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第200节

  旧党早就对赵煦种种大手笔看不惯,当下纷纷附和道,准备借助国债之事,让赵煦推行节流之策。

  “不可!如今大宋蒸蒸日上,连克西夏和青塘,更有对付辽国之法,如果就此中断,恐怕会让大好局面毁于一旦。”章惇直接反驳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新党的观点立即引起百官的赞同,如此大好局面可以说是大宋百年以来所未有,如果错失良机,恐怕大宋将会后悔莫及。

  “臣有一方,足以让朝廷信用无忧,又能为大宋筹集足够的钱财完成陛下的丰功伟业。”忽然一个声音在垂拱殿响起,众臣的视线不由向邪医范正望去,这样的说话风格和大包大揽的样子,和范正的极为相似。

  然而众人望去,却发现范正岿然不动,众人一愣,这才将目光转移到范正身旁的一个大臣。

  民部侍郎蔡京。

  “蔡大人,可有良方?”赵煦不禁意外道。

  蔡京傲然道:“启禀陛下,此次发行国债,民间极为踊跃购买,可见国债在民间极受欢迎,只要朝廷按时兑付国债,定然会让国债的信誉更进一步。”

  满朝大臣纷纷点头,民间的财富大多是金银铜钱,运输储藏极为不便,而交子又有贬值的风险,以朝廷信誉作保,直接兑付真金白银的国债大受欢迎,有些大商户甚至皆以国债作为本金交易。

  “既然如此,朝廷何不再发现五百万贯国债,不,这一次可以发行七百万国债,如此一来,既可以保证大如期兑付国债,让国债信用无忧,又可以再为朝廷筹集更多资金。”蔡京郑重道。

  赵煦顿时眼睛一亮,如此一来,既可以保证国债的信誉,多发行的国债也可以让朝廷做更多的事情。

  满朝大臣也纷纷点头,这的确是一个良方。

  “此乃邪方也!”

  忽然又一个声音响彻垂拱殿。(本章完)

  

第三百零九章 海上丝绸之路

  “此乃邪方也?”

  众臣循声望去,发现出言反对的赫然是范正。

  满朝百官不由脸色古怪,一直以来,都是范正献策,众臣怒斥其方为邪方,而如今竟然反过来,范正竟然怒斥蔡京之方为邪方。

  如此诡异的一幕,让满朝大臣不禁感慨连连。

  “邪方?”

  蔡京闻言,顿时脸上浮现出一丝怒色,随即掩饰下去。

  “能够被邪医范正认为是邪方,那是蔡某的荣幸,更能证明此方乃是可行之策。”蔡京朗声大笑道。

  蔡京的心思极为深沉,当下借势而行道。

  其他大臣也强忍笑意点头。

  范正看着蔡京,摇头道:“不错,此方的确可行,然而不过是击鼓传花的游戏罢了,今年朝廷的确可以发行七百万贯,来年就可以发行一千万贯的国债,日后,三千万贯、五千万贯,甚至是万万贯的国债并非不可能,如此一来,高昂的利息将会彻底压垮大宋财政,直到有一天最后朝廷连利息都对付不了,彻底爆雷。”

  “暴雷?”赵煦眉头一皱。

  “就像震天雷一样,一旦爆炸,神仙难救!”范正冷笑道。

  后世之所以敢玩国债的游戏,那是因为后世的纸币可以不断的推行通货膨胀,来抵消国债不断增加的局面。

  而大宋可是实体货币,根本无法动用这一招,一旦背上了债务,必将造成极为严重负担,以大宋庞大的开支,一旦陷入其中,必将很难翻身。

  “啊!”

  赵煦豁然惊喜,顿时混身冰凉,如果真的推行此法,恐怕大宋将会从此陷入恶性循环,直到最后最终被国债拖垮,到那时,大宋将会不攻自溃。

  “国债仅仅可以用作一时救急,官家万万不可将国债当成国本,民间借贷家破人亡者比比皆是,朝廷为何民间疾苦才推行青苗法,我大宋万万不可重蹈覆辙。”苏颂建议道。

  旧党上下也纷纷附和,任谁皆知,借债的日子并不好过,再加上朝廷所借的乃是五百万贯的债务,按照最低三厘的债务,那就足足有十五万贯,日后若是五千万贯的债务,那就是足足一百五十万贯,比当年辽夏两国的岁币还要多的多。

