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大唐 第107节

  现在盟约没有得到,反而还得罪了中原天子。”

  颉利冷笑道:“难道是我求着伱来的吗?”

  他们二人的心腹赶忙劝架,若是在草原上便罢了,大不了就是开战,年年也没少冲突过,但现在可是在中原境内。

  其实两部突厥联手的原因很简单,大唐恢复的太快了,隋朝才过去没多久,他们都记得隋朝鼎盛时,是如何欺压他们的。

  那时突厥可汗在中原天子的面前,只能卑微的趴在地上锄草,像条狗一样卑躬屈膝,谄媚讨好。

  因而他们才会放下对彼此的仇怨,南下至此,就如同中原总是愿意派人挑拨草原诸部的关系,让他们彼此消耗实力一样。

  这一套他们也已经学会了,这次就是来验证一下,不强大且分裂的中原,才是最好的。

  而这时候,有人禀报,他们派去的使者回来了,突厥的规矩没有那么多,前脚才有人禀报,后脚他们就直接进来了。

  但却是极为狼狈的,除了满面的血污之外,最明显的便是他们都缺了一只耳朵。

  “怎么回事,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

  统叶护的叔叔歌逻禄流着泪回答道:“都死了,中原的宰相连同其他的官员贵族,甚至还有他们的妻儿父母。”

  执失思力到没有哭,但也是带着些惧怕道:“我们这些天,每天早上就要被带到一个地方跪好,然后他们就开始砍头,每天都是从天亮杀到天黑,到处都是血…”

  绘声绘色的描述,让突厥众人都感觉到不适,怎么感觉这个中原皇帝比我们突厥还要残暴。

  不应该啊,这里可有不少人是见过那位皇帝的,是如长孙将军一样潇洒的人物,大方善良强大有趣。

  “昨天我们才又见到了中原皇帝,他先命人割下了我们的一个耳朵,然后让我们回来告诉两位可汗。

  他要派遣一百万大军来征讨我们,希望我们不要逃,堂堂正正的来决定,到底谁能主宰草原和中原。”

  开玩笑,我们这才二十万,你真来百万大军,不跑的是傻子。

  草原上的雄鹰,从来都是来去自由的。

  统叶护向颉利问道:“你觉得他说的会是真的吗?还是在吓唬我们,想让我们退兵。”

  颉利可汗回想着对李建成的印象,总觉得这不是那个人能说出来的。

  当然,最关键的是,依照惯例,如果他们退兵了,中原一定是先集合兵力打他,而不是西突厥。

  颉利大声道:“假的,中原很复杂,就算他杀了那些人,保住了自己的皇位,也一定陷入了内乱当中,他根本召集不了那么多的兵马!”

  …………

第242章 泾阳

  颉利可汗的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突厥与中原王朝打了许多年交道,双方轮番占据上风,都致力于分裂对方。

  因而突厥上层,还是比较了解中原的情况。

  但统叶护却道:“那继续打下去,我们又能得到什么,眼前就有十几万唐军牢牢的将我们阻拦在这里不能前进,退回的草原的道路,也在时时受到侵扰。

  我们可是孤军深入,不能再冒险了。”

  随着两位可汗表态,下面的突厥贵族也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总体上还是赞成退兵的居多。

  虽然这次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好处,但起码也没损失什么,回草原等待下一次机会就是了。

  但颉利可汗却是威胁道:“你们不要忘隋朝的教训,只要给中原一点喘息的机会,他们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壮大,到时我们将落于下风,只能俯首称臣。”

  统叶护不以为意:“但同样的,他们很快就会陷入内战,这就是中原的宿命中,我们只需要像狼一样,在他强大的时候蛰伏,在他虚弱的时候多咬几口。

  这时,歌逻禄向自己的可汗道:“伟大的可汗,我这次出使并未达成使命,而且还弄的如此狼狈,我希望可以回到草原,回到美丽的千泉城修养。”

  颉利可汗皱起了眉头:“我们还未取得胜利,你的人就要急着回到后方,我们突厥什么时候有了这么软弱的人。”

