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第128节

  忽然侍女急声催促道。

  耶律南音心中一叹,缓缓睁开眼睛,刹那间,一滴泪水从眼角滑落。

  她没有想到自己在宋国数月,竟然对范正情根深种,在她最绝望的时候,范正的却给了她治愈容颜的希望,哪怕是两国敌对关系,范正依旧提前给了他治愈的邪方。

  她多次亲临李府道中壁,亲口诵读范正的情诗,忍不住将自己带入李清照之中,最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这也是明明还未验证范正的邪方是否有效,耶律南音就已经提前将蛔蒿的种子交给范正的原因。

  “公主!”

  侍女顿时手足无措道。

  耶律南音摇了摇头道:“无妨,去将外面的药取回。”

  “是!公主!”

  当下,侍女裹上厚厚的狐裘,将帐篷外的极度冰寒的铁罐拿回。

  打开铁罐,顿时一股刺鼻的酒精味弥漫整个帐篷,只见在极寒的天气下,酒精依旧是清澈的液体。

  耶律南音轻轻的摘下面纱,顿时浮现出脸庞半边脸的鲜红斑痣,

  “开始吧!”耶律南音眼神坚定道。

  侍女领命,直接拿起一个大宋医家常用的棉签,侵染冰冷的酒精,按照范正的嘱咐,在鲜红斑痣上按压三十息时间。

  “嘶!”

  感受到了脸部传来冰冻的疼痛,耶律南音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公主?”侍女有些心疼,连忙停下来。

  “继续!”耶律南音毫不犹豫道,为了能够恢复容颜,她必须咬牙强忍。

  侍女无奈,只能继续用冰冷的酒精擦拭,如此重复两到三次,直到鲜红斑痣上出现水肿为止,就算冷冻成功。

  然而耶律南音的鲜红斑痣已经扩展的很大了,而棉签却极小,侍女足足用了半个时辰的时间,才让耶律南音脸上的鲜红斑痣全部冷冻完成。

  “公主?”侍女一脸惊恐道,只见耶律南音鲜红斑痣上已经全部起了水泡,半边脸因此水肿,显得极为恐怖。

  “无妨,此乃正常反应,范神医早有明言!”耶律南音自然知道自己脸庞的变化,当下镇定道。

  侍女这才略微放心。

  “按照范神医的医方,接下来才是最凶险的时刻,冻伤痊愈期间,皮肤将会奇痒难耐,一旦无意识抓破,将会留下疤痕,前功尽弃。”耶律南音凝重道。

  “那应该怎么办?”侍女大吃一惊道。

  耶律南音吩咐道:“哪怕本公主再奇痒难耐,你也要劝告本公主忍住,本公主清醒的时候还好说,最困难的是在本公主睡着的时候,二等轮流在夜间守护本公主,不可让本公主在睡梦中无意中弄破脸庞,当然本公主会在夜间主动束缚双手,以配合于尔等。”

  “奴婢明白!”一众侍女凝重道。

  她们作为耶律南音的贴身侍女,她自然明白耶律南信的心疾就是自己的容颜,为了恢复容颜,公主付出了太多太多,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治愈的邪方,绝对不容有失。

  耶律南音掀开帐篷,感受着外面漫长的黑夜,她长居北方,自然知道冬至之后,漫漫长夜将会退去,白昼将会越来越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今她得了范正的邪方,属于她的黑夜也将渐渐离去,有朝一日,她将会无所畏惧的行走在白昼之中。

  在极北苦寒之地,医学哪怕在荒无人烟的雪原之上,依旧如极光一般闪耀。

  而在相对温暖的大宋,医家更是如日中天。

  一座座医院在各大城池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崛起,一个个医学难题被攻破,大量的中成药输送到大宋各地,犹如太阳一般普照整个大宋百姓。

  在朝中,苏颂为首的医党已经初具规模,和医家交相辉映。

  “启禀官家!医家三大医院同时开设儿科,总结天下儿科病症,以佑我大宋少儿健康成长。”

  朝堂上,太医令钱乙郑重道。

  朝堂百官豁然盯着钱乙。

  一直以来,医家都是独善其身,遇到绝症,只能无奈的来了一句药医不死人。

  而范正变法医家之后,医家变得主动起来,主动集结医家力量,专门破解疑难杂症,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然而让朝堂百官没有想到的医家竟然尝到了甜头,主动迎合皇家,官家这才生下一儿二女,医家这边专门开设儿科,其意图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阿谀奉承!”

