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娶小娇妻后,我奋发图强考科举 第137节

  这人一多就容易出乱子,所以巡逻和管理方面,知府大人可是下了重令的,闹事者先打个三十大板再说。但衙役作乱者,除了逐出衙门永不录用外,也得打三十大板。

  这三十大板下来,人要不死也得重伤,就看打的人是怎么个打法了。

  有这么严的命令下来,所有人也不敢挑战知府大人的官威,都是按部就班的执行和服从。

  现在街道上都被清理一空,啥东西都给搬到屋内,家家户户大门紧闭,来来往往的也都是官府的人,他们已经在做最后的检查。

  而市舶司衙门除了外勤人员以外,其余人都在衙门里候着,这几天他们就得住在衙门里了,困了就打个盹。

  任俊杰今天早上还冒着雨去巡了一下几个市舶库,吩咐守库的衙役们一定要做好防护,这里面的东西要丢一件,都够买他们一个脑袋了。

  九月十五日凌晨2点,台风来了,今晚所有人都能夜难眠。

  狂风呼啸,电闪雷鸣,大风席卷而来,带着巨大的威力无情的摧毁一切遇到的障碍物。

  城外的树木被狂风吹得摇摇欲坠,小一点的树木直接连根拔起,城外那些脆弱的房屋也难以幸免。

  茅草屋直接给掀了盖,瓦片房上的瓦片也给撕了下来,幸得百姓有提前加固,否则真得吹没了,但还是有些房屋被大风吹倒了。

  城内的情况还好些,但同样也是很恐怖,风在吹雨在下,雷声轰隆隆,闪电在天空中乱舞,仿佛下一秒就要劈下来的样子。

  尤其是在夜晚时分,更显恐怖,好似末日一般,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被这台风给吓着了。

  任绍臻在老娘的怀里哭着喊着要找爹,可他爹现在在签押房也头疼着呢。

  连续好几个小时的降雨,让城里的街道迅速被淹没,都快到膝盖了,再下的话可就要形成了水涝,有些房屋没做好防水措施都已经开始进水了。

  这会所有人躲在屋里避着风,任俊杰现在最担心的倒不是继续下雨,而是担心海堤能不能抵得住海水,要是连海水都来了,那真就雪上加霜,到时得划船了。

  海浪翻腾汹涌,像巨兽般咆哮着向岸边猛烈冲击,幸得这些年百姓的努力和官府的组织,这才能抵挡住海浪的一次又一次的冲击。

第279章 赈灾

  码头避风的船被吹得摇摇晃晃,一整晚都是在吱呀吱呀的响,好在船和船之间有提前连着铁索,这才避免了互相碰撞,要是一直撞下去非得解体了。

  强风一直持续到早上六点多,雨在一个小时前就停了,风也减弱了,太阳也出来了,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强风虽然已经走了,但余风还在肆虐着,走出屋外,帽子都给你吹走了,耳边还时不时传来风嚣声。

  有些百姓探出头来看看外面的情况,一眼望去,满目疮痍,街道上的积水还漂流着各种各样的东西。

  风一减弱,任俊杰便派人马上去几个码头看看有什么损失没,这会余风还在,肯定是不能做下一步安排,还要再等等。

  广州府大概就这样了,但还不知道其他府是什么情况,若这只是台风的边缘,那这段时间就有得忙了,台风威力最大的不是边缘,而是风眼周边。

  下午的时侯,巡抚大人又派人来召任俊杰去开会了,大佬们又再一次集合。

  巡抚大人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安排这几天各衙门的工作,那个衙门该负责什么不该负责什么,巡抚大人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布政使大人还嘱咐大家别掉以轻心,虽然强风走了,但余风还在乱窜,况且其他府还不知是什么情况,用不用去救援什么的。

