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大唐 第58节

  皇帝多年以来还是收拢了不少忠臣义士,在这危难之时,他所信任的臣子,都为了他的江山社稷,不惜得罪高门显贵。

  裴弘策就这么死了,当然有人替他说话,并斥责樊子盖公报私仇,但一见樊子盖还要大开杀戒,国子祭酒杨汪等人只能叩首求饶。

  毕竟樊子盖钦命的留守大臣,可以对他阴奉阳违,但正面抗衡他,除非越王杨侗发话,但与代王杨侑一样,皇帝临行前也嘱咐过他,要以师礼对待樊子盖,听从信重。

  于是樊子盖强硬的握住了洛阳大权,开始安排防守事宜,立刻传召周边的郡县筹兵来援,并重新调整了守城将士,严令他们绝不可擅自打开城门,有行迹诡异者,可先斩后奏。

  杨玄感和樊子盖的应对让关注局势的所有人都看在眼里,樊子盖的举措让他们想起了皇帝,也是这般轻贱贵戚性命,一言不合便喊打喊杀。

  杨玄感的举措就好很多了,祭祀招魂完毕后,杨玄感对着麾下将士们道:“我身为上柱国,家累钜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

  下方的军士们都点头,出身弘农杨氏,先楚国公上柱国尚书令的嫡长子,富贵本是他天生的宿命。

  杨玄感望着众人真的升起一股为民请命、再造山河的豪情:“今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

  ……………

第132章 浑水摸鱼

  这边杨玄感还在豪气干云的向天下诉说他的志向,而日夜兼程的卫文升却是特意在华阴停留了一下,这里是杨家的祖坟。

  在这万分火急的情况下,还特意绕到这里,所为何事不言而喻。

  卫文升也是没办法,再怎么挑选,想从长安找出没在杨素麾下任职,与杨玄感没有交情的将校实在太难。

  因而他最担心的便是有人会临阵降敌,因而决定来此,解决杨家的守墓家卫后,当即命人挖开了杨素的坟墓,将尸首取出怒斥,最后焚烧成灰尽数扬洒。

  杨玄感其余尊长的坟墓虽然没被挖开,但也都被铲平推碑了,隋军中不少人都面色难看,杨玄感身为人子,再怎么胸怀宽广,难道还能接受他们不成?

  便是杨玄感愿意,他们也不敢了呀,谁知道会不会秋后算账。

  但所有人对卫文升的怨言也就更大了,就算不提降不降杨玄感,这种挖人祖坟的事,谁也不想干。

  杨玄感造的是杨家的反,篡的也是皇帝的江山,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卫文升也知道自己这是兵行险招,于是赶忙命士卒在一处景色宜人的高岗之上扫出了一片空地,摆好三牲祭品后朝着先帝的陵寝方向祭拜。

  “微臣刑部尚书、京兆内史臣卫文升,敢昭告于高祖文皇帝之灵,自皇家启运,三十馀年,武功文德,渐被海外,而今杨玄感辜负圣恩,躬为蛇豕,蜂飞蚁聚,犯我王略。

  臣二世受恩,一心事主,统率熊罴,志枭凶逆,若社稷灵长,宜令丑徒冰碎,如或大运去矣,幸使老臣先死。”

  先帝自然没有什么表示,卫文升也没有当场暴毙,但论起先帝来,也确实是安抚了将士之心,起码士气缓和,不负方才就要分崩离析之感。

  然后就是要谈论如今驰援的问题了,卫文升的意思就是直扑杨玄感的后军,不计代价的与他交锋,只要压住他的势头,天下兵马合围,杨玄感只有败亡。

  但最近的路线,要经过函谷关,若是杨玄感在此处设伏,那便是天大的祸事,李渊提议于陕县沿流东下,直入河阳,以攻其背。

  卫文升则是不想绕路道:“杨玄感兵力不足,他此时定然在竭尽全力进攻洛阳,想在大军围剿之前入城拒守,传令将士,进兵!”