  吕大防心中冷哼,心中对医家举动极为不耻,在他看来,医家此举不过是专门投官家所好罢了!

  然而吕大防却无法驳斥,毕竟医家占据医治天下儿童的大义,再加上牵涉皇家子女,虽然明知他们意图不纯,却无法反对。

  “医家就不怕偷鸡不成蚀把米?”章惇同样闷哼道。

  世人皆知,儿科难医,万一官家之后有个三长两短,医家恐怕马屁拍到了马蹄上了,最终必然受到反噬。

  “好!钱爱卿有心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健康成长则是大宋昌盛之基。如此好事,朕又岂能不支持。传旨,医家每攻破一种儿科疾病,封翰林医官,赏钱五百贯!”赵煦大手一挥道。

  对于医家这份厚礼,他无法拒绝,毕竟儿科大发展,他的子女也可以因此受益,当下配合重赏道。

  “多谢官家!”钱乙深吸一口气道。

  新旧两党不由脸色一抽,有了医家的资源倾斜,再加上官家的厚赏,儿科医术大进计日可待。

  更重要的是医家和皇子公主绑在一起,更加难以撼动。

  

第二百零四章 生产建设兵团

  第206章 生产建设兵团

  太医令钱乙心满意足的退下之后。

  范正再度上前道:“启禀官家,耶律公主已经送来了蛔蒿种子,只待明年试种成功,天下儿童将会免受蛔虫之苦!”

  “蛔虫!”

  百官脑海中不由浮现出一副极为恶心的画面,不由脸色一抽。

  “邪医范正!”

  果然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范正在庄重严肃的垂拱殿内,当着官家和满朝百官的面,谈论如此恶心之事当真合适么?

  百官不由苦笑,也就范正胆敢如此放肆,再加上其借着行医的名头,否则早就被御史弹劾了。

  赵煦可没有医者那样的心理素质,顿时感到一阵恶心,无奈附和道:“范爱卿辛苦了!”

  众人以为范正提及蛔蒿乃是为了给医家表功,却没想范正并没有见好就收,而是继续道:“启禀官家,蛔蒿关系到天下儿童之身体健康不容有失,以医家的实力很难办到,臣特意向官家求援。”

  “向朕求援?”赵煦不由眉头一扬,不解的看着范正。

  要知道范正的邪方从未一败,几乎没有什么能够难倒于他,现在主动求援可谓是开天辟地的第一回,当下赵煦不由颇为期待。

  范正解释道:“医家计划在河东东路的潍州试种蛔蒿,臣请求官家和朝廷拨付给医家万亩荒地作为蛔蒿种植农场。”

  后世的蛔蒿就是在潍坊种植成功,范正有了后世的经验,自然不会再让种植蛔蒿再走弯路。

  “万亩荒地!”

  “潍州!”

  赵煦和百官不由一愣,他们没有想到范正的种植蛔蒿计划竟然如此之大。

  “据老夫所知,中医院所需的药材大多从亳州进货,怎么范大人刚刚调离亳州,范太丞的蛔蒿就改在潍州种植,这未免太过于偏心了吧!”吕大防调笑道。

  众所周知,范纯礼之所以能够调任开封知府,至少有范正一半的功劳,若非医家带动亳州药材业,范纯礼恐怕还要再苦熬三年,才有机会调离亳州,而且还不一定是开封知府这等重任。

  范正苦笑道:“诸位大人有所不知,蛔蒿喜欢在苦寒之地生存,对于土壤,气候和降水都有严格的要求,否则很难存活,医家选了很多地点,最终认为潍州最为合适。”

  “这有何难?朝廷鼓励开荒!潍坊正好有不少贫瘠之地,可以开荒种植蛔蒿。”赵煦大手一挥道。

  朝臣并未有保持异议,如果蛔蒿能够种植成功,那可是天下儿童的福音,相比之下,万亩荒地根本不算什么?

