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 第67节

  其实说白了,除非是专门搞历史研究的学者或爱好者,上下五千年那么多皇帝那么多历史节点,谁能真的全部记住?

  宋慎偷偷在电脑上敲下了天宝二年四个字,扫了一眼搜索结果,除了“安禄山入朝”之外好像并没有太多的重要事情发生。

  他又往后搜了搜,看完之后心里稍稍安定了一些。

  “噢,天宝二年,你是不是已经让安禄山入朝上奏议事了?”

  “还有两年时间,你就要封杨玉环为贵妃了,然后就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宋慎笑了起来:

  “真是风流皇帝啊……但我就奇了怪了,这么宠爱的妃子伱可以推出去背锅,儿子也可以一天杀三个,那你到底在乎什么?就那个皇位?问题是你皇位也没坐得很稳当啊。”

  除了老朱家,其他学生大多在李隆基之前的年代,而且绝大部分也都是有文化的人,所以他们听见宋慎最后吟的那首诗都有点惊讶。

  李世民都忘了继续揍人了,好奇道:

  “倒是好诗,这首诗有完整的吗,说的是什么?”

  宋慎指了指朱标——

  他觉得自己现在已经变成了学生时代最讨人厌的老师模样,遇到什么懒得问的问题,就直接指派一个成绩好的学生起来回答。当年觉得老是被抽中很烦人,但现在才知道,这样当老师是真他娘的爽啊!

  朱标已经心领神会,老老实实地起身解释道: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是杜牧写的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写的是杨贵妃喜欢吃荔枝,所以唐玄宗劳民伤财,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让人从南方将新鲜的荔枝送到长安。”

  李世民脸皮抽动了一下,连眼皮子都在狂跳。

  硬了,拳头又硬了。

  他是皇帝,富有四海执掌天下,见识自然比普通人要广。

  荔枝,本叫做离支。为啥叫这名呢?因为它若离本支,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只要从树上摘下来,那三天之后就基本不能吃了。

  李二陛下原先听说过这种只生长于南方的果子汁多味甘,他嗜甜,一度心动过,但由于路程太过遥远,加上长孙皇后当时也劝说过他不要贪一时的口腹之欲而劳民伤财,这才作罢。

  自己都舍不得搞来的果子,如今李隆基为了一个宠妃的喜好千里迢迢去取,从南方到长安若要三日内赶到,怕不是八百里加急的军报才能赶上。

  谁忍得了?

  反正李世民绝对忍不了!

  不管这劳什子唐玄宗前半辈子多厉害,多励精图治,弄出了个开元盛世有多大的功劳,可再大再好的江山,要是皇帝已经开始昏聩享乐,那也没有多少年好日子可以过了。

  盛极必衰,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仅从李隆基那“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风流故事就能看出来,这厮已经在昏聩放纵的边缘,大唐在他手里跌入衰落深渊简直是太理所当然了。

  “那一日杀三子、夺儿媳强娶入宫的事情,你做过没有?”

  李世民盯着跟自己咫尺之遥的李隆基,眼里都快冒出火星子来了。

  李隆基哆哆嗦嗦地点头:

  “做……做过,但是,但是……”

  他很想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但可惜,当了这么多年皇帝之后,李隆基已经几乎丧失了找借口这个能力。

  如果他身边有个魏征那样讨人厌的大臣的话,恐怕还需要为自己的奢靡找点理由,但他身边都是李林甫杨国忠这类人,皇帝想做什么便做,他们非但不会拦着,甚至还会拍手叫好。

  所以,当年能敏锐到适时发动两次政变的李三郎,现在却早已没了当年与父亲、姑姑、大臣们斗智斗勇的风采,像个怂货般被李世民拎着,一个字都没能编出来。

  “但是什么?”

  李世民以惊人的臂力硬生生把他举了起来,让李隆基的龙袍都发出不堪重负的撕裂声。

  他咬着牙,狞笑着再次伸出拳头,狠狠砸在了李隆基的颧骨上。

  “这一拳,叫你知道咱们老李家养不起你这种沉湎酒色的混账玩意儿。”

  紧接着又是一个差点把牙打掉的下勾拳。

  “这一拳,是朕替你那三个儿子打的,他们没有造反没有篡位,只是因为你的宠妃吹了枕边风便无辜被杀,虎毒尚且不食子,你他娘的还不如个畜牲!”