  …………

  唐国公府的府门紧闭,而在不远处还有些人暗中盯梢,显然是卫文升或者代王派来的。

  在府中李建成默默在自己的书房等候,没一会传来细微的动静,李谨小心的挪开里面的书箱,拉开隔板,赫然有人从其中蹿了出来。

  在长安修密道不容易,想通到城外更是不可能,但只是挖通同坊的地道就容易了。

  李建成接过送进来的书信,杨玄感造反这种事,他怎么可能一点安排都没有,历史上的杨玄感败的太快了,他想再让这把干柴多烧些时日。

  首先就是会最快赶到的卫文升这一路兵马,他原本早早就已经派好了,等时机一到,他安插在杨玄感身边的人便会谏言其在关隘设伏。

  但没想到卫文升竟然强行拉走了李渊,李建成也不是没想过顺水推舟一劳永逸,但又不忍如此。

  父子情分虽然不算深厚,但李渊也从未亏待过他,十余年的相处了,又怎能没有半点情分,而且就算不为其考虑也要为母亲考虑。

  何况李渊也不是空活了这些年,李建成交友广阔这点在外人看也是随了李渊,如此便可知,在关陇姻亲当中,李渊的人脉也很深厚。

  夺取天下便不能浪费一丝一毫的力量,否则真欲要如此行事,李世民又怎能在他手下活到这个岁数。

  因而便放弃了此路计划,但这也无足轻重,设不设伏卫文升也不是杨玄感的对手,主要还是马上就要赶回来的来护儿,

  来护儿能这么快赶回来,是因为他得到杨玄感造反的消息后,根本没有请示皇帝便直接班师回来平叛乱了。

  面对麾下诸将执意要等待调令才肯撤军,来护儿强硬下令“洛阳被围,心腹之疾,高句丽逆命,犹疥癣耳,国家有难,身为大臣的就应该知无不为,怎能患得患失,若陛下将来治罪,我一人承担,现有不遵将令者,军法从事!”

  但来护儿也不是傻子,他自己率水师回撤,命两个儿子赶紧去见皇帝,一来是当面说清他擅自班师回朝的苦衷缘由,二来是充当质子表达忠心。

  原本皇帝得知后会回答“公旋师之时,是朕敕公之日,君臣意合,远同符契。”成就一段君臣相知相信的佳话。

  但李建成早已经命人劫杀了来弘来整,这对兄弟及麾下亲卫身手都不错,但毕竟人数不多,又要经过涿郡,怎么可能抵挡住李建成提前布置好的陷阱,到死他们都以为是杨玄感安排的人劫杀了他们。

