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第74节

  刹那间,满朝文武死死的盯着赵煦和高太后,谁也没有想到逼宫会来得如此突如其来。

  赵挺之浑身一颤,赵煦的亲自逼宫,轻易将他罗列的大不敬之罪化解于无形,

  “太皇太后抚养官家长大,官家就是如此为太皇太后尽孝的吗?”赵挺之如今已经不顾一切,立即抓住赵煦的话柄,反击道。

  大宋以仁孝治国,当年刘太后一直把持朝政,仁宗一直等到二十三岁才亲政,就是顾虑仁孝的名义,赵煦主动逼宫高太后,的确有违不孝的大义。

  赵煦昂然道:“如今辽夏两国欺人太甚,大宋危在旦夕,朕身为大宋官家,不能视而不见,再则谁说朕不孝?太皇太后安享晚年,朕定然亲自侍奉左右,以尽孝心。”

  赵煦和范正早就商议过对策,以此来破除不孝的指责。

  高太后脸色铁青,怒声道:“大宋好不容易有喘息之机,又岂能容尔等乱来,葬送大宋江山,童贯,将官家请下去歇息。”

  只要赵煦不在朝堂之上,她就能全力收拾范正和苏轼。

  然而高太后话音一落,却并未得到童贯的回应,百官眼神一缩,察觉到一丝异状。

  “童贯!你敢背叛哀家?”高太后怒喝道。

  童贯躬身道:“启禀太皇太后,奴才乃是先帝钦点伺候官家,自始至终效忠的都是官家,非但是奴才,宫中所有的太监效忠的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当今官家,此乃我等奴才入宫的使命。”

  赵煦和范正对视一眼,正如范正用中医院的未来拉拢医者一样,赵煦用自己帝王的未来来拉拢宫中之人,是效忠已经成年的官家,还是已经垂垂老矣的高太后,并不难选择。

  “反了,都反了!大内侍卫何在?”高太后怒吼道。

  刹那间,一众大内侍卫涌进垂拱殿内,百官脸色一变,谁也没有想到事情竟然演变到这一步。

  “参见官家!”

  一众侍卫起身对着赵煦郑重一拜道。

  高太后脸色一变,她没有想到赵煦竟然连宫中的侍卫也被收买了。

  百官凝重的看着龙椅上的赵煦,谁也没有想到赵煦竟然有如此手段。

  范正心中冷笑,他们当初变法蹴鞠的时候,就刻意接近拉拢宫中侍卫,如今终于有所成效,再加上他们主动逼宫,自然做了万全准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退下吧!”

  赵煦大手一挥,一众侍卫立即退出大殿之外。

  刹那间,群臣看向赵煦的眼神多了几分敬畏,如此手段的官家或许真的可以振兴大宋。

  赵煦回身看向群臣,郑重一拜道:“如今辽夏步步紧逼,大宋岌岌可危,诸位乃是父皇托孤重臣,今日朕已经长大成人,伱我君臣一心,重振大宋,不再受辽夏欺辱,还请诸位爱卿助朕一臂之力!

  “官家已该亲政,还请太皇太后撤帘!”

  苏辙上前率先响应。

  苏辙看似果决,其实也是被迫无奈,苏轼公然将辽夏两国历年岁币刊登在邸报上,惹得太皇太后大怒,他若想救哥哥,只有支持赵煦亲政这一条路可走。

  再加上官家亲自引用其父苏洵的《六国论》驳斥岁币之策,未免让人联想苏家的立场,他若不支持那就是不孝,就算站在太皇太后这边,恐怕难以再受太皇太后信任。

  “《礼记·曲礼下》: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官家有天子守国门的志向,老臣甘愿跟随,臣恳请太皇太后撤帘,官家亲政。”

  果然,苏辙响应赵煦并未出乎众人的意料,然而有一个人越众而出,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左相吕大防!

  此人乃是太皇太后的最坚定支持者,如今竟然也倒向了赵煦。

  太皇太后霍然抬头盯着吕大防,怎么也不敢相信吕大防竟然背叛了他。

  范纯仁眼神一缩,吕大防一直不愿意屈居他之下,能够让他倒向官家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官家对其许诺了未来宰相之位。

  赵煦最终将目光集中在范纯仁身上,郑重道:“国家养士百二十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范相公,朕今日以大宋官家的身份问你,朕是否应该亲政。”

  范纯仁并非没有弱点,其最大的弱点就是其父范仲淹之名。

  范纯仁避无可避,只能躬身道:“正如苏大人所言,官家已满十八,后宫有喜,理应亲政,老臣恳请太皇太后撤帘。”

  至此,当朝三大宰相全部赞同赵煦亲政。

  

第一百二十六章 赵煦亲政

  第128章 赵煦亲政

  “官家已经成年,后宫有后,请太皇太后撤帘,还政官家!”

  随着三大宰相表态,赵煦犹如鹰隼的眼神逼视朝臣,越来越多的大臣躬身请求道。

  所有人都清楚,太皇太后已经垂垂老矣,哪怕过了今日,也主政不了多久,而官家犹如潜龙腾渊,今日如果不表态,恐怕日后必将受到清算,还不如落个从龙之功。

  伴随着一个个大臣请求高太后撤帘,朝堂上,唯有赵挺之一人在那站立。

  “赵中丞,你对朕亲政可有异议?”赵煦再次问道。

  赵挺之心中一叹,如今大势已去,只能低下头来道:“臣无异议!”

