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混官场只要会站队就行,那么从嘉靖末年到万历十一年这二十年历史,能把说这话的人脸打肿。
这就是最近几年为什么会出现一群五十几岁阁老的原因,因为实在是没老人了。
现在连这帮五十几岁的“年轻”阁老都辞官了,王天官说词臣“青黄不接”,别人根本找不到理由反驳。
王天官见众人默认了自己观点,露出了标准笑容,继续说:“故而我认为本次廷推阁臣,人选可以不限于词臣,应当不拘资品,唯才是举。”
人人都知道有句话是“非翰林不入内阁”,很直白的说明了阁臣的资格要求。
当然实际上也有个别特例,但那也只是特例而已。
众人暗暗吃了一惊,王天官这次借着“青黄不接”为由头,又想开特例了?
随即有不少人恍然大悟,难道王天官想给自己开特例?
虽说吏部尚书实权超级大,可能比普通阁老还要大,但万一王天官真有“宰相情结”呢?
阁老再普通也可以尊称为“相”,吏部天官再有权势也只是六部之一。
对王天官这个“不拘资品”的提议,还没等大多数人琢磨明白时,忽然有两位尚书同时跳了出来。
更令人惊异的是,两位尚书几乎异口同声的同时叫道:“赞同!”
随即两位尚书彼此对视了一眼,场面顿时有点尴尬起来,然后两位尚书又默默的退回去。
众人这才看清楚,一个是户部尚书于慎行,三个月前是礼部尚书;另一个则是工部尚书陈于陛,三个月前是翰林院掌院学士。
两人都是隆庆二年进士,履历也极其相似,少年高中后馆选为庶吉士,然后在词臣体系里一路升迁。
连年纪都一样,都是堪称为少壮派的四十七岁,官职也都到了尚书。
如果按正常套路推举,下一波阁臣很可能就是这俩人了
毕竟现在词臣没什么老人,符合要求的词臣实在太少了。
就算排资论辈,这两位词臣出身的尚书优先度也是极高的。
别看他俩岁数年轻,但他俩是六十八岁首辅赵志皋的同年。
想到这里,众人又一次恍然大悟,难怪这两位尚书激动的跳出来,大声支持王天官提议的“不拘资品”,扩大候选人范围。
因为这两位年轻尚书根本就不想入阁,打死也不想的那种不想!
在户部和工部两个在政治上不那么敏感的衙门摸鱼不香吗?为什么要去内阁趟浑水?
三个月前,一个从礼部跑到了户部,一个从翰林院和詹事府跑到了工部。
放着清贵职务不要,不惜拉下脸巴结林泰来也要去庶务衙门,还不能说明他们远离纷争的心思么?
几位六十以上的老官僚纷纷感慨,下一代年轻人实在太废物了!
不是逃避就是躺平,完全没有舍我其谁的担当和责任心,真是垮掉的一代!
但资历最老的陆光祖心里却有点慌,这情势看起来不太妙!
原本在他的计算中,没把户部于慎行和工部陈于陛这两个独立山头算在林党那边的!
但是没想到,王世贞这老匹夫居然利用这两个废物尚书不想入阁的心理,撬动了他们的立场。
这王世贞不是近几十年来最著名的官场混子么,哪来的这种辗转腾挪能力?
其他人也没料到,只是一个小范围预备会,交锋不经意间就已经开始了。
兵部尚书叶梦熊也慢慢的站出来说:“赞同不拘资品之议。”
原江南巡抚、大理寺卿周采和苏州籍通政使徐申也出来附议。
因为礼部尚书空缺,开预备小会的九卿实际上只有八人。
现在有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大理寺卿、通政使六人支持“不拘资品”提议。
什么叫不拘资品,就是资格不限定为翰林词臣出身,入选词臣品级也不限定为惯例的三品以上了,大大的扩大了选择面。
左都御史陆光祖和刑部尚书孙丕扬面面相觑,无可奈何。
己方势力人数不少,但踏马的一大堆侍郎!九卿级别的高端战力也太少了。
都怪林九元,也不知夺走了多少气运!
他们有个本来很完美的计划,不但能推人入阁,还能一举把赵志皋这个首辅拉下。
但从现在这情况看来,多了不少变数。
只竞争对手不知会增加多少,而且更随机,更没有可预测性。
第659章 就是玩!
看着没人反对“不拘资品”这个原则,王天官就趁热打铁的说:
“资格问题便如此议定,那么今日廷推章程的第二条就是关于推举过程的安排。”
随后又解释道:“备选范围扩大后,潜在的人选就太多了。在场诸君二十来人,只怕人人心中都有本账。
为防止出现一二十个候选人,然后七嘴八舌难以议定情况,所以要对推举过程做出相应安排,保障廷推顺利进行。”
有性子急的人叫道:“天官速速明示章程,然后开始就是!无论怎么推举,最后还不是要看人望?”
王天官看着别人有点不耐烦了,就言简意赅的说:“推举过程安排为两轮,第一轮次叫初议,第二轮叫决议!
第一轮初议中,所有人都可以提名一个人选。只要有半数以上大臣赞同,被提名之人自动成为候选人,参加第二轮决议。
而在第二轮决议中,则对候选人进行议论,推举出名望最高的两人为最终结果!”