  如此一来水师这一路本该很快就能驰援,但以皇帝猜忌刻薄的性子,加上来护儿欲要造反的谣言比杨玄感都早,必然会传旨解了来护儿兵权。

  临阵换帅乃是大忌,本来就水路奔波疲惫的水师,经此哪里还有多少战力呢。

  然后便是皇帝的大军了,这就更好办了,在皇帝大军还没回到涿郡前,李建成已经让人将搬空了的粮仓全部放火烧毁,伪造成杨玄感派人所为。

  但也特意留了一些,让李靖等人勉力保下,如此才可向皇帝有些交代,但也绝不够皇帝百万大军的吃用。

  如此一来大军从各地粮仓郡县调粮,又需要很多时间,皇帝最多也就是先凑出一股精锐的粮草,让他们先行驰援,如此杨玄感怎么也能多闹腾些时日。

  不仅是能给李建成一些多做布置的时间,更是能让皇帝下旨夺情,卫文升只不过带走了七万精兵,长安是什么地方,少说也还有十余万精兵。

  当然,怎么也不可能让他全部带走,但有几万也够了,不是还有十万青壮民夫呢,兵甲配齐,也是难得的兵力了。

  ……………

第133章 分兵

  杨玄感自那日讲述了自己此举不为富贵功名,只为天下解倒悬之急的理念后,效果很好,周围几郡县的乡绅父老争献牛羊酒食,子弟诣军门请自效者,日以千数。

  如此杨玄感的大军很快便扩充至五万余人,而洛阳城中的矛盾也是越发激烈,樊子盖虽然靠杀人以立威集权,但也拦不住人心思变。

  更拦不住的是杨玄感这边声势越发浩大,攻城时两军交战激烈,但打着打着樊子盖就发现,杨玄感麾下竟然多了许多贵戚子弟。

  有些是交战时落败被俘,不乏故意为之者,也有些是直接诣杨玄感军中投效的,这些人大多本身没什么名头,但要么父辈是大隋的柱石显贵,例如韩擒虎、杨雄、虞世基、来护儿、裴蕴、郑善果、周罗睺。

  要么便是郡望世家嫡子,如陇西李、清河崔、荣阳郑、琅琊王、河东裴、兰陵萧、河南陆…

  目前为止便有四十余人了,可想而知,若是杨玄感还能够攻下洛阳,那或许真就有了改朝换代的大气象。

  只可惜樊子盖就宛如一只乌龟一般,他不顾城中官员贵族们是怎么想的,也不在指望他们,牢牢把持着兵权,固守城防。

  杨玄感兵力虽然稍稍宽裕了些,但若只是蛮攻,就是再多两三倍的兵力也是实难破城。

  “不能再继续强攻了,先攻下周围几处关隘,否则大军合围我们连个拒守的地方都没有。”

  杨玄感麾下,目前地位最高的便是自己投奔过去的李子雄,乃是朝廷的建昌县公右武候大将军,也是杨素留给儿子在军中的倚仗。

  只是李子雄都已经做到了这个品级,又怎么会甘心给杨玄感做事,杨素死后他就在与杨家脱离关系,但被杨玄感直接掏出昔日的把柄,让皇帝震怒将其罢免。

  没了官位的李子雄又受到皇帝的猜忌,莫说官职爵位,便是性命都要保不住了,自然是只能跟杨玄感一条路走到黑了。

  听到李子雄的建议,李密也点头道:“确实如此,不能继续僵持了,时不我待!”

  杨玄感听了众人的意见便下令:“分五千人守慈磵道,五千守伊阙道,韩世咢将三千人围荥阳,顾觉将五千人取虎牢!”

  被念到名字的立刻出列领命而去,他们这些人多不是嫡长,若是真能跟随杨玄感成就大业,那么家业也就不得落到他们头上。

  因而目前还是颇为尽心尽力的,尤其是在各地都传来响应的情况下。

  杨玄感造反比十个二十个王薄造反带来的影响都大,天下群盗自然有众多呼应者,还有一些原本就预谋造反者借着东风而起。

  总有些想要追随杨玄感但因路途遥远不能往者,这些人名义上尊奉杨玄感,并以他的名号扩张势力。

  杨玄感也是来者不拒,只要是部众能达万人以上者,杨玄感都毫不吝啬官位。

  也就在这时,随着卫文升大军逼近,其所作所为也自然传了过来,杨玄感得知自己父亲尸骨成灰,怒发冲冠目眦欲裂,一时浑身紧绷竟说不出话来了。

  李密等人一时也不知如何安慰,这是必须要将对方满门斩尽杀绝,并把祖坟也都挖净的死仇!