  官家已经成年,本该亲政,从法理上来说,并无任何问题,哪怕是赵挺之也鸡蛋里挑不出骨头来。

  高太后看着自己众叛亲离,顿时浑身冰凉。

  岁币之事她根本没有放在心上,竟然导致她满盘皆输,历朝历代帝王不也都是输送岁币,怎么到了她这里就成了罪过。

  “好!这就是大宋的忠良臣子?竟然逼宫哀家!”高太后怒斥道。

  群臣不由气势一泄,他们皆是受到高太后提拔,如今反向逼宫的确有愧于她。

  “吾等乃是大宋臣子,效忠官家乃是天经地义!”范正义正言辞道。

  百官闻言顿时底气一足,对呀!他们一直以来都是赵家的臣子,从来不是高家的臣子,效忠官家谁也无可指责。

  高太后盯着范正,不由心中大恨。

  在她看来,正是范正挑拨离间,方才让纯孝的官家做出如此悖逆之事,完全不提在自己把持大权不放,故意纵容雍王赵颢谋划皇权的事实。

  “哼!”

  高太后愤然拂袖而去,再呆在这里,只会让她更加憋屈。

  范正见状,立即高呼道:“太皇太后撤帘了!”

  “恭送太皇太后!”

  群臣再次躬身道。

  高太后刚跨出垂拱殿,就听到身后传来的恭送声,不由一个踉跄,幸好被梁惟简一把扶住。

  童贯极有眼色,见状立即上前,凭借高大的身躯,直接将高太后的凤椅搬出垂拱殿外。

  至此,垂拱殿内,只有一个龙椅放在垂拱殿中央,

  赵煦郑重的坐在龙椅之上,他十岁登基,如今已经过了八年,今日正式亲政。

  “臣等参见官家!”文武百官再拜!

  “诸位爱卿平身!”赵煦虚抬右手!朗声道。

  “多谢官家!”

  文武百官起身。

  范正趁机道:“启禀官家,辽夏使者嚣张跋扈,欺人太甚,臣恳请官家下令将其驱逐大宋。”

  “准!”

  赵煦大手一挥道。

  此乃范正和赵煦商议的下一步计划,唯有驱逐辽夏使者、激怒两国,方可让三国关系紧张。

  外敌环视,大宋危在旦夕,唯有巨大的外部矛盾才能让大宋上下同心,压制逼宫高太后还政造成的内部裂隙。

  百官心中一叹,他们何尝不知赵煦的打算,然而辽夏实在是欺人太甚,他们也无话可说。

  赵煦转头看向枢密使曹晖郑重道:“曹爱卿!今年节省下来的岁币近八十万贯,朕全部拨付前线,以防备辽夏两国来袭。”

  “臣遵旨!”

  曹晖听到赵煦并未让其反攻,而是防守西夏、辽国,不由重重的松了一口气,单单防守此战未必会输,

  而且朝堂一下子拨付八十万贯的军费,大大增加前线的实力,军方受益匪浅。

  “拉拢军方!”

  赵挺之眼神一缩,赵煦再一次故技重施,开始拉拢军方。

  要知道这八十万贯可不是一锤子买卖,日后每年节省下来的岁币恐怕都会给军方,高太后却要将这笔巨财送给辽夏两国。

  对比之下,军方支持谁,恐怕一目了然。

  “朕刚刚亲政,朝堂上下还请诸公多多费心!”赵煦再拜道。

  “臣等遵命!”

  在三位宰相的带领下,众臣纷纷领命,前去处理公务,任谁皆知,这平静的朝堂定然潜流暗涌。

  百官离去之后,赵煦瘫坐在龙椅上,只觉得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

  他暂时稳定朝堂,却并非高枕无忧,高太后掌权八年,其影响无处不在,此刻他必须要谨慎高太后的反击。

  “太皇太后想要反击,有两个乃是重中之重,一个是宫内,一个是宫外,务必要切开太皇太后和宫外的联系。”范正提醒道。

  赵煦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道:“此事单凭朕一人还做不到,却有一人可以办到,那就是向太后。”

  “向太后!”

  范正眼睛一亮,向太后可并非如同孟皇后一般并无实权的皇后,而是神宗朝掌管后宫十八年的实权皇后。

  再加上婆媳天然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立赵煦为帝的一致利益,向太后定然会站在赵煦这边。

  ………………

  “官家夺权,逼迫太皇太后撤帘。”

  随着高太后愤然回宫,这个消息飓风一般刮过皇宫,

  后宫中几乎要炸锅了,谁也没有想到官家竟然公然夺权,逼迫太皇太后撤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煦刚刚下朝,第一站就来到慈德宫,

  “官家,你怎么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向太后怒斥道。

  在她看来,赵煦想要亲政也无需太过着急,毕竟这天下终究还是会传到赵煦手中的,赵煦今日不顾孝名,公然夺权太皇太后,有朝一日,恐怕也不会将她这个嫡母看在眼中。

  赵煦郑重道:“母后有所不知,辽夏两国步步紧逼,狼狈为奸,此次恶意提高岁币,就是要继续削弱大宋,大宋若答应,日后必亡,大宋若不答应,两国同样会欺上门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方可为大宋挽回一线生机。”

  赵煦此举有些夸大其词,然而向太后久居宫中,不通时政,果然被镇住。

  况且她也听说了辽夏两国提高岁币、嚣张跋扈的行为,同样也是恼怒不已。

  “那你也不能…………。”向太后看了高太后的寝宫一眼,忧心忡忡道。

  赵煦郑重道:“母后是要我效仿仁宗再等七年么?朕可以等,大宋却等不了!”

  向太后不由一滞,她乃是神宗皇后,自然知道神宗为何让太皇太后垂帘听政,而不让她垂帘听政,就是为了避免仁宗之事重演?

首节 上一节 74/3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