  然而范正并没有满足,反而得寸进尺道:“地有了,种子也已经到位,医家还需种植蛔蒿的人手!”

  “需要多少,尽管道来!”赵煦大手一挥道,大宋最不缺的就是人力。

  “种植蛔蒿需要开荒需要大量的人手,更别说从育苗开始,到种植,再到采摘,最后制成药物,皆需人工,至少需要三千人!”范正郑重道。

  “三千人!”百官豁然一惊,按照大宋的现有的农业规模,种植万亩农田大约一二百人即可,而种植万亩蛔蒿竟然需要三千人之多。

  赵煦不由脸色一变,他上哪给范正找三千多人去种植蛔蒿。

  “陛下还真的有这三千人?”范正意味深长道。

  “胡闹,朝廷每一个人都有用处,哪里能够随便抽出三千人去帮医家种植蛔蒿。”吕大防怒斥道。

  在他看来,范正乃是仗着行医的名号,蹭鼻子上脸。

  章惇也眉头一皱,不满的看着范正。

  范正环视四周,一字一顿道:“微臣所说的三千人乃是指厢兵?”

  “厢兵!”范正此言一出,立即百官哗然。

  曾布怒色一显道:“范太丞,你未免太过于骄横,士兵乃是国之根本,哪怕是厢兵也是保家卫国,可不是为你医家种药的药农。”

  其他官员也纷纷弹劾范正。新旧两党第一次联合起来攻击范正。

  苏颂见状出列道:“诸位莫要冲动,范太丞之意是需要三千裁汰下来的老弱厢兵来帮助医家种植蛔蒿。”

  “淘汰的厢兵?”百官不由一愣道。

  范正点头道:“当年王相公颁布裁兵法,整顿厢兵及禁军,规定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同时测试士兵,禁军不合格者改为厢军,厢军不合格者改为民籍。然而大宋采用的募兵制,很多士兵被裁之后并无生计,以至于士兵怨气滔天!”

  王安石变法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讲后果,裁兵法的确是提高了士兵的素质,减轻了大宋冗兵之患,然而对于被裁撤下来的士兵戎马一生,并无太多谋生的本领,再加上朝廷没有丝毫的补偿,这才造成军方怨言不断。

  “你是说,蛔蒿农场可以接收淘汰的厢兵?”赵煦豁然惊喜道。

  冗兵乃是大宋的顽疾,如果蛔蒿农场一下子接收三千淘汰的厢兵,那可为朝廷减轻了不小的压力。

  范正郑重道:“厢兵本就是朝廷收拢的灾民组成,他们本身就有一定的务农经验,当初新法强兵,大宋却没有足够的土地安置这些淘汰的厢兵,如今需要大量的人力照顾,而且价值较高的蛔蒿则是收容淘汰厢兵的最佳方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朝廷迫切需要摆脱厢兵沉重的负担,而种植蛔蒿又需要大量的人手,朝堂和医家可谓是一拍即合。

  “好!此法甚妙!”

  赵煦龙颜大悦道。他原本以为仅仅是大宋获得新的药材,让天下儿童免受蛔虫之害,却没有想到竟然能够顺便解决一部分大宋冗兵之患。

  “冗兵?”

  新旧两党顿时脸色肃然,冗兵可是大宋的顽疾,让历代帝王都头疼不已。

  “可惜!一个蛔蒿农场也不过用三千人罢了!大宋足足有四十万厢兵,医家的努力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章惇惋惜道。

  裁兵法乃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减缓朝廷负担,但是却饱受军方诟病,蛔蒿农场只能承担三千人的需求,对将近四十万的厢兵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范正郑重道:“启禀官家,蛔蒿农场仅仅是一个试点而已,如果农场模式可以解决一部分冗兵。而平夏城的建立,足以让大宋国境向前推进上百里,如此一来,可以腾出大量可耕种的田地,如果朝廷将厢兵组建成生产建设兵团!逐一解决冗兵之患。”

  “生产建设兵团!”

  满朝百官顿时一楞,自古以来,士兵最大的作用就是打仗,而士兵作为兵团用来大规模的生产建设倒也是头一回。

首节 上一节 128/3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