  但消息还没确定之前就先这样安排,市舶司还是负责本职工作,清理码头和打捞江面上的“垃圾”,台风过境现在几个码头估计是一片狼藉。

  至于其他衙门也忙得很,尤其是府衙,他们要统计全府这次受损大概多少和受灾的地方,还有安抚无家可归的百姓。

  城内的情况是好,但城外的情况可就不那么好了,有的村房屋直接倒了一半,家禽牲畜都给吹没了,粮食来不及藏好或藏得不好的也没了,反正损失肯定有。

  有些渔民更难,他们的船可不像舶商的船那般大,有些小船都给台风折成两段,这吃饭家伙都没了,这会可就真成了难民了。

  任俊杰从巡抚衙门开完会后,便直接回到市舶司安排工作,让巡检司和稽查司的人都去清理码头还有打捞江面上的东西。

  两个部门都是外勤部门,这份工作自然落在他们身上,不过任俊杰还从其他部门抽了一些人去帮他们的忙,反正要尽快处理好。

  早上任俊杰派出去的人已经回来了,说是几个码头受损都不是很严重,舶商的大船都没受损。

  这可不比渔民的船,每艘大船都载满了货,这要是翻了一艘,那损失就大了,里边全都是海外的“珍宝”。

  就是现在江面上漂泊着从四面八方吹来的树枝树叶什么的,啥都有,清理好才不会影响航行。

  虽然强风已过,但码头还是不能开,还得这两天看风的情况,风若答应开放,那任俊杰也就会下令开港。

  就这样,各衙门都有自己的事情做,城里的百姓也都出来帮忙清理积水和打扫什么的。

  城里的水从早上排到现在已经快见底了,毕竟城外没有被淹,这还得亏广州府的水利工程修得好。

  一时间,城里城外人人都在忙碌着清理台风惹下的祸。

  从广州府各县报上来的公文来看,新会县和香山县受灾最严重,天灾无情人有情,知府大人已经在安排赈灾的事情了。

  两日后,九月十七日,广州府附近的几个府都报来了平安,都没发生大的变故,这让巡抚大人和布政使大人松了一口气。

  从各府的公文来分析,这次广州府正处风眼附近,所以受灾严重了些,其他府都稍微有些影响但问题不大。

  他们也不敢谎报灾情,毕竟各府的公文中能查出台风的大概途径,一查一个准。

  这两天所有人都忙得很,任俊杰也不例外,每天都有商人组团上门来求任俊杰快开港吧,顶不住了,再拖下去他们 就要违约了。

  但急也没用啊,这余风还没退,任俊杰也不能冒险开港,一切稳妥点才是真。

  直到今天,任俊杰问了黄茂的意见,这才下令开港,而且各码头夜间也不关闭,尽快将这两天积攒的货给卸了吧,免得堵了后面。

  这让舶商们都松了一口气,毕竟他们可是签了契约的,要真的误了交货日期,将会赔得他们一大笔钱,有些甚至要倾家荡产。

  所以他们得知消息后,纷纷喊着市舶使大人英明...

  风渐渐平息了下来,又恢复了往昔的温柔,但台风过境的痕迹一时半会也清理不干净,

  城外已经聚集了好几波灾民了,都是府城附近的村民,全是被台风推倒了房屋和没了粮食的灾民。

  其他县城外面也是一样,香山县和新会县最多,不过知府大人前两天已经下令各县要积极赈灾,各县城外都设有赈灾棚。

  只是这灾民是越聚越多,知府大人也不意外,对于这种情况他们经常遇到过,所以今天府衙就安排人将他们遣返回村了。

  粮食也无需担心,官府会再免费发放五天口粮,但五天后,若真的没了粮食的百姓还需要粮食的话,官府可以采取放贷赊粮的方式借给你们。

  是的,从先秦时期就有这种赈灾借贷的方式,《周礼》记载官方的借贷方式有赊和贷两种,因为灾民借贷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生活。

  赊只规定归还的日期而不收取利息,贷则是要收取一定的利息,都是为了能让灾民有活下去的希望,恢复农业发展,来年丰收了就可以归还。

  宋朝的青苗法是古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发展顶峰,本来这政策是好的,但是后来地方官为了增加政绩,强令百姓向官府借贷,还随意提高利息,这样就不太好了。

  而这次知府大人采取的便是放贷赊粮,不用你们还利息,来年丰收了再归还,这个赊粮里面就包含了农具、米谷、粮种等等。

  巡抚大人也已经下令让士兵们这段时间都和各县衙的衙役们下乡去帮忙百姓清理倒塌的房屋和重建。

  百姓们一听说官府这样安排,大多都兴冲冲的回村去了,生活又充满了希望。

  不过有些人就不乐意了,因为这些灾民当中有很多浑水摸鱼的,他们的粮食都藏得好好的没有被冲走,房屋也没倒塌,但就是想来占点便宜。

  现在官府这样安排,可不就断了他们继续白吃白喝的好事吗?

第280章 来得及时

  靠田吃饭的灾民算是解决了,但靠海吃饭的灾民还没解决呢。

  这次台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有很多沿海渔民的船都被毁了,这吃饭的东西都没了,以后渔民的生活可就更艰难了。

  任俊杰今天早上去码头的路上就碰到了很多跪在江边痛哭的渔民,听者伤心闻者流泪。

  一时间,任俊杰也于心不忍,在马车上就替他们想着法子。

  现在码头上急需要干苦力的脚夫,他们可以先去当个脚夫赚些钱。

  不过码头上也就这几天急用人,过些天码头恢复正常后可就不要那么多人了。

  所以这只是暂时的,还有什么地方能提供大量岗位的?