  如果是别人,不需要颉利说话,统叶护自己就会教训,但歌逻禄毕竟是自己的叔叔,于是没有理会颉利,直接点头答应了。

  这也让两位可汗不愿在多谈什么,因为南下的利益已经不明显,且各有成算的他们,很难达成共识。

  统叶护已经准备撤军了,颉利则是还想要拖一拖,把中原皇帝的直属兵马拖在这里,或许那些与他们联系的人就能够反败为胜呢。

  归根结底,两人出兵的目的不同,统叶护只是不满唐朝动摇了西突厥在西域诸国的统治,加上不想让唐朝作壁上观,看他们突厥内战到两败俱伤捡便宜。

  而颉利则是深深忌惮李建成,当年的事实在是令他印象深刻,加上唐朝还在支持义成公主的儿子为突厥可汗,这是动摇他统治的根基。

  所以统叶护见没有利益可得,便想退回去继续在西域享乐,而颉利则是迫切的需要用打败大唐来赢得威望。

  于是自第二天开始,颉利可汗也不在吝啬兵马,主动命麾下为先锋,去与唐军交战。

  统叶护一见如此,倒也不急着走了,安然命自己的麾下压阵,欣然看着两军打生打死。

  不过两人还是派遣暗探南下,去查探唐朝是否真的在聚兵几十万,若无便罢了,若有的话,他们便要在这股大军到来前撤退。

  他们的注意力全被南方的兵马吸引,却没注意到,大唐的卫国公李靖悄然到了他们的背后。

  为了防止西突厥发现,李靖只带了两万人,而且还是分批行进,他身边只有千骑。

  游骑将军苏定方道:“卫公,突厥人自知是孤军深入,所以派遣了许多斥候,时刻都在防备后方来袭,我们恐怕很难有机会,而且我们的兵马未免太少了。”

  李靖指点道:“安营扎寨时自然固若金汤,但撤军时破绽自显,我们只需要等待就是了,至于兵马,到时候自会有的。”

  而在徐世勣的帐中,皇帝的使者带着密信到了,徐世勣看完后当即焚毁:“劳使者回禀陛下,臣谨遵旨意。”

  第二天起,面对颉利可汗可汗凶猛的攻势,唐军开始显露疲态,开始胜少败多,逐渐向后方退去。

  到后来,突厥人发现,唐军那些勇猛无比的将军莫名其妙的开始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都是些平庸之辈。

  突厥人拷问了这几日虏获的唐军,七八个愿意开口的被带到了两位可汗的营帐内。

  “王将军杜将军还有杨将军都被大将军下令擒拿带上镣铐押送回京了,传闻他们是密谋造反,除了他们外,还有不少将领都被勒令在营中不得擅动,等待朝廷的旨意。”

  颉利可汗听完后笑道:“果然如此,中原人总是这样,大敌当前,却还是先顾着铲除异己。”

  于是颉利可汗继续加大攻势,唐军果然承受不住狼狈撤军,留下众多的辎重,都是突厥所缺少的。

  只可惜粮草是没留下多少,按照先前约定,出力最大的颉利毫不客气的将粮草辎重吞下了大半,只留了些零碎给统叶护。

  之后更是一路高歌,顺利的南下攻至泾阳,离长安咫尺之遥了。

  最让颉利欣喜的事,长安中的贵戚,终于又与他恢复了联系,只要能兵围长安,那么他们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

  相比颉利的利欲熏心,统叶护这时候已经察觉到不对,准备自己撤兵退回到西域去,反正他已经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但颉利却对他:“不能威震唐朝,那么便不能够从容的撤兵,路上被围追堵截,岂不是更危险?

  我已经命心腹回去调集兵马来接应我们,想来你也已经派人去准备了。

  我们现在有二十万兵马,还有十几万兵马在边境等着南下接应我们,还有什么阴谋诡计值得惧怕呢?”

  统叶护沉思片刻道:“那中原皇帝所说的百万大军呢?”

  颉利可汗哈哈大笑:“那些兵马都还远着呢,李建成惧怕他们兵变,跟本不敢让他们聚兵在一处,只能让他的心腹,几万几万的聚拢,等凑够百万再赶来,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

  统叶护还是觉得不妥,但颉利最近的缴获实在是太令人羡慕了,他也希望能得到些实在的好处,风风光光的回去向西域诸国显耀。

  于是统叶护也不在吝惜兵力,但唐军突然坚韧了许多,但两人都没有太过在意,无论什么阴谋诡计,大股兵马总不会突然冒出来。

  战争终究还是要看麾下兵马的战斗力,他们俩所带的自然是精锐中的精锐,因而很有信心,最坏情况也不过是他们舍弃一些兵马断后,他们撤回去罢了。

  ………………

第243章 北击

  突厥最难对付的地方在于骑兵太多,而西北地广人稀,且有突厥兵马接应,因而他们不愿退兵也可以理解。

  李建成听着下面朝臣们略带惊虑的争论,随着徐世勣节节败退,地方公然抨击皇帝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尤其以郡望世家子弟为主。