  大宋好不容易摆脱了两国岁币,自然不能再陷入其中。

  “既然范太丞认为此策为邪方,可有其他高见?”蔡京冷哼道。

  他自然明白赵煦的雄心壮志,大宋好不容易借助充足的资金才压制辽夏,眼看大宋占据了优势,一举一统天下并非虚妄,那官家就绝不可能放弃国债这条路。

  哪怕明知此乃邪方,赵煦也会推行下去,正如他之前毫不犹豫采用范正的邪方一样。

  赵煦心中一顿,立即看向范正。

  他的确不能看到大好局面毁于一旦,如果范正没有良策,他将会采用蔡京此方,借助海量的国债,让大宋国力增强,只要击败了辽夏两国,节省大量的军费,自然有能力还的上国债。

  范正自然明白赵煦的计划,无奈一叹道:“国债自然可以如此应用,但是前提是,大宋利用国债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大宋想要继续发行国债,那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财源,能够还上国债,否则只能愈陷愈深。”

  “源源不断的财源!”赵煦不由眉头一叹。

  大宋向来积贫积弱,冗兵冗官冗费严重,夏秋两税往往也只能保持朝廷正常开支。此次大宋连番大战,全靠这五百万国债支撑,如果真的发行更多的国债,的确可以解决燃眉之急,然而日后需要还的钱财将会更多。

  当下朝堂顿时陷入了两难选择。

  “如何增加财源,难道还能向百姓继续征税不成?”蔡京冷笑道。

  范正傲然道:“世间无数顽疾,只要找出其病源,就能迎刃而解,如今大宋国债的困境就是财赋不足,而世间最擅长挣钱的又是谁?”

  “商人?”章惇眉头一皱道。

  范正点头道:“不错!医家只会治病救人,同样不擅长理财,而如今医家大兴,自然也离不开钱财,而药商樊三明居功至伟。”

  樊三明最先和医家合作,掌控医家采购药材,和成药发售,为医家赚取了源源不断的财源,如果没有樊三明,医家绝不可能有今日的局面。

  “医家不过是民间组织,此乃朝堂重地,又岂能容得下商人。”章惇冷喝道。

  “无奸不商!商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灾年时,商户囤积居奇,大发横财,此乃国之毒瘤。”吕大防也怒斥道。

  一时之间,新旧两党不约而同,一齐对商人口诛笔伐。

  天下四民,士农工商,商人自古以来都是贱业,被历朝历代打压,作为高高在上的士大夫,自然格外看不起商人。

  就连赵煦也眉头一皱,很显然对商人极为反感。

  范正见到满朝群情激奋,不慌不忙道:“尔等所言很对,商人的确有很多弊端,但唯独不能否定其赚钱的能力,而大宋目前最需要的就是钱财。”

  满朝百官不由一滞,因为范正所言正中朝堂命脉。

  蔡京冷哼道:“范太丞,当你身为医者的时候,你和商人一起并无不妥,然而如今你乃是朝堂命官,再和商人纠结颇深,是何意图。”

  范正怒斥他的国债之法乃是邪方,难道其提议重用商人不是邪方?

  范正反驳道:“蔡大人所言不错,范某是朝堂命官,同时也是一个医者,在医者的眼中,哪怕是毒药亦有用处,何况是褒贬不一的商人,只要朝廷将商人运用得当,非但不用担心危害大宋,还可以为大宋获取源源不断的财源,届时再发行国债,足以让大宋不再为财赋担忧,让官家大业再无阻碍。”

  “不知范大人所开何方?”

  赵煦呼吸一滞,眼神炙热的看着范正。

  正如蔡京所料,赵煦已经是从五百万国债中获得了偌大的好处,自然不甘心就此收手,如果范正所言为真,他不介意给商人一个机会。

  “此方名为祸水东引,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范正自信一笑道。(本章完)

  

第三百一十章 海路的优势

  “祸水东引。”

  “海上丝绸之路。”

  众人一头雾水,不解的看着范正。

  众所周知,由于辽夏崛起,大宋的丝绸之路早已经中断,更无法获取丝路的的利益,目前仅仅是拿丝绸之路作为筹码,免除岁币。

  范正环视一众大臣朗声道:“大宋的丝绸、瓷器被辽国运到西域,足足获得五倍的利益,可想而知,这其中的利益是何等的庞大,而大宋作为产出国,却无法得到任何好处。”

  赵煦心中不甘,大宋坐拥宝山,巨大的利润却被辽国和胡商所赚取,当年大唐如此强大,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利润功不可没。

  如果大宋能够获得丝绸之路的利益,那大宋所面临的财政紧张的难题将迎刃而解。

  “若非范太丞当初用丝绸之路来和辽国谈判,如今大宋已经打下了青塘,向西走于阗路线,足以重现丝绸之路。”杨畏冷笑道。

  当初范正用宋辽合作丝绸之路来换取辽国免除岁币,满朝欢呼,如今却画风一转,竟然开始指责反之当初的行为。

  赵煦眉头一皱道:“当初大宋根本无暇顾及丝绸之路,范太丞提议和辽国合作丝路,既能封锁限制西夏,又能为让大宋节省大量的军费,有功无过。”