王天官提出的章程简洁明确,效率也高,大家没什么好反对的。
总比几十人一团混战,互相七嘴八舌的扯皮要好。
有的时候扯皮两三时辰没结果也就算了,还有说急眼了动手武斗的——不要以为文官就不打架了。
当然,自从林泰来在朝廷参加工作后,有他在场时,廷议中的武斗现象就绝迹了,大臣再急眼也不会选择动手。
所以实事求是的说,对于朝廷会议秩序的文明进步,林泰来也是做出过卓越贡献的。
将今天的章程定下后,就到了万众期待的摇人环节,所有人都有些迫不及待。
这次有资格的范围扩大了,人人都似乎有亲朋好友可以提一下试试看,万一就成了呢?
好几个不在场的总督、巡抚被提溜了出来,充当了投石问路的角色。
不过现实还是那些给抱有侥幸心理的人上了一课,过半数赞同不是那么好得到的。
一开始被抛出来的试探性提名,没有一个能过半数的,大都只有零散几票赞同。
今天参加廷推的人有二十一名大臣,清流党人加山陕帮大约三分之一,林党加申党余孽大约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一属于混乱阵营。
所以这次要想票数过半通过初选,起码要在清流党和林党之间获取一方支持,然后再拉拢几张散票。
普通的散户哪能做到这点?被提名出来也是炮灰。
看着那些乱七八糟被提名的人都没通过,一直担心被随机项干扰的陆光祖稍稍放了心。
看来“不拘资品”带来的影响,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还是要稳住以我为主。
所以陆光祖站了出来,开口道:“我推举原武英殿大学士许国!”
这个提名说出来后,稍微嘈杂的东朝房瞬间安静了下来,众人心里齐齐一个“卧槽”!
大家忽然意识到,原来还有这么一个特殊的在野前大学士存在。
一年半之前,因为西直门忠烈太监事件,许国被迫辞官。
其实在大明,已经退休的阁老重新起复,再回内阁上班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情,规则上没问题。
但许国的特殊之处在于,第一他是林泰来的老师;第二,如果他要回来,只怕就要顶掉赵志皋的首辅位置了。
毕竟按照规矩,谁进内阁时间早,谁的位次就在前。许国可是万历十二年就入阁了,他要是回来,肯定位列赵志皋之上。
这事有很多先例,比如嘉靖二十四年夏言回来后,严嵩就要降为次辅。
所以甚至可以说,排除刚辞官的那三人不算,许国是当今理论上唯一有可能抢走赵志皋首辅位置的人。
反正陆光祖提出了许国后,清流党人和山陕帮这边有六人立刻表示赞同。
而后又有几个与林泰来不大和睦的人,亦或是与许国有交情的人也开口赞同。
所以赞同许国的人轻而易举过了半数,成为今天第一个进入决议的候选人。
陆光祖情不自禁的笑了笑,今天算是开了个好头。只要能把许国推举上去,就算成功,别的倒是无所谓。
本来东朝房内的氛围还算轻松,快过年了,大家推举俩阁老乐呵乐呵。
但经过陆光祖这番骚操作后,气氛陡然紧张起来,甚至有了剑拔弩张的意思。
要知道,在过去这些年,与清流势力互喷最激烈的阁臣不是别人,正是许国。
今天陆光祖却推举老对头许国,显然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是弄掉赵志皋的首辅,二是恶心林泰来。
此刻没人再说说笑笑,一起看着王天官。
陆光祖那边发大招了,天官阁下又该如何应对?
王天官轻轻咳嗽了几声,而后便见通政使徐申站出来开口道:“我推举左都御史陆光祖。”
众人:“.”
陆光祖的操作已经够骚了,没想到还能更骚?
陆光祖好歹还是“借力打力”,你们林党就直接飞龙骑脸了?
大家心里都明白,站在这里的几位部院正卿,各有各的原因,没有一个想入阁的。
真正想入阁的是赵用贤这样年纪不太老但前途无望的侍郎,才有入阁搏一搏的想法。
陆光祖诧异的看了看徐申,又看了看面无表情的王天官。
原来所谓的“不拘资品”完全是冲着自己来的?
徐申阐述了理由:“既然说了不拘资品,非翰林也可被推举。
那么陆总宪乃是朝中年龄最长、资历最深的大臣,当然最有资格入阁!”
这个理由自然是极为充分的,作为嘉靖二十六年登科的官场活化石,已经七十一岁的陆光祖从资历上来说,绝对是最有资格入阁的人。
与刚才近似的一幕出现了,但这次是林党这边齐刷刷的赞同。
但在清流势力那边,却出现了些许矛盾,事先没有预案,遇到突发事情后就容易各有各的想法。
有的人反对,但有的人犹豫后却赞同了,可能觉得陆光祖入阁是好事。
再加上还有“不想得罪陆光祖”的中立阵营的票数,结果陆光祖也极为顺利的通过了初议,成为第二个入阁候选人。
于是东朝房里的气氛又从紧张变成诡异了。
陆光祖有点麻了,先前是自己反对赵首辅的提议,强烈要求要廷推。
如果最后廷推结果是自己,那天子会如何做?
还好这只是初议,在决议一定要把自己刷下去,只要能推举许国上位就是成功!
王天官扫视人群,问道:“还有提名么?”
户部右侍郎杨俊民忽然像是恶作剧般开口道:“我推举王天官!”