  甚至不止是在说他登基后的所作所为了,连他少年时的行迹也成了处心积虑别有用心。

  不过这点上,他们说的倒也没错…

  普天下的寒门子弟和庶民百姓是没有长嘴的,长了嘴的就只有世家贵戚,所以他们的话便是民心。

  绝大多数的百姓也是愚昧盲从的,在他们短浅的认知当中,一个并没有见过的皇帝老子,并不会比在自家门口世代传承了几百上千年的贵种说的话更有威信。

  所以无论李建成有多少准备,现在大体上确实是到了民心向背的地步。

  如果真的被突厥兵临城下签订个什么屈辱盟约,那他的处境,就确实要不妙了。

  相比起地方,京城中现在确实是好得很,哪怕都这样危险了,处处还是在对皇帝歌功颂德。

  散朝后,李建成只留下了几名心腹,在朝中一反常态缄口不言的魏征道:“陛下,如果无必胜的把握,当务之急还是当召集勤王兵马,若让突厥兵围长安,则大事不妙。”

  民部尚书王珪则是劝道:“陛下打压关陇是对,但总要提拔山东或江南世家,现在一同打压,而无特别扶持,这才是地方民心向背的原因啊。”

  昔年炀帝都闹到何等天怒人怨了,但他在江南依旧留有民心,江都士绅百姓至今还有祭拜炀帝的。

  李建成只是问道:“辽东如何了?”

  暂管兵部的侍郎回答道:“新罗百济奉旨发兵高句丽,但他们只是做做样子,加起来也就数千兵马而已。

  荣平郡公和襄阳郡公自辽东城出兵,连胜高句丽宰相乙支文德,顺利陈兵平壤,正在攻城。”

  李建成点点头:“粮草都准备好了吧。”

  皇帝的话东一句西一句的,但臣下也不能挑剔,只能恭敬的回答。

  等皇帝了解完想知道的一切后,便命他们退下,心腹们只能带着满腹的忧愁出宫,去应付朝中应付差事的官员们。

  现在是没有人有胆子明面上违抗皇帝,但小动作却是少不了。

  等他们走后,李建成立刻挥墨写下数封书信,他命并州折冲都尉都不必驰援长安,立刻挥师北上,聚马邑雁门的守军自榆林而出进攻突厥。

  又命李世民立刻领着手上的八万兵马,乘运河北抵涿郡,幽州总管罗艺为他留下了五万燕云铁骑。

  自奚国入突厥,哪里有义成公主的兵马接应并作为向导,可以直扑突厥的国都大利城。

  颉利带着本部十余万兵马南下,前不久又调集了七八万兵马赶到五原榆林郡附近等待接应。

  汗庭还能有多少真正忠与他的人呢,何况还有义成这个三代突厥可汗的可贺敦在里面接应。

  事已至此,李建成怎么可能只想要击退颉利,他不吃则已,张口便要吞下一半的突厥!

  如此才能有足够的威望震慑天下世家,从而提拔寒门,从而最大限度的施行君主集权制的政体改革。

  目前的群相制也是对君权的约束,让宰相成为秘书,成为一个传话筒,或许才是最适宜的。

  魏征这些人,将来都丢到地方去,李建成已经对所谓的忠言敢谏失去了信任,孤家寡人只需要工具,不需要镜子了。

  …………

  并州折冲都尉接到皇帝的书信后,立刻先去见了并州总管楚王殿下,突厥进犯的消息传来后,并州就筹备好了兵马,随时准备奉召勤王。

  但朝廷的旨意一直没有来,他们也不敢擅动,以免被认为是怀有异心。

  而现在终于有了旨意,虽然只是陛下的书信,并没有经过三省而下达。

  所以他必须先见楚王说明缘由,楚王李智云看过书信后道:“自然是要遵从陛下旨意,只是长安那边真的没事吗?

  依孤愚见,陛下貌似是围魏救赵的策略,真的能奏效吗?”

  面对楚王的担忧,并州都尉安抚道:“陛下素来深谋远虑,必不会是这般简单,只有事后才能看明陛下之手段。”

  李智云略微安心,然后便全力支持,大军很快就北上而去了。

  而正在洛阳附近聚兵的李世民,也接到了旨意,亢奋无比的乘着炀帝开凿的运河,以极快的速度带着兵马粮草北上。

  到了皇兄起家的涿郡后,见到了精悍无比的燕云铁骑后,李世民幸福的差点落泪了,有此骁骑,何愁功业难立!

首节 上一节 107/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