  任俊杰在马车上想来想去,就想到了太平镇码头。

  原本是计划下个月开工的,但现在情况有变,若是这些岗位提供给这些没了船的渔民们,那不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而且渔民对海对码头比普通百姓还熟悉,干起活来更方便,这个码头工期怎么说也得大半年,足够他们干完活后再买条渔船了。

  这不就一举两得吗?打定主意后,任俊杰回到了城里,直接往府衙那边赶。

  广州府衙。

  知府大人和两个同知大人正在签押房商量着这些渔民的事情,按往年的做法就是官府借钱给他们买渔船,不过渔民与农民可不一样。

  老话说:宁上山莫下海。摸鱼捞虾,饿死全家。

  这下海捕鱼可比上山打猎危险多了,而且还艰辛,普通渔民装备不齐全,防护措施还很差,完全就是看天气的,有时还回不来在海上嘎了。

  就算是有技术的渔民大多数也要靠运气捕鱼,他们不以种田为生,捕到了鱼也会拿去卖而换取粮食和盐,总不能天天吃鱼吧?身体哪里受得住?

  所以官府借钱给渔民比借给农民还难收回,至少人家农民有田,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广州知府察信初现在就是在苦恼这件事,不是他不借,是现在借给他们的话,官库就没剩多少官银了,以后府里各项开销还有很多要花钱呢。

  这次广州府台风受灾严重,巡抚大人已经上奏朝廷要免了广州府一年的赋税,皇帝还没答复,但大概率是会同意的,因为监察御史他们也上奏了。

  也不是每年台风都能免税的,像广州府附近几个州府灾情不是很严重就没有免,只免那些灾情严重的州府。

  不过这跟市舶司和商人们没关系,免的是农税而不是商税和关税。

  蔡信初和他两个属官同知正叽里咕噜的商议着,这时就听到了门外衙役的声音。

  “大人,市舶使大人在外面求见”

  蔡信初愣了愣,与两个同知互相对视一眼,随即便说道“让他进来吧”

  “是,大人”

  广州府是个大州府,所以府衙设了两个同知(正五品),一般小州府只设一个同知,而且品阶比任俊杰还高一级。

  孙同知微眯着眼,说道“这市舶使这时候来干嘛?市舶司这几天不是很忙吗?”

  宁同知说道“估计是有要事吧,这新任市舶使虽然年轻,但看着还挺稳重的”

  察信初敲了敲桌子,说道“别说了,等会就知道了”

  “是是是,大人...”

  没一会,任俊杰就来到了府衙的签押房外,敲了敲门喊了句“大人”

  “进来”

  任俊杰闻言,便也推门而入走了进去,很快就看到了知府大人和两个同知大人。

  任俊杰笑着行了一礼“下官见过知府大人,二位同知大人”

  蔡信初摆摆手,看着任俊杰说道“任大人来府衙可是有什么事?先坐下说吧”

  大人,您之前还说以后有空就过来府衙找您品品茶?这么快就忘了?任俊杰心里吐槽了一句,但面上还是笑呵呵的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

  孙同知瞥了任俊杰一眼,说道“对了任大人,你们市舶司不是今天开港了吗?要尽快将堵塞在河道上的商船给清了,别影响后面的运粮船和运盐船”

  任俊杰闻言就挺无奈的,拱拱手说道“同知大人放心,下官已经向几个码头增添了人手,白天和晚上都会有人轮班督促检查,尽快清了这些天堆积的商船”

  任俊杰顿了顿,又说道“下官今天来府衙是有一件事情想跟知府大人商量一下”

  蔡信初微微点头,疑惑道“什么事情?”

  于是乎,任俊杰啦啦啦的将他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蔡信初和两位同知听完后,眼睛皆是一亮,对啊,以工代赈,要不是这个任俊杰提起,他们差点忘了下个月还有太平镇码头这个项目呢。

  以工代赈在古代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最早追溯到春秋战国,齐国大旱,晏子建议齐景公开仓赈灾,齐景公不愿意,他还想修一座宫殿,于是晏子就给他拉来了一大帮灾民当劳工,管吃管住还能领工资。

  不过以工代赈也要看情况而实施,因为以工代赈就是要让一帮灾民聚在一起修某工程,若是其中混进了造反份子,那就不太好了,参考元末修黄河,挖着挖着就莫名其妙挖出个石佛。

首节 上一节 137/2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