  但既然已经走到了造反的路上,杨玄感强行控制住了自己,并没有将大军全部召回去迎击卫文升,只是低声道:“千刀万剐亦不足解吾心头之恨,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李密松了一口气:“这是自然,将来当诛其族。”

  “只是是否还要依照原先…”

  他们原来的计划自然是凭借杨家的人脉,让长安赶来驰援的部队自己分崩离析,杨玄感在洛阳都能有四十多个贵戚投奔。

  他在长安经营多年,能影响到人的自然是更多,因而才没有刻意去伏击长安赶来的援军。

  但前提是没有发生这件事。

  杨玄感强忍悲痛:“照旧,我只罪卫文升一人,其余人绝不株连。”

  众人面色同样难看,这已经不是他们这边愿不愿意宽宏大度的事情,而是对方敢不敢相信,反正若换成他们是绝不会再有投降之念了,死战而已。

  卫文升这老匹夫,真毒啊。

  ……………

  “尔等空食朕俸,竟连后方粮草都不能保全,朕留尔等有何用处!”

  皇帝此时正在涿郡大发雷霆,因为囤积的大量粮草,竟然就在他到来前被人纵火焚烧殆尽了,百万大军好不容易回到境内,竟然还是没有粮食吃。

  “陛下,事发突然,而且对方是两千精骑趁夜突袭,显然是杨玄感那逆贼刻意安排好的,涿郡总共不过数千守军,还分布在各处,防不胜防啊。”

  周围几郡的太守也都来了,此时正在为李靖求情,一来是李建成的吩咐,二来就是他们的郡内的粮仓也都被烧毁了,重责便都是重责,轻责便是都轻责,大家总要共克难关才是。

  李靖本人也是须发都被烧的焦卷了,一副可怜的样子,皇帝虽然震怒,但也知道这时候不适合在大肆惩责官员。

  就在这时,来护儿也赶回来了,他原本都已经快要到洛阳了,可皇帝连发数道旨意,勒令他将兵权交给副将,孤身赶回御前。

  来护儿心有不甘,但也不敢违命,否则就是驰援到了洛阳,平定了杨玄感又如何呢?

  连旨意都不遵奉的将领,天大的本事,天大的功劳,也不过是加深死罪罢了。

  赶过来的来护儿顾不上灰尘满面,直扑到皇帝面前:“陛下,东都危矣,何故急唤臣归来!”

  杨广见来护儿孤身赶回,已经是重新信任了他,遵旨而行,还是用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话来推诿,便是检验臣子忠心的最好办法。

  但来护儿没问题,也不代表他可以这般质问君父,皇帝厉声斥责:“还没接到朕的旨意,谁准许你擅自撤军回返的?

  你本就是待罪之身,怎还敢如此行事,便是有心报国,也该立刻派人向朕说明缘由,你眼里还有朕吗?”

  …………

第134章 等待

  来护儿神情一震,显然是想明白了为何陛下会这么急切的召回他:“陛下,臣自撤军当日,便命二子来弘来整赶来告知陛下原委,陛…陛下没有见到他们吗?”

  说到后面来护儿声音已经忍不住发颤了,这都多少天了,还没出现便只剩下一种可能了。

  杨广也立即就明白了情况,好阴狠的计策,杨玄感竟有如此先觉之明?

  “朕没有见到他们俩个。”

  来护儿一时竟有些站不起来了,他有十二子,但哪个都是他的心头肉,何况这不知所终的还有他最看重的来整。

  来护儿压下心头的酸涩之感:“杨玄感那逆贼定是早有预料,派人劫杀了来弘来整,以此耽搁大军班师围剿他,陛下,臣请命立刻赶回水师。”

  皇帝现在不担心来护儿的忠诚,但担心他会因怒而燥便道:“水师有周法尚统领足矣,你先下去休息一下,然后等朕调集粮草,一起去围剿叛逆。”

  来护儿还想说什么,但皇帝此刻心烦意乱,并没有心情安抚来护儿。

  来护儿也是有口难言,水师都是他的人,周法尚虽名为副将,但根本压不住那些主要将领,杨玄感虽然并未在战场上证明过自己。

  但所有人都知道,杨素最得意的便是这个嫡长子,认为可以继承他的衣钵,这样的人,他亲自率领水师尚有把握应对,但若是周法尚领兵,那就未必了啊。

首节 上一节 58/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