  而后一记直拳精准落在李隆基鼻梁上,好悬没把他鼻子打歪。

  “最后一拳,朕替天下百姓打。”

  “任用胡将、轻信佞臣是一罪;得意忘形、沉湎盛世虚荣是二罪;强占儿媳、杀子取乐是三罪。你这般昏聩之主没有死在盛世兴起之时,就是你最大的罪!”

  “——李三郎,是吧?”

  李世民单手把李隆基高高举起,再一把狠狠掼在阶梯教室焊死于地面的桌椅上,发出轰然巨响。

  他冷眼看着兀自惨叫哀嚎的这李家后辈,面色冷峻得仿佛身在战场:

  “你该庆幸此地无法杀人,否则,朕定要替李家清理门户,叫你死得其所。”

  “再警告你一句,对这里所有人都放尊重点,尤其是先生。再让朕听见你对先生大呼小叫,朕会比朱元璋打朱祁镇时,打得更狠!”

  在李世民把这货举起来的时候,教室内的所有人都从座位上齐刷刷地站了起来,聚集在了过道一侧,免得血溅到自己身上。

  没有人试图劝告李世民,更没人去拦。

  经过宋慎和朱标的解释,大家也都差不多明白了李隆基的所作所为。

  同样的,他们当然也明白李世民为什么会暴怒至此,甚至用朱祁镇这么恶毒的类比来形容李隆基。

  他在登基之初的几十年里,确实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连宋慎也承认了这一点,最起码他将大唐变成了盛唐。但盛世兴起,紧接着就是衰落,大唐的国力在他手里迅速膨胀变强,又急转直下,这样的落差太大。

  说难听点,哪怕他是个普普通通的皇帝,是个庸君,李世民都不会那么生气。

  李家再是人才辈出,也不可能每个皇帝都跟自己一样十几岁就开始带兵造反,领兵出征,最后又亲手把皇位从父兄手里抢来,他的天赋是天生,但人生历练也对成长有极大帮助,所以李世民并没有那么苛刻。

  他真正生气的点在于,李隆基分明是个聪慧到不能更聪慧的天才,能接连发动两次政变,能励精图治那么多年,亲手缔造一个盛唐,可却越来越沉醉于那摇摇欲坠的盛世无法自拔,以至于闹出安史之乱这样的大祸害来。

  即便并不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但李世民坚信,如果换了自己来,只用一年时间就能把这祸事平定,将大唐恢复到原本的模样,可是李隆基硬生生拖了八年。

  再强大的帝国,被拖进战争泥潭里八年也照样会被拖垮,所以盛唐衰落实在是太正常了。

  李隆基被打得鼻青脸肿,那张本来就因为沉湎酒色而浮肿的脸现在更肿了。

  他缩成了一只虾米,翻来覆去试图减少疼痛,口中喃喃自语:

  “那你究竟是谁……总不可能真是朕的祖宗吧……”

  李世民冷笑着,指了指自己。

  “朕是李世民。”

  他再指了指在过道上背着手看戏的嬴政君臣。

  “那是始皇帝和蒙恬。”

  而后手指偏向了恨不得找把瓜子嗑的刘彻和面色沉静的张良。

  “那是汉武帝和留侯。”

  最后指着自己身后的贞观五人组之四。

  “他们是长孙无忌、房玄龄、程知节和李靖。”

  李世民面容核善,盯着李隆基那张猪头脸微笑:

  “要不然你再嚷嚷一句试试,看他们能不能弄死你?”

第93章 今日,论秦!

  眼见事情已经被解决得差不多了,宋慎轻咳了一声。

  教室里于是安静下来,众人各就各位,李世民也不再给李隆基眼神,径自回到位置上坐下。

  宋慎瞟了一眼还疼得打滚的玄宗皇帝,嘴角抽搐,想笑又觉得自己这身份幸灾乐祸不太合适。

  李隆基再是什么反社会,恐怕也不敢当着自家武德充沛到爆炸的老祖宗掀桌子,那他就放心多了。

  在宋慎看来,帝王将相、有多大功绩,在辅导班里那都是虚的。

  看看张良和朱标,这俩人都不是皇帝,但他们在班上人缘最好,难道是因为功绩吗?