  随着赵煦的一槌定音,不少大臣这才悻悻作罢。

  “多谢官家直言!”范正对着赵煦躬身一礼道:“范某之所以拿丝绸之路和辽国交易,乃是丝绸之路有诸多弊端,并非长久之计。”

  “此话怎讲?”赵煦不解道。

  范正郑重道:“丝绸之路太过于遥远,而且需要骆驼和马匹运输,每次所运的数量极为有限,而且途径很多国度,层层盘剥,更别说还有沙盗层出不穷,无数胡商暴尸荒漠,种种因素限制,注定丝绸之路无法大兴。”

  满朝百官眉头一皱,范正所言的确是事实,然而正是因为丝绸之路如此艰难,才让丝绸之路的货物格外的珍贵。

  “为此,范某苦思冥想,大宋为什么不绕开丝绸之路的难题,将丝绸、瓷器,玻璃等制品,一一的送到诸国,如此一来,既可以避免诸国层层盘剥,又可以让大宋获得更多的利润。”范正朗声道。

  “这不可能,难道我们飞到极西之国不成。”杨畏嗤之以鼻道。

  范正冷冷一笑道:“世界可并非只有西域诸国,而在东海,南海,可是还有很多国度,他们难道就不需要大宋精美的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忽然蔡京脱口而出道。

  范正深深的看了蔡京一眼道:“不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众臣一片哗然,海上哪里有什么丝绸之路?

  范正傲然道:“一个骆驼能够驮运多少货物,不过是区区二三百斤罢了!而一艘神舟却可以输送二十万斤货物,若是几十艘,上百艘神舟组成的船队,一次运送的货物,将会超过陆上丝绸之路一年的货物。”

  范正说完,顿时所有朝臣纷纷哗然,神舟乃是大宋独有的大型船只,其制作工艺和载重量都是当世之最,如果真的用海船来运输货物,自然是远胜于用骆驼运送的那一点点。

  “而且从海路出发,大宋可以将货物运送到世界上临海的任何一个国度,黄海的高丽和扶桑,南方的吕宋、交趾、真腊、三佛,更远之处,还有天竺、大食,等国,其国土和需求远胜于西域诸国,这将是一个何等广阔的市场。”范正豪言道。

  整个朝堂都震撼的看着范正,范正所指出的的确是一个前所未有,一个更胜于丝绸之路的市场。

  更重要的是,这个市场无需受到沿途诸国的盘剥,所有的利润都归于大宋,而且还能避免和辽国陆上丝绸之路冲突。

  “可是大海风云诡变,稍有不慎就有船毁人亡的风险?此策恐怕颇有风险。”吕大防皱眉道。

  范正摇头道:“大海虽深,却深不过人心,丝绸之路上,漫天黄沙掩埋了多少胡商,却依旧挡不住胡商的脚步,大海之上虽然有风暴,只要避开特定的时段,就足以躲避风暴,而且还能借助风势,顺利往返。”

  苏颂上前禀报道:“启禀官家,臣认为范太丞此策可行,臣的老家就在闽南一带,每年都是夏季,大海才有风暴,渔民极少出海,其他月份,则并无太大的风险。”

  苏颂老家乃是福建厦门一带,对于大海极为熟悉,当下对于范正的提议大感兴趣,而且海上丝绸之路相比于陆上的确有太多的优势。

  范正再道:“既然满朝皆认为商人乃是无奸不商,囤积居奇,有害朝廷,那既然如此,朝廷何不将商人祸水东引,将商人跟随大宋神舟出海,利用商人不停的从诸国身上吸血,以供养大宋,如果医家输血疗法一般,定然能够让大宋重焕新生。”

  “输血疗法!”

  章惇怦然心动,输血疗法已经被证明是可行之法,在医家已经活人无数。

  “臣也赞同范太丞之策!”章惇郑重出列道。

  章惇和苏颂都是福建人,对于大海同样熟悉,自然明白海上丝绸之路乃是可行之策,再加上新党变法方兴未艾,正是大量需要钱财的时候,如果海上丝绸之路可行,那就足以为赚取源源不断的财富。

  再加上商人祸水东引,既减少了对大宋的危害,又能让大宋获得源源不断的财源,乃是何乐而不为之事。

  随着两大宰相纷纷表态,众臣将目光都投向吕大防。

  范正再道:“此次出海将会由朝堂派遣官员出海,宣扬大宋威德,让四夷臣服,万邦来朝,重现当年大唐天可汗的盛况。”

  吕大防顿时呼吸一滞,吕大防虽然守旧固执,但是对于宣扬大宋国威,重现万国来朝看的很重,这是一个他无法拒绝的诱惑。

首节 上一节 200/3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