俊杰说完了他们内阁所制定的方案,大体都离不开任俊杰所说的核心,火耗费少收了不少,也减少了百姓的负担。

  原本火耗费是由地方官说了算,现在有朝廷出面统一标准收费归公,直接杜绝了贪污,加上有养廉银,相信大魏会更加的吏治清明的。

  许咏看着下方坐着的任俊杰,笑呵呵的询问道“怎么样子鸿,这样可还行?”

  面对四大阁老之一的发问,任俊杰自然是连连点头,说道“好好好,老师和三位阁老的这套方案很好”

  许咏瞥了任俊杰一眼,摆摆手笑道“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我们内阁只是再微微修改了下而已,可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任俊杰想了想,随即说道“这笔费用出入太大,学生觉得要有一个监管部门监督纠察,而且各地的养廉银要公开,不可让一个人就能拍板决定”

  许咏摸着胡须,哈哈大笑道“这些皇上都想好了,到时由各地监察御史和乾卫司的人负责监督纠察,每逢发放养廉银时,朝廷也会派钦差去到各省查账,这个你放心”

  紧接着任俊杰又说道“整治贪官污吏除了监察监督,还要严刑峻法震慑宵小,让他们以此为戒,不敢越过底线”

  许咏满意的点点头,说道“嗯,皇上对于这次治贪腐败的力度是下定决心的,相应的律法也在下个月昭告天下”

  任俊杰讪讪一笑,向皇宫的方向拱拱手,说道“皇上英明”

首节 上一节 112/2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