  不,是因为他俩乐于助人,且成绩很好,朱标非但乐意给皇帝们科普一些历史,而且他还能记住,脑子好,所以所有人都想抱着这两根大粗腿问问题。

  除了脑子好、人品好之外,他们本人的能力和功劳也不差。

  作为谋士,被称为汉初三杰的张良是能当选武庙十哲的;作为太子,朱标是千古最稳皇太子,在马皇后死后他也担起了劝老朱少杀人的责任,甚至处理了很多年政务,连考察迁都是他亲自去的。

  最最最主要的是,他们要么退得早,要么死的早。

  而李隆基这种让人很难评的、活得太久了的千古半帝嘛……

  人都是这样的,恶人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要是法海破戒爱上白娘子,那骂声可就是成百倍往上翻的了。

  重点并非这人是不是个好皇帝,而是李隆基明明就有这个能力,最后却因为贪图享乐无心政事让盛唐倾覆,在唯功绩论的皇帝眼里,他后半生的罪过已经完全抵消了前半生的功劳;而他既不是一个好皇帝,也不是一个好人,所以作为学生而言,宋慎也绝对不喜欢他。

  如果进来的是三十来岁的李隆基,那都还有救,可这五十来岁的李三郎实在是让人看之生厌,刚才宋慎都想下场踩两脚了。

  “好了,大家都安静一点,咱们开始上课了。”

  宋慎看了看自己准备好的教案,道:

  “今日,论秦。”

  此言一出,除了嬴政和蒙恬之外,其他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失望之色。

  他们之前还以为宋慎今天会继续讲工业革命,继续说那个蒸汽机呢,没想到这时间跨度拉得那么长,一下又给拽回了嬴政那年头。

  底下座位上。

  蒙恬低声对嬴政道:

  “陛下,这便是您先前说过的上课吗?您不是说,这位先生上次讲了一两千年以后的事情,怎么突然又开始讲到大秦了?”

  今日一早,嬴政就已经将蒙恬召进宫中,大致说明了情况。

  蒙恬这些年来一直在替大秦戍守边塞,但每年也总会有回咸阳述职休息的时候,现在就正好是个空档,还刚好遇上了辅导班这档子事。他刚开始还以为陛下是不是被魇住了,结果长公子扶苏也在一边帮腔,蒙恬才半信半疑地在章台宫里坐下,安静等待着那所谓辅导班的提示音来临。

  嬴政也低低地嗯了一声,叮嘱道:

  “他们都是后世的帝王将相,成就高者不在少数,很多事情朕来不及同你说,这前面几次课,你就多听多看少说话,否则难免多说多错,明白了吗?”

  蒙恬恭敬答应下来,心里却觉着,陛下最近果真是变了许多。

  要是换做以前,这种事情陛下哪里会亲自叮嘱,还说那么多?给个眼色自己体会就是了,会错意的就等于是个蠢东西,以后不会再用。

  他专心看着讲台上的那个年轻人,也就是陛下口中的仙师宋慎。

  宋慎笑着对所有学生道:

  “我知道你们肯定很疑惑,为什么我之前还在说蒸汽机啊橡胶树或者工业革命什么的,今天却突然一下又开始说秦朝。”

  “但是大家要注意一点,秦朝,是我国的首个大一统王朝,它的兴盛和衰落,对后世都具有很强的参考性。你们都是史书上有名号的帝王将相,秦的制度沿用了多久,不必我着重强调吧?”

  “最简单的一个影响——”

  “在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前,诸侯之间狗脑子都快打出来了,却一直没有谁能站出来把其他诸侯国全部吞并,最过分的无非就是打赢了这场仗要你割地让城。”

  “而在他之后,不论楚汉相争还是东汉三国,不论五胡乱华还是五代十国,华夏经历了很多年很多次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每一个逐鹿天下的君主,最终的目标都是要把疆域恢复到分裂前的状态,甚至更大。”

  “大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为什么是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

首节 上一节 67/1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